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韓國東海岸,銀魚“消失”?發生了什麼?,歡迎閱讀。
每年冬季是韓國銀魚最肥美的季節。然而,近年來在韓國東海岸,銀魚的捕撈量大幅下降,一些水產超市甚至已經看不見銀魚的身影。
韓國東海岸的漁業基地江原道束草市以出產銀魚、紅雪蟹等冷水海鮮而聞名。冬季是當地品嘗銀魚的最佳季節,不少人寧願冒着風雪也要前來購買這種美味的海鮮。
然而,最近附近的餐廳越來越難看到銀魚相關的特色料理,水產超市裡同樣也看不見銀魚的身影。根據最新數據,過去一年江原道的銀魚捕撈量僅有 380 多噸,下降至往年平均水平的三成左右,由于數量嚴重不足,束草市在這個冬季甚至無法舉辦單獨的銀魚慶典。
韓國的水產專家表示,氣候異常導致的水溫上升是東海岸魚類減少的關鍵原因。去年,韓國的平均氣溫創下了歷史新高,東海岸海水溫度也較一年前上升了 2 ℃左右,同時海水的酸性增強,對海洋生态系統產生了負面影響。
去年東海岸盛產的鱿魚、竹蟹等高附加值海鮮,生存率和繁殖率也出現下降,捕撈量同比銳減了六到七成。許多辛辛苦苦出海的漁民對海鮮的數量和質量都感到失望,紛紛感嘆去年簡直是最糟糕的一年。
随着漁業資源萎縮,東海岸的漁村開始面臨着生存危機。在經濟方面,由于捕撈難度加大,收入難以保障,江原道的漁村到處可見閒置停泊的漁船,近幾年漁業產值的跌幅在韓國領先。
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漁村,韓國社會呼籲采取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人工增殖放流魚苗、建立智能水產養殖基地來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開發島嶼旅遊產品,期待能夠喚起漁村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