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為這部創造歷史的傑作,再提提意見,歡迎閱讀。
《長安三萬裡》片長 168 分鍾,可能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長的院線動畫電影。上映 54 天,票房近 18 億,在這個暑期檔綻放光芒!
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取材于真實歷史,整體基調和畫風也趨于歷史寫實,這在以神鬼仙俠為主流的國漫院線電影中獨樹一幟。
僅就上述兩點,本片在中國動畫電影史上便有了裡程碑式的意義。然而,片長和歷史寫實這兩個裡程碑的特點也對影片水平造成了不同效果。
前者是缺陷,後者是優點。
《長安三萬裡》以唐朝安史之亂後的朝野内亂為背景。三鎮節度使高适在抵抗吐蕃軍隊入侵的戰鬥中身陷危局,朝廷卻派特使來審訊他與詩人李白的關系。
故事由此雙線展開:一條以高适的回憶視角講述他與李白的交往過程,刻畫兩人的友誼以及他們認識的一眾唐代知名文人雅士;另一條展現高适運用謀略對抗吐蕃大軍。最後高潮部分,兩條故事線交匯,高李二人的命運和友誼與家國大勢水乳交融。
在時間比例上,高适回憶李白的故事線篇幅更長,也是影片的核心。這條線的架構方式與一部影史名作異曲同工——《莫扎特傳》。
莫扎特和李白都是各自領網域中耳熟能詳的巨匠,而兩部影片都選擇以他們朋友的回憶為第一叙事視角。這是聰明的處理。莫扎特和李白都以灑脫率真著稱,高度鮮明的性格已經在人們腦中刻下了先入為主的烙印。
如果正面刻畫,遵循性格标籤會缺少驚喜,颠覆性格标籤會引發争議。透過第三方視角刻畫,用最精煉的篇幅凸顯他們最為人熟知的性格特質,這樣才能給觀眾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也避免了過猶不及的陷阱。
李白
同時,間接的刻畫視角也體現出兩部影片的另一個相似點:莫扎特和李白雖然憑借更為突出的名氣和性格,在明面上成為影片的主打招牌,但實際在故事中只是第二主角。
兩部影片真正的核心角色是他們各自的朋友——薩裡耶裡和高适。
《 莫扎特傳》的主題是薩裡耶裡對莫扎特才華的嫉妒,薩裡耶裡承載的人性剖析和道德困境遠比莫扎特深入。
無獨有偶,《長安三萬裡》的主題是挖掘唐朝名士的士大夫精神,而全片刻畫最豐滿立體的士大夫形象是高适。
青年高适
《長安三萬裡》塑造出一個高度接近大眾認知的李白形象。他放浪形骸,叛逆不羁,出口成章,這種再熟悉不過的鮮明個性更容易給觀眾留下印象。然而,高适是心路歷程更復雜、情感維度更廣闊的人物。
他對朋友的忠義,對才華的敬重,成就事業的理想,報效家國的情懷,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是對士大夫精神價值最準确的诠釋。他充滿坎坷的仕途、懷才不遇的悲涼、暮年孤獨的神傷、孤膽抗敵的勇氣也是全片最牽動人心的感情。
李白是性格人物,就如一幅鮮豔的水彩畫,亮麗扁平。高适則是一幅水墨畫,平淡中蘊含深沉厚重的氣韻,寄托着唐代士大夫群體的悲歡與起伏、高貴與執着。
高适與李白相識相知、成為至交的過程是影片最重要的故事脈絡。從情節看,李白是這段友情的領導者,高适在成長奮鬥過程中深受李白啟發,在最後的關鍵情節中,李白對高适的影響更是改變了國家命運。
然而從叙事角度看,高适才是友情線的核心。作為視角主導者,觀眾以高适的心靈經歷友情的發展變化,體會其中的悲喜掙扎。正因為高适的刻畫足夠豐滿鮮活,他和李白的友情才得以打動人心。
作為影片的人物支點,高适立住了,他與李白的友情也就立住了,故事的主題表達和情感刻畫便有了令人信服的力度。
相比堅實的人物刻畫,《長安三萬裡》在叙事方面卻有明顯缺陷。《莫扎特傳》中,薩裡耶裡對莫扎特的嫉妒構建出戲劇張力,賦予故事起伏跌宕的緊湊度,但《長安三萬裡》缺少類似的戲劇支點。
高适和李白之間絕大多數時候惺惺相惜,互為知己,幾處矛盾都一帶而過,并未發酵。
本來以人物情感為核心的劇作就讓情節天然趨于片段式排布,缺少商業片式的因果關系銜接,高适和李白之間又缺乏衝突,故事就更顯平淡散碎。
若能選取兩人之間的某個矛盾點加以發展,如《莫扎特傳》般撐起戲劇張力,《長安三萬裡》會有一個更引人入勝的故事。
《莫扎特傳》
可惜主創們沒有如此選擇。這或許是他們的創作堅持,拒絕為了增加娛樂性而弱化人物刻畫和主題表達。
問題在于,平淡散碎的叙事并未真正深化人物和主題。 誠然,影片确實展現了眾多唐代知名文人雅士,主創的野心可能是想以高适和李白為核心點向外發散,繪制出一幅盛唐文化圈的群像,但最終的效果只是蜻蜓點水。
唐代名人們在片中一個接一個地出場,每個人只展現出符合大眾印象的淺顯性格。 王維、杜甫、王昌齡、張旭、郭子儀、李邕 …… 這一個個名字足夠吸睛,觀感卻如走馬觀花,對戲劇張力的提升有限,也沒能實現多角度诠釋士大夫價值觀的效果。
最終結果就是太多的人物衍生出太多的旁支情節,冗餘拖沓,這也是為什麼 168 分鍾的片長成了影片缺陷。
也許主創們想用高适對抗吐蕃軍隊的故事線來平衡高适回憶線張力不足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故事采用兩條線穿插的推進方式。确實,高适抵抗外敵的情節緊湊而富有懸念,情節設計也遵循商業片的因果關系劇作法,獨立來看足夠抓人。
然而它與回憶故事線的結合并不緊密,更多時候兩線呈現出各自為戰的狀态,也就談不上節奏上的互補,未能改善影片整體叙事偏散偏慢的問題。
旁支冗餘情節雖然過多,叙事張力雖然缺乏,卻并沒有哪一段讓人煎熬到看不下去。這得益于影片對歷史寫實風格的準确把握。片中歷史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大都貼近史實,賦詩、酒會、宴請、比武、戰争等活動呈現真實可信。
台詞的遣詞造句和語感韻律,大小角色的行為舉止,美術造型和場景設計,都透出歷史正劇應有的莊嚴得體,同時又保持了動畫的靈動幽默。
主創們在做好調研功課的基礎上适度誇張,在歷史還原與風格化想象之間找到了平衡。這也跟影片致力展現的盛唐詩人氣質相得益彰。他們的作品往往既散發出超凡飄逸的靈感,又蘊含着嚴肅厚重的歷史情懷。
也是因為歷史寫實的風格準則,《長安三萬裡》的視覺效果表面看并沒有其他國漫院線電影那樣華麗炫目,卻建立起獨有的淡雅肅穆風格,更呈現出故事深層的氛圍和情感。
邊塞戰争的相關場景灰暗凝重,對應安史之亂後殺伐内鬥、國破家亡的悲怆。用水墨将唐詩視覺化并非新穎設計,但當水墨以流水般的韻律感化作意境深邃的山水,唐詩與唐畫中天人合一的靈性便躍然熒幕之上。
在刻畫高适内心的關鍵段落,影片多用黑白與彩色結合的卷軸畫。黑白外化出高适靈魂深處的蒼涼,彩色映射出他在蒼涼中的矢志不渝。
全片最絢爛的視效留給了個性最絢爛的李白。他吟着《将進酒》,帶好友知己們飛升九天,翱翔的鏡頭直入雲霄,詩中的天馬行空幻化成仙界中的種種絕美幻象。
然而這份遺世獨立的潇灑中總含有一抹揮之不去的苦澀,正如士大夫高潔不屈的人格總會在污濁世事的摧殘中落得千瘡百孔,遍體鱗傷。
當今的中國電影裡,有野心的作品不多見,而《長安三萬裡》在多個方面都體現出求新求變的野心。歷史寫實的題材和風格拓展了國漫的創作維度。
視覺特效不求耀眼,但求反映歷史氛圍和深層情感。為了主題表達,敢于以刻畫人物心路歷程為核心講故事,并為此犧牲部分娛樂性,此種膽識在中國動畫和真人商業電影中實屬難得。
《長安三萬裡》的主創們想用 168 分鍾的史詩級片長拍出一部史詩格局的動畫,盡管仍有缺憾,但已經是當代中國動畫的先行者。期盼未來的追光動畫的 " 新文化 " 品牌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