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I半壁江山是中國人!黃仁勳敲警鍾:美國再不覺醒就晚了,歡迎閱讀。
【新智元導讀】老黃在一場論壇上,抛出了驚人的觀點:全球 50% 頂尖 AI 研究員來自中國,并呼籲美國加速布局在「無限遊戲」中搶占先機。他重申,英偉達未來 4 年在美投資 5000 億美元,打造 AI 新電網。
脫下皮衣穿上西裝的黃教主,這次又有了驚人的言論。
在華盛頓的 Hill&Valley 論壇上,不再拘謹的老黃表示:美國必須全面擁抱 AI。
他抛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全球 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來自中國!
在全球 AI 競賽如火如荼的當下,老黃的一席話如同一記警鍾,為美國敲響了緊迫行動号召。
他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AI 不僅是技術革新前沿,更是國家競争力核心所在。
為此,他呼籲美政府加大對勞動力再培訓的投入,确保每位工作者都能适應這場「無限遊戲」。
AI 半壁江山是中國人
老黃敲響警鍾
這場競賽,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
全球頂尖 AI 研究者有 50% 是中國人,這一數字印證了中國在 AI 領網域深厚人才儲備,也為美國敲響了警鍾。
老黃強調,了解并正視競争對手優勢,是制定戰略的關鍵。
「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在這場遊戲中布局。這是一場需要長期投入,不斷創新的『無限遊戲』」。
他還将當前 AI 革命與歷史上的工業革命相提并論。
過去,美國憑借快速應用鋼鐵和能源,成功引領了工業化浪潮。如今,AI 作為新「能源」,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
老黃認為,美國不應畏懼技術帶來的勞動力變革,而應通過投資教育、再培訓,賦予工人駕馭 AI 的能力。
甚至,他預測,到本十年末,全球将面臨至少 5000 萬勞動力缺口,而智能機器人有望填補這一空缺。
GTC 2025 大會上,英偉達發布的全新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 Groot N1,就是朝着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邁出了重要一步。
英偉達野心:從馬力、電力到算力
最近,老黃又會見了美國的眾議院官員,針對 AI 競賽,DeepSeek 等方面做出了最新回應。
演講中,他特地強調了,不要把英偉達當做一家芯片公司。
英偉達不是簡單的造芯片,是構建了驅動 AI 的底層系統——從芯片、超級計算機到在上面運行的軟體。
就像過去一個世紀的道路和電網一樣。
AI 是一種新型的基礎設施。它正在成為科學研究、工業生產力和全球創新背後的引擎。
就像過去一個世紀的道路和電網一樣,建設 AI 基礎設施的國家将定義規則、收獲回報,并塑造下一個時代。
英偉達投入三十多年時間,來研發推動現代 AI 發展的技術。
目前為全球超過 40,000 家公司和 600 萬名開發者提供服務。
但,領導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需要一再赢得。
老黃強調要保持美國的持續領導地位,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國内進行投資,推動美國科技發展,使其繼續成為全球創新的基礎。
本月早些時候,英偉達宣布了一個重要消息—— NVIDIA 将首次在美國制造 AI 超級計算機。
下一代 Blackwell 芯片,已經在台積電位于亞利桑那的工廠投產。同時,在德州,正在與富士康和緯創合作建設新的工廠。
這些努力加起來,将帶來超過一百萬平方英尺的先進 AI 基礎設施建設。
在制造方面,未來四年内,英偉達計劃在美國本土投資高達五千億美元建設 AI 基礎設施。這不僅僅是設想,而是真正落地的鋼鐵與矽芯片的投入。
不能退縮的鬥争
在面對眾議院時,老黃說,現在歷史來到了一個轉捩點:美國必須決定是否要繼續引領全球 AI 的發展,還是選擇後撤和收縮。
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鬥争。
無論人們對 DeepSeek 開源 R1 怎麼看,它都清晰地表明了一個趨勢:全球的創新正在迅速推進,不管有沒有美國的領先技術。
如果美國的平台缺席,企業就會轉向中國的戰略性競争對手來填補空缺。
這也正是為什麼 AI 的領導力不僅取決于「限制了什麼」,更取決于「賦能了什麼」。
雖然缺芯少卡,但是通過創新,DeepSeek 依然可以引領科技的進步!
另一點就是,生态系統至關重要。
AI 的未來并不僅僅是誰能建出最大的數據中心,或者誰能訓練出最強的模型,而在于 AI 如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誰能在 AI 的建設與實際應用上占據主導地位,誰就能赢得這場 AI 競賽。
英偉達的核心優勢之一,就是在全球擁有 600 萬開發者的龐大網絡,他們都在英偉達的 CUDA 平台上開發。
老黃還告誡,如果把這個生态系統拱手讓給競争對手,那将幾乎不可能再奪回來。
如何維持 AI 領導力
AI 不僅僅是芯片,它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計算、網絡、軟體、能源以及推動這一切發展的人員。
老黃還給「如何維持美國的 AI 領導力」提了四個建議:
第一,最大化并加速美國 AI 在全球範圍内的采用。
向全球推廣美國的 AI 技術有助于增強美國的影響力,同時将稅收、就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收益帶回本土。
第二,在 AI 技術的每一層取得勝利。
美國必須在 AI 技術棧的各個層面掌握領先產品和技術,包括芯片、訓練和推理系統、開發框架、中間件、AI 基礎模型以及 AI 應用。赢者通吃。
第三,加大對美國本土的投資。
AI 技術體系将有助于美國再工業化,并推動關鍵產業的回歸,包括金融、醫療、交通,以及下一代通信和 6G 技術。
第四,推動美國企業、勞動力和基礎設施的快速增長。
通過清晰透明的監管政策、對科研的投資、勞動力培訓準備等方式,将确保美國抓住這次 AI 發展的機遇。
這些建議同樣适合于任何想在這場算力革命中獲得領先的任何組織。
工業革命的蒸汽餘溫還沒有完全消散,算力革命的風扇引擎已經轟鳴不止。
不論是芯片、顯卡和電網等組成的 AI 巨無霸工廠,還是構築在這些硬體之上的軟體帝國,背後都離不開人,以及人的創新。
在這場算力革命中,人才、資本與生态正重新排位。
全球玩家都已上場,下一局拼的是耐力,更是想象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