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黃金暴漲,全球化不再,世界經濟列車已經脫軌,歡迎閱讀。
實際上,世界經濟列車已經脫軌了,只是勉強在沿着以前的大致方向往前走。
作者:今綸
從昨天到今天,又是一連串的大事。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 26 日籤署公告,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 25% 關稅。加拿大、日本、巴西、墨西哥、歐盟等多方迅速發聲反對。就連特朗普任命的政府效率部負責人、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立下汗馬功勞的特斯拉 CEO馬斯克也坐不住了,說此舉對特斯拉產生 " 重大 " 影響。馬斯克稱,這将影響來自其他國家的特斯拉汽車零部件的價格。
黃金暴漲,美股繼續跌。
我們今天就從此出發,前瞻未來的世界,給大家做一些分析,我們認為兩件事是很确定的:
第一,孤立,各種孤立。
第二,内循環,各種内循環。
特朗普為什麼老是要加關稅呢?
這和他的理念有關系,他總是認為是世界各國人民偷走了美國人民的工作,所以,美國逐漸產業空心化。他可能沒想過,美國產業空心化,特别是制造業的外遷,很大程度上,美國自己也是參與者和重要推手。
美國的勞工成本高,各種成本高,因此,制造業外遷,或者直接進口成本低的制造業產品,這是全球化時代的分工模式的結果之一。
美國的高科技公司負責研發,很多產品到世界各地生產,然後分發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國,一直就是這麼幹的。
這當然也給美國造成了困擾,就是一些勞動技能比較低的階層慢慢被邊緣化,工作沒有,或者很少,随之而來的就是收入也少,他們的反對聲音也越來越大。
特朗普借助社交媒體一躍而起,成為 " 紅脖子 " 的代言人,是有特定的時代背景的。
這個群體随着全球化越來越擴大,他們的迷茫、憤怒也就加大,這個時候,特朗普起來喊 " 讓美國再次偉大 ",意思就是選我就會讓制造業回流,你們就有工作,這确實是有基礎的。
所以,特朗普為什麼老是要加關稅?
一方面是現實需要,需要錢,債務比較多。
另一方面也是在鞏固基本盤。
這是昨天到今天一連串大事的部分背景,還有些背景,我們就不說太細。
那麼,特朗普的政策會不會奏效呢?
目前看來很難。
因為美國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太高。前段時間,一個洛杉矶的朋友到我辦公室來喝茶,戴了一頂帽子。
他說:" 你知道嗎?這頂帽子在淘寶上買,中國貨,36 元人民币。在美國買美國貨,36 美元。所以,我選擇買中國貨。" 人人都想省錢,這很正常。
因此,特朗普加關稅,希望制造業回流,對某些領網域是有一定作用的。
比如芯片業、汽車制造業、生物醫藥業等,确實有一定作用,因為這些行業相對來說產值大、利潤高,大企業還有平衡貿易,調和關系的需要。
但是,一些相對中低端的行業,其實很難回流美國,比如,服裝制造業。
一件普通的外套,在美國賣 150 美金,而中國廠家可以卷到 150 元人民币,最多兩百人民币,這根本不是加關稅能解決的問題。
▲ " 特朗普精神錯亂綜合征 " 蔓延,民眾抵制特朗普
最終大概率的結果就是,美國人繼續買外國的產品,但是關稅由美國人買單,勢必推高美國的通脹。
因為選擇買美國的產品,以前述外套為例,要增加至少 100 美元的成本,而繼續購買海外產品,只是增加幾美元最多 10 美元的關稅分攤。
特朗普不停加關稅,遇到的阻力和反彈也很大。
加拿大、日本、巴西、歐盟都表示反對,而且開始行動起來。
而且不是口頭上說 " 我反對 " 這麼簡單,而是實實在在拿磚頭砸,或者直接出錢保護自己的企業。
比如加拿大就承諾設立 20 億加元(約合 14 億美元)" 戰略應對基金 ",以保護受到美國關稅威脅的加拿大汽車業。資金将用于提高加拿大汽車行業競争力,保護就業,并建立 " 強大的 " 加拿大供應鏈,推動在加拿大本土生產更多汽車零部件。
韓國相關部門将于 4 月制定并發表汽車產業緊急對策。
26 日,日本準備和巴西深化合作。
歐盟最牛,決定對價值 260 億歐元(約 28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反制關稅。歐盟委員會日前表示,反制關稅措施将于 4 月中旬統一生效。
包括對美國威士忌征收 50% 的關稅,特朗普則反擊宣稱将對歐洲酒類征收 200% 的關稅。
等于兩個大個子直接打起來了,而且是在泥水地裡打滾摔跤。
美國駐歐盟商會警告稱,美歐關稅衝突正危及每年價值 9.5 萬億美元的跨大西洋商業。該商會擁有 160 多個成員,包括蘋果、埃克森美孚、Visa 等美國巨頭。
你覺得這個局面,特朗普會收手嗎?不會。
所以,孤立,以及各種孤立是趨勢。
美國在孤立歐盟,歐盟也被迫孤立美國,當然,稍微小一點的經濟體之間還是有關聯的。
但是美國這麼幹,可以說把孤立幹成了主旋律。
再就是内循環。
美國希望通過加關稅讓制造業回流,邏輯上貌似沒錯,特朗普希望形成的最後的局面就是美國人買美國貨,以解決美國 " 紅脖子 " 的就業問題。
這不就是妥妥的内循環嘛。
你這麼幹,加拿大直接就反擊了。
特朗普上任後,加拿大人愛國情緒高漲,因為他還多次表示加拿大應該成為美國第 51 個州。
網上,加拿大人分享加拿大制造的產品清單,并發布取消美國之旅的帖子。支持加拿大、反對特朗普的表情包充斥社交媒體。某個周末的職業冰球和籃球比賽中,美國國歌被噓聲淹沒。
▲加拿大人集會抗議美國政府
3 月 14 日,剛剛宣誓就職總理的卡尼針對特朗普有關 " 讓加拿大加入美國 " 的言論說," 這太瘋狂了 "。
出任總理後,卡尼首次出訪沒有選擇美國,而是去了法國和英國。
要命的是經濟,上月,特朗普宣布針對加拿大的關稅措施後,駕車跨越美加邊境的加拿大人較去年同期減少 24%。美國旅遊經濟咨詢公司原本預測今年赴美遊客數量增長 9%,但 2 月改口稱将下降 5.1%。《紐約 · 時報》說,主要原因在于加拿大遊客抵制赴美。
此前,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省政府 10 日宣布下架由該省酒類分銷局運營的酒類專賣店内所有美國酒類產品,以回應美國政府對加拿大商品加征 25% 關稅。
加拿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安大略省所有酒類專營店曾在 4 日同步撤下美國酒類商品。
抵制美國貨似乎成為一股潮流,在歐洲和加拿大等多國興起。這些國家的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建群,交流如何避免購買美國產品并發掘相應的替代產品。
不僅僅是加拿大,還有歐盟,歐盟中的重要國家是法國和德國。
▲ " 抵制美國:購買法國和歐洲產品 " 群組的社交平台截圖
法國受美國關稅衝擊大的行業之一是酒類,德國是汽車大國,本來這幾年就日子不好過,美國再繼續加關稅,德國的汽車大廠将更加困難。
這趨勢,短期内難以逆轉,實際上,除了美國是超級消費大國之外,其他的多數國家、區網域都很難說是消費大國,至少沒法和美國等量齊觀。
因此,更多着眼于内循環,其實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總體來看,美國巨變,以及特朗普帶來的高度不确定性,已經讓大家非常頭大了。
未來會怎麼走?至少未來 4 年,傳統的全球化模式肯定會繼續消融,不要存什麼僥幸心理。
因此,主動的孤立與各種被動的孤立都會逐漸浮現,由極端事件刺激而導致的孤立也會出現。
各種内循環會加速,包括美國内循環,以及加拿大的内循環、歐洲的内循環。
一些靠出口衝經濟指标的國家,比如越南、印度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但經濟會放緩,而且產業結構的優化、就業問題都會受到影響。
實際上,世界經濟列車已經脫軌了,只是勉強在沿着以前的大致方向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