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張吊牌300塊,那些穿假始祖鳥的人到底圖個啥,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三聯電子廠 Pro,作者:森賽
戶外圈這幾年流行收集始祖鳥的衣服吊牌,一開始只是個别人的小愛好,後來愈演愈烈,成了一門生意。
有人甚至炒作,說這些标籤背後有隐秘的交易系統,聽起來像是地下黑市的通行證。
這張小小的紙片原本是產品的身份證,如今有的吊牌能賣到三百塊,價格趕上優衣庫一件抓絨外套。
尤其是某些 " 限量版 ",市場上的假貨工廠都懶得做,因為仿造成本高,普通買家也分不清真假,只能讓收藏家和圈内人去玩。
但這玩意兒确實值錢,尤其是在二手市場上,一張真實的始祖鳥衝鋒衣吊牌,就像高考答題卡上的最終答案,比發票和購買記錄都管用。
二手買家第一句話就是:" 吊牌在嗎?"
如果回答 " 沒有 ",對話立刻結束,連砍價的興趣都沒了。
有人甚至專門回收吊牌,專供那些買了假貨但想漂白自己的人。吊牌一貼,身份即刻合法,管你是三千的正品還是三百的 A 貨,買家不會真的去驗 DNA。
最魔幻的是,吊牌這東西,本來是買衣服附帶的,結果現在成了剛需。有些人買完衣服,第一時間把吊牌摘下來單賣,賣個幾百塊回血,最後發現自己那件始祖鳥成了黑戶。
有人說,炒鞋炒包還能理解,炒衣服吊牌怎麼這麼魔怔?
始祖鳥為啥這麼貴?
許多人覺得始祖鳥貴,第一反應是價格離譜。
但實際上,比始祖鳥貴的戶外品牌比比皆是,石頭島的普通線、老人頭的高端線等等,即便連老鳥都會覺得肉疼," 相比之下,lululemon、salomon 這些都算是慈善,而迪卡侬和伯希和都能算活菩薩了。"
但只要稍微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始祖鳥的貴,是有一整套體系支撐的。
" 面料科技、工藝标準、極端環境測試,每一個細節都追求極致,始祖鳥最貴的,其實是它的輕,這一點和 salomon 的理念一樣,只不過被人忽視了。" 正因為它在戶外界的地位太高,才有了那句流傳很廣的評價," 在戶外每重 100g,都有 100g 的危險 "," 在生死攸關的時候,便宜的才是最貴的。"
對真 · 戶外玩家來說,這句話不是營銷,而是血的教訓。
徒步老炮老高年輕時差點被一件劣質衝鋒衣送走。那是十幾年前,他穿着一件某品牌的衝鋒衣翻越海拔五千米的垭口,迎面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雪,風雪打在身上像刀割一樣,沒多久整個人凍得跟冰棒似的。
同行的夥伴一個個穿着八九千的始祖鳥 Alpha SV、四五千的猛犸象 Nordwand Pro、六七千的北面的巅峰,縮在衣服裡穩如老狗,只有他在狂風中瑟瑟發抖。那一刻,他意識到,這種時候裝備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能不能活着回家的關鍵。後來,他咬牙買了一套始祖鳥硬殼。
" 還是心疼錢,閒魚上穿了兩年的二手都要到了 5000 多塊。"
但話又說回來,大部分城市裡穿始祖鳥的人,經歷和老高是兩個世界。
比如冬天的北京,通勤騎摩托的程式員阿茂,發現硬殼衝鋒衣比羽絨服更扛風,一年四季只認始祖鳥,甚至在車上備了一件應急的,萬一哪天寒潮來了能直接加身。
戶外人的三步穿衣法,如今也早已普及,最外面一層硬殼衝鋒衣,中間是羽絨夾層或抓絨衣,内層是保暖内衣,如徒步就保暖速幹,如通勤就不用速幹。
" 北京的摩托車騎士和程式員其實是心态最穩定的兩個群體,根本就不在乎外界任何評價,想穿什麼你管的着嗎?"
可阿茂的戶外經歷,最多是周末騎行個香山,真正雪線以上的地方,他連班機都沒訂過。
在北方的高校裡,始祖鳥已經成了冬季穿搭的顯眼包,不論男女,走進圖書館,一排排始祖鳥的硬殼、軟殼、抓絨,恨不得所有人都套着一件始祖鳥。
對戶外老炮來說,始祖鳥是工具;對城市精英來說,它是戰袍。一件硬殼衝鋒衣,能讓他們在高架橋上對抗寒風,在辦公室裡混進高管圈,在咖啡館裡坐出精英感。無論是功能還是心理安慰,這錢花得值。
以程式員阿茂為例,身為一名典型的碼農,他沒買摩托前,早上穿着始祖鳥 Beta AR 騎電動車上班,10 公裡通勤路上,風大得能把人吹成一個冬日雕塑。普通羽絨服根本擋不住風,皮衣又不防寒,最後還是始祖鳥穩得一批。
關鍵的,在買鳥這件事上,願意花大價錢的,往往是那些根本不露營、不登山、不滑雪的人。
他們追求的是一種精神認同,認為穿上鳥就代表自己有極限挑戰的信仰。實際上,真正上山的那批人,早就把 logo 磨沒了,根本不在乎别人知不知道自己穿的什麼。而在行政桌前穿鳥的那群人,選的都是低調款,連 logo 都藏得嚴嚴實實,仿佛怕被人認出來。
" 有的人買始祖鳥是為了登雪山,有的人買始祖鳥是為了從四環橋上吹不下去,更多的,是為了合群。"
但始祖鳥貴,也就意味着假貨滿天飛。二手平台上,鳥的交易量巨大,但比起發票和購買記錄,最重要的認證方式竟然是——吊牌。
一件正品始祖鳥,發票和購買記錄都能造假,但吊牌的印刷、質感、排版、線頭、油墨味道,全都有門道。二手市場的行家們看吊牌能看出道行,甚至有人專門收吊牌研究,堪稱始祖鳥界的文物鑑定師。
甚至,有些浙江台州產的假鳥的質量已經足以假亂真,連面料、防水拉鏈、拼接技術都能模仿到 80% 相似度,但最大的問題是缺乏 " 始祖氣質 "。
一位在二手平台混迹多年的買家說:" 台州假鳥最大的問題是,它總感覺不夠貴,更不用提始祖鳥 logo 裡的門道了。"
在這門生意裡,最離譜的是,連假貨都有鄙視鏈。低端假貨騙普通人,高端假貨騙老玩家,超高端假貨,在印尼甚至能混進正品店裡當特别版賣給土豪。
最終,整個始祖鳥的生态變成了一個拼眼力的遊戲:有錢人怕買到假鳥,普通人怕買到高仿,賣家怕被行家看出破綻,行家怕遇到更狠的行家。而始祖鳥的正品依然穩穩地賣着每年漲價的硬殼,赢麻了。
都是什麼人在穿假鳥?
曾有網友總結,現在穿假鳥的大致可以抽成三類:潮流追随者、反消費主義者,以及錢包吃緊的戶外愛好者。
前者多是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看到始祖鳥被吹捧成都市生存美學的代表,便迅速加入,復刻加拿大極簡富豪風。然而,萬元級别的正品門檻過高,很多人便轉向假貨市場,畢竟幾百塊就能在夜店門口站成北美貴公子,何樂不為?
有人說潮流玩家的訴求很簡單," 遠看像真鳥,拍照有氛圍就夠了。" 因此,市面上最暢銷的假鳥款式往往是 Beta AR、Atom LT 等主打都市戶外風的單品,因為這種衣服九成人看不出真假,而且不會被真正的戶外老炮抓住質問:" 你這身裝備,能不能上山?"
另一類則是出于對主流消費主義的反叛。某些人認為,品牌溢價太高,買假貨不只是因為買不起,而是因為不願被割韭菜,他們甚至發展出獨立的交流圈子,彼此分享心得。
在某些豆瓣小組、獨立論壇,高仿之間還互相瞧不起。有人不屑地表示,普通的地攤貨已經過時,真正的懂行人要追求更稀有的款式,比如 " 美洲軍鳥 "" 日本回流鳥 " 等,甚至有人專門收藏 " 限量版假鳥 ",因為連始祖鳥官方都沒出過。
" 這都不叫仿品,成‘原創設計’了。"
當然,還有一些人是真的熱愛戶外,但囊中羞澀,不得已轉向高仿市場。他們往往抱着僥幸心理,希望自己淘到的便宜貨在關鍵時刻不會掉鏈子。
然而,現實通常是冷酷的,戶外圈流傳着一個經典故事,說是某個年輕玩家淘來一件 " 頂級復刻版 "Alpha SV,穿着它去爬哈巴雪山,結果半路失溫。因為 " 防水硬殼 " 根本就不透氣不透溼,把體内的汗水牢牢鎖住,導致衝鋒衣和抓絨間結了一層冰殼,人沒到營地,體溫已經降到危險區間。
經驗豐富的戶外老炮對此表示,這種情況一點也不奇怪,畢竟真正的戶外裝備,貴是有原因的,假鳥的透氣性根本達不到标準,在都市裡或許沒問題,但一旦置身極端環境,它會毫不留情地暴露出問題,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假鳥圈子裡,玩家們還有一套獨特的黑話,用來判斷彼此的段位,能不能扛住潑水,是最最基礎的。
比如 " 标籤集 " 指的是有完整吊牌、内标、主标的高仿品;" 飛鳥 " 指工廠直出的無标版本,做工粗糙但價格更低;" 軍鳥 " 則是指一些玩家從海外淘來的 " 始祖鳥戰術款 ",然而大部分買家甚至不知道,真正的美軍戰術服根本無法通過正常渠道購買," 得需要美加的軍人證 "。而 " 美洲回流鳥 " 這種東西,聽着高端,但買家往往只是花了高價買了一件溫州蒼南小作坊做出來的拼接設計款。
戶外圈對正品的狂熱追求,并不只是品牌崇拜,而是對專業精神的尊重。真正的戶外玩家願意為正品買單,是因為他們知道,在風雪交加的環境裡,裝備的質量直接影響生存。而假鳥玩家,則更看重的是那個小小的 Logo,他們需要的,不是始祖鳥的科技,而是始祖鳥的身份象征。
這也造就了一種悖論——假鳥的存在,既依賴于品牌的溢價,又否定了品牌背後的價值。
但無論如何," 在雪山之上,始祖鳥終究會做出裁決。"
衣品真能見人品嗎?
很久之前,網上流傳過一句話:" 穿假鞋的容易得病,病從根生。" 這句話的背景,說的是國内某些制假產業一條龍,既做假鞋,又開醫院,堪稱生意閉環。
當然,這只是個段子,但如果放到始祖鳥的故事裡,似乎也有幾分道理。穿假鳥,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但如果真信這假鳥的質量,甚至還要穿着它進山,後果可能不僅僅是尴尬,而是可能真的會出事。
" 這個事,可能是人命,也有可能是星途的隕落。"
2018 年,《舌尖上的中國》某一期的主角被眼尖的豆瓣網友發現穿了一件 " 疑似假鳥 " 的衝鋒衣,豆瓣小組迅速炸鍋,圍繞 " 節目組拍攝是否提供服裝 "" 個人是否知假買假 " 展開了一場持久的拉鋸戰。
這個事件直到目前仍存有很大的争議。
有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普通人穿假貨又不犯法,但也有人認為,一個能被選入《舌尖》的職業大廚,理應對品質有更高的要求,穿假貨多少顯得有點格調不夠。再後來,明星、網紅因為穿假貨社死的案例也層出不窮。
國内某知名藝人被扒出帶着假愛馬仕上節目,國外某饒舌歌手在 MV 裡晃着假 LV 包,被嘲諷了整整一年。時尚圈的規則是,如果你買不起,沒人會怪你,但如果你 " 知假穿假 ",就等着被群嘲吧。
更諷刺的是,很多時候,假貨的受害者,未必是那些 " 被蒙騙 " 的普通消費者,而是心甘情願掏錢的高級玩家。
有造假從業者坦白說,很多客戶根本不在乎真假,甚至不乏真正的富人。
" 明星通常出席公眾場合都不會穿重復的服裝,所以在有贊助的情況下是最佳的,但是有時贊助跟不上,自己花錢去買只穿一次又太不劃算,所以很多明星就開始買高仿 A 貨以假亂真,即使穿一次以後再不穿也不會感覺心疼。"
如果說過去,假貨的核心功能是偽裝,那麼現在,它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解構的工具。
社交媒體上," 假鳥 " 不再是需要掩飾的東西,反而成了一種自嘲和反諷。有人專門制作卡通版的始祖鳥 logo 帽子,還有人幹脆推出 " 始祖貓 "" 始祖狗 "" 始祖龍 " 等各種惡搞周邊。
這些產品的銷量甚至比正品還火,年輕人一邊吐槽品牌溢價過高,一邊心甘情願為這些 " 惡搞版 " 買單,讓始祖鳥這個品牌的形象,變得更像是某種互聯網亞文化符号。
但回到戶外運動的本質,裝備始終只是工具,真正決定生存和體驗的,是人經過長年累月錘煉出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一件衝鋒衣,當然不能決定你的品格;但你如何看待它,倒是能折射出你對世界的态度。那些穿着假鳥擺拍的人,和那些穿着真鳥真的翻過山嶺的人,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裡。最終,每個人都會在現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無論裝備如何,其實都是豐儉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