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赢麻了,華語禁忌被它拍出來了,歡迎閱讀。
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華語劇。
談的,是國人習慣性回避的問題,死亡。
風格,卻沒有那麼苦大仇深。
冷不丁。
還能察覺出一絲溫暖。
這部劇,小妹推薦晚了——
《人生清理員》
探讨死亡的影視作品有很多。
而這部劇另辟蹊徑,選擇了一個非常冷門的切入點:死亡清理員。
眾所周知,人死後,一般是由家人處理後事。
包括遺物的整理、遺體的搬運,還有後續的火化安葬事宜。
但問題是。
不是所有人 " 消失 " 後,都能第一時間被發現。
很多逝者去世一段時間後才會被發現,這樣的死亡現場就會涉及到復雜環境的清理,像是腐敗物品處理、房屋以及家具的消毒等等。
收拾起來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男主大川(鳳小嶽 飾),就是一名專業的清理員。
他所在的公司 " 明日清潔社 " 就是負責清理這些特殊死亡現場。
劇集的開篇就向我們展示了這種特殊死亡現場有多 " 難搞 "。
一個外國人在魚缸裡滑倒後撞到頭意外身亡。
屍體過了很久才被房東發現。
房東找到了大川,卻覺得他們的收費标準高于市場價太多。
在房東眼裡,這不就比普通死亡現場稍微復雜一點嗎?
大川專門治不信邪的。
直接跟房東打賭,老板陪自己進房間清理,做得到,費用直接打三折。
然而,開門沒幾分鍾,房東就嘔着衝了出來,邊跑還邊擺手搖頭。
仿佛被生化武器攻擊一般。
還真不誇張。
首先,氣味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抵御的。
要知道,人死後,屍體腐敗後流出的分泌物會蔓延到房子的各個地方。
上一秒鼻子接收信号,下一秒味道就能直衝天靈蓋。
而且這個味道是任何香皂、香精都去除不掉的。
除了難聞外,這個現場還具有有毒物質。
屍體發酵後產生的有毒氣體,能通過呼吸或接觸對人體產生致命影響。
所以,清潔員進入現場前必須全副武裝。
防護服、護目鏡、手套通通都得安排上。
連褲腳都要扎進靴子裡,避免肌膚被有毒氣體 " 偷襲 "。
其次,視覺上的衝擊也非常人可以駕馭。
地板上人體組織液留下的輪廓,浴缸裡有粘稠的血液,桌上還有腐爛生蛆的水果。
每一個場景,映入眼簾,都很 " 致命 "。
但無論應對的場景有多麼糟糕,這些清理員們都得硬着頭皮去幹。
他們需要用鏟子鏟走浴缸裡粘稠的血水。
再掀開地毯處理粘附力極強的屍油。
還要面對各種各樣死狀不同的 " 屍體 "。
總之,就是各種 yueyueyue.
說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想到那部高分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
《我是遺物整理師》主要是通過整理死者的遺物,将死者沒來得及說出口的話說出來。
《人生清理員》則有所不同。
它就是借助于清理員的視角,聚焦了社會上另一個容易令人忽視的話題——
孤獨死。
" 死亡 " 本來就是個悲傷的話題,而 " 孤獨死 ",簡直比死亡本身更加悲傷。
死亡尚且有氣味可以追尋,但一個人孤獨地死去,幾乎在世上留不下任何的痕迹。
而對于那些生者來說," 說再見永遠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比如,一個因為過勞猝死的老人。
因為養大兒子,老人從 26 歲開始就在酒店做陪酒服務,但怕兒子難堪,她一直謊稱自己是洗碗工,為此兒子還買了很多的護手霜給母親。
可兒子真的關心過母親嗎?
兒子有自己的家庭,母親一直在外租房住。
他從來都不清楚,母親經常為了生計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鍾,
房東也沒對這個可憐母親抱有同情之心。
他嫌棄老人死在了自己的出租屋裡,害他房子租不出去,還說以後再也不把房子租給 60 歲以上的老人。
甚至還想讓老人的兒子承擔清潔費用。
最後,老人櫃子裡留下了一排未拆封的護手霜。
老人需要的究竟是物質?還是兒子的一點點關心呢?
那些沒有用過的護手霜,承載的究竟是誰的遺憾?
又比如,一個年輕網紅死在了出租屋,從鄉下趕來的母親為孩子處理後事。
可是面對那對門,母親卻不敢踏入。
原因是母親害怕房間裡的一股味道。
" 孩子是我生的,從小吐的、拉的什麼沒見過,但那個味道我就是沒辦法。"
隔絕兩人關系的不僅是味道,還有心理上的隔閡。
在這之前,母親并不同意女兒來台北讀書,也不願意女兒當主播 ……
可女兒有自己的堅持。
時間久了,兩個人越來越不願意溝通,關系也開始疏遠。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不就是這樣產生的嗎?
當情感被關進牢籠之中,不願去釋放,不安也開始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
能看得出來,每一起 " 孤獨死 " 的背後,都有一個無依無靠的靈魂。
他們至死都在尋覓人間的溫暖。
包括主角團,也都是一群孤獨的人。
男主大川本是醫學生,但因為醫療事故,被人陷害頂包,從此一蹶不振;
女主利穎(宋芸烨 飾)一直走不出男友自殺身亡的陰影,她深陷在情感漩渦之中,難以抽身。
而老板龍哥(金士傑 飾),以前是混黑道的,如今金盆洗手不幹,這中間也必然摻雜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他們其實都是被社會 " 流放 " 的邊緣人,被孤獨和偏見包圍。
而無論是主角團還是這些連死都無人知曉的人們。
他們都和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一樣,一輩子追求被愛,又一輩子得不到愛,到頭來也沒得到自己想要的。
孤獨,成了他們封鎖自己,消極抵抗的方式。
也成為了他們逃跑的退路。
他們在孤獨中尋求安全感,也在孤獨中尋找零星的慰藉。
但人生充滿了不測。
如果只是壓抑自己的情感,必然會導致更多的矛盾和不幸,
許多時候,我們需要的解決之道,并不是逃避。
而是敞開心扉,去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