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以較真對較真,方能纾解衛生巾焦慮,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報 李佩珊 / 文 這一輪對衛生巾的焦慮浪潮不斷被推高。衛生巾長度虛标、衛生巾 pH 值标準寬松等話題頻頻登上熱搜。
消費者的質疑并非空穴來風。經過較真的測量和對比後,她們發現市售大部分衛生巾的實際長度都比其标注的短;而衛生巾 pH 值允許的範圍,僅相當于紡織品标準中窗簾、外衣等非直接接觸皮膚產品的水平——盡管一些醫生認為 pH 值不會對陰道環境產生顯著影響,但消費者還是質疑這樣的标準是否過于寬松。
這不是衛生巾第一次陷入質量争議的漩渦,此前消費者在衛生巾中發現過針頭、蟲卵。這一次,部分消費者試圖通過自發測評發布 " 民間衛生巾品牌紅黑榜 ",然而,幾乎沒有品牌可以入選 " 紅榜 "。這更是放大了焦慮。一時間,被認為适用标準更高的醫用衛生巾,其在電商平台的搜索量上漲 3920%。
目前,市售衛生巾產品主要受到兩個國家标準的約束:一個是 2019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的《GB/T8939-2018 衛生巾(護墊)》。這是推薦性國家标準,規範了衛生巾長度偏差、吸水倍率、pH 值等指标以及包裝銷售标識。另一個是 2002 年 9 月 1 日實施的《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标準》。這是強制性國家标準,主要涉及生產環境的消毒條件、毒理實驗要求等。
在推薦性國标中,允許衛生巾全長偏差範圍為 " ± 4%"。消費者實測後發現,諸多大品牌的衛生巾實際長度總是卡在誤差 "-4%" 這一下限。這難免讓人懷疑," 能省則省 " 已成為行業的某種潛規則。
這無疑深深損害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衛生巾作為快消日用品,單價不高、工藝也不復雜。基于對大品牌的信任,大多數消費者購買衛生巾時比較随性,就像購買牙膏、洗手液等日常消耗品一樣,不會反復對比,細究成分。如今衛生巾大牌的集體 " 塌房 ",讓她們產生一種 " 燈下黑 " 式的後怕,也有一種被背刺的憤怒:每個月都要貼身使用 7 天的產品,陷阱這麼多嗎?原先怎麼挑選得如此随意?以後挑選時還能信任什麼?衛生巾品牌 ABC 的客服在回應消費者質疑時的漠視和傲慢,更是點燃了她們的憤怒。
一旦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被破壞,監管部門和廠商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修復公眾的信心。
在這輪風波以前,包括衛生巾在内的快消日化用品,和高價、高競争、高關注度的 3C 產品相比,一直是缺乏測評生态的。圍繞 3C 產品的測評生态,會給廠商施加足夠的壓力,促使它們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性能更優的產品。比如,在競争激烈的空氣淨化器市場,主流廠商都盡力以更低的價格提供遠超國标最高标準 P4 性能的型号,并不斷在功能上推陳出新。
但我們很難想象,類似 " 極客灣 " 那樣聚集數百萬粉絲、擁有專業設備的賬号會去評測衛生巾。或者說,如果有一套嚴格的衛生巾強制性國家标準,衛生巾這類快消日用品本就不需要占用第三方測評的資源。當下全網測評衛生巾的現象,折射的是信任的潰敗,并不是一個正常市場的生态。
因此,監管部門需要推動產品的國家标準跟上時代,填補标準的漏洞,以回應消費者的關切。從國際經驗看,美國和日本對衛生巾的監管更加精細。例如,美國将衛生巾歸為醫療器械,實施嚴格的醫藥級别監管;日本則将其列為準醫藥品,通過法律對衛生巾的質量标準嚴格要求。
已經實施了 22 年的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的國家标準,将被新的強制性國标替代。新國标已于今年 6 月過審,将于 2025 年 7 月實施。另外,專門針對衛生巾品類的國家标準計劃《衛生巾(護墊)》也正在起草之中,對此,行業和消費者都極為關注。
再嚴格的标準也要靠執行來落實。就此而言,廠商也要跳出在國标下限追尋利潤空間的集體默契。短期來看,這種行業潛規則讓廠商節省了成本;但從長期來看,一旦被消費者知情,這種挖低行業 " 護城河 " 的行為,只會在輿論洪水來襲時讓整個行業在低地裡沉淪,難以重建。
這需要整個行業從根本上正視消費者的訴求,調轉經營方向。據統計,目前衛生巾行業品牌在代言人、概念營銷上的投入巨大,導致平均毛利率高達 45%,而淨利潤率僅為 10%,營收額處于萎縮之中。營銷固然重要,但如果将過多的資源投入營銷而忽視了質量這個 " 裡子 ",并不是企業們真正該 " 卷 " 的方向。只有用對質量的較真回應消費者的較真,方能纾解公眾的衛生巾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