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不想變身皮卡丘,先得學會安全“放電”,歡迎閱讀。
要說冬天最煩人的事情,是冷嗎?是幹燥嗎?是刮大風嗎?
都不是,是靜電。
晚上一脫衣服噼裡啪啦,一換床單被罩噼裡啪啦,一拿東西都打得手疼,頭發要麼亂飛要麼緊貼頭皮,随便兩個人一接觸都有酥麻的 " 觸電 " 般的感覺。
(圖源:圖蟲創意)
而靜電不僅是增添我們的生活困擾,還有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在加油站,靜電釋放可以為火災、爆炸提供火花,在宇宙中,靜電放電還會引發航天器故障。
所以,為什麼天一幹燥就會有靜電?生活中如何減少靜電產生?
靜電是哪兒來的?
回顧初中物理,我們得知,在公元前 600 年,希臘哲學家泰勒斯(Thales)發現用毛皮摩擦過的琥珀能夠吸起灰塵。
更深入一點,科學家們發現這一現象的本質其實是電子的轉移。
人體靜電的產生也是同理,當我們活動時,身體、衣物會和地面、空氣等產生摩擦,使電子在它們之間發生轉移,從而使身體帶電,也就是靜電。
而我們鞋子又大多不導電,沒辦法将身體累積的電荷傳導給大地,于是電荷越攢越多,等你接觸像金屬這樣的導體時,就會發生靜電放電現象,也就是 " 啪 " 地被電了一下。
有研究表明,在幹燥季節,人體靜電可達幾千伏甚至上萬伏,當感覺到電擊時,人身上的靜電電壓已超過 2000 伏;當看到放電火花時,身上的靜電已經超過 3000 伏,這時手指會有針刺般的痛感;當聽到放電的 " 劈啪 " 聲音時,身上的靜電已高達 7000~8000 伏。
(帶電人體也是可随時放電的皮卡丘 / 圖源網絡,侵删)
而之所以冬天靜電比夏天嚴重,北方靜電比南方嚴重,是因為溼度會影響靜電的累積,在比較溼潤的時候,空氣中漂浮的微小水滴作為一種良好的導體,可以轉移身體的一部分電荷。
靜電的危害
對于正常健康人群來說,身上帶電一般沒啥感覺,只有放電的時候會 " 悲劇 " 一下,但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靜電困擾。
心血管系統本來就有各種病變的老年人,靜電更會使病情加重或誘發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過高的靜電還常常使人焦躁不安、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咳嗽。
衣物上的靜電能吸附空氣塵埃所包含的多種病毒、細菌和有害物質,可影響人的呼吸道健康,嚴重的甚至會誘發氣管炎和哮喘。
(圖源:圖蟲創意)
此外,如果家裡的煤氣、液化氣沒有關好,聞到明顯的味道,一定不要開關任何電器,也不要穿脫衣服,立即打開門窗通風,并馬上關閉煤氣、液化氣的閥門。
因為靜電電壓達到 2300 伏即可引起煤氣、液化氣爆炸,而脫羊毛衣產生的靜電最高電壓達 2800 伏,脫棉衣為 2600 伏,脫混紡服裝為 5000 伏,而脫尼龍衣服靜電可達 10000 伏。
如何安全 " 放電 "?
前面我們說到,溼度(或者說是水分)可以幫助電荷轉移,因此,注意身體保溼(擦身體乳等)、增加室内溼度(勤拖地、打開加溼器等)都是減少靜電的有效措施。
此外,衣物材質也會影響靜電累積,滌綸、錦綸等化學纖維制成的衣服吸水性較差,靜電就更嚴重,而棉麻材質吸水性更好,就可有效避免靜電累積。
(圖源:圖蟲創意)
洗衣服的最後一步加入柔順劑也可以減少靜電產生,這是因為柔軟劑分子可鋪展在織物表面,形成分子膜,減少纖維表面的摩擦系數。
要想安全放電不 " 挨打 ",可以先用手摸摸牆壁,或用鑰匙尖觸碰金屬物體,把靜電 " 放 " 出去,再碰門把手或其他導電體就不會被電了。
還有一種經常被電的場景是下車的時候,由于下車時身體與車座摩擦從而產生靜電,下車關車門的時候,手會碰到金屬門框,進而被電到。這種情況可以在下車時一直抓着門框,及時轉移電荷,不讓靜電一直累積。
如果大家還有更好用的防靜電小方法,也可以文末留言告訴春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