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火遍全網的是“i人e人”到底是什麼?MBTI真的可以定義我們嗎?,歡迎閱讀。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MBTI 到處都是。這場從 2020 年 " 出發 " 的人格測試延續至今,不但沒有退場的迹象,還越演越烈,随便一個視頻、音樂或社交熱帖下邊,都可以看到大家在:
"intj:(沉默)《低頭》(鎮定)(逃離)。"
"infp:不敢說話但放個耳朵。"
一時之間,仿佛每個人頭頂都挂着四個英文字母。
MBTI 到底是個啥
MBTI 全名叫 " 邁爾斯 · 布裡格斯類型指标(Myers – Briggs TypeIndicator,MBTI)",據傳是由美國作家伊莎貝爾 · 布裡格斯 · 邁爾斯和她的母親凱瑟琳 · 庫克 · 布裡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種人格類型理論模型。
這個指标以心理學家卡爾 · 榮格的 8 種人格理論為基礎,劃分出四個維度,即:注意力方向、認知方式、判斷方式、生活方式。
此外每個維度還有兩個方向," 注意力方向 " 分為外傾(E)和内傾(I)," 認知方式 " 分為實感(S)和直覺(N)," 判斷方式 " 分為理智(T)和感性(F)," 生活方式 " 分為判斷(J)和理解(P),以此衍生出 16 種不同傾向的人格模式。
簡單來說,你可以把 MBTI 理解成一種心理測試。
第一個 MBTI 測試發布于 1943 年,只有 93 個問題。經過近 80 年的發展, MBTI 測試已經發展為 200 個問題的版本,每種類型的分析也更加詳盡。
但現在大火的 MBTI ,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人格測試,每個人都可以在經過漫長的答題之後,擁有一個看起來與自己十分匹配的标籤,它成為了一種更年輕化、更時髦的社交術語——
在生活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自稱 I 人或者 E 人的年輕人,這兩個字母如今已經飛快地替代了 " 社恐 " 和 " 社牛 "。
我們日常所接觸的各種 app ,也在不斷加深這種判定:
比如音樂平台的 " ISTJ 專屬歌單 "" ISFP 午夜 emo 專享 "、社交網站上不同人格類型對應的社交小組……
圖片來源:某社交平台截圖
甚至,連一些公司面試都會帶上 " 你的 MBTI 類型 " 這種問題,并且以此作為是否錄用的參考标準之一。
為什麼很多人願意相信 MBTI
之所以年輕人會沉迷 MBTI 這種 " 賽博算命 ",乃至将它作為行為指導,總的來說還是" 巴納姆效應 "的作用,以及同理心和歸屬感的影響。
" 巴納姆效應 ":指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就比如說處女座愛整潔,有強迫症,很多九月份出生的人就會認為說的就是自己,但其實人很少有不愛整潔的。而強迫症就更寬泛了,雖然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屬于醫學上強迫症的概念,但看到 app 右上角的紅點就想點掉,出門時總要反復檢查門鎖這類類似 " 強迫症 " 的事,總會有一款和你的日常生活沾邊。
再比如說 ENFP 富有魅力,獨立,精力充沛且有同情心,有多少人會覺得自己是沒有魅力、不獨立,且沒有同情心的呢?而精力充沛這一點,如果落到具體事件上就更好理解了,比如——就算白天上班的時候總是提不起精神,但手機玩遊戲可以玩到半夜一點,怎麼就不算精力充沛了呢?
此外,人們總是渴望了解自己的内心,并沉迷于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同自己相似,且能理解自己的人,MBTI 正好滿足了這個需求——在賦予每個個體獨特性的同時,又給予其群體性。簡單來說,就是人們通過 MBTI 測試拓展了一些自我覺察能力,增強了自我認同感。
我覺得我一邊努力但又一邊很悲觀,這很不對勁?沒關系, MBTI 告訴你, INFJ 就是這樣的。
總是喜歡跟人論個是非對錯,被一些好好先生報以異樣的眼神?不要緊, MBTI 裡寫着, ENTJ 都會這樣做。
…………
在測試的答案中發現自己并非特殊的那一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同自己一樣,與此同時得到一些應對陌生世界的 " 方法論 " —— " 如果這個人是某一種人格,那我這樣的人格該如何對應對 "" 當自己陷入焦慮與内耗,又該如何緩解 "。
MBTI 測試給了身處不确定性世界和不确定關系中的年輕人,一些為數不多的确定性和安全感,它能受到如此歡迎,也是意料之中的一件事。
圖源:unsplash.com 攝影師:Brooke Cagle
人格測試好玩,但要小心
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MBTI 的科學性一直很值得商榷。
畢竟人格測試真正揭示的是偏好,而不是内心的東西。無論 MBTI 是否有嚴謹的心理學理論背書,但歸根結底,它也只是一種心理測試罷了,本質上跟星座和雜志邊角的心理測試遊戲沒什麼區别。
網上有些過度沉迷于 MBTI 的人,将它作為颠撲不破的真理,并試圖用以指導生活,這就有些過猶不及了。
此外,一些科學家還擔心人們會因此給自己或他人貼上标籤,從而限制了社交圈,并放棄改變性格的可能性。
昆士蘭大學心理學教授亞歷山大 · 哈斯拉姆(S. Alexander Haslam)曾這樣比喻對 MBTI 過度沉迷這件事:
" 如果你試圖通過 MBTI 來解開自我的奧秘,就好像你希望通過觀看《摩登原始人》這一卡通片了解石器時代一樣。"
MBTI 既然是一個心理測試,那它受情緒、環境、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就都很大。就連被 MBTI 測試打着招牌的榮格本人也說過," 人格類型不是靜止的,而是随時間‘旋轉’。"
沒有任何一個人格标籤,能完整覆蓋所有人,或者說,每一個個體都是具有獨特性和同一性的。他人會同你有相似的地方,也固然有完全不相同之處,縱使你們測出了同一個人格類型。
此前有博主發帖表示某一種人格的人很可怕,自稱遭到了大家攻擊和反駁,可能就是落入了這種刻板印象的陷阱。
圖片來源:某社交平台截圖
而對你自己而言,過度相信此類測試,會讓你在行動和與人互動時產生一些預設,這些預設很難說能将你帶向更好的方向,更可能地是讓你變得故步自封。比如如果你覺得 " 那個 INFP 很可怕 ",可能就會主動遠離對方,随之喪失一些發展新關系的可能性。
所以,不如把 MBTI 當個梗玩玩就好了,而你的人生依然擁有無限可能性。
策劃制作
作者|likely 科普創作者
審核|唐義誠 北京中科普心理心理健康促進中心 副主任
策劃|楊雅萍
責編丨楊雅萍
往期
精選
維生素 C 是蘋果的 21 倍,這種秋季水果推薦 3 類人常吃!
飯量減少 30%,可能會延長壽命?堅持這 3 個原則,吃出健康長壽!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