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徹底定了,歡迎閱讀。
文 | 凱風
人口增長第一大省,再次回歸。
日前,各省陸續發布最新統計公報,廣東 2024 年常住人口達 12780 萬人,相比上年增加 74 萬人,總量、增量、出生人口均位居全國之首。
這意味着,廣東連續第 18 年蟬聯人口第一大省,連續 7 年成為中國生育第一大省,同時重回人口增長第一大省。
東西南北中,發展到廣東。廣東旺盛的 " 人氣 " 從何而來?
01
廣東,何以重回人口增長第一大省?
前幾年,受到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人口流動放緩,外來人口眾多的廣東首當其衝。
當人口大流動全面恢復,廣東的人口虹吸效應再次發力。
2023 年淨增人口 49 萬人,2024 年再增 74 萬人,兩年廣東合計增加 123 萬人,帶動總人口創歷史新高。
更關鍵的是,時隔兩年,廣東大幅反超浙江,重回人口增長第一省之位。
一地的人口增長,或源于自然增長(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或得益于外來人口湧入(流入人口 - 流出人口)。
前者的代表是貴州、海南、青海,後者的代表是浙江、江蘇。
只有廣東集自然增長、人口流入為一體。
數據顯示,2024 年,廣東出生人口高達 113 萬人,死亡人口 66 萬,自然增長 47 萬人,而外來人口淨流入 27 萬人,雙雙位居全國前列。
從自然增長來看,廣東堪稱 " 最敢生 " 的經濟大省,沒有之一。
2024 年,廣東出生人口 113 萬人,相比上年增加 10 萬,連續 7 年蟬聯中國生育第一大省,更是唯一出生人口破百萬的省份。
廣東一省的出生人口,超過江浙滬 " 包郵區 " 的總和,相當于東北三省的 3 倍以上。
以占全國 9% 的人口總量,貢獻了 11.8% 的出生人口,第一生育大省名副其實。
從機械增長來看,2024 年,廣東人口淨流入 27 萬人,相當于一個普通縣城的規模。
規模龐大的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擴容的就業崗位,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是廣東搶人的最大憑借。
廣東既有全國領先的制造業,又有龐大的服務業,對就業人員的涵養能力,相較其他大省更勝一籌。
五經普公報顯示,過去 5 年,廣東二三產業法人部門 465.9 萬個,大增近 50%,帶動從業人員增加 675 萬人,而同期江蘇則減少近 50 萬人。
此外,廣東坐擁廣深兩大一線城市、佛莞兩大萬億工業城市,構築起對外搶人的基本盤。
02
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徹底沒有懸念了。
我國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是廣東,而戶籍人口第一大省則是河南。
在剛過去的 2024 年,TOP5 人口大省中,只有廣東保持正增長,而江蘇首次零增長,其他都是負增長。
作為人口第二省,山東連續兩年負增長,合計減少 82 萬人,總人口離跌破 1 億關口只有一步之遙。
一增一減,意味着廣東的人口領先優勢再次擴大,常住人口第一大省之位再無挑戰者。
不僅如此,随着落戶門檻不斷松綁,廣東戶籍人口站上 1 億大關,未來有望趕超河南。
其實,廣東并非一直都是人口第一大省。
改革開放之初,廣東常住人口只有 5000 多萬人,排在全國第七,低于四川、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最早的人口第一大省是四川。早在 1990 年,原四川省(含重慶)總人口就已率先破億。
随着川渝分家,重慶直轄,四川人口被攤薄,河南得以晉級人口第一大省。
不過,河南的人口第一大省之位, 只坐了 10 年時間,就在 2007 年被廣東趕上,自此廣東連續 18 年蟬聯人口第一大省之位。
拉長時間,1978 年到 2024 年,短短 40 多年時間,廣東常住人口從 5000 萬人飙升到 1.27 億人,實時人口更是多達 1.5 億,堪稱大逆襲。
如此龐大的人口增長,顯然不是生育所能全部承載,外來人口的湧入才是關鍵。
根據七普數據,居住和就業在廣東的外省戶籍人口接近 3000 萬人,這還沒算上已落戶的上千萬新廣東人。
廣東的外來人口,來自于全國各地。
其中廣西、湖南雙雙超過 500 萬人,而河南、湖北、四川、江西、貴州均超過 200 萬人。
與各自戶籍人口規模相比,廣西每 8 個人、湖南每 13 個人, 就有一個來到廣東," 孔雀東南飛 " 的人口虹吸效應可見一斑。
人随產業走。憑借強大的產業基礎,廣東吸引了大量中西部地區的年輕人,更吸引了無數高學歷人才。
這些人,讓廣東在全國人口見頂之後仍能保持一定的人口紅利,也助力廣東成為轉移支付淨貢獻第一大省、養老金中央調劑淨貢獻第一大省。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廣東以一己之力,挑起了全國人口的大梁。
03
百萬英才匯南粵,廣東為何還在繼續 " 搶人 "?
今年以來," 投資于人 " 的概念不胫而走,既代表宏觀政策的轉向,也意味着搶人大戰的硝煙再起。
作為人口第一大省,廣東既有人口總量的規模優勢,又有年輕人口的結構優勢,坊間曾用"20 歲的珠三角,40 歲的長三角 "來形象概括。
當許多人以為廣東會坐享人口紅利之時,第一大省卻再次發出了 " 搶人 " 的最強音。
今年開年伊始,廣東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出" 百萬英才匯南粵 "的新口号。
廣東搶人,既有真金白銀,又有就業崗位。
" 真金白銀 " 體現的是誠意," 有競争力的薪酬和崗位 " 展現的是實力。
在廣州、深圳,大專以上學歷的落戶門檻已經放開,高校畢業生就業已有數萬元不等的補貼,就連求職也可享受免費入住。
當然,搶人看的不只是落戶及補貼,更重要的是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營商環境和市場環境,廣東無疑有優勢。
人口第一省,為何還要繼續搶人?
新一輪搶人大戰打響,就連一向淡定的北京、上海、香港也不例外,廣東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這背後,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如火如荼,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版圖,帶動區網域競争大洗牌,人才之于新興產業的重要性,無論如何高估都不為過。
廣東人口雖然遙遙領先,但高學歷人才占比有待提升。
七普數據顯示,廣東大學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僅為 15.7%,而京滬超過 30%,江蘇也達到 18.6%。
同時,作為外來人口第一大省,廣東要做的不只是搶人,更要" 留人 "。
随着人口開始向中西部地區回流,單向的 " 孔雀東南飛 " 變成雙向流動。
如何将更多年輕人留在廣東、扎根廣東,無疑是有緊迫性的。
可見,無論是 " 再造一個新廣東 " 的需求,還是邁過 " 經濟爬坡過坎、動能轉換 " 的關鍵時期,都需要人才作為支撐。
一個能直言 " 發财 " 的地方,一個 " 來了都是廣東人 " 的地方,無疑能承載起更多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