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方洪波的未雨綢缪,歡迎閱讀。
編者按:
一切商業競争的核心都是組織競争,這決定了一個公司的戰略方向和戰鬥力。當下的互聯網行業正處一個極其不确定的階段,作為企業的掌舵人,要在瞬息萬變的市場裡,為企業的發展摸索出一條發展之路,這其中,從組織架構調整到業務變動,都體現出掌舵人的思考和選擇。
連線 Insight 推出系列策劃《大佬們在想什麼》,本期将探讨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是如何帶領美的穿越周期的。
文 / 向真
編輯 / 子夜
4 月 10 日,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 李斌與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現身美的威靈汽車部件安慶工廠,兩人拍攝了一條短視頻,官宣達成戰略合作協定。在視頻中,方洪波笑稱:" 希望今後每一輛蔚來汽車上都有美的在安慶生產的汽車零部件 "。
包括蔚來在内,美的近年來已将小鵬、理想、江淮等大型汽車廠商的訂單收入囊中。這或許和公眾熟知的美的有些出入,從家電品牌到零部件供應商,美的的 To B 探索越來越多。
不只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過去十餘年來,美的或投資收購、或親自下場,布局了機器人、樓宇科技、熱泵系統等一系列 B 端業務,逐漸擺脫了 " 家電品牌 " 的标籤,成為一眾老牌家電企業中,多元化業務轉型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根據 2023 年最新财報,美的三大 B 端業務——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營收占比高達 22.7%。
To B 業務不僅成為了美的的新增長引擎,也讓美的擁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當前的階段性成功離不開方洪波的未雨綢缪。從 2012 年接棒創始人何享健掌舵美的以來,方洪波以他的戰略定力、執行耐力,推動美的這艘巨輪的轉向和加速。
從大盤來看,方洪波掌舵美的十餘年,公司營收從 2012 年的 1000 億元出頭攀升至 2023 年的 3737 億,漲了近 4 倍;淨利潤從 61 億元增至 337 億元,翻了 5 倍不止。
媒體對這位 " 最牛經理人 " 充滿着好奇,但方洪波的低調卻讓勤勉的記者們始終難以還原他的全貌。" 殺手、隐者、夢想家和過客 "" 鐵血君子 "" 殺伐決斷的書生 ",媒體們對于方洪波的畫像總是顯得矛盾又模糊。
方洪波在 2024 年美的集團經營管理年會上演講,圖源美的集團官方公眾号
不過,一些事實也足以證明方洪波的多面和復雜。他理性果決,美的歷史上最大規模裁員、最大規模收購都由他發起落地,并在事後證明幫助美的及時扭轉頹勢、卡位制高點。
他善于隐忍,對内,他謹慎地把握着與創始人何享健的關系,維持其十餘年如一日的信任,成全了國内第一家千億級民營企業沒有父傳子、而是由職業經理人接班的佳話;對外,面對 " 宿敵 " 格力發文《這些年,美的做過的事》直接挑事,他勒令全體員工 " 唾面自幹 "。
學歷史學、做過内刊編輯、不懂管理,方洪波的職業起點與傳統定義的優秀職業經理人成長路徑完全相左,但恰恰是這樣一個人,實現了少有的職業經理人成功接班案例。在普遍二代接班的當下,方洪波之于美的,或許只是一種巧合,很難被復制。
而他接手美的以來,操盤的業務多元化、出海、組織變革等,也逐漸将美的變得很難被復制。
美的如何穿越周期,
是方洪波一直在想的事
2012 年方洪波接手美的時,美的正經歷 " 千億魔咒 "。
2010 年,美的營收突破千億大關,當年 10 月,美的新總部大樓建成,邀請各界人士舉辦了盛大慶典。就在這個屬于美的的高光時刻,知名媒體人秦朔發表了一篇名為《美的盛世危言》的文章,将美的所取得的成績歸因為銷售端的過度激勵,認為其并不具備可持續性。
如其預言般,僅一年過去,美的就情況突變。随着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刺激效應減弱,美的的盈利短板開始顯現。
2011 年年中,美的财務數據出現 3 年來首次下滑,雖然銷售規模同比大增近 60%,但利潤僅增長 14%,除冰箱以外的所有產品均出現利潤下降。到 2012 年,下滑态勢更明顯,營收同比下跌 26.89%,直接少了 300 多個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 6.25%。
這是困擾許多大企業的難題,當規模增長到一定程度,規模就成了一切,組織架構難免 " 虛胖 ",業務開展也以效益換規模增長,企業也逐漸變得 " 大而不強 "。
現實讓美的管理層意識到問題所在,在此背景下,方洪波接掌美的,并進行了一系列 " 斷臂求生 " 的動作:開啟美的史上最大規模裁員,一年砍掉 7 萬名員工;關閉 10 餘個工業園區和制造基地,變賣大量廠房和設備;将美的電器產品型号由 2.2 萬個削減至 1.5 萬個,SKU 數量削減 50%。
在業務、產品、組織上做減法之餘,美的 2011 年還啟動了以 " 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 " 為三大主軸的重大戰略轉型,從追求量轉變為追求質和效。
成效逐漸顯現,到 2015 年,美的營收已基本恢復至 2011 年水平,更重要的是,利潤幾乎是 2011 年的 3 倍不止,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方洪波成功把美的從 " 大而不強 " 的泥沼中拽了出來,但問題很快又再次襲來。白電雖是剛需用品,但更換周期長,且随着普及率增加,市場增速趨緩。根據歐睿數據,2015-2022 年,中國家用電器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 4%,增速難言可觀。也因為此,除了 " 家電下鄉 " 這樣的政策紅利期各家都能受益,家電賽道常年處于白熱化競争狀态,美的與格力在空調領網域的鏖戰就源于此。
方洪波清楚,如果只在家電賽道進行規模競争、價格競争,即便短期有領先優勢也很容易被超越,為了建立真正的護城河,他決定 To C、To B 兩手抓。
在家電業務之外,美的開始将戰略重心轉移至 To B。這或許也是為什麼美的連續兩年缺席 AWE 的原因,作為家電行業的全球盛事,AWE 主要以消費級電子產品為主。美的連續兩年缺席的同時,海爾、格力卻十分看重 AWE。從這裡也足以見三大家電巨頭對 C、B 端業務的戰略定位不同。
從結果來看,三大巨頭中,的确美的 To B 業務發展得最為成熟,營收貢獻也最大。根據最新财報,2023 年美的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收入近千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超 26%,而 2020 年時這個比例還只有 18.5%。這意味着 2023 年美的營收中 To C 業務占比低于 74%,To B 業務正逐漸成為美的新的營收增長引擎。
分業務來看,美的各項 To B 業務增速很快。2023 年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收入 279 億元,同比增長 29%;智能建築科技收入 259 億元,同比增長 14%;機器人與自動化收入 311 億元,同比增長 12%,均維持兩位數增速。與之相比,美的暖通空調、消費電器業務營收同比分别僅增長 6.95%、7.51%。
不管是新能源,還是自動化機器人,都是當下火熱的 To B 賽道。美的較早入局為其赢得了先機,而除了戰略眼光之外,美的在 B 端的亮眼表現,與方洪波擅用資本手段也分不開。
21 世紀初,方洪波曾主導美的對榮事達、小天鵝等家電品牌的收購,成功補足了美的在冰箱、洗衣機品類上的短板。決定發力 To B 後,美的重現并購潮:2016 年收購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企業庫卡 85% 股權;2017 年收購以色列高創;2020 年收購菱王和合康新能。一系列動作後,美的變成涵蓋汽車零部件、工業機器人、電梯、壓縮機、變頻器等業務的 To B 產業巨頭。
美的品牌矩陣(智能家居業務為 C 端品牌,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為 B 端品牌),圖源美的集團招股書
這其中,尤以 2016 年美的收購庫卡案最具代表性。收購之初,遠超同行的高倍數 PE、超 300 億元的收購規模,以及業務關聯度并不高的收購标的,讓這起收購案在美的内外部都不被看好。交易完成後的一年,庫卡利潤暴跌 80%,更是讓業界對美的的 To B 布局充滿質疑。
庫卡 KMP600I 自主移動機器人亮相 CeMAT ASIA 2021,圖源美的集團官方公眾号
但經歷 5 年磨合,庫卡的戰略性意義開始顯現。2021 年,庫卡全球營收達 33 億歐元,對内,庫卡交付給美的各個事業部的機器人超過 1 萬台;對外,庫卡已與比亞迪、特斯拉、蔚來、寧德時代等企業建立合作。到 2022 年,庫卡中國接單和發貨創歷史記錄,據 MIR 睿工業預測分析,2022 年庫卡中國工業機器人國内出貨量份額達到 8%。
至此,庫卡已成為美的下一個十年最具備想象力的業務之一。面對下一輪周期,美的也有了更多應對之法。
帶美的赴港上市,方洪波在想什麼?
并購之外,美的近來在資本市場上還有一個大動作:赴港上市。
2023 年 10 月 24 日,美的集團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拟在主機板挂牌上市。此時距美的在深交所主機板上市已過去 10 年,這 10 年裡,雖然經營狀況時有起伏,但美的的現金流卻很穩定,一直是 A 股市場上的現金流大戶。
根據最新财報,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美的自有資金 816.73 億元,經營性活動現金流突破 579 億元。也正因為此,美的并不缺錢。
那麼,此時赴港上市,方洪波意欲何為?
從招股書來看,美的本次香港 IPO 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将主要用于全球科技研發;智能制造體系的持續建設及供應鏈管理的更新;完善全球銷售渠道和網絡,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銷售;以及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簡言之,技術研發、智能化布局、海外市場擴張、滿足日常經營,是美的此次尋求在香港募資的主要原因。
從技術投入來看,根據美的 2020 年底發布的新四大戰略主軸," 科技領先 " 位居首位。受此驅動,近年來美的對技術的投入越來越大。即便是 To B 業務尚未取得明顯進展的 2018、2019 年,美的也始終未縮減對技術的投入,2019 年以來,美的研發費用均超過 100 億元且持續提升,截至 2023 年末,美的研發人員占比已超過 50%。
重視技術研發的确幫助美的建立了技術壁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 2022 年底,美的擁有 28000 多項發明專利,在全球排名第 7,在中國企業和全球家電行業中排名第一。
美的亮相美國廚房與衛浴展(KBIS),圖源美的集團官方公眾号
尤其美的近年重點發力的 To B,本身就是技術密集型賽道,美的的電梯、智能控制、電機、壓縮機、芯片、汽車零部件等業務均有大量專利技術加持。随着美的繼續加碼 To B,研發投入還将繼續攀升,赴港上市募集資金,也是未雨綢缪。
從智能化布局來看,從 2012 年推動數字化轉型,構建 "632" 體系,到 2022 年發布 " 數字美的 2025" 規劃,美的的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經營效率也不斷提高。方洪波曾公開分享過一個數據:2012 至 2022 年,美的的現金周期從 26 天縮短至 -2.5 天。這意味着 2022 年美的實現近 3500 億元營收,沒有動用任何自有資金。
但推行數字化、智能化同樣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公開數據,2012 年投入數字化以來,美的已花費逾兩百億人民币,這也解釋了美的為何需要大量資金儲備。
不過,不管是技術還是智能化,都是長期持續投入,無法解釋美的當下着急上市的緊迫性。今年 4 月,在首次遞交的招股書滿 6 個月失效後,美的又馬不停蹄地再次遞交招股書,二度衝刺港交所。極力推動香港上市背後,實際上是美的面臨的現實困境。
這在美的的海外布局上尤為明顯。和國内市場不一樣,海外收購、市場擴展通常需要外币資金才能進行,而美的雖然貨币資金充足,但外資資金卻較為緊缺。根據美的公布的财報,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美的集團賬上的外币貨币性項目餘額為 516.73 億元,而外币貨币性負債餘額為 662.6 億元,外币貨币性資產低于負債近 150 億元。
有市場分析曾指出,這意味着美的在外币資金上存在明顯缺口,随着美的開拓海外市場需求日盛,而人民币轉外匯會出現匯兌損失的背景下,直接吸引外資更為合算。結合此次尋求二次上市的地點來看,香港是面向海外投資人推介美的、募集海外資金的重要市場。因此美的赴港上市直接利好海外業務融資,進而推動海外業務的長期發展。
" 往高端走、往外面走 ",是方洪波給出的應對時代發展的解法,也是為了讓美的不在行業周期迭代中陷入被動。
探索出海,美的的步子會邁到多大?
美的重點投入的海外市場,是一塊所有家電巨頭都緊盯的肥肉。
自 2007 年在越南設立首個海外工廠,正式布局海外,到 2023 年時,美的在海外已擁有 17 個研發中心、22 個主要生產基地,海外員工超過 35000 人,海外收入占比已超過 40%。但論布局時間、深入程度,海爾都是美的在海外的勁敵——海爾 1999 年便已在美國設廠、2023 年超 50% 營收均由海外貢獻。
兩者布局海外的思路也有不同,美的早期出海主要是代工模式,後來才轉向收購和自建海外工廠,而海爾出海之初就是建廠、做品牌的打法。這也是為什麼直到 2023 年美的智能家居的出海業務中,ODM/OEM 業務(代工產品)的營收占比仍高達 60%,OEM 業務(自有品牌)占比僅有 40% 的原因。
但後來者美的也并不遜色,一方面,從 2016 年收購東芝生活和意大利商用空調企業 Clivet 開始,美的通過大手筆并購建立了多品牌矩陣,截止目前,美的海外品牌已形成東芝、美的、Comfee 三個全品類品牌,以及開利、Eureka 等 13 個細分品類專業品牌。
另一方面,為了強化全球供應鏈能力,美的還加速在海外建廠。2022 年埃及生產基地和泰國空調新基地完成建設和投產,其中埃及洗碗機工廠花費 2500 萬美元,規劃年產能高達 150 萬台。2023 年美的又耗資逾 7 億元在巴西建設新工廠,年產能預計高達 130 萬台。2024-2026 年,美的在印度、泰國、埃及、意大利、巴西、墨西哥等國家建廠的計劃也已在規劃中。
美的海外建廠規劃,圖源美的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的出海不僅局限于 C 端品牌,而是将 B 端的優勢也帶到了海外。從上圖也可以看出,美的 To B 業務的海外建廠規劃也在緊密進行中。
從具體業務來看,智能樓宇科技業務 2023 年收入大漲 13.8%,就源于熱泵產品在海外的熱賣。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 2023 年銷量計,美的在中國内地空氣源熱泵的出口份額高達 23%。
此外,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出海也有利器。作為全球機器人龍頭,美的 2016 年收購的庫卡主要營收來源本身就是海外市場,通用汽車、福特、保時捷、奔馳、沃爾瑪、百威、可口可樂等國際企業都是庫卡的長期客戶。被美的收購後,庫卡在中國和海外都獲得了營收,在庫卡逾 40 億歐元的營收大盤中,有接近 80% 來自于海外,且不斷增長。
為了發力海外,近年來除了產品和業務,美的還搭配了強有力的營銷手段。過去數年來,美的斥資贊助了英超、西甲等歐洲頂級足球賽事,以及南美和東南亞知名足球俱樂部,以強化在對應市場的品牌知名度。2020 年,美的成為曼城足球俱樂部全球官方合作夥伴,2023 年又官宣曼城俱樂部球員埃爾林 · 哈蘭德(Erling Haaland)成為其全球品牌代言人。
現在的美的,已經很難用單純的 " 中國品牌 " 或 " 家電品牌 " 去定義,成為全球科技巨頭,或許才是美的真正想要的标籤。
方洪波在 2023 年美的集團經營管理年會上演講,圖源美的集團官方公眾号
過去數十年來,美的以主動求變來赢得在牌桌上的優勢和領先,但挑戰也依然存在,正如在 2023 年度報告的《致股東》信中,美的向自己提出的四問:
" 在全球低增長的環境下,美的如何實現增長?技術浪潮和商業模式劇變的衝擊下,美的如何形成新的競争能力?在海外挑戰重重的背景下,我們如何進一步加快全球業務布局?在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調整的焦慮和迷茫中,我們如何突破穿越周期?"
這些問題,也将持續考驗着已帶領美的穿越數個周期的方洪波。
(本文頭圖來源于美的集團官方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