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證監會五招“激活”港股,大漲會延續嗎?還要關注這些變量,歡迎閱讀。
财聯社 4 月 23 日訊(記者 成孟琦)繼昨日港股受中國證監會宣布加強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消息影響,三大指數齊漲後,今日恒生指數繼續高開高走,截至午間休市,恒生指數漲 1.64%、恒生科技指數大漲 3%,國企指數漲 1.85%。
港股強勁走勢與上周五中國證監會釋放的利好有關。4 月 19 日,證監會發布涉及港股市場的 5 個重磅政策利好,分别為:
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 ETF 合資格產品範圍;
将 REITs 納入滬深港通;
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
優化基金互認安排;
支持内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
整體來看,本次 5 大利好針對的是港股市場流動性不足、融資吸引力下降等問題,有的放矢地提供應對措施。
此外,瑞銀将中資股評級上調至超配,稱在 MSCI 中國指數的成份股中,消費和互聯網行業比重居高,随着消費出現初步回暖迹象,業績料有更佳表現。并将中國内地和中國香港股票評級上調至超配,将中國台灣和韓國股票評級下調至中性。
多項利好後,市場更期待港股能走出過去幾年下跌。那麼,港股是否會有一波修復行情?大漲又能否有足夠動能延續?
科技股走強,港交所和領展受惠明顯
中國證監會宣布五項措施改良滬深港通,包括将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 ( REITs ) 納入滬深港通,受此影響,4 月 22 日領展升 2.6%,港交所升 2.5%。4 月 23 日上半日,兩只股票繼續攀升,港交所漲 3%。
對于港交所的大漲,華泰證券研報指出,中國證監會發布 5 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将深化内地和香港的合作,港交所長期競争力有望提升;但同時考慮到當前 ETF 互聯互通和 REITs 市場的規模仍然較小,人民币櫃台成交額亦較低,結合首季按季提升的香港市場日均成交額,微調對港交所 2024 至 2026 年淨利潤預測分别至 126/137/144 億元,前值分别為 125/136/143 億元,目标價 356 元,維持 " 買入 " 評級。
此外,港交所将于 24 日公布今年首季業績,多家券商業績預期綜合後,料港交所純利跌 17%,主要是受交投及投資收益下滑影響。
證監會 5 項措施向港股輸送新力量
業内人士認為,證監會 4 月 19 日發布的 5 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是針對内資市場國九條的補充措施,除了對内改革之外,港股的問題,也被管理層納入了深度考慮。國九條将與加強香港資本市場合作 5 條措施互相配合,其中國九條更偏向長期布局,而香港資本市場 5 條措施影響更迅速。
具體看來,國泰君安國際黃凱鴻認為,此舉将拓寬資金流動通道,改善市場流動性及穩定性。首先,滬深港通 ETF 納入規模門檻下降,有助于顯著增加标的數量和規模;其次,人民币股票櫃台納入港股通,将吸引更多的人民币資金流入港股市場,并進一步提升港股交易活躍度和成交規模。此外,引入莊家機制,并配合印花稅減免,将提高做市商參與套利的積極性,提高港股交易活躍度。最後,當前港交所 REITs 日均成交額較低,此次将 REITs 納入滬深港通措施将吸引内、外資流入,提升市場流動性。
國泰君安國際還補充道,港股優質資產性價比凸顯,近四周南向資金已持續淨流入港股市場。自 3 月 26 日以來的四周,南向資金持續不斷淨流入港股市場,累計超過 789 億港元,主要是港股計入過高的風險溢價,優質資產性價比凸顯。分行業看,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所有行業,更青睐金融、能源和電訊等高分紅行業以及互聯網為主的其他優質資產。目前,南向資金對醫療保健、資訊科技等行業的話語權超過 10%。在 5 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的支持下,南向資金将持續流入港股市場,進一步增加港股市場的話語權,提升港股市場的價格穩定性及合理性。
興證國際梁家明表示,中國證監會 5 項政策長遠利好港股的估值及投資氣氛。當中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是允許投資者以人民币通過 " 港股通 " 買賣港股,一方面是提升人民币在境外的投資功能,另一方面是引導人民币增大港股的比重,無疑是為港股輸送了新的力量。
國際局勢、降息與業績披露均對港股復蘇有影響
港股走勢還受哪些變量影響?
中東地緣局勢緊張以及美聯儲維持 " 鷹派 " 立場使得全球市場進入避險模式,海外中資股市場上周再度承壓。中金劉剛和張巍瀚認為,在總量上 GDP 增速好于預期背後,内生增長動能仍并不穩固。美聯儲降息預期延後也會減少短期貨币政策放松的空間。綜合來看,短期增長和政策預期的 " 弱平衡 " 可能會使得市場維持震蕩,等待新的催化劑。
雖然中金認同美聯儲今年降息概率依然存在,但重啟降息的代價或是美股與美國信用債的下跌,而這可能會帶來擾動。若美聯儲降息預期收斂至年内降息不足兩次,也會約束央行短期寬松的空間。因此,中金維持此前看法,即市場短期或維持箱體震蕩格局,順周期代表的再通脹交易或降溫,建議轉向防御型資產如高分紅,出海龍頭,以及受政策支持的科技成長類板塊等。
港股的業績因素也是資本市場能否有一波長期修復的一大考量,在海外中資股基本完成了 2023 年的年報業績披露下,中金認為這些公司在 2023 年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走勢。MSCI 中國指數在 2023 年第一季度的盈利預計将實現同比增長,增長率為 5%。結合一季度實際增長情況,中金将基準情形下 2024 年盈利增速預測從 4.5% 小幅上調至 5%,但仍低于當前 10% 的一致預期,主要是考慮到作為寬信用關鍵抓手的财政政策發力進展偏慢,3 月政府債券同比少增 1,383 億人民币,地方項目開工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