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AWS中國區2025極限自救:部分KPI翻了十幾倍,燙手山芋無人敢接,歡迎閱讀。
雷峰網獲悉,不久前,AWS 大中華區各銷售線 "2025 年 KPI 部署會 " 已陸續開完," 重點拓展 China region 的用量 "成為今年的首要目标之一。
這裡的 China region 指的是 AWS 在北京光環新網、寧夏西雲數據這兩處數據中心,主要服務中國本地客戶和外企在華客戶。
" 壓力山大。" 多位 AWS 銷售對雷峰網坦言,往年他們拿到的中國區 quota(銷售指标)一般都不高,尤其是負責泛互客戶的銷售,但今年情況大變,有些人被分派的中國區 quota 甚至翻了十幾倍。更多政策細節,可添加作者微信 xf123a 交流。
"AWS China region 的營收數字确實不好看,這兩年用量一直在往下掉。" 外資雲業内人表示,尤其去年,第一大本土客戶小紅書被阿裡雲挖走,導致 China region 的收入直接減少了上億美金。
事實上,早在去年下半年,AWS 全球銷售負責人 Greg Pearson 上任之後,就曾來到中國,針對 AWS China region 持續掉量這一問題向 AWS 大中華區一号位儲瑞松施壓,這也确定了儲瑞松在 2025 年的工作重心。
多位業内專家告訴雷峰網,AWS 現在是亞馬遜的 " 現金牛 ",其貢獻的利潤接近亞馬遜總利潤的 60%。" 亞馬遜是一家特别看重利潤的公司,CFO 每年就盯着 AWS 全球各大 region 的财務狀況,評估投入產出比,機器利用率等。結果在一眾 region 裡,就 China region 虧得厲害,自然成了 CFO 的眼中釘。"
而這種情況在去年變得越發嚴峻。
有運維人士透露,前些年,AWS 光環新網 region 的利用率還相對較高,原因是有一些大客戶如小紅書在使用,但自去年小紅書遷走後,該 region 的利用率随即下降。" 以前北京 region 是不虧錢的,現在不好說了。"
" 寧夏 region 虧得厲害。" 據前述業内人稱,寧夏 region 的利用率據傳可能連 30% 都不到,如果再不改善,寧夏機房大概率會被出售。" 一個可疑的迹象在于:理論上數據中心每隔五年會換一批新的 CPU,但寧夏機房目前已經把維保延期到了六年,機器更迭都推遲了。" 關于兩大 region 的更多數據與變動,可添加作者微信 xf123a 交流。
形勢緊迫,但解法不易。
雷峰網曾在此前文章《AWS 大中華區 2024 艱難開局:大客戶飄搖、本地業務不振,Azure 猛追》中詳細分析過 AWS China region 存在的諸多痼疾,其中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已存在十多年,并非短時間内能夠解決。
" 價格太貴,機型短板,CDN 基本沒法用……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多位業内人表示,随着一些用戶逐漸搬離,目前 China region 主要剩下兩類用戶:一類是數據太多,搬遷成本大,比如此前的小紅書,但這兩年,這類客戶為了降本增效,也在陸續下決心搬走;另一類是跨國企業,像大眾寶馬,但由于市場競争環境的加劇,這類企業的用量現在也不穩了。
"China region 業務就是個燙手山芋。" 有知情人告訴雷峰網,Greg Pearson 返回美國總部後不久,儲瑞松很快就行動起來,試圖為這項任務找一位具體的負責人,但找了一圈沒人願意接手,最後 " 擊鼓傳花 " 般傳到了西區葉永軍手裡,誰知沒多久,葉永軍跳槽去了阿裡雲。業務難做,可見一斑。
總的來說,2025 年 AWS 大中華區主要面臨兩大挑戰:
其一,要在守好原有客戶基本盤的前提下,發力中國本土業務,解決 China region 用量下滑、虧損嚴重的問題,對美國總部有所交代,盡管這并非易事——除了要嘗試解決諸多歷史積弊和外企在華固有制度缺陷外,AWS 還要面對阿裡、火山等的群狼環伺。
其二,在中企出海客戶方面,AWS 大中華區也将迎來國内雲大廠的進一步挑戰。比如去年,阿裡雲接連将攜程、比亞迪等客戶的部分海外業務從 AWS 運作至阿裡雲,而這還只是開始。更多阿裡雲 2025 年海外布局與策略,可添加作者微信 xf123a 交流。
據多位接近阿裡雲人士透露,未來 1-2 年," 出海 " 都是阿裡雲的工作重心之一。畢竟,當阿裡雲海外增速達到 30% 以上,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雲公司後,阿裡雲的 PS 值(市銷率)也有望從 3-4 倍,飙升至 6-8 倍,阿裡股票也更為可期。
可以說,2025 年,中國雲巨頭和全球雲巨頭大中華團隊之間的全面交鋒,正在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