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雷軍造車還未上岸,歡迎閱讀。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自從雷軍三年前宣布造車以來,市場質疑不斷。随着小米二季度财報發布,賣一輛車虧 6 萬衝上了熱搜。
據小米中報披露,小米汽車二季度淨虧損 18 億,平均一輛虧 6 萬多,但其銷量驚人,毛利率達 15.4%,遠高于其他新勢力車企,這安撫了一部分投資者的心。
8 月 22 日,小米汽車股價大漲 9%,股價回升到 19.1 港元 / 股,市值一日大漲超 390 億港元。
不過,雷軍依然不能掉以輕心。明年小米能否達到 30 萬輛的生死線,仍是個未知數。
并且,随着華為回歸,手機市場競争眼見愈發激烈,再加上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是紅海,能否持續多線作戰,也是雷軍接下來巨大的挑戰。
研發新車型、提升規模,以及在 AI 領網域摸索落地應用,接下來雷軍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雷軍表示,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
這位 " 身價千億 " 的明星企業家,也要更加努力地打工,以在 AI 時代帶領小米再攀巅峰。
突破
此次小米的二季報令投資者頗為關注,是因為小米首次以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分類,披露來自汽車業務的具體數據。
其中,小米 SU7 在二季度賣了超 2.7 萬輛是明牌,市場也估計小米二季度汽車業務營收在 62 億的水平,這與最終财報中的 62.4 億元差距不大。
讓投資者感到振奮的,是小米汽車及創新業務在二季度毛利率達 15.4%,遠超市場預期的 4.7%。在單車均價 22.9 萬元,低于 " 蔚小理 " 單車售價的情況下,小米汽車做到毛利率僅次于理想。這對一個造車新人來說,是個非常難得的成績。
這也使得,連特斯拉等具備領先優勢的整車廠,也因價格戰而困擾于毛利下滑之際,小米汽車一出世便表現不錯。
當然,目前小米汽車還在高投入期。算上營銷費用、廠房設備折舊和研發投入費用化等稅費之後,小米汽車在二季度經調整淨虧損 18 億元,簡單粗暴地算就是賣一輛車便虧損 6.6 萬元。不過随着規模邁上新台階,虧損有望收窄。
小米汽車超預期的高毛利,來自供應商對小米 " 讓利 ",以及初期迅速上量。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透露,供應商給予小米非常大的支持,給了小米比較好的商務條件,此外小米 SU7 單品帶來的規模經濟,以及過去小米在手機等制造業方面管理能力的積累,使得小米汽車吃到了管理紅利。
目前,小米汽車的單月交付量已來到 1 萬輛左右,今年也将衝刺單月 1.5 萬輛甚至 2 萬輛的交付,這都讓小米汽車的毛利率仍有進一步上行的空間。
盧偉冰在業績會上強調,小米汽車毛利率向好是确定的。二季度的訂單贈送了很多權益,後續都在減少,加上 BOM(物料清單)最高的時期已過,以及供應鏈、行業整體成本的下降,為小米汽車毛利率在今年三、四季度上行創造了條件。
并且小米汽車業務雖然 " 燒錢 ", 但雷軍表現得非常克制。加上手機 X AIoT 業務等傳統業務逐漸走出谷底,甚至還有所增長。
财報顯示,小米在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32%,達 889 億元,超出市場預期的 868 億元,也是其上市後營收最高的一個季度;經調整後的淨利潤 62 億元,同比增長 20.1%。
從營收指标看,手機業務上出貨量穩步提升,以及包括家電、可穿戴式產品在内的 IoT 業務增長,是小米營收大增的主要因素。
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同比上升 27.1%,至 465 億元;小米 IoT 業務實現營收 268 億元,同比增長 20.2%,包括平板業務、智能大家電業務和可穿戴產品收入等,同比均大幅度增長。
甚至,小米今年 6 月末的現金儲備還來到 1410 億元的水平,較 3 月底的 1273 億元進一步提升,放在國内車企集團中也僅次于上汽集團。豐厚的家底,讓曾憂心造車很燒錢的雷軍,仍能夠在汽車業務上持續發力。
在業績會上,盧偉冰也坦言,手機是一個成熟市場,是一個存量市場,小米也沒有特别的招數,只有踏踏實實地将戰略實施好。
技術上的突破、持續高端化,小米不容有失,既要產品沒有短板,還要具備自己的競争特色。在存量市場裡,吃掉别人的市場份額,才會變成自己的增長。
盧偉冰指出,手機、IoT 等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在三、四季度依舊能夠保持不錯的增長。他也透露,小米手機會繼續發力高端,在 2025 年發力的重點市場區間就是 1 萬元以上市場。
衝刺
将造車作為此生最後一役的雷軍,初戰告捷。
這位連續創業、帶着金山、小米敲鍾上市的明星企業家,有過自己的失落。早早創辦卓越網卻因遭遇資本寒冬,被迫賣給亞馬遜,而不到半年,卻是互聯網新一波浪潮,屬于 BAT 時代來了。
在推動小米上市時,雷軍也一直向外講述一個 " 互聯網 + 硬體 " 故事,但來自互聯網服務的收入,至今占整體收入占比仍不到 9.3%。
過去幾年,小米的股價一直在低位徘徊。即便經過 8 月 22 日的上漲,也才來到 19.1 港元 / 股,總市值約 4759.99 億港元。依舊排在騰訊、拼多多、阿裡、美團、網易等互聯網大廠之後。
造車,成了雷軍翻身的關鍵一仗。在錯失 PC 互聯網時代,随後殺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雷軍希望借助造車,實現 " 人車家全生态 " 閉環,助力其能在 AI 時代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可以看到,在今年 3 月 12 日劇透小米 SU7 上市時間後,小米股價便迎來一波顯著上漲,市場裡的投資者也按着計算器,盤算着如何給小米定價。
有外資機構分析師向華爾街見聞分析,目前市場對小米新能源汽車業務估值,主要就是按照市銷率進行定價,現階段還未進入考慮盈利的時期。這使得,在手機等業務穩中有升的情況下,汽車業務的規模增長,是接下來決定小米估值的關鍵。
盧偉冰也在業績會上坦言,小米汽車接下來關注的主要是規模增長。
唯有持續的增長,用較大的規模推動成本的持續下降,直至成為 " 全球前五 ",雷軍才能真正向市場證明他造車的成功。
這不是個輕松的戰役。短期來看,在未來三年内,小米都還将處于一個上產能的階段,無論是二期工廠的開建還是對新車型的研發,都會讓小米在造車業務上處于一個高強度的研發階段。
盧偉冰也劇透,目前小米開發的新車型整體競争力不錯。據華爾街見聞了解,小米汽車會在明年上新一款 SUV 車型,對标 Model Y。
假使小米的 SUV 新車型在上市之後,也能夠繼續維持 SU7 的熱度,那麼小米一年銷量也能夠來到 30 萬輛的水平。換算成營收,則能夠全年超過 700 億元,營收結構上成為僅次于智能手機的業務板塊。
但想就此能汽車業務板塊實現盈利還為時尚早,前期的高壓投入會讓小米汽車在未來一段時間,依舊處于 " 買一輛虧一輛 " 的境地之中。這也意味着,小米還是需要手機、IoT 等傳統業務來賺錢養家,直至汽車業務能夠更獨立。
此外,小米會繼續發力海外市場。近期,雷軍和盧偉冰等小米高管,也一直在考察東南亞、歐洲等區網域的市場。
盧偉冰表示,小米的新零售會全面進軍到海外市場之中,未來大家到全球旅遊,會在其他國家看到非常多的小米之家,這也會是小米 " 人車家全生态戰略 " 的一個最重要的載體。小米汽車也會在合适的時候,進軍海外市場。
屆時,小米也能夠在手機、IoT 業務出海後,與比亞迪、長城等車企,成為汽車出海浪潮的重要一員。甚至,真的如雷軍所預期,小米汽車成為全球車企前五。只是這漫漫長征,還只是開始罷了。
雷軍也表示,還會更加努力。" 接下來會努力保證會好好工作,讓大家都掙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