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75歲鋼琴奶奶,征服全網二次元,歡迎閱讀。
與古典音樂相伴一生的尹松,誤打誤撞進入了 " 二次元 " 世界,成為在視頻裡陪伴觀眾聽歌的 " 鋼琴奶奶 "。她與年輕人一同重新理解經典 ACG 配樂,在不同的時空產生共鳴。
作者 | 崔斯也
編輯 | 詹騰宇
題圖 | 受訪者提供
" 這聲音挺壓抑的,雖然在誦經,但是有很多欲望,有偽善?"
一位銀發奶奶坐在電腦前,頭上戴着耳機。她正在聽的是遊戲《黑神話 · 悟空》最出圈的配樂《屁》。一邊聽,一邊分享着對這段音樂的感受和分析。
(圖 / 受訪者提供)
" 誰挂的專家号 "" 雞皮疙瘩起來了 "…… 視頻彈幕裡,年輕人們反復驚訝于奶奶對音樂的絕佳感受力。她在沒玩過遊戲的情況下,準确地從音樂中提取出情緒,分析可能的人物形象和劇情走向,讓觀眾從另一個角度重溫經典。
2023 年,尹松開始在網上發自己聽二次元音樂的視頻,有遊戲《原神》《黑神話 · 悟空》,也有動漫《進擊的巨人》《你的名字》。
今年 75 歲的尹松,曾是深圳交響樂團的一名鋼琴家。作為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深圳音樂家協會理事的她,也曾在南京藝術學院等高等藝術院校任教多年。而她最新的身份,是一個深受年輕人喜歡的音樂視頻 up 主。
誤入 " 二次元 "
2021 年,尹松想在網上發布一些關于音樂知識的科普視頻,就找到了親戚家的晚輩王子。
一開始,王子按照尹松的想法,幫她拍一些鋼琴教學的短視頻,内容大多是彈琴手型、演奏技巧等等。
(圖 / 受訪者提供)
2023 年,遊戲《原神》的一段配樂《神女劈觀》在網上的熱度很高。它是一首為遊戲中角色雲錦設計的歌曲,由國家一級國劇演員楊揚演唱。在遊戲的劇情設計中,《神女劈觀》是由璃月戲曲家雲堇的父親依據坊間傳說所作的一出戲,大意是一名神怪仙女為保護村民挺身而出。
王子主動跟尹松提出,可以試試聽這首歌,為她拍一期解析音樂的視頻。尹松雖然很少接觸當下的音樂,但她很樂意," 家裡的年輕人說,現在的遊戲音樂做得很好的,很多人喜歡。我也很好奇,那我就聽一聽。"
對着鏡頭,尹松語氣輕柔,娓娓道來:" 大家好,我叫尹松,是一個交響樂團的鋼琴演奏員。很多年輕的朋友跟我介紹二次元音樂。我過去很少接觸,所以今天呢,我想來了解一下這個《原神》的《神女劈觀》。"
" 前面的鑼,帶着一種悲傷的氣氛 …… 後面的打擊樂,很像是一種戰鬥。" 尹松跟随着歌曲邊聽邊聊,這些直接的感受都能和遊戲中的故事劇情契合。
回憶起當時聽完《神女劈觀》的感受,尹松仍能想起那種吃驚的感覺:" 做得多好啊!它是一首用了國劇的曲調的京歌。既有戲曲的那種彎彎繞繞,也符合年輕人的興趣。演唱者唱得真好,聲音好,感覺也好。過去我總感覺遊戲音樂都是打鬥的聲音,吵得很。看來是我想簡單了,原來現在的遊戲音樂能做到這種水平。"
尹松聽《神女劈觀》的視頻成為了很多年輕人 " 夢開始的地方 "。視頻下方,不少人留言推薦自己喜歡的遊戲配樂。從那時候起,王子開始參考當下熱點和評論區反饋,不定期為尹松推薦 " 二次元音樂 ",有《原神》中其他角色的 PV,也有去年爆火的《黑神話 · 悟空》的配樂、動漫《鬼滅之刃》的插曲《紅蓮華》。
在這些視頻裡,最讓網友們感到震驚的,依然是每次尹松對于歌曲的精準感受。第一次聽到一首歌,尹松就能透過歌曲的旋律走向、樂器使用等信息推斷出歌曲背後想表達的故事,或是歌曲中蘊含的細微情感。
像是在聽《荒野大镖客 2》的配樂《See the fire in your eyes》時,她邊聽邊評論說 " 覺得他挺孤獨的 "" 戰鬥得很艱苦 "" 他的心裡是在忏悔嗎?好像很平靜地在接受一個結局 " 。
這種不需要做功課,只憑音樂產生的合理想象,與遊戲本體形成了有趣的互文。尹松超強的感受力,讓網友們大呼神奇。
如果不是網友們在評論裡反復提及,尹松自己都沒發現這一 " 天賦 "。後來,她覺得,這可能是長期工作内化得來的能力:" 我本來就是搞演奏的,一直以來都是在揣摩作曲家怎麼想的。特别是古典音樂,作曲家的思路是什麼,情緒走向是什麼,我怎麼能從我的理解上把這些東西表現好,還要不跟人家雷同。我天天就琢磨這個。如果你領會不到那些情緒,就很難再傳達給聽的人。"
" 非要學鋼琴不可 "
尹松的音樂之路,始于童年時的一次 " 任性 "。
1950 年代,尹松還沒上小學,一家人生活在上海。她的父親吳強時任華東軍區文化部副部長,也是著名小說《紅日》的作者。當時,文工團不少人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其中一個學生找到吳強,說自己想學作曲,需要一架鋼琴。
在當時,學鋼琴還是一件有點奢侈的事情。用尹松的話說,父親很 " 愛才 ",他覺得解放後大家都應該得到正規學習,于是主動掏錢給學生買鋼琴。一段時間後,學生說琴不夠好,吳強又拿了錢,告訴對方:" 沒關系,你再買一架琴。這架就放在我家裡。我家有兩個女兒,可以讓她們學。"
吳強請了鋼琴老師到家裡,但老師只有一個教學名額,就給了尹松的姐姐。尹松為此在家門外哭了一天," 鬧得一塌糊塗,非要學不可 ",到老師增加了名額才罷休。後來尹松參加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的招生,走上了鋼琴演奏的專業道路。
之後的動亂時期,尹松一度糾結過要不要在大學時改學其他專業,但最後還是選了喜歡的音樂。順着那個年代的固有軌迹,尹松在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到深圳交響樂團,成為一名鋼琴演奏員。
那是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交響樂團,在團期間她參加過很多重要的演出:深圳特區成立匯演、國慶晚會、香港回歸音樂會 …… 當年的許多重要領導人都曾來觀看過交響樂團的演出。
" 籌備香港回歸音樂會的時候,請全國的專家來選曲子,我彈了幾十首,最後選出一首來。時間也很緊張,征集曲子,然後抓緊時間練 ……" 提起這些和音樂形影不離的日子,尹松的語氣是快樂的,似乎音樂帶給她的一直都是單純美好的記憶。" 因為當年自己争取來的,想找到好的老師教那麼困難,我肯定是要好好對待的。" 她說。
2005 年,尹松從交響樂團退休。但對她來說,生活還是圍繞着演出和教學,好像沒什麼太大的改變。在交響樂團的工作之外,她也和其他兩位朋友一起組了一個 " 三重奏 ",舉辦過全國巡演。" 我感覺自己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經歷過什麼‘退休綜合征’ ",她說。
用音樂打破偏見
古典音樂家裡,尹松最喜歡莫扎特,主要是因為莫扎特非常樂觀," 其實他的一生并不是那麼順利的,但你始終能在他的音樂裡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東西。"
尹松一生都在和古典音樂相伴,普及古典音樂是她一直以來的願望。但她也明白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許多人都在做這方面的科普,但距今兩三百年、審美門檻很高的古典樂,确實很難打動當下的年輕人。
雖然搞了一輩子古典樂,但尹松從不排斥其他的音樂類型。她喜歡流行歌,愛聽劉德華和周傑倫;喜歡說唱,聽黑人經典說唱歌曲;也很喜歡這兩年走紅的《麒麟》:" 早安的嘴皮子也太溜了,給人一種很有勁兒的感覺。"
二次元歌曲是她接觸到的新類型,其中很多作品都讓她感到驚喜。" 我才發現很多遊戲都是講故事的,而且講的文學水平也很高。比如《黑神話 · 悟空》,它是有創作者的思想在裡面的,哲學性也很強。" 尹松說。
去年年末,她總結了自己的《2024 年度音樂排行榜》。她最喜歡的純音樂是 Hoyo-Mix 楓丹交響音樂會,她說這場演奏颠覆了她對交響樂的理解,裡面有很多她沒見過的樂器,但融合在一起非常和諧。而最佳歌曲,她提到了《黑神話 · 悟空》的配樂《勿聽》,她喜歡裡面大量使用的 " 哭泣音調 "。
" 每一種音樂,都有它的閱聽人。" 尹松說," 可能有很多做古典音樂的人會覺得,古典音樂就是最好的。但我覺得不是。只要藝術水平高的音樂,我都很認可的。可能某種風格我一開始不習慣,但我依然會欣賞。"
在她看來,做音樂的人,更需要包容的心态," 你不能光在一個池塘裡,你每個池塘都去一去,吸收各種營養,見多識廣,才能開闊眼界。"
尹松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音樂氛圍," 都是大喇叭裡放的,街上的、學校的、商店裡的,早起放的大多是戲曲,後來随着開放,流行歌也來了,國外的也來了,水平都挺高的。現在的年輕人,還是見得多。"
" 七十幾歲是很好的搞事業的階段啊 "
在王子眼中,尹松最突出的特質是努力," 她決定要做的事情,是一定能堅持做下去的。這說起來簡單,其實很難。她自己學音樂幾十年,現在還是會研究自己怎麼在音樂上進步。有時候她練琴,會跟我說,‘今天我又有新的體會,我又進步了’。我覺得這個特别寶貴。"
他聯想到自己四五歲的時候接觸鋼琴,但中學後就放棄了,現在有點後悔:" 這也是我一直幫奶奶做視頻的原因。很多看視頻的年輕人,也可能是曾經學過音樂,最後沒能堅持下去的人。我們希望大家感受到音樂的好,它很重要,很有意思。尹老師就是那個堅持了一輩子的人。"
關于以後,尹松說還想再多接觸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 以前老在原來的圈子裡面不出來,覺得那就是我的世界,沒想到出來之後,發現這個世界這麼豐富,覺得眼花缭亂。我也願意再多接觸一些東西。"
最近她還在自學英語。" 我也不知道學了之後做什麼,但我就是愛好、喜歡。學習本身讓人很愉快,它會讓你覺得自己沒老。"
而音樂帶給人的快樂與安慰,會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清晰。尹松越發覺得學音樂是很幸福的事情,而這件事跟身份、立場和掙多少錢都沒有很大的關系:" 我們樂團之前的首席來演出,我給他伴奏,他當時也說過,音樂會讓你不無聊,你從音樂中得到的東西,專業者有專業的得法,業餘的人也有業餘的得法,很有意思。"
上個月,尹松去上海看望了自己在上海音樂學院的恩師,94 歲的鋼琴家鄭曙星。
兩位白發奶奶坐在家裡聊天,她們感慨時代不同了,如今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都很厲害," 比我們的二十多歲要強得多。" 尹松也跟鄭曙星說,自己現在在網上講年輕人做的音樂,有動漫的,也有遊戲的。她用一段遊戲劇情給老師舉例子:" 兩個兄妹走散了,他們尋找彼此,走到不同的國度,走到日本有日本的音樂,走到法國有法國的音樂,好聽極了 ……"
鄭曙星聽着,突然問尹松:" 你今年幾歲了?"
" 我今年 75 了。"
" 哎呀,太年輕了。對女同志來說,七十幾歲是很好的搞事業的階段啊!" 鄭曙星笑着說。
校對:遇見;運營:小野;排版:鄭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