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納指跌1.21%,伯克希爾創新高!财報前夕,英偉達跌超3%!華爾街突發警告,啥情況?,歡迎閱讀。
美東時間周一,美股三大指數收盤走勢分化,道指漲 0.08%,納指跌 1.21%,标普 500 指數跌 0.49%。大型科技股多數下跌,英偉達跌超 3%,特斯拉、Meta 跌超 2%,蘋果微漲。
熱門中概股普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跌 5.24%。向上融科跌超 13%,阿裡巴巴、哔哩哔哩跌逾 10%。
商品市場方面,WTI 原油期貨結算價漲 0.43%,報 70.7 美元 / 桶;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漲 0.47%,報 74.78 美元 / 桶。
周一(2 月 24 日)紐約尾盤,現貨黃金漲 0.53%,報 2951.50 美元 / 盎司;COMEX 黃金期貨漲 0.49%,報 2967.80 美元 / 盎司。
現貨白銀跌 0.34%,報 32.3480 美元 / 盎司;COMEX 白銀期貨跌 0.93%,報 32.705 美元 / 盎司。
伯克希爾創新高
美東時間周一,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道指漲 0.08%,納指跌 1.21%,标普 500 指數跌 0.49%。
大型科技股多數下跌,博通跌近 5%,英偉達跌超 3%(公司将于美東時間周三(北京時間周四凌晨)發布季度财報),特斯拉、Meta 跌超 2%,亞馬遜、微軟跌超 1%。
蘋果微漲,消息面上,美東時間 2 月 24 日,蘋果公司周一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美國投資計劃,承諾在未來四年内在美國投資 5000 億美元,并新增 2 萬個就業崗位,這也是蘋果迄今為止在美國做出的最大承諾。作為投資計劃的一部分,蘋果宣布将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于今年晚些時候在休斯敦開始生產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雲計算組件的伺服器。這标志着,至少部分生產将從海外轉移到美國。
此外,台積電 ADR 收跌 3.32%,AMD 跌 2.46%,禮來制藥則收漲 0.88%,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 A 類股和 B 類股分别收漲 4.04% 和 4.11% ——雙雙創收盤歷史新高。
半導體、硬體板塊跌幅居前,納微半導體跌超 8%,美光科技跌超 3%,高通、英特爾跌超 2%。保險、有色金屬、貴金屬板塊走高,世紀鋁業漲超 6%,埃氏金業漲超 5%,金田漲超 3%,美國鋼鐵漲近 2%。
熱門中概股普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跌 5.24%。向上融科跌超 13%,阿裡巴巴、哔哩哔哩跌逾 10%,富途控股跌逾 9%,拼多多跌近 9%,京東、新東方跌超 7%,愛奇藝跌近 7%,網易、理想汽車跌超 4%,百度跌近 4%。
據證券時報報道,分析人士認為,在消息面沒有明顯利空的情況下,中國科技股調整的主要原因或許是前期漲幅太大,部分短線獲利資金兌現了一部分浮盈。
另外,這一波 AI 行情爆發至今,TMT(科技板塊)的成交擁擠度也引發市場留意。廣發策略在最新研報中表示,過去 2 年只要 TMT 成交占比接近 40% 的上限、板塊超額收益就會出現階段性調整。廣發策略指出,當前 TMT(科技板塊)成交額占比已經達到 44%,從過往和美國對比經驗來看,有可能本輪成交占比頂部在 45%~50%。
" 我們對中國股市持‘中性’立場,但認為互聯網公司将在基本面改善、股東回報令人鼓舞和宏觀政策持續提供支持的背景下表現優于 MSCI 中國指數。更廣泛地看,鑑于 AI 支出強勁、GDP 高速增長以及美國和區網域利率下降,亞洲(日本除外)今年的盈利增長預計達 13%。" 瑞銀表示。
華爾街突發警告
據證券時報報道,美國知名投行 Stifel 警告稱,美國有可能在 2025 年遭遇最糟糕的經濟情況,而在這種情況下,美股市場可能大跌。
Stifel 首席股票策略師 Barry Bannister 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标普 500 指數将在 2025 年底收于 5500 點左右。這意味着,該指數将較當前水平下跌約 10%。
Bannister 表示,美國經濟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進入溫和滞脹期。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可能會将價格上漲轉嫁給消費者。Stifel 的其他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他們預計 2025 年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脹(美聯儲青睐的通脹指标)将 " 停留 " 在 2.75% 左右,高于美聯儲 2% 的目标。
Bannister 警告稱,高通脹可能阻止美聯儲降息前景。他預計,美聯儲今年不會進一步降息。
他表示,所有這些都對美股市場不利,投資者一直在消化經濟持續走強和借貸成本下降的影響。他預計,經濟增長放緩和利率上升的雙重不利因素将在今年下半年的某個時候引發美國股市大跌。
無獨有偶,有 " 華爾街最準分析師 " 之稱的美國銀行首席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也在報告中警告稱,美國政府正陷入衰退,并可能将整個美國經濟拖入衰退。
Hartnett 表示,當前美國政府的财政狀況持續惡化。2024 年,美國财政支出 7 萬億美元,收入 5 萬億美元,赤字高達 2 萬億美元,占美國 GDP 的 7%。過去五年,美國名義 GDP 增長 50% 的一大原因,是美國政府可自由支配支出增長了 65%。
與此同時,Hartnett 預測,全球投資格局可能發生轉變——美國股票相對于其他地區的領先地位正在削弱,投資者可能會更多地關注中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市場,特别是在全球 PMI 開始回升的情況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公開信息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