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香港IPO回暖:打新的人賺到錢了,“肉都不夠分的”,歡迎閱讀。
騰訊新聞《潛望》
作者 謝照青
編輯 楊布丁
編者按:以變革應對變局,以遠見超越未見。大象新聞、大象财富聯合騰訊新聞、騰訊财經、騰訊科技、騰訊汽車推出 2024 年終策劃《變局之下》,回望 2024、展望 2025,讓洞見穿越時間,向未來尋求确定。
12 月 10 日一早,香港中環交易廣場底座的金融大堂内,投資人、投行中介、律師濟濟一堂。當天,來自内地的美妝品牌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毛戈平,1318.HK. )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漲幅一度超過 80%,大堂内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這是香港 IPO 市場 2024 年内為數不多的沸騰時刻。
" 香港市場确實熱鬧起來了,願意在 IPO 市場下單做基石的機構也多了起來。" 一位在港從事 IPO 多年的券商人士表示。
安永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安永年底的報告顯示,預計到 12 月底,港股 IPO 市場募資額将超過 107 億美元(折合約 834 億港元),僅次于印度交易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相較于去年同期,今年港股 IPO 募資額增長了 80%;新股首日平均回報為 8%,高于去年的 3%,其中首日回報超過 50% 的比例達 10%,遠高于去年的 4%。
此次參與毛戈平 IPO 的基石機構共有 6 家,認購額度 1 億美金,其中有兩家頭部機構是今年第一次下單做基石。(注:基石投資者是指在認購新股時至少鎖定半年以上的機構投資者)
一位了解該項目基石分配的人士表示,想要做此次 IPO 基石的機構遠超過 6 家,由于該項目總募資額 23 億港元左右,其中散戶 10%,機構 90%,但散戶認購遠超 900 倍,機構部分必須回撥散戶至 50% ——這就使得包括基石在内的機構部分只有 50% 份額。" 參與認購的機構比較多,公司團隊希望留給基石的部分不多,最後每家基石可分配的額度也有限。"
" 市場氛圍好,這個股票很大機會可以賺錢,所以機構才湧來下單。" 一位參與了基石投資的機構投資者表示。
和他一樣想法的機構投資者不少。此次參與毛戈平項目國際配售的機構投資者約 200 家——幾乎囊括了絕大多數仍活躍于香港且願意參與 IPO 認購的基金,同時吸引超過 1700 億港元參與認購,截至目前,這是港股 IPO 市場 2024 年凍資額最高的一次。該股票挂牌首日漲幅超過 70%。
" 這是一個現象級的标的,市場一直都有錢,只是需要好的标的出現。" 在前述基石投資者看來,毛戈平滿足這些要求:中等融資規模,公司自身條件好,估值合理," 即使市場不熱鬧,也賣得出去,錢會自己進來 "。
大機構、外資陸續回歸中:賺錢的氛圍有了
"IPO 市場的氛圍确實起來了。" 艾德金融旗下投資銀行主管餘曉濤表示。他和團隊今年共參與了 6 個香港 IPO 項目,還保薦了年初挂牌的經緯天地(2477.HK)。艾德金融旗下除了證券牌照外,還有資管牌照,也有券商自營 APP,用戶超 40 萬人。
" 自 10 月以來,現在不管是高淨值客戶還是普通散戶,打新的熱情都起來了。" 餘曉濤以艾德金融後台看到的數據為基礎表示,"IPO 熱鬧,核心是讓參與打新的人賺到錢。"
公開數據顯示,最近 2 個多月,港股 IPO 共挂牌了 19 家公司,其中 10 只股票挂牌首日确實都讓打新的人 " 賺到了錢 ",其中 6 只股票挂牌首日漲幅超過 20% ——卡羅特(2549.HK)漲幅超過 58%,晶科電子(2551.HK)漲幅超過 47%,最誇張的則屬毛戈平,漲幅超過 76%。
一位基金規模近 100 億港元的負責人曾透露,926 政治局會議(注:2024 年 9 月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提出要加大财政貨币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等措施)後,第一個在港敲鍾的項目是卡羅特,其所在的基金參與打新時,僅分配到了極少的額度,最後賺了不到 100 萬港元。這可能是他們在香港做的盈利項目中,賺得最少的一次。" 參與的人實在太多了,市場熱鬧的時候,肉不夠分的。"
經過過去幾年的洗牌後,香港現在仍活躍且參與 IPO 認購的基金約 300 家。中金公司資本市場部執行負責人施琦表示,近期中金公司主導的毛戈平、美的以及順豐等項目,約 200 家機構參與認購,這些機構的參與熱情明顯比上半年活躍了。
中金公司是今年參與港股 IPO 項目保薦數目最多的投行,截至 12 月 15 日,達 17 個,包括今年募資額最大的美的,其中獨家保薦項目 8 個,包括今年認購最火熱的毛戈平項目,與此同時,承銷了 22 個項目。
" 大機構陸續在回歸,這是确定的事情。"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李鎮國表示。瑞銀在國慶後第二周做了華潤飲料(2460.HK)在港的招股,并獲得熱捧,其超額認購 230 倍,凍資額達 1310 億港元,也是 2024 年首個凍資超千億的項目。華潤飲料于 2024 年 10 月 23 日在港上市,融資額 6.47 億美元。
李鎮國回憶稱,彼時,機構投資者的熱情超出團隊的預期。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共有 9 個基石投資者,認購額度 3.3 億美元,其中超過 58% 是外資機構投資者,如橡樹資本認購了 3000 萬美金,UBS 資管認購了 1.1 億美金等。
" 這個項目外資的參與度非常高。" 李鎮國透露稱,約 60% 為外資,其中歐洲和美資分别約占 40% 和 10%。他表示,除了華潤飲料外,就他當前手中的項目來看,外資大機構正陸續回港中,不過," 他們依舊有些謹慎 "。
一些參與 IPO 認購的基金負責人也透露,包括富達基金在内的部分頭部美資基金也參與了不少近期的 IPO 認購,比如美的項目,但具體金額暫不清楚。
李鎮國在路演過程中發現,相較于之前青睐的一些高科技非盈利公司,現在認購 IPO 的外資機構投資者,更看重招股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狀況,以及增長率等,更在意賺錢效應了。
他認為,港股 IPO 市場外資的認購額度仍還未回到之前的高峰期,但可以确定的是,這些外資對于包括港股在内的中國市場的興趣在增加。 " 外資看中的是賺錢效應,真正看到賺錢的氛圍來了,回來只是時間問題。"
李鎮國表示,現在香港資本市場已進入轉折時期,正在慢慢回暖中——這個趨勢正在加強,預計最快再有 3 年,可走出谷底。
香港 IPO 市場拐點:美的和高瓴來了
" 美的項目的成功是香港 IPO 市場的轉捩點。" 李鎮國評價說。
他認為,香港市場向來喜歡大的項目," 因為大的項目流動性才充足 "。在香港,一般大項目都是明星公司項目。中金公司的施琦也表示,明星項目可帶動市場情緒。美的的保薦人為中金和美林。
" 美的自身條件很好,市場買賬,發行成功不意外。" 這是多位在港券商人士一致的看法。
施琦表示,美的作為 A 股已經上市的公司,赴港上市定價時,其當時 A 股市值超過 4000 億元,更為重要的是其營收、現金流以及增速都非常好,海外收入占比已經超過 40%。不少外資機構對于美的很熟悉,美的 A 股股東中也有不少外資機構。
作者獲悉,機構投資者蜂擁而至是在部分知名機構确定下單後,尤其是高瓴資本等确認參與後。用餘曉濤的話來說,大項目和大機構的下場讓市場看到賺錢的希望。
最後,高瓴通過機構認購通道認購了 10 億美金——這是市場沒有料到的。高瓴之前曾參與了美的友商格力的投資。截至發稿,暫未獲高瓴置評。
" 更讓市場意料之外的驚喜,則是 926 會議,這讓大家很興奮。" 餘曉濤表示,926 會議之後,港股和 A 股都一路暴漲,其中港股恒指重回 20000 點,更于 10 月 7 日一度達到 23000 點。
某中資頭部券商的人士表示,926 政治局會議後,二級市場先漲起來,其流動性外溢帶動了 IPO 市場氛圍。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 12 月 15 日,港股 IPO 市場募資額超過 1 億美金共 13 個,其中 926 至今一個半月時間内就有 4 個,包括華潤飲料募資額超 57 億港元,順豐募資額超 58 億港元。
與此同時,李鎮國也認為,美國 9 月降息的确定性讓市場上一些 " 聰明錢 " 開始尋找新的投資窪地。自年初以來,除了美股暴漲之外,唱多日本的聲音也未斷,如今,投資者不願意再持續高成本持有美股和日本資產,轉頭開始看包括港股在内的中國市場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包括李鎮國在内的外資金融人士認為,内地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利好消息,包括不限于深圳上海等成交量上升、部分區網域的房價開始抬頭," 這些都是企穩的信号,對于資本市場來說,這是利好 "。
地方國資積極參與,A 股龍頭或成港股 IPO 新勢力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蔡偉榮提供的數據顯示,國資背景的基金在香港 IPO 基石認購比例持續增加。2024 年,約 66% 的港股 IPO 項目有基石參與,其中内地赴港上市的 IPO 中,約 70% 的基石投資者為國資,同比增加了 10%,更早之前的 2022 年則僅有 45%。
蔡偉榮表示,有國資參與基石投資的 IPO 項目,相對來說表現不錯。安永數據顯示,國資參與的 IPO 中,超過 70% 在挂牌首日股價超過發行價。
蔡偉榮進一步表示,這些國資基金參與的 IPO 主要涉及科技和醫藥健康等行業。
作者統計發現,國資基金中最為活躍的為國調基金。除了國調基金和中郵理财等大機構外,地方平台也非常積極。據作者不完全統計,截至 12 月 15 日,有超過 15 家内地地方政府基金參與港股 IPO 的基石認購,大多數為地方高新區或融資平台,認購金額總計超過 30 億元。甚至有些縣政府也參與了港股 IPO 認購,比如浙江長興縣人民政府,其參與了同源康醫藥的 IPO 基石認購,額度為 2630 萬美元。
對于國資積極參與 IPO 的現象,蔡偉榮認為,除了對上市公司的股價有支撐外,國資基金在外部不确定的環境下,也需要找到合适和熟悉的标的進行投資。而國資對于南下的内地赴港公司更為熟悉,更容易決定是否認購。
在他看來,國資的參與有助于市場回暖,IPO 漲幅不錯,國資也可通過市場獲得不少盈利,屬于互利互惠。
他認為,未來 A 股南下香港上市可能會成為港股 IPO 市場的重要勢力。" 若是今年沒有 A 股南下的美的和順豐,港股今年 IPO 募資額絕不可能排至現在的全球第四名,可能要靠後很多。"
美的和順豐募資額分别為 356.66 億港元、58.31 億港元,其中美的募資額是 A 股和港股市場中,今年唯一進入全球募資額前十的項目。
" 美的和順豐如此大募資額,且在港股發售順利,這會吸引更多的 A 股龍頭公司南下。" 蔡偉榮表示,現在确實有不少 A 股公司開始找投行問詢南下的機會,甚至有些已經開始着手準備了。
這是因為,中國企業出海正成為趨勢,它們都有境外融資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若是在港股上市的話,企業相對更容易進行發債等再融資。蔡偉榮表示," 赴港上市的 A 股公司,相當于有一個境外融資平台,他們也希望抓住視窗南下,獲得一個這樣的平台。"
不過,他也表示,A 股南下最主要的關口還是監管放行的速度。據他稱,内地監管近期正在積極加快内地企業赴港上市安排,尤其是對行業龍頭公司、科技企業等的放行,包括近期在港上市的美的、順豐等都是很好的案例。
與監管有接觸的券商人士也透露,過去幾個月,部分監管機構多次進行市場問詢和調研,旨在落實加快赴港上市公司的審批。他們認為,可預見的未來,港股市場 IPO 項目可能會增多。尤其是對 A 股南下港股上市的公司,最快可能在幾個月有相應的結果。它們相當于新股挂牌來說,需要報備和監管審核的内容少一些。
與此同時,香港的證監會和港交所也曾表示,市值 100 億元或以上的 A 股上市公司可獲快速審批來港上市,最多 30 個營業日内完成監管評估。這相較于普通公司赴港上市約 3 個月甚至更長來說,已經縮短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