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一切過往皆為序章,金标大眾破浪起航,歡迎閱讀。
"Konzern(康采恩)",是德文中特指規模龐大、實力雄厚、在行業中舉足輕重的企業集團。在過去近百年的汽車工業史中,這個詞常常被人們附加在 VW(大眾汽車)的後面,即 VW-Konzern。
在新能源時代,這家來自德國的康采恩在被譽為 " 工業克蘇魯 " 的中國,進行了一次看似大膽卻順應趨勢的布局:制定 " 在中國,為中國 " 戰略,創建在華第三家合資公司大眾安徽,并發布 " 金标大眾 " —— ID. 與眾新品類,瞄準更年輕的人群,并追尋最具挑戰的智能化技術。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眾汽車在這裡的每一步都顯得尤為關鍵。
過去幾年,随着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日漸白熱化,品牌數量不斷增加,新能源產品已經變得非常豐富。在如此背景下,一個新產品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其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更取決于如何在眾多競争對手中打出差異化。
而 " 金标大眾 " 的誕生,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首款產品 ID. 與眾既是大眾首款智能電動轎跑 SUV,也是其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一次戰略性突破。
同樣這也預示着,大眾汽車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戰略布局 " 棋局未定 ",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旗幟鮮明,金标大眾
起初,在 ID. 與眾首次亮相時,人們就被車頭上顯眼的金色大眾标志所吸引。
ID. 與眾并沒有采用經典的銀色大眾标,而是在車頭、車尾處換上了金色的大眾汽車标志。再加上年輕運動風格車頭、轎跑 SUV 車身、全新的場景智能化功能以及出色的駕控表現,ID. 與眾一開始,就會讓人意識到:它與之前我們對大眾的固有印象全然不同。
畢竟多年以來,大眾車早已經被國人默認為 " 中庸之車 "。那麼,這次 ID. 與眾到底為什麼不再 " 循規蹈矩 ",而是與都市年輕态用戶同頻共振?
事實上," 年輕化、智能化 " 是很多老牌車企在電動化轉型進程中不約而同的選擇。雖說,最近兩年德系品牌,在中國市場上都展現出了積極的态度。但只有大眾成立了新的合資公司、積極的與本土品牌合作并擁抱智能化浪潮,不管是展現出的速度,還是決策層的堅決,都讓人刮目相看。
而其背後的原因顯而易見。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市場客戶需求高且獨特,對快速迭代、新鮮事物持更開放的态度。有些在全球其他市場較為成功的車型,在中國市場的受歡迎度卻不盡人意。
只有不斷擁抱市場變化,緊跟時代需求,才是當今傳統車企面對轉型壓力所應展現出的态度。在深思熟慮後,大眾得出結論:未來的出行方式不但是電動的、智能的和互聯的,更是便捷的、惬意的和有溫度的。
而中國用戶既重視產品品質與安全,也追求獨特的生活方式與社交體驗。因此,ID. 與眾通過四個創新維度來回應用戶的訴求。
首先,外觀是留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ID. 與眾吸引眼球、風格前衛、富有表現力的外觀設計,吸引了那些熱情張揚且熱衷表達自我的消費者。
其次,大眾通過高性能底盤、可變轉向系統、4.7 米轉彎半徑(後驅)、E-Boost 性能包和 5.6 秒加速(四驅)等,讓新車獲得了很好的動态性能。
此外,智能座艙、人機互動界面(HMI)、AI 智能夥伴以及大語言模型(LLM)等功能使其智能化水平與時俱進。
最後,最為重要的就是大眾一直堅持的高品質。ID. 與眾經過了長期耐久性測試、扭轉剛度測試以及增強的底板和安全氣囊系統的驗證,同時還成為了首個同時獲得中汽研 NESTA" 整車電池安全認證 " 和 " 電池安全年度車型 " 雙認證的車型。
換上金标,并不意味着完全地推倒重來,而是一場大眾造車思想與中國市場需求的全新結合。
一個品牌的崛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
自 1937 年成立以來,大眾汽車的品牌理念就是讓汽車成為人人可及的交通工具,從其德文名的含義即可窺見,"Volkswagen" 也就是 " 人民的汽車 "。
創始人費迪南德 · 保時捷的目标是為普通老百姓制造汽車。随着市場需求的變化,大眾不斷拓展其產品線。從最初的甲殼蟲,到現在的高爾夫、帕薩特等緊湊型和中型轎車,再到 SUV、電動車和跑車,大眾的產品線日益豐富多樣。
而如今在中國市場推出金标大眾新品類,既延續了其品牌理念,又實現了與傳統產品的清晰區隔。同時,這也意味着大眾 " 在中國,為中國 " 戰略的更進一步。
" 在中國,為中國 " 的具象化體現
此前,大眾前掌門人卡爾 · 哈恩曾預言:" 如果說汽車工業的昨天來自歐洲,那麼汽車工業的明天很可能會在中國。" 然而沒想到的是,随着汽車工業的轉型,汽車的銷售模式也在悄然改變。
在中國這個目前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上,随着能源形式完成初步轉化,打造品牌的新零售生态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對于大眾的中國市場戰略,無疑是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在零售生态的改革上,金标大眾或許将為所有困于轉型中的跨國車企,提供一個全新的破局思路。通過 ID. 與眾,大眾汽車提供了端到端的獨特用戶服務,覆蓋從購買到充電再到維護的全生命周期。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多數跨國車企都是采用傳統 4S 店的銷售模式。但很明顯,在如今新能源產品主導的中國市場,僅憑過往的那些模式已經無法像幾十年前一樣,打動中國的新興消費群體了。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幾乎全部新勢力品牌在全國各地的熱門商超開有品牌直營店。這些直營店體驗店可以讓消費者更快速便捷的體驗產品、了解車型信息。
在新零售變革的趨勢下,2024 年這一年,大眾安徽從零開始建立了完全獨立的品牌直營(DTC)的新零售體系,并構建了直營加代理制的混合銷售模式。
目前,随着成都、上海、廣州、北京 ID. UNYX 體驗中心相繼開業,大眾汽車(安徽)品牌直營版圖已實現東、南、西、北區網域的覆蓋,新零售網絡布局也達到了階段性的目标。
除了 ID. UNYX 體驗中心外,大眾安徽還在全國範圍内建立起了由 ID. UNYX 空間、用戶中心、交付中心、體驗站等組成的多元化汽車新零售網絡。
在充電樁建設方面,大眾持股的開邁斯充電樁已經覆蓋了 200 多個城市,擁有超過 1.28 萬個充電終端,它們能為 ID. 與眾的用戶提供 45 分鍾充電預約、直流快充、即插即充、免費停車等服務。
這樣用戶至上的新零售模式,展現出了大眾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與承諾。對于大眾而言," 在中國,為中國 " 絕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處處圍繞中國市場思考的持久戰略。
創新變革,不止于車
早在 1984 年,大眾就成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合資造車的國際汽車品牌,同樣也是第一個在華進行本土化生產的國際汽車品牌。
如果說,是大眾敲開了國内主流市場的大門,那麼 40 年後,今天的 ID. 與眾則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 " 不止于車 " 的體驗。
自 ID. 與眾誕生以來,大眾就為中國市場打造了多樣化的整合營銷體系。比如,基于智能純電出行方式,推出的 " 金 " 彩生活探尋計劃—— ID. 與眾賞金之旅,它覆蓋文化、藝術、時尚、設計、運動、音樂等領網域,與用戶共同探索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而開在各大商超的 ID. UNYX 體驗中心不僅是一個品牌直營展示店,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線下社區。
針對目标用戶的生活方式,在藝術領網域,ID. 與眾攜手知名書法家、跨媒體藝術先鋒朱敬一,共同打造藝術裝置和聯名周邊;在音樂領網域,ID. 與眾與中國知名英倫搖滾樂隊橘子海合作,打造小型 LIVE 演出,用音樂拉近用戶與理想生活的距離;此外,ID. 與眾還與中國特色香水品牌聞獻合作,聯合全國 51 家零售門店,打造 " 聞香 - 城市之旅 ",為用戶提供情緒價值。
在線上商城裡,圍繞用戶的生活方式,ID. 與眾上架的商品圍繞生活藝術、都市休閒、輕戶外、旅行出行、用車體驗五個場景,從家開始,走進都市,再到近郊,最後融入大自然。
縱觀大眾的歷史,會發現它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制造商,因為其在每個關鍵節點都重塑了新的出行方式。不管是智能化技術與安全品質,還是新零售生态和 " 不止于車 " 的整合營銷體系,都離不開技術創新、用戶體驗和前瞻思維。
事實證明,正是憑借這種勢如破竹的創新和決勝的勇氣,帶領大眾品牌走到了今天。40 年前,大眾曾憑借大膽的本土化策略拿到了中國市場主動權。如今,在這個市場格局加速重塑的關鍵時期,大眾再次在智能電動賽道上寫下一個全新的篇章。
結語:堅持做正确的事
2025 年是 ID. 與眾上市後的首個完整銷售年,同樣也是大眾在華下一個四十年的 " 元年 "。做正确但困難的事,是大眾一如既往的堅持。
在堅定的戰略定力下,ID. 與眾計劃推出更豐富的產品序列和智能化功能,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和更好的智艙智駕體驗。
同時,大眾安徽将進一步加速銷售網絡的布局。預計到 2025 年,銷售網點将覆蓋至 70 個城市,并從一線擴展到三線城市。每一個銷售網點不僅僅是銷售終端,也是 ID. UNYX 的服務體驗中心,為用戶提供智能電動出行解決方案和超越汽車本身的增值服務。
市場份額和銷量并不是大眾汽車衡量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參數。實際上,盈利能力被視為當下最重要的任務。
遵循 " 價值優先于數量 " 戰略、堅持長期主義、堅定投資未來技術,并為下一次技術變革做準備,這使得大眾汽車能夠獨立于短期的市場成功,将目光放遠到以十年為部門的長期價值。
目前,大眾汽車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戰略布局尚未定局,而下半場的比賽将更為精彩。
秉承 " 在中國,為中國 " 戰略," 金标大眾 " 将像過去 40 年一樣,持續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具時代影響力的新出行體驗。(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