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南方人的苦,北方人不理解!,歡迎閱讀。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号:地球知識局
南北比冷大賽
文字:趙百靈
校稿:朝乾 / 編輯:果栗乘
一到冬天,一年一度的比冷大賽又開始了。一條截圖,大家就能吵起來。
南方或者北方的朋友們
你們覺得哪裡更冷?▼
南北寒冷的差異,本質上争論的是絕對溫度與體感溫度,從溫度計讀取的絕對溫度,北方普遍低于南方。而南方的冷,是綜合了各種因素的體感寒冷。尤其是溼冷,簡直是徹骨的寒冷。
最近火熱的一部《南方忠告》
把南方人冬天的痛苦描述得淋漓盡致▼
也是因此,相近地理區網域的人們,往往在冬天穿着搭配也極為相似,這幾年出名的" 省服 " 熱梗就是真實寫照。
北方 " 省服 ",對抗幹冷
到了冬季,我國北方直面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潮。冷空氣來自大陸腹地,又冷又幹,一旦過境,就會導致氣溫和溼度同時下降。
再加上北方冬季降水量較少,空氣中的水分難以得到補充。所以一到冬天,北方人面臨的往往是幹冷。
而且北方風大,風一吹冷空氣嗷嗷有勁
(2023 年寒潮從中西伯利亞向南推進)▼
山東 " 省服 " ——花布棉衣,申請出戰!
山東地處黃河下遊平原,氣候與土壤适合種植棉花。同時,花布棉衣的流行也與山東豐富的民間藝術傳統密切相關。
花布棉衣的用布,據印染藝人說,手工織的白布最好。布要經過水溼,不白淨的要漂白,晾幹後即可刷印。
定制花布棉衣才最高級▼
一套工序下來,花布棉衣體感舒适,久而久之就成了山東人冬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山東一海之隔的東北,是中國溫度最低的區網域之一。大東北自然也有着獨特的 " 省服 "(當然是三個省的省服)——大!花!襖!
大花襖的材質主要是棉布,這種材質不僅耐用,還适合東北嚴寒的氣候。
配上紅色或綠色的頭巾,那味對了▼
乍一看,東北大花襖的圖案上常帶有龍鳳、牡丹、鴛鴦等傳統吉祥圖案,是典型的東北民俗文化。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大花襖并非起源于東北本土,而是來自 1952 年的上海。
在解放之初,為了滿足國人對服飾色彩的需求,上海華東紡管局的設計師們設計出了符合中國審美的花布圖樣,其中就包括了後來被稱為 " 東北大花布 " 經典圖案的 " 牡丹鳳凰 "。
當時上海華東紡管局設計的幾種花布圖樣
(圖:網絡)▼
巧合的是,這些樣式恰好與東北地區的氣候和文化相近。東北老鐵一瞅,唉呀媽呀,東北那冬天賊冷賊長,鮮豔的色彩往雪地裡一杵,透着那麼暖和,這不挺好?
随着時間的推移,大花襖逐漸成為了東北文化的一部分。
南方 " 省服 ",打敗溼冷
南方的冬天,如果只靠北方的防幹冷模式,明顯是不夠的。在陰雨連綿的冬日。溼冷的空氣能迅速帶走人體的熱量,即便還沒到零下,也已經寒冷徹骨了。
這是因為,空氣中大量的水汽,加速了熱量傳導,人體散熱很快,加劇了體感寒冷。
另外一點,就是南方人民經常吐槽的供暖問題。北方再冷好歹還有暖氣,而南方基本上沒有供暖系統,更加劇了冬季的難捱。
北方過冬靠暖氣
南方過冬靠一身正氣
(圖:圖蟲創意)▼
所以南方的 " 省服 ",更傾向于選擇多層衣物,以同時保持身體的幹燥和溫暖,避免 " 溼 + 冷 "。
在湖南,無論男女老少,一到冬天,幾乎人手一件 " 防溼冷利器 ",這就是棉睡衣,它們成為了湖南人冬日裡的 " 半永久套裝 "。
湖南棉睡衣,為什麼流行?這是因為湖南是不折不扣的冬季溼冷省份。而成人棉睡衣平均每件含棉量重達 3 斤,相當于裹上了 3 層空調被,抗凍能力極強。
放眼望去,街上全是▼
判斷是不是湖南人,只要看他穿不穿棉睡衣就行了。
而江蘇的省服就是棉衣。或許部分江蘇人對自己 " 省服 " 不太贊同,至少也得分13 個 " 市服 "吧,或更多?畢竟江蘇橫跨淮河,一半南方,一半北方。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 散裝 " 江蘇竟然實現了穿衣統一。棉衣的流行,與當地的紡織業發展密不可分。從歷史上的紡織業到現代的棉紡工業,無論是蘇北還是蘇南,一直都走在紡織工業的前沿。
蘇州博物館織布機
由于紡織業過于發達,江蘇棉衣的用料,不只是棉布,包括滌棉、羽絨、羊毛等等,都可以作為棉衣的面料。
再加上棉衣多樣設計,又不失溫暖,自然成為了當地人冬季的必備之選。
羽絨服,南方戰場的 MVP
雖然棉睡衣和棉衣形象鮮明。但南方的冬天,另一種服飾卻不可或缺——這就是羽絨服。在溼冷條件下,羽絨服的保暖性尤為重要,因為它能有效地鎖住體溫,抵御寒冷。
蓬松的羽絨中,擁有大量氣孔,能夠固定空氣,而空氣是一種較差的熱導體,這意味着它不容易傳遞熱量。因此,這些固定的空氣層能夠減少熱量的對流和傳導,從而保持身體的溫暖。
近距離看一下羽絨的結構(圖:wiki)▼
同時,羽絨服的外層面料通常具有防風和防水功能,這可以防止寒風直接吹透衣物,減少水汽滲透,進一步增強保暖效果。
另外,羽絨服内充羽絨填料,還具有重量輕、質地軟的特點。這種輕便化服飾,使得羽絨服不僅适合戶外活動,也适合都市日常穿着,滿足了南方人對運動和保暖的雙重需求。
羽絨服都是南方人在穿嗎?這就大錯特錯了。從購買量上看,只是整體南方人買的比北方人多一點,所以給人們造成了誤解。實際上,在廣大的北方,冬天也有很多人穿羽絨服。畢竟,誰不想擁有一件能夠在冬季抗凍的 " 暖寶寶 " 呢?
再者說,未來有一天,溼冷或許不再是南方的專利。在一篇頗有影響的論文《氣候變化背景下秦嶺淮河地區亞熱帶北界變化》中,作者得出了一個驚人結論——中國的亞熱帶北界正在不斷北移。
(圖:climatechange)▼
或許在不久的将來,北京、沈陽、蘭州等地的人們也能 " 體驗 " 到溼冷。
面對氣候變化,選一件稱心的羽絨服就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在穿着羽絨服的過程中,總有一件事很讓人糟心,這就是衣服意外遇到水,羽絨結在一起,不再蓬松,不能鎖住空氣,既不保暖、又不防溼了。
利郎近期發布了拒水羽絨 3.0,便把這個 " 世界級 " 困難,完美解決了。對于一般的羽絨服而言,如果防水,往往只是面料拒水。
但在利郎拒水羽絨 3.0,不止面料拒水,而且裡料填充絨子還做了拒水處理。它可以在羽絨震蕩 10000 分鍾依然保持 5 級幹燥,此項性能榮獲了 WRCA" 拒水性能最高的羽絨服 " 的世界紀錄認證。
"10000 分鍾 "、"5 級 ",這些數據意味着什麼呢?還獲得了一項 " 最高 " 認證?
這是因為當拒水性能提升到了 10000 分鍾後,将比傳統羽絨幹燥更快、抵御水汽的時間更長。人們經常關注的羽絨蓬松度,也會在潮溼環境下保持更高,也就是常說的絨子遇水不結團,其結果自然是更加保暖。
材料往往都是天然的好,天然羽絨表面有一層疏水的油脂。然而,傳統羽絨為了去除異味會清洗掉這層油膜,但同時也失去了疏水拒水性能。
利郎拒水羽絨,選用的質地為白鴨絨。它的 95% 絨子含量,是羽絨國标中絨子含量的最高級。利郎拒水羽絨,則把這層高質量膜還原,保持原始的白鴨絨,進而還原拒水性能,保持羽絨蓬松,維持保暖。
如此,利郎羽絨還以 95% 絨子含量與 800+ 羽絨蓬松度的超強保暖性,榮獲 WRCA" 世界卓越的超強保暖科技拒水羽絨服 " 的世界紀錄認證。
利郎拒水羽絨,也就此成為了 " 雙項世界紀錄 WRCA 官方認證羽絨服 "。
在寒冷的冬天,無論南北,誰不想要一件更好的羽絨服?氣候變化愈發頻繁,顯然想要過好冬天,只抗幹冷往往不夠,能抗溼冷才是真抗冷!
▼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利郎
END
擴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