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爛穿地心,「美國隊長4」,歡迎閱讀。
傳說中的《美隊 4》來了。
對,就是外網已開分 4 分(imdb)的這一部。
系列最爛沒跑了。
可是 Sir 還是必須搞清楚,它到底能爛成啥樣。
美國隊長 4
漫威老粉的 Sir,十幾年來幾乎看過漫威宇宙的大部分影視作品。
沒有預料到。
這部号稱投資 3.5 億美元(實際 1.8 億)的漫威電影正傳續作,可以在 2025 年,爛到了這樣一個地步。
外網開分差勁不說。
豆瓣的 5.3,也快觸到漫威超英的新底線。
《美隊 4》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但更離譜的是,都 2025 年了,漫威為什麼還沒有從泥潭中爬起來?
01
《美隊 4》的垮塌是全方位的。
故事承接的是本來就有點垮的兩部漫威作品:
一部是 2008 年的《無敵浩克》,當年緊跟《鋼鐵俠》上映,結果票房慘敗,成為了漫威影業獨立發行的最後一作(之後它就被迪士尼收購),也讓綠巨人成為了漫威宇宙第一階段唯一一個換了主演,而且還沒有正傳續作的超級英雄。
另一部是 2021 年上映的《獵鷹與冬兵》,抛開粉絲濾鏡,這劇最大的貢獻是誕生了漫威電影宇宙中的首位黑人美國隊長。
而且劇中就非常直白地跟馬爾科姆 X 和馬丁 · 路德 · 金等黑人領袖做了呼應,正确味道十足。
對于沒看過這兩部作品觀眾看《美隊 4》,肯定就是一臉門檻。
最直接的,就是漫威常用的各種 call back 的失效——
比如電影的重要配角 " 無名隊長 " 以賽亞 · 布拉德利和新獵鷹華金 · 托雷斯,沒看過《獵冬》的觀眾就會一臉懵。
再比如跟愛德華 · 諾頓版本綠巨人有感情線的貝蒂 · 羅斯(麗芙 · 泰勒 飾),她出場,就很難讓熟悉馬克 · 魯法洛版綠巨人的觀眾產生聯動。
更别說,2008 版《綠巨人》裡貝蒂 · 羅斯的父親,羅斯将軍,曾在《美隊 3》裡擔任了國務卿,在《美隊 4》當選了羅斯總統,結果因為原演員威廉 · 赫特在 2022 年去世,臨時找來了哈裡森 · 福特飾演。
更加劇了這種陌生感。
也因此,當羅斯總統在《美隊 4》裡一臉懊悔地懷念過去和女兒的親情時,對于沒有前情記憶的觀眾來說,幾乎就是一臉問号。
對于有前情記憶的人更糟。
人都換了,還感念啥,沒發現這對父女在《美隊 4》裡幾乎都沒法同框了嗎?
這陌生感還有一個例子更致命。
試問。
如果不做功課,誰還對《無敵浩克》裡的這個演員有印象?
而這個叫蒂姆 · 布雷克 · 尼爾森的演員飾演的塞缪爾 · 斯登。
成了《美隊 4》電影中的超級大反派。
當然,如果算上他被幾個警察就輕松摁倒在地逮捕的結局,他可能也是漫威史上最弱雞的反派之一。
到這裡就會發現。
不論是換黑人演美隊的政治正确,還是《美隊 4》本身的設定,都是先天不足。
也難怪傳出當年要花一億美刀補拍,總預算高達 3.5 億趕超《復聯 4》這種荒謬新聞,更像是電影沒有東西可以宣傳,只能瞎編的噱頭。
但注意,這只是先天不足。
如果細看電影。
先天不足之後,居然,還能更差。
02
《美隊》系列一直喜歡使用諜戰和治驚悚元素,這也是《美隊 2》當年口碑能出圈的原因之一。
《美隊 4》也繼承了這一點,主題依然是美國政府和超級英雄的關系博弈。
依然有陰謀,有刺殺,有秘密被揭露,有現實的隐射。
但是,整個的設計,就 …… 非常胡鬧。
為了避免大家去電影院浪費錢,Sir 直接劇透了——
故事承接《獵冬》後,原獵鷹山姆 · 威爾遜(安東尼 · 麥凱 飾)成為新的美國隊長,然後帶着小弟華金 · 托雷斯(丹尼 · 拉米雷斯 飾)——新獵鷹,去找 " 無名隊長 " 以賽亞 · 布拉德利特訓。
無名隊長是和史蒂夫 · 羅傑斯同時代接受了血清活下來的一代人,屬于超級士兵,結果因為過去政府的歧視與偏見,被關押了幾十年,因此對美國政府充滿了怨恨。
結果三人接到了美國信任總統羅斯的邀請,去白宮參加活動。
可就在活動的檔口,無名隊長突然暴起發難,對總統開槍刺殺,差一點就取得成功,可這種暴起發難,當事人本人卻毫無意識。
這導致美國隊長和美國總統剛剛緩和的關系,瞬間跌入冰點。
為了挽救朋友,山姆和華金開始調查,通過深挖,發現幕後真兇是是羅斯總統過去的幕僚塞缪爾 · 斯登,他出于對總統食言的怨恨,不僅想挑起美國和日本的衝突,毀掉羅斯總統的外交政績,更是要毀掉羅斯總統本人。
最後,山姆和華金,成功避免了美日在印度洋開戰,還直接制止了羅斯總統本人變身紅浩克的發瘋行為。
這劇情,emmmm……
從噱頭上講,确實拍了預告片中所說,美國總統大戰美國隊長。
只不過是打折扣版的。
已經有網友扒出,好幾處出現在預告片的大場面動作鏡頭,包括但不限于,新美隊和新獵鷹在印度洋上阻止制止日本戰鬥機的戰鬥,航母爆炸的場面 ……
在正片裡都沒有呈現。
而整體的劇情更是胡鬧。
過去史蒂夫 · 羅傑斯版本的美隊所代表的美隊精神是,對美式自由權利的認同,反對當局壓迫。
所以他在《美隊 3》裡強烈反對索科維亞協定,反對超級英雄受到官方管控,為此不惜和過去的戰友們真刀真槍對着幹。
換到了山姆版的美隊,在《美隊 4》裡,他對于去白宮,表現出的是向往,對于總統的橄榄枝,是受寵若驚。
獵鷹這個英雄的性格是為朋友兩肋插刀,所以他不管對錯堅決站在美隊身邊。
可當前任獵鷹成為了美隊後,他在大是大非(當場刺殺總統)上,還是不管不顧就站隊友,在鐵證面前堅決站以賽亞 · 布拉德利,為此不惜和總統翻臉。
看完全片 Sir 沒有發現山姆 · 威爾遜版的美國隊長,和他之前 " 獵鷹 " 的區别。
只是多了一個盾牌,換了套的振金裝備的差别?
如果說人設的不清晰還可以歸罪到 Sir 沒仔細看前傳《獵冬》。
那麼主線關于危機的設定就純屬瞎胡鬧了。
你能想象,2025 年了,Sir 在一部美國電影裡看到了戰後最硬氣的日本首相?
電影裡一個設定是日本發現了可以使國力暴增的艾德曼合金礦,美國聯合各國政府希望和日本籤署和平開發的協定,消弭衝突。
為此美國總統要親自去東京找日本首相洽談,結果被強硬拒絕。
電影裡最大的危機是美日在印度洋對峙,美國害怕與日本起衝突引發戰争,派出美隊和獵鷹阻止雙方戰鬥機在空中的衝突 ……
而最後大戰的華盛頓。
滿城櫻花,直接讓 Sir 懷疑——
是不是這個宇宙裡,是日本打赢了二戰,提前搞出了一個昭和米國物語。
總之這劇情編的,槽點拉滿。
這麼說吧,美國害怕和日本在海上產生衝突引發戰争,你就是放在 1941 年,美日海軍歷史上差距最小的時候,這個設定都是相當炸裂的。
更别說都 2025 年了。
對,相比較過去《美隊》,把敵人設定為納粹餘孽,前蘇聯恐怖分子,這一次的《美隊 4》已經只敢喊日本印度法國對話,絲毫不再提及俄國,更别說現實中的東方大國。
并不是 Sir 吹毛求疵。
因為《美隊》系列過去玩政治驚悚,不論是用九頭蛇代指納粹,還是搞索科維亞影射蘇東國家,甚至黑寡婦娜塔莎的身份直指蘇聯克格勃時期的燕子,都是常規套路。
所以《美隊 4》完全搞出個架空世界設計,幾乎跟現實世界毫無關聯,讓人大失所望。
但還不止于此。
你要說真沒有現實感?
不。
注意電影裡幾個正派的角色分别是——
首位黑人美國隊長。
全程說西班牙語的拉丁裔新人獵鷹。
以及幾乎復刻黑寡婦身份,同樣出身紅房子,結果毫無角色魅力以至于結尾幾乎消失不見毫無存在感的新版女特工。
而最終 boss 是,軍人,強硬派出身的美國老白男總統。
這個老白男總統的變身,還是個紅色浩克。
△ 這已經不是脖子紅,是全身都紅了
黑人 + 西裔 + 女性,暴打發狂老白男。
這就是《美隊 4》的現實影射。
可别覺得 Sir 在瞎掰。
看過片的人可能有印象,電影裡反派斯登用來搞精神控制的那首歌詞叫什麼?
Mr · Blue(藍先生)。
可以說整個《美隊 4》就是一幫好萊塢泛藍陣營電影人對保守派紅脖子的一次政治諷刺。
而結合當下的美國政壇保守派大勝。
這種諷刺,看起來更像是一次無能狂怒。
只可惜了,還願意看漫威電影的國内粉絲。
花了不斐的電影票錢,結果被硬生生喂了一次來自大洋彼岸的政治正确浪潮遺留的味甘野屎。
這 tm 找誰說理去。
03
當然,作為一個電影,粉絲依然會說《美隊 4》還是有看頭的,比如動作戲,比如大場面,比如爆米花屬性。
但這麼說吧。
粉絲對《美隊 4》的所有挽尊,都是在打當年《復聯》的臉。
不信扪心自問,當年的《復聯》時期漫威電影橫掃世界,是因為動作戲,是因為大場面和爆米花屬性麼?
顯然不是。
漫威系超英電影的火爆全球,其實是好萊塢電影重工業多年積累的一次厚積薄發——
大量成熟的美漫故事設定 + 電影重工業視效場面 + 英雄集結式的新式電影宇宙聯動。
配合上好萊塢電影成熟的造星工業,娛樂性,全球影響力,完成了邊界突破。
全世界影迷都為銀幕上能展現幾十年前就出現且充滿想象力的超能力的視覺效果而痴迷,甚至可以忍受一個個風格各異的穿着皮套的超級英雄的造型。
這些人裡,有浪子回頭的多金高科技富二代,有捍衛美式價值觀的傳統英雄,有基因變異的無敵綠巨人,有性感美豔的前蘇聯女特工,甚至還有來自外太空的阿斯加德神族,以及只能通過幻想存在的銀河系多物種戰隊。
每一個人設,都代表了某一類型喜好,故事可能性的公約數。
所以一代成型後,怎麼編都有人看。
包括《美隊 3》在内,復聯每一次英雄集結,都能在全世界賺得盆滿缽滿。
但 Sir 只舉一個例子。
《銀河護衛隊》裡的星爵,他必須用貫穿全場的 80 年代流行金曲标記這個角色形象。
已經代表了某種乏力——
漫威沒有能力再憑空創造一種流行文化的元素,它所有能火的作品,都是在過去已有現實歷史的基礎上進行的嫁接創作。
最終的結果是,漫威輝煌的十幾年裡留下的經典銀幕形象,最後加成的,都只是與角色深度綁定的演員。
比如鋼鐵俠就是小羅伯特 · 唐尼,說起黑寡婦就是斯嘉麗 · 約翰遜。
馬克 · 魯法洛依然被很多人稱為綠巨人,雷神克裡斯 · 海姆斯沃斯就更無須多說。
而放在《美隊》系列也是一樣。
不論《獵冬》裡做了怎樣的努力,完成了黑人美國隊長的人設鋪墊,不論在這個角色的設定如何迎合美國觀眾的政治正确。
但到了大銀幕電影裡。
從預告片剪輯,到正片放映,都還是必須,一遍又一遍地蹭史蒂夫 · 羅傑斯版本的美隊熱度。
這不是安東尼 · 麥凱作為演員演出努不努力決定的。
而是跟漫威電影宇宙過去的發展,拓寬,以及如今的口碑反噬,陷入困境,息息相關的。
大眾影迷們還能接受的美隊,只屬于史蒂夫 · 羅傑斯。
所以回到開頭那個問題。
為什麼復聯已經結束了六七年,漫威還是沒有能從第四階段的泥潭中爬出來,影視作品偶有精彩,但大多平庸爛俗?
在 Sir 看來,就是落伍。
從思想,到制作,再到項目本身,從引領流行文化,到看不到時代潮流的車尾燈。
漫威如今的現狀,有點像《美隊 4》中的一個屬于粉絲的惡趣味:
電影裡,作為反派的幾個超英角色,分别是:
1958 年出生,67 歲的吉安卡羅 · 埃斯波西托," 炸雞叔 " 飾演響尾蛇;
1951 年出生,74 歲的卡爾 · 魯伯利飾演的以賽亞 · 布拉德利;
以及 1942 年出生,83 歲的哈裡森 · 福特飾演的羅斯總統;
還記得《美隊 4》副标題叫新世界?
不,完全可以改成,《美隊 4:殺出養老院》。
美式正确聯盟,暴打高齡老人。
而這種被暴打的老人形象。
不正是漫威如今在全球範圍都相繼遇冷的寫照麼?
當風口和潮流都已經過去,卻還試圖用過往的經營生搬硬套,不做出任何有意義的改變。
最後只剩下一地雞毛。
超級英雄宇宙經歷過巅峰期,已經要落幕。
在這十幾年間,好萊塢靠着這個票房強力發動機,賺得盆滿缽滿。
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原創力衰退、依賴 IP 續集、脫離現實的毛病。
超級英雄的紅利殆盡,如何找到下一個增長點?
好萊塢是該重新洗牌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