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股市勸服馬斯克,歡迎閱讀。
市值暴跌 40%,特斯拉将馬斯克拉回現實。
馬斯克終于要大幅減少花在政府效率部(DOGE)的時間了。
北京時間 4 月 23 日,在特斯拉 2025 年一季度财報會上,馬斯克親口承諾,從 5 月開始,自己花在 DOGE 的時間将大幅減少。但馬斯克還不想徹底辭職," 只要總統希望我這麼做,我會繼續每周花一兩天時間處理政府事務。"
将重心更多轉向特斯拉的現實背景之一是,年初至今,特斯拉股價已經暴跌 41%,總市值跌出 " 萬億美元俱樂部 ",并直接導致馬斯克身家大縮水。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截至 4 月 23 日,馬斯克盡管仍以 3010 億美元财富位居第一,但年初至今其個人總資產已經減少 1310 億美元。
糟糕的股價,則是對特斯拉汽車銷量不佳的外在表現。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總收入 193 億美元,同比下降 9%,其中作為核心業務的汽車收入 140 億美元,同比下降 20%,淨利潤 4 億美元,更是同比暴跌 71%。
自 2024 年 11 月被任命為 DOGE 聯合負責人以來,馬斯克一直面臨 " 科技領袖 " 與 " 政府顧問 " 雙重身份的平衡挑戰。
特斯拉多頭、美國投行 Wedbush 高級股票研究分析師 Dan Ives 就在最新一期報告中指出,特斯拉正面臨 " 紅色警報 " 的危急時刻。作為負責人的馬斯克,應該退出其在 DOGE 中的争議角色,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特斯拉公司上。
如今,随着馬斯克釋放出重心回歸特斯拉的信号,資本市場即刻給予反應。4 月 23 日财報發布後,特斯拉股價盤後上漲超 5%。
除了表示将更聚焦特斯拉業務外,馬斯克還祭出了另一維穩手段:對外界傳聞的廉價車型 Model 2(售價 2.5 萬美元)被取消一事,他再次否認,并表示新車仍在按計劃推進,預計将于 2025 年上半年投產。
維穩結束,馬斯克繼續幹起了每次财報季上的老本行——畫餅。這次,馬斯克強調,今年 6 月份,特斯拉将如期在美國奧斯汀推出 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點項目,并在年内于美國弗裡蒙特試點生產線上生產擎天柱(Optimus)人形機器人。
進入 2025 年,當特斯拉汽車銷量遭遇下滑困境之際,馬斯克開始将 Robotaxi 和人形機器人在内的 AI 新業務,視為特斯拉的增長新希望,并多次試圖向外界傳遞一種信号,即 AI 新業務加持下,2025 年可能會被視為特斯拉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馬斯克畫的這張 AI 新餅,能否最終被資本市場消化,眼下就要看 6 月份特斯拉 Robotaxi 的車隊表現了。
A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賣車越來越困難了。
财報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產了超過 36 萬輛汽車,同比減少 16%,交付了超過 33.6 萬輛汽車,同比減少 13%。其中 Model 3/Y 在内的主力車型,季度内生產了超 34 萬輛,同比減少 16%,交付為超 32 萬輛,同比減少 12%。
汽車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在于特斯拉煥新版 Model Y 的上線,導致其在第一季度損失了數周的生產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去年煥新版 Model 3 的上線,此次在煥新版 Model Y 身上,特斯拉全球四大工廠,首次實現了同步上新的協同操作。
尤其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用時六周,就實現了煥新版 Model Y 的全面量產。Model Y 也成為特斯拉有史以來最快的量產車型。
但受新舊車型換代影響之外,另一大制約特斯拉汽車銷量的因素則幾乎全在馬斯克本人身上。
美國投行 Wedbush 高級股票研究分析師 Dan Ives 分析認為,馬斯克成為削減聯邦政府規模和權限的代言人之後,無形中已經化身特朗普政府和政府效率部的某種政治象征," 這惹怒了眾多傾向于民主黨的消費者,而這群人正是美國電動車的主要消費群體。"
在 Ives 看來,随着馬斯克繼續在 DOGE 就職,外界針對特斯拉的抗議活動仍将繼續," 由于 DOGE 造成的品牌危機,特斯拉未來 15% 至 20% 的需求或将永久性蒸發。" 特斯拉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其 " 最重要的資產 " ——馬斯克,能夠重回崗位。
作為對比,受馬斯克本人影響較小的中國市場,反而在一季度交出了漂亮的成績。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 Model 3 和煥新 Model Y 超 17.2 萬輛,其中國内銷量達到 13.72 萬輛,創下自 2022 年以來的第一季度最高紀錄。
尤為重要的是,借助上海工廠這一本地化生產基地,在可預見的二季度,特斯拉中國市場也将幾乎不受生效的關稅政策影響。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零部件本地化率已經超過 95%,馬斯克更是直言 " 沒有比特斯拉更垂直整合的公司了 "。
但在回應外界因馬斯克導致的 " 品牌受損 ",是否給特斯拉第一季度的訂單流入造成影響問題時,馬斯克選擇了回避策略,表面承認特斯拉确實面臨一些負面消息,但内裡則将鍋甩給了宏觀經濟面臨的新挑戰,并稱内部沒有看到總體需求有什麼減少。
聚焦到中國市場,這種影響的直觀表現之一是,受高額關稅影響,從 4 月 11 日開始,兩款進口純電車型 Model S 和 Model X 不再開放訂購。
為了進一步擴張中國市場份額,馬斯克還留有後手。除了推出煥新版 Model Y 之外,據晚點 Auto 爆料,特斯拉還計劃在 2025 年四季度交付 7 座版 Model Y,後者專門針對國内市場做了适配優化,以此來争奪那些追求大空間的家庭用戶,跟理想、問界貼身競争。
B
相比改款 Model Y,外界更關心廉價車型 Model 2 究竟是否會取消的傳聞。
财報會上,馬斯克特意強調,包括更經濟實惠車型 Model 2 在内的新車計劃,仍在如期進行,預計将于 2025 年上半年投產。
之所以會引發外界擔憂,在于特斯拉财報發布前夕,The Information 爆料稱,馬斯克親自砍掉了備受矚目的廉價電動車項目 Model 2。
上述決議發生在 2024 年 2 月底。當時,馬斯克召集特斯拉高管舉行關鍵會議,盡管有支持 Model 2 的高管表示 Model 2 和 Robotaxi 項目可以同時進行,且更符合商業邏輯,甚至能共享平台降低開發成本,但馬斯克認為," 我們只需想辦法讓大号 Model Y 更便宜,人們就會買賬。"
最後馬斯克拍板,停掉了這款定價約 2.5 萬美元的 Model 2 車型。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 Model 2 可能被砍掉的消息。
去年 4 月特斯拉 2024 年一季度财報發布前夕,就有外媒報道稱特斯拉高層在 2 月份瞞着員工和供應商取消了廉價車型 "Model 2" 開發計劃。彼時,馬斯克随即在社交網絡 X 上辟謠稱其為假新聞。
在随後進行的财報會上,馬斯克更是進一步表示,新車型可能會提前至 2025 年初甚至 2024 年底亮相。顯然,馬斯克又一次食言了。
陷入延期之中的 Model 2,一度被外界視為特斯拉應對銷量增長危機的利器。
除了廉價車型 Model 2、7 座版 Model Y 之外,2025 年,特斯拉将迎來一個產品更新大年:新一代超跑車型 Roadster,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工程設計工作,預計會在年内投入生產;馬斯克時常挂在嘴邊的 Robotaxi 車型 Cybercab,定檔 6 月份對外試生產并投入使用。
對于 Model 2 推出延期的原因,馬斯克提到了兩大因素——可負擔性和現有生產線利用率。
但随着國產新能源車紛紛發力性價比,馬斯克那套 " 阻礙消費者買新能源車的唯一理由是汽車不夠便宜 " 的理論依然奏效,只不過在 2.5 萬美元的售價面前,如何确保消費者能夠繼續選購特斯拉,将是留待馬斯克解決的新挑戰之一。
要知道,馬斯克起家的秘訣之一便是用盡一切手段降本,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化為可能。但在廉價車型 Model 2 上,為何馬斯克卻一直表現得興趣缺缺?
特斯拉早期員工、現任矽陽極開發商 Sila Nanotechnologies CEO 的 Gene Berdichevsky 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馬斯克的思維算法永遠是‘我能做的下一件大事是什麼?’,我認為他的動力來自做一些大而有影響力的事情。"
在外媒報道中,完成對電動車的從 0 到 1 推廣普及工作之後,該領網域迭代車型的開發正變得平庸,馬斯克的興趣開始一點點讓位于 AI,只有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颠覆性 AI 新挑戰,才能刺激到他。
C
AI,也成了馬斯克在近兩年财報會上最擅長畫的大餅。
特斯拉的未來,不在汽車,而是被馬斯克歸功于自動駕駛和自主人形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早在去年四季度财報會上,馬斯克就提前預告,2025 年特斯拉會繼續為此打下基礎,并着手構建架構,建設生產線等等,為自己認為的特斯拉高速增長的未來三年做好準備。
今年一季度财報會上,馬斯克繼續重申,由無人監督的 Robotaxi 車型所組成的 Cybercab 車隊,将如期于 6 月份在奧斯汀推出,屆時會開啟付費運營模式,明年下半年有望大規模部署。
當前阻礙 Robotaxi 商業化的難點之一,反映在了本地化數據集上。但馬斯克又以 2 月份中國上線的 FSD 功能舉例,稱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即便一開始缺少更多本地化數據,依然可以在道路上使用,随着技術能力增強,FSD 的泛化能力還會進一步強化。
投入商業運營之後,相比已經運營多年的谷歌 Waymo,特斯拉的 Cybercab 該如何競争?馬斯克再次祭出成本法寶,認為在大批量制造中,如何降低成本的問題會顯得非常重要," 除非其他公司能夠像特斯拉一樣,也提供數百萬車輛的支持……我們不僅開發軟體,還自己生產車輛,這是一項非常明顯的優勢。"
作為馬斯克 AI 宏圖的另一支柱,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進展則不如 Cybercab 那麼快。
按照此前正常的内部計劃,特斯拉希望在今年生產大約 1 萬台擎天柱。但根據最新預期,馬斯克并不能保證在 12 月底之前準确生產好 1 萬台,更謹慎的產能是只有幾千台。
原因則在于人形機器人更復雜的訓練需求。"Optimus 的訓練需求最終可能至少是汽車的 10 倍,如果至少要達到汽車所能發揮的全部作用的話。"
產品應用落地的客觀難題,讓馬斯克在 AI 相關展望上變得越發謹慎。
之前特斯拉還對外宣傳 Cybercab 的目标是每年至少生產 200 萬輛,產能分布在全球多個超級工廠,最終可能達到年產量 400 萬輛。
但在最新回應中,馬斯克不再提及具體數字,只保證 6 月時會推出,至于推出時會有多少輛車," 第一天可能只有 10 輛,之後我們會繼續擴大。" 馬斯克補充道。
一向在無監督 FSD 上表現樂觀的馬斯克,也收緊了口風。面對這一功能什麼時候可用于私家車的提問,馬斯克模糊回答道,我們保持謹慎的時間線,今年晚些時候,會在美國部分城市進行測試推廣。
在這場不确定性極高的 AI 競争中,馬斯克正用一次次畫餅來捆綁各路股東,試圖将未來的風險降至最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字母榜 "(ID:wujicaijing),作者:趙晉傑,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