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025款起亞獅鉑拓界:起亞的“長期主義”答卷,歡迎閱讀。
4 月 1 日,2025 款起亞獅鉑拓界正式登陸中國市場。作為起亞品牌的全球戰略車型,獅鉑拓界自 1993 年誕生以來,已歷經五代革新,全球累計銷量突破 780 萬輛,2024 年單年銷量達 58.8 萬輛,穩居全球緊湊型 SUV 銷量前五。此次換代,新車在延續 " 全球都市 SUV 開拓者 " 基因的同時,以智能化、動力性能、空間體驗的全面進階,試圖在中國市場撕開一條差異化賽道。
在電動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獅鉑拓界仍以燃油車身份登場,似乎顯得 " 不合時宜 "。但深入觀察其產品邏輯,卻能發現起亞的深層考量:以全球品質為基石,以智能駕駛為突破口,在燃油車領網域打造 " 長期主義 " 的價值标杆。
從 " 開拓者 " 到 " 革新者 "
獅鉑拓界的成功并非偶然。1993 年,第一代 Sportage(獅鉑拓界前身)以 " 城市與越野結合 " 的創新定位,開創了都市 SUV 細分市場;第二代車型憑借承載式車身和平台化生產,推動全球銷量突破百萬;第三代車型以 " 虎嘯式 " 前臉設計斬獲 iF 設計獎與紅點獎,将韓系車的設計美學推向世界;第四代車型以 Euro-NCAP 五星安全評級奠定安全标杆;第五代車型則依托第三代 i-GMP 平台,實現動力與智能的全面躍升。
三十餘年的技術積澱,讓獅鉑拓界成為起亞全球化戰略的縮影。其核心優勢在于 " 不盲目跟風,而是基于用戶需求迭代 "。例如,針對中國用戶對智能化與舒适性的高要求,2025 款車型新增全景天窗、駕駛席電動座椅(6 向)、外後視鏡電動折疊 / 加熱,SVM 360° 全景影像、BVM 側後方影像等配置,同時軸距長達 2755mm,以 " 越級空間 " 直擊家庭用戶痛點。
技術冗餘背後的用戶價值
當前,智能駕駛已成為車企競逐的焦點,但多數品牌陷入 " 堆砌功能 " 的誤區。獅鉑拓界的差異化在于:以十年 ADAS 技術積累為根基,追求功能實用性與安全性的平衡。
2025 款起亞獅鉑拓界全系标配 10 項智駕功能,包括 FCA 前方防撞輔助、LKA 車道保持輔助等基礎配置,同時搭載 HDA 高速公路駕駛輔助、RCCA 後方交叉防撞輔助等 5 項高階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其智駕系統并非單純追求 " 無人化 ",而是強調 " 人機共駕 "。例如,車道跟随輔助(LFA)可根據方向盤握力感知駕駛員狀态,避免過度依賴系統。這種 " 安全冗餘 " 設計,體現了起亞對用戶的安全負責,以及對技術應用的克制與理性。
在電動化轉型的夾縫中,2025 款起亞獅鉑拓界仍提供 1.5T、2.0T、2.0L HEV 三大動力選項,看似保守,實則暗藏深意。其 1.5T 發動機搭載第四代 CVVD 技術,通過控制氣門開啟持續時間,實現阿特金森、奧托、米勒三種循環模式的無縫切換,WLTC 綜合油耗低至 7.0L/100km,兼顧性能與節能;2.0T 車型則以 236Ps 馬力與 7.8 秒破百的加速性能,滿足對動力的極致需求;而 2.0L HEV 混動系統憑借 5.6L/100km 的超低油耗,成為合資混動領網域的高效标杆。
這一動力矩陣的意義在于:在電動化過渡期,以燃油技術的極致優化,滿足多元用戶需求。尤其是 HEV 車型,其 TMED 混動系統通過多齒輪變速與缸内直噴技術,實現了 " 油電協同 " 的效率最大化,為傳統動力注入新活力。不卷電動化,專注燃油車的 " 效率革命 "。
除此之外,i-GMP 成就了其平台與駕控的 " 隐性競争力 "。第三代 i-GMP 平台通過車身輕量化、懸架調校優化(前麥弗遜 + 後多連杆)、電子四驅系統等,提升了操控精準性與行駛穩定性。例如,車身采用三層縱梁結構,高強度鋼占比提升至 52%,既保障安全,又降低慣性力矩,增強彎道穩定性;電子适時四驅系統可自動分配前後輪扭矩,在雪地模式下有效抑制打滑。這些技術細節,讓獅鉑拓界在 " 家用 SUV" 的标籤下,保留了難得的駕駛樂趣。
在空間營造方面,第三代 i-GMP 平台賦予獅鉑拓界越級的軸距優勢。2755mm 軸距配合 59% 的軸長比,不僅創造了同級領先的腿部空間,更通過後排座椅 13 級角度調節、隐藏式尾箱分格等細節設計,将物理空間轉化為可感知的舒适體驗。這種 " 空間革命 " 背後,是對中國家庭出行場景的深刻洞察:既要滿足日常通勤的實用性,也要兼顧長途旅行的舒适性。
在紅海中尋找 " 質價比 " 藍海
中國緊湊型 SUV 市場的競争已趨于白熱化。日系競品憑借省油耐用占據主流;自主品牌則通過智能化與低價策略不斷侵蝕份額。獅鉑拓界的破局點在于:以 " 全球品質 " 為背書,以 " 合資燃油車質價比之王 " 為标籤,切入細分市場空白。
17.98 萬元的起售價,配合 4 月限時煥新價 11.58 萬元,直接對标自主品牌價格帶;全系标配 10 項智駕功能,高配車型提供哈曼卡頓音響、座椅通風加熱等豪華配置。
這一策略的本質是:用自主品牌的價格,提供合資品牌的技術與品質。對于注重實用性與品牌口碑的家庭用戶,這一組合拳頗具吸引力。
起亞的 " 長期主義 " 啟示:在不确定性中尋找确定性
2025 款起亞獅鉑拓界的上市,折射出起亞對中國市場的深度思考。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下,多數車企選擇 "All in 電動 ",但起亞卻選擇在燃油車領網域持續深耕。這種 " 反周期 " 操作背後的邏輯是:電動化轉型需要時間,而燃油車仍是當前市場的基本盤。
起亞的 " 長期主義 " 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技術儲備的厚積薄發,十年 ADAS 研發、第三代 i-GMP 平台、CVVD 發動機技術,均非短期可復制的成果;二是用戶價值的持續挖掘,從全球 780 萬用戶的需求中提煉出 " 安全、可靠、舒适 " 的核心賣點,而非盲目追逐噱頭。
其全球累計 5000 萬輛的銷量成績單,不僅是市場認可的證明,更是對 " 長期主義 " 的最佳诠釋。這種策略的機會在于,在燃油車市場建立 " 技術護城河 ",為電動化轉型争取時間視窗。
結語:
站在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2025 款起亞獅鉑拓界的上市,不僅是一款車型的更新迭代,更是傳統車企應對市場變革的戰略宣言。它證明了:在技術變革的十字路口,燃油車仍可通過極致創新,延續生命力。 對于起亞而言,獅鉑拓界不僅是一款走量車型,更是其全球化技術實力的集中展現。未來,如何在電動化領網域復刻這種 " 長期主義 ",将是起亞更大的挑戰。而對于消費者,獅鉑拓界提供的是一種 " 務實的選擇 " ——在電動車的續航焦慮與燃油車的成熟可靠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或許正是其 " 全球熱賣 " 的底層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