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小綠書”的接力賽,歡迎閱讀。
公眾号接棒。
" 小綠書 " 并不是某個特定產品,而是微信生态的一整套新探索。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公眾号、看一看、搜一搜、元寶等產品,輪番上陣。
4 月,公眾号進行了一次灰度測試,個人微信号可以直接注冊公眾号,發布公眾号。再加上此前公眾号對短圖文内容的不斷更新,眼下的公眾号越來越短,也越來越輕。
早在 2023 年,微信就在看一看内部添加了圖片 TAB,大圖模式和短内容外觀與小紅書相似,也被網友稱為 " 小綠書 "。雖然看一看的圖片界面已經被取消,但微信此後的多次更新裡,無不繼續在朝着短内容的方向靠近。
而在 " 略大參考 " 看來,所謂的 " 小綠書 ",并不是某個特定的產品或者頁面,而是一整套新的微信生态。
畢竟微信已經是個有年頭的產品,騰訊電商、廣告、AI 三個核心業務的崛起,又對微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個過程裡,看一看、公眾号、視頻号、搜一搜,甚至是朋友圈,都有機會成為 " 小綠書 " 的入口。
01 公眾号接棒
微信此前聲量最大的,被稱為 " 小綠書 " 的產品,是在看一看中。2023 年年中,微信對 " 看一看 " 產品進行了一次更新,添加了 " 圖片 " 頁面,外形看起來和小紅書極為相似,
微信方面的解釋是,這是視頻号原有圖文功能的一個更新,但從用戶體感來看,它更像是一個新產品。
被譽為全村希望的視頻号也給用戶提供了單獨的按鈕發布 " 小綠書 ",圖文内容可以直接在視頻号内顯示,從這一舉動來看,微信似乎有想把視頻号做成綜合社交媒體的想法。
圖注:與圖文媒體看似不相關的視頻号也當過一段時間 " 小綠書 "
但随着看一看的數次更新,眼下這個頁面已經被取消。視頻号頁面也已經無法找到發表圖文的按鈕。并沒有官方消息公布這兩個功能下線的具體日期,不過根據公開資料,直到 2024 年初,仍然有視頻号圖文發布的教程出現。
公眾号成為了它的接棒者。
4 月 16 日前後,大量用戶開始發現了微信的灰度測試功能:個人微信号可以直接注冊公眾号,并且直接發表文章。在此之前,公眾号的注冊和發布需要進入專門的網站或者 APP,而眼下,注冊和發布公眾号的難度,并不會比朋友圈高太多。
早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公眾号就至少兩次更新了公眾号圖文消息功能。兩次更新後,公眾号可以發布以圖片為主的短内容。
圖注:微信派在 2023 年發布的公眾号更新示例圖,看起來和小紅書很像
不過,公眾号的底子畢竟是一個古典媒體,這兩次更新後,它的體量仍然 " 很重 "。比如雖然公眾号可以在手機端直接發布圖片 + 短内容,但它仍然依賴訂閱号助手這一後台 APP。
而随着此次灰度測試,公眾号的 " 申請權 " 和 " 發放權 " 下放到個人微信,此外,今年年初,公眾号再次内測圖片評論功能,嚴肅的媒體評論區,變成了可以鬥圖的社交場所。
在專業創作者平台向社交媒體演變的同時,公眾号過去兩年的分發模式也在變化。2021 年年底,公眾号内測了信息流功能。此後兩年公眾号的公網域流量池占比越來越高,閱讀量與粉絲數的相關性開始減弱。" 看一看 " 板塊的崛起,又為公眾号的公網域流量池提供了一個合适的入口。
公眾号已經徹底具備了成為個人社交媒體的條件。它有能力接過 " 看一看小綠書 " 留下的接力棒。
不過在微信生态内,像 " 小綠書 " 的產品還不止公眾号一個。2023 年公開課上,微信團隊宣布推出 " 問一問 " 功能,看起來在對标百度知道或者知乎。
但產品怎麼用,并不由產品經理說了算。眼下,問一問實際上就是另一個 " 小綠書 "。很多用戶并不把問一問當成提問工具,而是短内容的發布平台。甚至裡面也有零食推薦、美妝種草、人生感悟這樣典型的小紅書内容。
從内容形式和互動率來看,這一原本定位于知乎或者百度知道的產品,甚至比 " 公眾号圖文 " 和 " 看一看圖文 " 更像真正的小綠書。
圖注:不難發現," 問一問 " 裡很多人根本不提問,而是純粹把它當成微博或者小紅書。
問一問的自然演化,體現了用戶對 " 小綠書 " 的需求:微信用戶需要一個公網域流量裡的朋友圈,但在 " 看一看小綠書 " 取消後,這個角色是缺位的。至于這個 " 小綠書 " 在哪個產品裡,對用戶來說可能并不重要。
02 誰都可以是小綠書
在 " 略大參考 " 看來," 小綠書 " 不止是某一款產品,更是最近幾年,微信對新流量生态的一種探索,這個探索過程中不止有 " 三個小綠書 " 的形式嘗試,也有流量邏輯的底層變化。
過去,微信的内容生态頗有點各自為戰的意味,它們各自占據自己的流量位:朋友圈、公眾号、視頻号,乃至微信生态裡的拼多多、同程旅行、京東、滴滴打車也都是相對獨立的。
從這個層面來看,微信生态和互聯網導航首頁沒有本質區别,它們只是各自獨立的網址,再通過社交這一核心功能被整合在一起,這就是微信強大的社交生态。
這個生态跑出過拼多多的奇迹,孕育出了滴滴、同程等多個上市公司,還衍生出了騰訊龐大的娛樂和金融生态。它很好,但畢竟已經有年頭了,也需要更新,更新。
于是,微信的邏輯在最近幾年不斷朝着 " 小綠書 " 的邏輯變化,原本各自為戰的入口,正在被整合。
2017 年,在今日頭條如日中天的年代,微信推出了 " 看一看 " 這個對标產品。從對抗今日頭條的角度來看,看一看當時不算成功,但在多年以後,它卻成為了復雜生态的一個統一入口。
比如 2023 年那次出圈的 " 小綠書 ",就是通過看一看入口來分發的。
眼下,雖然 " 看一看小綠書 " 已經不在,但它仍然是公眾号和問一問兩款產品的重要入口。
另一個統一入口是搜一搜。2021 年 9 月,搜狗正式宣布收購案塵埃落定,這一擁有國内領先搜索技術的公司正式被并入騰訊生态。第二年,搜一搜開始高歌猛進,月活達到 8 億,同比增長約 54%。
它的價值在于,為微信豐富的内容生态提供一個統一的接口。現在的搜一搜下有 16 個标籤,這 16 種搜索結果,都通過一個搜一搜被整合起來。
數據顯示,在高光的 2022 年:通過搜一搜帶動的公眾号新增粉絲貢獻占比達到 27%,文章分發量較去年增長 43%;小程式新增日活用戶貢獻占比 20%,小程式分發量較去年增長 26%;視頻号新增粉絲量較去年增長 120%,視頻分發量較去年增長 895%。
在 2023 年的微信公開課上,搜一搜團隊直接用 " 連接美好 " 作為自己的演講主題。顯然,它最大的價值是整合。
加上微信原本的聊天邏輯," 小綠書 " 的流量轉化邏輯初見雛形:第一,以聊天為載體的社交流量。第二,以看一看為主的算法分發流量。第三,以搜一搜為主的主動搜索流量。
當微信小店橫空出世時,這種邏輯已經基本建成。
2024 年 8 月,微信小店重新上線。在元寶崛起之前,微信小店是當時騰訊毫無疑問的一号工程。但這樣重要的產品,卻連個入口都沒有:在整個微信生态裡,沒有任何一個小程式、或者 APP 叫作 " 微信小店 "。
這是因為:沒有入口的小店,恰恰處處都是入口。
視頻号裡可以買,搜一搜裡可以搜索到商品卡片,聊天的 " 送禮物 " 裡可以為好友買禮物。這體現了微信新生态的一種有趣理念,也就是:商品信息應該成為一個原子化交易組件,能自由地在微信裡遊走。
在 AI 產品元寶中,騰訊再一次使用了這種 " 小綠書 " 打法,為元寶準備了非常多的入口:1. 搜一搜中,元寶可以提供 AI 搜索服務。2. 服務頁面,提供了一個獨立入口。3. 最近幾天,騰訊又将元寶添加到了通訊錄,用戶可以直接在微信裡聊天。元寶完全融入了整個微信生态内部。
兩次業務體現了 " 小綠書 " 生态的一種理念:一個入口,多種產品;一個產品,多個入口。
由于入口的統一,公眾号、視頻号、這些不同產品之間的邊界正在模糊,甚至這些業務本身都快要被整合:今年 2 月,微信灰度測試賬号系統:公眾号、服務号、小程式及視頻号合并。合并進展還需要時間觀察,但眼下同一個人的公眾号和視頻号已經可以顯示在同一頁面,這種整合的趨勢已經形成。
而從這個角度來看,公眾号、搜一搜、視頻号、問一問,誰做 " 小綠書 " 并沒有多大的區别。
03 業務的需要
與 " 小綠書 " 邏輯一起變化的,是騰訊的業務需求。
在遊戲收入爆炸式增長的時代,微信在賺錢這件事上扮演的角色是:作為騰訊遊戲的營銷場與社交傳播場。最終它也很好地完成了《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爆款遊戲的傳播,龐大的流量下,甚至還跑出了同程、拼多多、滴滴這樣的上市公司。
微信沒變,但騰訊變了。原本占據騰訊——也就是社交娛樂業務重要份額的直播收入眼下已經嚴重下滑,遊戲業務雖然堅挺,但增長放緩。
與此同時,互聯網大廠轉向廣告業務已經成為了一種時髦,視頻号橫空出世,加之直播電商的出現,三種業務提出了一個一樣的需求:微信必須能承載更多的内容。
過去的騰訊是廣告主,變現引擎是遊戲和社交等業務,而現在騰訊正在變成廣告商,微信自己就得能變現。面對這種需求,微信原有的效率是不完美的,于是引來了前文提到的一系列變化。
而這種變化在承接騰訊的新增長曲線時,顯得更加順滑。
比如公眾号在 2023 年和 2024 年的更新後,可以在文章裡添加公眾号、小程式、鏈接,更方便内容發布者種草,打廣告,成為真正可以種草的 " 筆記 "。
搜一搜在融入了小程式生态後,直接承接了微信當下兩個非常重要的業務:本地生活和小遊戲。
此外,搜一搜還完美契合了電商與 LLM 兩個新業務。騰訊把 " 商品 " 放在了搜一搜的黃金流量位,讓這個視頻号裡孕育出的電商業務一起步就有了 " 貨架 " 屬性。
用戶的搜索需求,又為年輕的元寶提供了海量的調用機會,是 AI 搜索最好的普及場。
除了這些眼前的業務," 小綠書 " 生态還有一個更誘人的目标:Agent。
在去年的雙 11 大會上,微信團隊對微信小店的定義用到了 " 原子化組件,自由遊走 "。而這個概念非常接近智能體時代的流量暢想,即通過 AI 大模型,直接連接各類信息、生活服務。
比如用戶在智能體裡提出 " 點外賣 ",AI 可以直接匹配商家,完成下單,支付。成為内容和服務的入口。
當然,上述場景只是暢想,目前還沒有一家大廠真的打通這樣的生态。但它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OpenAI 也于今年年初推出了 " 任務模式 ",雖然功能還很簡陋,只有定時提醒等少數能力,但算是邁出了從聊天機器人到智能助手的第一步。此前爆火的 Manus,也是在朝着可以自主執行的智能體方向演進。
對大廠來說,這種智能體的前景是極其誘人的,這可能是一個新的流量入口,比如未來用戶購物或許不再通過電商平台,而是直接通過最先進的智能體。
尤其是對騰訊來說,它的業務十分龐雜,一旦元寶能夠構建出類似的智能體,騰訊原有的社交、小遊戲、服務、内容等一系列業務将被打通。
而這種 " 整合一切 " 的智能體,或許也會成為未來 " 小綠書 " 的真實内涵和演進方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略大參考 "(ID:hyzibenlun),作者:楊知潮,編輯:原野,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