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迪多·迪登斯小傳,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芬仙閣 Author 夏逸凡
更多硬核,有趣,好玩的文章和資訊,請點擊上方 芬仙閣 關注獲取!
經授權,本文轉自知乎作者的夏逸凡。可以點擊原文前往關注支持!
題圖:迪多 · 迪登斯與他的車組乘員在座車上合影。
迪多 · 迪登斯(Diddo Diddens),1917 年 4 月 22 日出生于本德哈姆裡希村(Bunderhammrich),該村位于埃姆斯河口,位于奧爾登堡(Oldenburg)以西約 65 公裡。他出身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少年時期,他曾在家鄉擔任 HJ 青年團的領導職務。
在加入國防軍之前,迪登斯已是普通 SS 的一名軍士。1938 年 11 月,在 RAD 完成六個月的國家勞動服役後,他志願加入國防軍,被編入第 58 炮兵團第 2 連,後調至第 422 炮兵營。1940 年 9 月 1 日,他晉升為預備役少尉,并于 1941 年 5 月成為第 185 突擊炮營第 2 連的排長,參與對蘇作戰行動。戰功卓著的他于 1941 年 8 月 19 日獲得二級鐵十字勳章,同年 10 月 2 日又獲得一級鐵十字勳章。
在 1942 年 2 月 19 日至 3 月 11 日期間,蘇軍為解救列寧格勒而展開了沃爾霍夫(Volkhov)戰役,迪登斯所在部隊在距列寧格勒東南約 70 公裡的波戈斯季耶(Pogost ’ ye)地區奮力抗擊蘇軍攻勢。他的突擊炮成功摧毀了 12 輛重型坦克、4 輛中型坦克、4 門反坦克炮、3 門步兵炮以及 1 輛重型裝甲車。截至當時,迪登斯個人共摧毀了 35 輛坦克,他指揮的排累計擊毀 57 輛坦克,戰果顯赫。
迪登斯因此于 1942 年 3 月 18 日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同年 11 月 9 日,他還獲贈了 SS 榮譽戒指,這是希姆萊親自授予他的個人獎勵。同年,迪登斯被調往 " 大德意志 " 突擊炮營。晉升中尉後,他率領第 1 連參與了在羅馬尼亞的激烈戰鬥。
1944 年 4 月 25 日," 大德意志 " 師發起了一次反攻,目标是奪取位于特爾古弗魯莫斯(T â rgu Frumos)以北,巴爾巴泰什蒂(B ă rb ă te ş ti)和
瓦斯卡尼(Vascani)之間的森林,以及杜姆布拉維察(Dumbr ă vi ţ a)高地。成功占領戰術目标後,迪登斯在高地上發現了蘇軍強大的反坦克陣地,他當即主動指揮突擊炮部隊發起進攻,摧毀了 23 門重型反坦克炮。在返回途中,他的突擊炮又主動攻擊了正在森林邊緣集結的蘇軍戰鬥群,摧毀 3 輛坦克和 2 門火炮,同時,他的連隊也擊毀了數門蘇軍反坦克炮。
在雅西以北的防御戰中,他的突擊炮部隊頑強抵抗蘇軍攻勢,他本人因此在 1944 年 4 月 27 日的國防軍公報中被點名表揚,但他卻謙遜地表示,每一名戰友都值得獲得同樣的榮譽,并要求将所有人的名字一同列入戰報。
1944 年 5 月 23 日,他的突擊炮部隊與裝甲偵察營協同作戰,在皮亞特拉尼亞姆茨(Piatra Neam ţ)東北約 10 公裡的扎霍爾納(Zahorna)地區迎戰蘇軍發起的大規模攻勢,在戰場上還遭到了 " 伊爾 -2" 的密集空襲。德軍短暫地奪回村莊,但随後蘇軍再次反攻,使得 181 高地的進攻受挫。在戰鬥過程中,迪登斯身負重傷,被送往醫院救治。他的傷勢極為嚴重,不得不截去右腿。
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由于無法前往柏林親自接受勳章,迪登斯于 1944 年 6 月 15 日在病床上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橡葉飾。傷愈之後,他被調回家鄉,在地方防御部隊中執行輕度的勤務,直至戰争結束。
迪登斯于 1997 年 9 月 27 日在下薩克森州多拉特(Dollart)去世。
盡管服役于國防軍,但迪登斯從未正式退出 SS,因此從理論上來說,他依舊保留着 SS 身份。
當迪登斯獲得騎士十字勳章後,SS 迅速将其 " 認領 " 為己方英雄,以此擴大宣傳。檔案記錄顯示,為了拉攏迪登斯,希姆萊親自下令将其晉升為 SS 預備役少尉,并授予其包括 SS 榮譽戒指在内的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