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吳曉求:要讓上市公司不敢埋雷 财務造假要罰到他傾家蕩產、牢底坐穿,歡迎閱讀。
本期嘉賓 | 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
文 | 王立廣
編輯 | 劉鵬
2025 年的春天,當全球目光聚焦于東方的復蘇叙事,由政策春雷、科技突圍與消費覺醒共同譜寫的中國資產重估交響曲,推動 A 股、港股市場呈現出結構性修復态勢。其中,科技成長板塊憑借產業迭代動能與政策共振效應,成為引領市場風向的重要引擎。
在今年全國兩會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以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為牽引,加快推進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不斷築牢股市健康發展的根基。
行至當前,全球資本市場是否迎來了 " 東升西降 "?如何系統性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該怎麼增強投資者信心讓大家敢于投資資本市場?提振消費還有哪些難點需要解決?騰訊新聞《經濟大家說》欄目與吳曉求在博鳌亞洲論壇 2025 年年會期間進行了深度對話。
吳曉求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為金融證券研究專家,在金融與資本市場領網域深耕三十餘年,擔任中國證監會第九屆發審委委員 , 既是理論框架的設計者,也是政策制定的核心參與者。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
吳曉求表示,國家把資本市場的發展放在一個特别重要的位置,資本市場要長遠發展必須做好兩件事,一是市場要有扎實的基礎,要不斷提升上市公司的競争力,只有企業有競争力,它的估值才會起來。二是要堅忍不拔的系統性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包括制度和規則方面,合理引導資金進入到市場。
針對當前資本市場熱議的 " 東升西降 ",吳曉求表示,和 AI 相關的一些算力企業,包括機器人等高科技企業的确有一輪很好的上漲,這也代表了整個中國上市公司的結構也正在發生一些重要的變化。但還是要客觀理性的看待這些問題 , 不要盲目樂觀。還是要把上市公司的基礎做好,提高上市公司的競争力,改善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環境,完善規則。
吳曉求認為,要系統性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改革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制度和規則方面,第二個是合理的引導資金進入到市場,沒有制度改革和資金的引入,我們就沒有一個很好的價格發現機制。
針對一些上市公司 爆雷問題,吳曉求建議從規則、制度和法律層面上,要讓上市公司不敢 " 埋雷 ",讓中介機構也不敢去掩飾,如果要進行欺詐上市和财務造假,包括發行人,也包括中介機構要把它納入到嚴重的犯罪行為。罰款不再是幾十萬、幾百萬,将可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刑期可能是十年以上,必須要罰到他傾家蕩產、牢底坐穿。如果資本市場沒有了 " 雷 ",中國的投資者就敢投資了,這是市場繁榮的基礎。
關于資本市場的外部風險對投資者的影響,吳曉求表示,外部有一些間接的影響,但不是主要的,不要過度解讀外部的事件,美聯儲是不是降息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極其微小。影響變量主要還是内部,包括經濟是不是有扎實的基礎、我們的科技創新能不能有效進行、我們的產業結構轉型、更新迭代能不能很好地完成,我們的營商環境是不是很好、我們的法制是不是完善等,這些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特别重要,遠遠大于外部的環境。
關于提振消費,吳曉求認為一方面是對消費有促進作用的經濟政策的調整。另一方面對消費擴張產生最顯著影響的,有根本性影響的還是收入的增加,以及保障體系的改善和就業的擴大。
以下為嘉賓精彩觀點:
談全球資本市場 " 東升西降 ":市場對中國科技企業估值進行修正 不要盲目樂觀
《經濟大家說》:今年開年以來以 DeepSeek 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的快速進步,引發了中國產業競争力的上升,也引發了中國資本市場價值重估。您怎麼看目前市場上讨論的全球資本市場迎來了 " 東升西降 " 這種觀點?
吳曉求:首先,的确從今年年初以來,特别是春節以後,由于 DeepSeek 所引起的中國科技股,特别是和 AI 相關的一些算力,包括機器人還有一些其他高科技企業有一輪很好的上漲,這也代表了整個中國上市公司的結構正在發生一些重要的變化。過去我們主要是一些業績好的藍籌股上漲,一些高科技企業沒有得到很好的估值。這一次應該說正在對估值進行一些修正。
與此同時,所謂的 " 西降 " 指的是美國的市場,美股市場因為特朗普政府一系列的操作,特别是高關稅政策,引起投資人的擔憂,這個是非常明顯的,所以一些高科技股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下調。
從資本市場的态勢來看,似乎是出現了 " 東升西降 " 的趨勢。但是在我看來,我們還是要客觀理性的看待這些問題。因為以美國為代表的高科技股,特别是美股市場的 " 七姐妹 ",過去一個時期都是快速上漲,而且時間很長,我們到目前為止就是兩三個月的變化,我們看待很多事情要比較客觀理性的看待,所以我們還是要把我們的基礎要打扎實。畢竟 A 股還只是從 3000 點左右到現在 3400 點左右,還是剛剛開始,所以我們也不要那麼盲目樂觀。還是要把上市公司的基礎做好,提高上市公司的競争力,改善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環境,完善它的規則,要把心思用在這方面。看問題還是全面、客觀、理性。
談穩股市:要長遠發展必須做好兩件事 要堅韌不拔地系統性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
《經濟大家說》:今年國家一直強調穩股市,在穩股市政策的大基調下,在資本市場規則和機制方面,今年還應該重點做哪些改革?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已經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而且國家對資本市場的發展放在一個特别重要的位置,特别的重視。我們的市場要有一個長遠的發展,必須做好兩件事:
第一,首先這個市場要有扎實的基礎。我們的投資标的上市公司是要有投資價值,要有成長性,很重要的是要改變上市公司的結構,要慢慢的讓高科技企業、科創型企業慢慢占主體,當然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何提升上市公司的競争力始終是我們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因為只有企業有競争力,它的估值才會起來。
第二,我們要推動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制度和規則方面,第二個是合理的引導資金進入到市場,這兩個方面也是改革的重點。
在制度改革層面,第一,建立一個能夠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法律體系。這其中就是針對欺詐上市、虛假信息披露等一系列違規違法行為所要采取的嚴刑峻法,這個是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資本市場的發展沒有嚴刑峻法,沒有對虛假信息披露、欺詐上市、内幕交易的法律上的嚴重威懾,那很難發展起來,我們現在已經進入這個階段。
第二,注冊制條件下的 IPO 如何把握它的邊界。我們既要防止 IPO 的天使化,也要防止個别 IPO 的 ICU 化。我們要來一些未來有很好成長前景又度過了嚴重風險期的高科技企業,同時對我們國家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更新迭代起重要引領作用的企業,慢慢都要逐步進入上市的階段,這個時候就要正确理解注冊制條件下 IPO 的邊界。
第三,要完善減持規則。特别是對違規減持要采取比較嚴厲的措施。
第四,退市機制的完善。退市機制和建立中小投資者的賠償機制有密切的關系,特别是由于違規違法行為所帶來的退市,一定是伴随着中小投資者賠償機制。我們嚴刑峻法的成本,是應該讓違法者承擔,而不應該讓中小投資者承擔。
第五,一定要理解資本市場成長的邏輯在哪裡。資本市場成長的邏輯當然在于企業的并購,所以要推動企業的并購,從程式、法律、規則上面都要讓并購加快。
第六,推動監管體制的改革。監管的重心要從過去的全鏈條監管要轉移到透明度監管上。這些改革都是要循序漸進的進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除了資本市場制度改革以外,第二個方面的改革是資金層面的改革,很重要的是要推動包括商業保險資金在内的大資金進入市場。因為現在利率往下走,各種債券的收益率也很低。實際上包括理财子公司還有商業保險資金,他們過去的資產結構已經難以為繼了,所以我們要進行有條件的規則的改革,讓這些大資金包括商業保險資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都要按比例的、有序的、合規的進入市場來配置資產。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形成有效的戰略性儲備資金,這裡面很重要的就是指央行。去年 9 月 24 号進行的基于資本市場的貨币政策工具的創造,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改革。這個對于穩定資本市場,穩定它的底線信心非常重要。
這兩個層面的改革變得和上市公司競争力的提升實際上是同等重要的,因為沒有制度改革和資金的引入,我們就沒有一個很好的價格發現機制。但這個也不能着急,不能因為一兩天的下跌我們喪失了信心,我們要瞄準這個目标,堅忍不拔的系統性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
談 " 小作文 " 治理:要仔細甄别 推薦股票必須要有資格準入
《經濟大家說》:最近很多資本市場 " 小作文 " 特别頻繁,很多投資者都被誤導了,您認為應該怎麼徹底治理這些 " 小作文 "?
吳曉求:最近我看到了監管部門針對擾亂市場信心的違規行為已經在做一些整頓,現在網絡也很發達,小視頻也很多,有很多人會講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他們不是基于事實,也不是基于有效的信息,是一種猜測,的确會擾亂市場的秩序,也會誤導中小投資者。但與此同時,有一些研究者講的也不錯,這裡面有一個仔細甄别的問題。
我們還是要恪守規則,就是你要評價市場、推薦股票,那必須要有資格準入。你可以對資本市場上的改革做一些研究,但是你要推薦股票,這個是必須要有資格準入,監管們對此都有規定。
談增強投資者信心:要讓上市公司不敢埋 " 雷 " 财務造假要罰到傾家蕩產、牢底坐穿
《經濟大家說》:您一直倡導資本市場應該從融資市場轉為投資市場,讓普通投資者能夠賺到錢。您認為現在應該重點解決哪些問題增強投資者的信心,讓大家敢于去投資資本市場?
吳曉求: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要轉變理念,轉變發展市場的理念。我們發展這個市場,雖然從它的歷史起點來看,好像是基于融資產生了這個市場。但是這個市場之所以能夠存在和發展下去,肯定不僅僅是因為有融資功能,是因為市場的資產有财富管理的功能,有投資的功能,它的收益率是相對比較高的。因為資本市場是一個風險市場,它的對面一定有一個與風險市場相匹配的風險收益率,如果你沒有風險收益率,這個市場就是投機的市場,就不會是投資市場或财富管理的市場。
要讓這些資產有與風險相匹配的收益率,這就要改善上市公司的結構。為什麼我說要理解注冊制條件下的 IPO 呢,就在這個點上。把這個理念轉換以後,我們在 IPO 政策方面就有所變化,資本市場才會從融資市場變成投資的市場。
第二個就是一定要在制度和規則層面把上市公司出現 " 雷 " 的現象排除。在中國市場投資者有一種說法,要避免踩到 " 雷 "。實際上如果這個市場有 " 雷 ",只能說我們的制度是不完善的。本來中介機構的出現就是在排 " 雷 "。有些上市公司有動機去埋 " 雷 ",所謂埋 " 雷 " 就是财務報表是假的,明明是嚴重虧損說成是盈利的,就是财務造假。有一些上市公司天生就有這個動機,我們就要設定機制讓這種動機不可能實現,這就是中介機構,最重要的是審計師、會計師事務所要起這個作用,他們很重要的是排 " 雷 " 的功能。如果有排 " 雷 " 的功能,加上法律對這些埋 " 雷 " 以及聯合埋 " 雷 " 的中介機構有特别嚴厲的處罰機制,上市公司埋 " 雷 " 的動機會下降,因為發現得不償失,風險太大。
從規則、制度和法律層面上,我們一定要設計出讓上市公司不敢埋 " 雷 ",讓中介機構也不敢去掩飾他的埋 " 雷 ",甚至還給埋 " 雷 " 偽裝的很好。這個光靠自覺不行,我們必須要對埋 " 雷 " 和為埋 " 雷 " 行為掩飾的有特别嚴格的法律規定,告訴他們如果你要進行欺詐上市和财務造假,包括發行人,也包括中介機構将面臨着什麼樣的經濟處罰和刑事處罰。而且這個是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所以要把它納入到嚴重的犯罪行為。也就是說,罰款不再是幾十萬、幾百萬,将可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刑期可能是十年以上。你必須要罰到他傾家蕩產、牢底坐穿,這個 " 雷 " 的現象就沒有。如果有這個,你會發現中國的投資者就敢投資了,這是市場繁榮的基礎。
美國市場上從安然事件之後,很少在美股買到有 " 雷 " 的股票,當然股票有周期性下跌,周期性來自于產業周期,也來自于市場周期,那沒有問題,這種投資風險是要投資者承擔的。
投資有風險有一個前提,就是市場透明度。不能是埋 " 雷 " 所產生的,這個風險是投資者不能承擔的,是必須要賠償的。把法律的處罰機制,包括刑法和民事賠償機制全部完善起來,投資者才會有信心。
談金融強國:完善的法治是金融強國實現的邏輯基礎
《經濟大家說》:您認為現在中國算是金融強國嗎?金融強國有什麼重要标志?
吳曉求:中國的金融改革開放以後,如同中國的經濟一樣,都得到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發展,這得益于我們過去走了市場化的道路,我們進行了深度的改革。就目前狀況,從資源規模、影響力以及其他要素來看,我個人認為還是一個大國金融或者是金融大國。
但是從金融大國到金融強國的轉變是結構性的,是市場化程度提升的,也是法治水平改善、國際化影響力提升的過程。一個國家特别是大國,金融強國有很多标志的,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标志:
第一個是本币。比如對中國而言就是人民币,必須在國際上要有影響力,它是一個可自由交易的國際化貨币。我們離這個目标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如同過去的英鎊、今天的美元一樣,我們要努力推進人民币的自由化和國際化。
第二個是金融體系。金融市場是高度開放的,甚至是國際化的。金融市場,特别是資本市場,應該在全球的市場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慢慢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融中心是财富管理的中心。如果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或者國際化程度很低的市場,外國投資者占比也比較低,那金融體系、金融市場對全球有影響力是有限的。
人民币和金融市場的自由化或者市場化、國際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是不是金融強國最顯著的标志,我們離這兩個标志應該說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我們要根據中央提出的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标着力的推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推進市場化的改革,要大力提高法治化的水平,完善的法治是金融強國實現的邏輯基礎。因為金融本質上是一種契約,所以法治精神、契約精神對金融強國的建設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當然也不斷地提高我們國際化的程度。
金融強國是與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是同時進行的,對推進我們國家的現代化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談提振消費:重點放在如何穩定就業、提高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層面
《經濟大家說》:大家對提振消費特别關心,前段時間國務院也印發了提振消費的專項行動方案。您認為當前提振消費還有哪些難點需要解決?
吳曉求:提振消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方面是對消費有促進作用的經濟政策的調整,包括消費信貸利率的下調和周期的拉長、規模的擴大、額度的上調等等,這些會對消費的擴張會產生影響。但是對消費擴張產生最顯著影響的,有根本性影響的還是收入的增加,還是保障體系的改善以及就業的擴大,這個是對消費有特别長遠的作用。
一些政策的調整有短期的作用,我們還是要把重點放在如何穩定就業、提高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這些層面。消費是收入的函數,就是收入的增長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它是能夠有效的擴大消費的,所以我們把這個重點要理清楚。
談外部風險:不要過度解讀外部事件 影響變量主要還是在内部
《經濟大家說》:今年全球經濟也是充滿了不确定性,加上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等等,您認為外部風險對 A 股有多大的影響?投資者如何去應對這種風險?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險,外部有一些間接的影響,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還是内部,包括經濟是不是有扎實的基礎、我們的科技創新能不能有效進行、我們的產業結構轉型、更新迭代能不能很好地完成,我們的營商環境是不是很好、我們的法制是不是完善等,這些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是特别重要的,遠遠大于外部的環境。因為中國市場還不是高度開放的市場,外國投資者的占比還非常低。我們也不要過度解讀外部的事件,包括美聯儲是不是降息,這對債券市場會有些影響,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極其微小。
當然像特朗普政府的高關稅對中國的一些上市公司會有影響,特别是對外依存度、外向型高的企業會帶來不同的影響。但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變量,主要還是在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