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朝鮮戰争爆發前,人民軍鐵路安保部隊的創建與發展簡史,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迪爾說史 ,作者 SOUL 迪爾
話說筆者曾介紹過朝鮮戰争初期,人民軍的鐵路安保部隊——第 10 治安警備旅團,這回就來溯本清源,簡單捋一捋戰前人民軍鐵路安保部隊的創建和發展歷史。
朝鮮戰争中的人民軍鐵路安保部隊
話說自二戰爆發後,為連通中國東北到朝鮮半島的鐵路運輸,日本殖民政府加大了對半島上鐵路設施的修建力量,當地的鐵路運輸量從 1942 年的 150 萬噸,連續增長到 1943 年 300 萬噸、1944 年的 600 萬噸。二戰勝利後,蘇軍占領半島北部,這一鐵路大動脈自然又成為蘇聯人從半島到本土轉運武器和各種物資的重要線路,不過狡猾的日本人還是設法坑了蘇聯人一筆——他們在投降前自行炸毀了 12 座鐵橋、3 條隧道、12 個火車站和多條鐵路線路。
在蘇聯人的緊急搶修下,到 1945 年 11 月 17 日,半島北部的鐵路運輸才恢復通車,其中從中國東北出發的客運列車最遠只能抵達沙裡院地區,再往南只有運輸糧食和煤礦的貨運列車被準許通行。然而即使鐵路設備被修復,由于蘇軍糟糕的軍紀,使得各鐵路段上不時發生鐵路工人在民間右翼團體的組織下進行的罷工和破壞活動,影響了鐵路系統的正常運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蘇軍司令部及入朝義勇軍指揮部決定成立由朝鮮人組成的鐵路安保部隊,來保護鐵路車站、鐵路設施和列車,維護鐵路運輸的正常進行。為此,蘇聯人甚至還緊急制定了一部《旅客法》,專門針對破壞鐵路運輸的各種現象和各類人群。這支鐵路安保部隊被稱為 " 特别警備隊(특별경비대)",一開始只在以平壤為中心的平安南道地區。
鐵路安保部隊官兵維修鐵路設施
1945 年 12 月 7 日,義勇軍的金委員長接見了安保局局長、原東北抗聯将領崔庸健(최용건)及特别警備隊隊長,指示要精簡當前人員成分來源復雜的特别警備隊,并在此基礎上成立 " 鐵路警備隊(철도경비대)"。崔局長根據金委員長的指示,從特别警備隊中挑選了兩個大隊的官兵,這兩個大隊就是鐵路警備隊的雛形,部隊組建之初,他們就被分散到鐵路所達各處,與各地蘇軍駐軍共同活動,以便在必要的時候接手對方的崗位和職責。
在 1946 年 3 月 1 日舉行的蘇聯駐軍與朝鮮人民委員會聯席會議上,蘇軍第 25 集團軍司令部的參謀、政工幹部及安保局的崔庸健局長、金武亭副局長等人出席了會議。會議達成的議題包括:盡快成立安保幹部訓練所、明确鐵路警備隊的地位,以及從中國東北引入解放軍朝鮮族軍官來加強鐵路警備隊的力量。兩個月後,在金委員長的親自請求下,莫斯科方面又再度批準,讓當地蘇軍駐軍把手中的一部分蘇制武器移交給鐵路警備隊。
所以可以說,鐵路警備隊是以金委員長為首的朝鮮幹部們在光復後首次獨立掌握的屬于自己的武裝,之後成立的人民軍各軍事院校的前身——安保幹部訓練所,也都是從鐵路警備隊中挑選幹部在鐵路樞紐地區組建,所以稱其為人民軍之母也一點不為過。鐵路警備隊正式組建後,其總部自然也設在平壤,下轄 13 個中隊,各中隊駐地分别為江溪、楊德、銀山、城川、元山、海州、沙裡院、鹹興、新浦、丹川、星辰和吉州。
在隧道口執勤的人民軍鐵路安保部隊
裝備上,大部分鐵路警備隊隊員使用的仍是庫存的日制步槍,只有少數隊員裝備有蘇制 PPsh 衝鋒槍,為了便于識别,隊員的手臂上則都套着以紅色太極圖案為底色、寫着 " 鐵路(철도)" 兩字的臂章。與之相類似,此時的南韓地區也成立了由美國軍政府組織的 " 鐵路警察(철도경찰)",專門負責打擊與鐵路運輸有關的犯罪活動。1946 年 2 月,韓國鐵路警察雖然成為韓國警察部的一個下屬機構,但仍具有獨立運作、自成體系的特點。
1946 年 4 月,朝鮮人民委員會決定成立新的鐵路警備隊,原先警備隊的隊員們則将被改編為人民軍的前身——人民安保隊。第二期鐵路警備隊于 1946 年 6 月初開始招募,隊員都是朝鮮本地人,幹部則依然都是從中國東北陸續歸國的朝鮮義勇軍幹部。不過此時,原先蘇聯人組建的特别警備隊依然還在執行任務,不僅如此,蘇聯人還另外成立了一支名為 " 第 3 鐵路運行部隊(제 3 철도운행부대)" 的鐵路輸送與設備維護部隊,這兩支部隊的官兵雖然都是朝鮮人,但卻是完全歸蘇軍指揮、為蘇聯人服務的。
1946 年 9 月,新組建的二期鐵路警備隊改稱 " 鐵路安保隊(철도보안대)",并在各道設立了地方司令部,為了加強對鐵路安保隊的控制,11 月,人民委員會還在各道成立了 " 鐵路檢察院(철도검찰소)",負責監督各地方鐵路安保隊的活動,兩者屬于相互制約的平級關系。此時,鐵路安保隊的指揮隸屬關系也發生了變化,該部隊原先由安保部下屬的鐵路課指揮,6 月 20 日,人民委員會将鐵路課分離出來,改組為獨立的鐵路警備司令部。
鐵路警備司令部司令柳京洙、政治副長安英
加入鐵路安保隊的指揮員中,有來自東北抗聯系統的柳京洙、韓景洙、樸宇燮、樸英順、全文燮、全文旭、金昌鳳和安英等人,也有來自朝鮮義勇軍系統的殷柱延、朱然、劉用九、趙小卿、白洛七和金萬永等人,他們後來都在朝鮮戰争中成為人民軍的重要指揮員。其中後來擔任人民軍第 105 裝甲師團的師團長柳京洙(류경수),曾任鐵路安保隊副隊長、鐵路警備司令部司令。警備司令部政治副長為安英(안영),副司令則由曾任黃埔軍校教員、沒有明确派系的文宗穆(문종목)擔任。
根據 1946 年 9 月 7 日蘇軍軍官施蒂科夫的日記記錄顯示,此時鐵路安保隊按編制計算應有 3984 人,但實際在編的只有 2000 餘人。不過考慮到半島北部的鐵路設施已經基本修復完善,加上各地地方治安狀況尚好,搗亂的民間右翼團體大部分已被驅逐去南韓,故人民委員會決定再次縮小鐵路安保隊的規模。9 月,又有 1300 多名隊員被陸續劃分出去,并被改編為人民安保隊第 3 訓練所,到 11 月 19 日,在編的鐵路安保隊隊員僅剩 713 人。
此後直到 1947 年 4 月,由于朝鮮開始走上擴軍備戰道路,鐵路安保隊也迎來了再次擴編的機會。當月,鐵路安保隊專屬人民委員會内務省指揮,原先鐵路警備司令部的名義也被廢止,内務省根據朝鮮北部的地理特點,将鐵路安保隊重新整編為平壤大隊和鹹興大隊兩支部隊,分别負責管理北朝鮮東、西部的鐵路設施,其中平壤大隊下轄六個中隊,鹹興大隊下轄十三個中隊,兩個大隊還各轄一至二個訓練中隊。
人民軍建軍 75 周年閱兵式上,鹹興大隊副大隊長全文燮的照片
其中擔任鹹興大隊副隊長的,是曾擔任金委員長警衛員的全文燮(전문섭),是最為他信任的幹部之一。而擔任鹹興大隊參謀長的,則是曾在舊日軍當過兵的金泰勳(김태훈),經過政治學校的重新教育,此人迅速走上領導崗位,曾任鹹興鐵路警備中隊的小隊長。其他領導幹部,還包括鹹興大隊文化副長楊在成(양재성),剛從平壤政治學校畢業,以及調查課長崔昌潤(최창윤),他在日據時期曾擔任某鐵路站的站台看守人。
根據 1947 年 9 月的美軍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此時平壤大隊每個中隊有官兵 175 人,訓練中隊有官兵 250 人,大隊部有官兵 40 人,這樣整個平壤大隊共有官兵 1340 人。鹹興大隊的每個中隊及訓練中隊也是這麼多人,再加上大隊部的 80 人,整個大隊共有官兵 2855 人。僅用十個月的時間,朝鮮鐵路安保部隊就從 713 人恢復到 4195 人,顯示了極強的擴軍動員能力。
1948 年 1 月,鐵路安保隊再次進行改組,原先的兩個大隊被拆抽成四個大隊,分拆出來的部隊分駐沙裡院和羅南,這四個大隊後被合編為鐵路安保旅團,使得其編制、行為更加軍事化、正規化。根據 1948 年 4 月美軍的一份情報顯示,此時的鐵路安保旅團,每個大隊有軍官 38 名、士兵 1250 名,加上旅本部的人員,整個旅團共有官兵 5200 餘人。當年夏,全旅團開始換裝蘇制武器,除了步槍外,重機槍、迫擊炮等火力支援武器也都紛紛入列裝備。
第 5 安全警備旅團駐地分布圖
1949 年 1 月,按照統一番号的需要,鐵路安保旅團又改稱第 5 安全警備旅團,成為朝鮮内務省管轄的五個警備旅團之一,其他旅團為駐守在三八線一側的第 1、3、7 邊防警備旅團,及駐守在中朝邊境上的第 2 邊防警備旅團。朝鮮戰争爆發後,第 5 安全警備旅團又改稱第 10 治安警備旅團,其所屬的四個大隊也迅速擴大為十二個大隊,此時擔任旅團長的,是原朝鮮義勇軍教員、曾任李紅光支隊政治處主任的李紅廉(리홍림),但戰前的該旅團長是誰,則由于相關資料的不足,則一直沒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