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年度王炸,就這?太難看了,歡迎閱讀。
邱禮濤最近是真夠忙的。
6月初,院線剛剛上映了他的《談判專家》,緊接着6月底,新作就來了。
不賣關子,說的就是《海關戰線》。
記得《海關戰線》剛宣傳那會兒,預告片裡精華滿滿。
爆破戲,視覺衝擊震撼
槍戰、飙車戲,看的人眼花缭亂
謝霆鋒更是練的一身緊實肌肉,讓人斯哈斯哈
當然,影片最大的噱頭還得是——
他首次擔任動作指導。
卡司陣容也不差:
謝霆鋒、張學友、林嘉欣、劉雅瑟、吳鎮宇、關智斌。
營銷打得火熱,整個一期待值拉滿。
結果真到上映當天,網友破口大罵:
"拍這麼難看是我沒想到的。"
"沒想到差成這樣,劇情差,人物差,就連動作設計也毫無亮點,拼接幾個爆破槍戰應付了事。"
的确。
熬過漫長的兩個小時,你就會明白,這片為什麼會被全網狂噴。
邱禮濤大概是把觀眾的胃口當垃圾桶,随便扔了些不知所謂的情節和亂七八糟的對白。
整個片子好比一場期待的初吻,結果對方打了個哈欠。
從頭爛到尾。
上映六天,票房還不到1億。(截止到出稿前)
《海關戰線》雖然算不上年度最爛的電影,但喜提"年度最失望電影"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阿Sir啊,有内鬼!
《海關戰線》的故事,還是延續着老套港片故事模板。
"遇走私,抓内鬼,抓内鬼,破走私"。
在香港海關的一次海上巡邏中,意外地發現了一艘裝滿軍火的走私貨船。
這起走私案,迅速引起了海關部門的注意。
可就在香港海關查扣這批軍火期間,一群裝備精良的匪徒突襲了倉庫,劫走了軍火,并與海關人員發生了激烈的交火。
事情鬧大了,走私證據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劫走。
香港海關決定将此事徹查到底。
随着調查的深入,他們得知這批軍火原本是要運往中東地區。
随後,香港海關便派遣海關人員周正禮(謝霆鋒 飾)和國際刑警阿Ying(劉雅瑟 飾)前往中東地區,跨國查案。
兩人偽裝成買家,成功滲透進了那裡的黑市武器交易,并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走私案竟然與海關内部人員有關。
周正禮從中東歸來後,心有餘悸,由于事态的復雜,他開始懷疑身邊的每一個人。
可當更多連環的危機事件接踵而至時,他這才意識到,這起軍火失竊案背後的真相遠比他最初想的要復雜......
缺點
*以下内容涉及劇透*
"產量高不代表質量高",邱禮濤又一次用作品證明了這句話。
作為一部動作犯罪電影,雖有标志性的爆炸場面,但場景轉換快速且雜亂,影響了片中流暢性和緊張感。
謝霆鋒首次擔任動作指導,動作場面卻缺乏創新。
至于故事方面,情節展開混亂,還有許多與主線無關的元素和橋段。
接下來具體聊聊。
毫不誇張地說,《海關戰線》的文戲整體不行,從頭到尾都是問題。
劇情上,《海關戰線》依舊遵循了老套的故事模式——
構建基于内鬼和正邪對抗的傳統貓鼠遊戲。
但抓内鬼的線索展開缺乏創新和深度,怎麼就通過幾個鏡頭和幾句台詞,就把周正禮的上司張允南(張學友 飾)是内鬼的事情給交代了?
鋪墊呢?伏筆呢?
沒了充足的細節表現,這下就導致内鬼的情節線與主線結合得相當生硬,給人一種被硬塞進劇情的感覺。
更搞笑的是,主線明明是破走私案,結果有1/3的劇情都在表現情感戲,又是師徒情(謝霆鋒和張學友)、又是愛情(謝霆鋒和衛詩雅、張學友和林嘉欣)。
而且周正禮明知道自己的前女友要結婚了。
為什麼還要把沒送出的求婚戒指,在這麼不合時宜的時候送給她?
你是為了給自己添堵,還是給别人找不自在?
不知道為什麼,編劇在片中一個勁兒地去表現這類缺乏深度的情感挖掘。
就這,還不如深化内鬼這條線,整個影響了故事的流暢和緊湊度。
最終的決戰中,更扯。
經典動作港片致命一擊大決戰,邱禮濤竟然用謝霆鋒和反派在潛艇上的憋氣肉搏戰作為結尾。
就看誰肺活量好。
還有。
為什麼謝霆鋒拷人不拷在潛艇樓梯上非拷自己手上?
硬要在極其危險的時候,展示自己至高無上的職業操守?
都到這兒了還在塑造個人英雄主義?
人物設定上。
極其單薄,未能充分挖掘或展示角色的多維性。
比如,張學友飾演的海關中層張允南,片中是有明顯的狂躁特征。
這本可以是角色深度的展現,但劇本并沒有深入探索這種狂躁背後的影響。
這就使得人物狀态只流于表面,而不是角色性格的有機組成部分,觀眾也自然難以引起共鳴的情緒發洩。
尤其不能理解的是
張學友戲份這麼重,中間突然就這麼死了?
哦,剛被扒出來他是内鬼,就因為精神壓力跳樓了?
那設定内鬼的意義是什麼?
謝霆鋒飾演的周正禮就更不用提了,一點人物弧光都沒有,只是為了打而打。
多說一句。
其實相較于感情戲,給謝霆鋒安排動作場面,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拯救觀眾。
峰哥在女友遇害後的那段長達15秒的個人情緒化鏡頭,我探的評價是:
文戲拉垮,武戲也沒見的好到哪兒去。
起初,電影打得噱頭最猛的就是
謝霆鋒第一次擔綱動作指導,要肩負起重振香港動作電影的雄風。
通過花絮,也能看出謝霆鋒在動作場景設計上具有一定的野心,但奈何最終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
動作設計的單一性是一個顯著的問題。
在潛艇的肉搏戰中,無非就是一個機位,簡單的來回打鬥。
場景的單調性和動作的重復性使得搏鬥缺乏層次。
觀眾難以感受到任何新奇或緊張的情緒,而只是在觀看一系列預設的動作重復上演。
船裡。
謝霆鋒一人VS多人,看着挺帶感,其實全靠360度旋轉剪輯和高速鏡頭,根本看不清打鬥的精彩,勉強維系一招鮮動作的打擊感。
至于邱禮濤習慣性的特效大場面,這次肉眼可見的廉價。
影片中特效與實拍内容之間的界限過于明顯,讓人一眼便能分辨出哪些部分是後期合成的。
比如。
在初次槍戰中,貨櫃撞毀石碑和汽車的爆炸看起來就非常不自然。
一句話形容特效就是——
槍戰像煙花,爆炸像貼圖,為數不多的特效鏡頭只能說一言難盡。
總之,《海關戰線》真是做到了——
無論是文戲,還是武戲,都是月亮之于白天,毫無亮點。
不會演戲的歌手,不是好歌神
硬要說《海關戰線》有沒有什麼亮點。
有。
這個亮點,只能出現在歌神身上。
闊别影壇八年後,他首次回歸。
片中,張學友飾演謝霆鋒的上司兼師父張允南。
張允南是一個表面上高情商的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私生活中,他總是笑容可掬,語氣溫和,給人一種穩重可靠的感覺。
可在這層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他實際上飽受躁郁症的困擾。
這種内心的痛苦和掙扎構成了角色的核心,而這種情緒的轉換也被張學友表現得恰到好處。
當面對戀人時,他的内心戲是通過臉部微妙的肌肉變化和眼神的流轉得到充分展示。
觀眾可以看到他試圖維持正常交流的努力,但又難以完全掩飾内心的痛苦和衝動。
在與徒弟周正禮通電話時,張學友又通過改變語速和語調來表達張允南情緒的不穩定。
觀眾可以看到他脖子上的青筋,表情緊繃,這些細節揭示了他内心的掙扎和不安。
張學友在整個電影中幾乎都保持着一種緊張的狀态,從他的肢體語言到面部表情,都體現了一個長期壓抑情緒、内心戰鬥激烈的人物形象。
說起歌神,他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絕對是「唱歌裡最會演戲的」。
談到張學友的經典角色,人們總會先想到那個廣為流傳的表情包——
張學友扭曲的臉龐,口中吐出那句粗俗而直白的"食屎啦你"。
其實,這也恰恰是探讨他演技的一個切入點。
在《旺角卡門》中,張學友塑造了"烏蠅"一角。
片中,他和劉德華的阿華是互為矛盾。
阿華英勇豪邁,盡顯黑幫英雄的傳統美德。
而烏蠅哥則截然不同,他是個麻煩制造機——
輕率無腦,只知道豪言壯語,面對現實社會的磨難,顯得尤為無力和可悲。
張學友演出了小人物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困境,賦予了烏蠅哥色厲内荏的性格。
也正是這一角色,開啟了張學友日後"大開大合"的表演風格。
《喋血街頭》中的輝仔,可以看作是張學友早期演技的巅峰。
你不會忘記,盡管頭部受傷,輝仔仍嘗試面帶微笑的樣子。
也難以抹去,他在中槍後吸毒、精神崩潰的場景,讓人心碎。
在看到輝仔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B仔無聲落淚的一幕,又讓多少人淚流滿面。
張學友為我們奉獻上了影史上最瘋魔的表演之一,他把火光中的悲壯與兄弟情義的崩解,以及亂世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命運的起伏,演繹得淋漓盡致。
當然,除了小人物的心酸、苦難和憂郁,張學友還有諸多不可不說的經典喜劇角色。
在《東成西就》中,張學友自诩為"丐幫有史以來最雪白幹淨的少幫主",那種幾乎要哭出來的表情,與梁朝偉的相映成趣,使得這一幕變成了「無厘頭喜劇」中的經典。
在《倩女幽魂3》中,他所扮演的燕赤霞有别于傳統的英雄形象,而是帶着一種滑稽和機智的輕松氣息,為這部以恐怖和浪漫為主的電影帶來了一股清新的喜劇風味。
喜劇角色早已練就的爐火純青,沒想到,反派角色也讓張學友拿捏的恰到好處。
在徐克版的《笑傲江湖》中,張學友飾演的歐陽全是一個陰險且計謀多端的東廠千戶。
在假扮林平之被發現後,張學友通過微妙的面部表情和語氣的變化,将角色前倨後恭的姿态,精準地傳達出來。
有人曾評價90年代張學友的演技:
"準确的誇張。"
的确。
張學友在銀幕上的形象往往是些小人物,他們性情率真,情緒的表達常是明快而劇烈。
小人物演的多了,這也就養成張學友不論與何人搭檔,他總能保持自己的表演風格——
用一種近乎決絕的爆發力來表達角色的喜怒哀樂。
他的表演無需細嚼,觀者即可感受到其鮮明的情感。
直到《男人四十》的出現,張學友的表演才走向另一個階段。
《男人四十》裡的林耀國,與張學友以往的角色形象大相徑庭。
他是一個被家庭和愛情雙重束縛的中年男人,内心充滿了無法釋懷的煩惱,甚至有些情緒被壓抑了二十年之久。
這是我們第一次見識到張學友在塑造此類角色方面的才能。
尤其是,他與林嘉欣之間的微妙關系,一種想要逾越界限又必須自我辯解的矛盾心态,讓張學友的表演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層次感。
在103分鍾裡,他沒有表現出任何誇張的情緒爆發,而是用一種沉着且克制的方式,演繹着對生命的困境與無奈。
之後的二十幾年裡,張學友在電影界的身影逐漸褪去,據統計不過十一部作品。
但每一步(部)都印證了他的轉變和深度。
《如果愛》裡,他是為情所累的聶文,他對周迅復雜的情感,是之前作品中無法觸及的。
《月滿軒尼詩》裡,他是中年的窩囊男阿來,和林耀國截然相反,典型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直到愛蓮的出現,才讓身處谷底的他,慢慢開始尋找到生活的出口。
張學友把阿來身上頹唐與溫柔的氣質,刻畫的入木三分。
有人說,張學友是四大天王裡,"長得最不帥"的那個,所以他沒有偶像包袱,願意扮醜。
願意扮醜,意味着比别人多一次演戲的機會,再加上天賦強與時代機遇,有大把的機會磨練演技。
所以,正劇、悲劇、喜劇統統hold住,可塑性超強,雖說大多都是配角,但總能讓人印象深刻。
也有人說,這也恰恰成為了張學友演繹生涯的遺憾所在——
他是四大天王裡唯一沒有獲過影帝頭銜的人。
其實,有些演員的成就,從來都無法用獎項來衡量。
他們只是用最打動人的方式,講述着電影中的人物 。
張學友,便是如此。
監制:探長
編輯:小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