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對話寶捷會黃勇:AI撞上刮刮樂,消費賽道如何二次破局?,歡迎閱讀。
既非傳統 VC 的瘋狂逐浪,亦非產業資本的閉環運作,一家隐秘而強悍的機構正以笃行致遠的姿态穿越周期。
寶捷會基金成立于 2013 年,起源于有 " 消費界黃埔軍校 " 之稱的寶潔校友會,以校友會作為資源匯聚平台,與一眾知名消費品企業及產業方有着廣泛且緊密的聯系,用十一年的時間構建了獨屬于 " 寶潔系 " 的生存哲學。
迄今為止,累計管理規模近 20 億,投資了 50+ 個消費及數字科技領網域項目,其中 70% 源自于自主挖掘的水下項目,在看似沉寂的消費沃土中掘出柚香谷、INTO YOU、usmile、GOSO 等十億級新物種。
不同于尋常機構 " 募投管退 " 的線性邏輯,寶捷會編織的是一張以寶潔系企業高管為核心節點,企業家及創業者為經緯的生态網絡,打造了在消費產業獨特的資源整合及賦能能力。
當同行在募資路演中展示豪華 LP 名單時,他們默默地打磨着 " 資本 + 人才 + 產業資源 " 的三螺旋賦能模型:這裡既有校友将奧特樂、愛庫存的渠道資源嫁接給新消費品牌,亦有百位 500 強企業高管化身 " 外腦 " 為被投企業破局。
2020 年,寶捷會作為第一也是唯一的機構投資人投資柚香谷,一同經歷了柚香谷在常山賣出第一瓶雙柚汁的艱難時期,至今已發展成為中國鄉村振興的标杆企業,并持續向全國進行布局。
2022 年初完成對資生堂旗下兩個品牌—— Za 姬芮及泊美的收購,當時調動了產業方資源網絡,協助企業快速實現扭虧為盈,直至 2023 年九月被貝泰妮收購時的價值釋放。
每個案例背後,都是商業教科書裡找不到的 " 非标打法 "。
站在 2025 年的新起點,當消費投資鮮少被投資機構提及時,钛媒體創投家問了問寶捷會創始合夥人黃勇:
為何堅持投資消費 + 科技?
消費行業的增長點在哪裡?
寶捷會創始合夥人黃勇:
2024 年,中國消費市場繼續呈現矛盾而復雜的局面。
一方面,消費者依舊在追求高品質、有情緒價值的產品,另一方面,受經濟環境影響,價格敏感度提高,極致性價比產品和大牌平替成為市場主流。
拼多多市值超過阿裡、刮刮樂成為年輕人的 " 另類咖啡 "、奧特曼卡牌風靡學生群體——這些現象背後,都透露出當前市場的新變化。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們一直在思考,消費行業的增長點在哪裡?
回顧過去幾年,投資市場經歷了從狂熱到理性的調整,行業普遍進入降本增效的階段。但我們始終堅定地認為," 消費 + 科技 " 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力量。科技提升效率,讓消費更加智能,而消費市場的剛需屬性,則能幫助科技更好地完成商業化閉環。
在今年的開年會議上,我們圍繞這個核心邏輯,讨論了 2025 年的投資方向和重點布局,繼續深耕 " 消費 + 科技 ",重點關注以下幾個細分領網域:
第一,AI+ 消費,智能化帶來新增長。
這一年,AI 的發展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從智能穿戴設備、AI 生成内容(AIGC)到 AI 教育、智能家居,AI 已經不只是技術概念,而是真正滲透到了消費領網域。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探索 AI 在供應鏈、用戶洞察、内容營銷上的應用,這不僅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也在提升消費者體驗。
2025 年,我們會重點關注 AI 與消費結合的創新模式,尋找能真正落地并帶來商業價值的機會。
第二,文化 IP 與文旅消費,情緒價值的商業化路徑。
如果說 " 口紅效應 " 曾經代表了經濟下行時期的消費心理,那麼今天的盲盒、卡牌、刮刮樂、短劇出海,都是這一現象的延續。
消費者希望通過消費找到情緒寄托,品牌需要找到能夠與情緒價值結合的商業模式,IP 的作用在這裡尤為關鍵。我們觀察到,除了影視、遊戲,IP 在文旅、線下商業場景的應用正在快速增長。一個成功的 IP 不僅能帶動商品銷售,還能延展到沉浸式體驗、跨界聯名等更多可能性。
2025 年,我們将持續關注文化 IP 的商業化,包括短劇出海、線下文旅體驗、新消費品牌與 IP 結合等方向。
第三,食品及農業科技,剛需賽道的新機會。
消費市場雖然在調整,但食品依然是剛需。近幾年,農業科技和食品深加工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熱點。無論是更健康的食品原料、新型蛋白,還是供應鏈優化、農業科技賦能品牌,這個賽道都充滿機會。過去一年,我們在農業科技領網域的投資已取得了一些成績,包括支持具備獨特原料壁壘的企業,在瓜果、玉米、青稞等領網域展開布局。
2025 年,我們會繼續深化在食品及農業科技方面的投資,尋找那些既能提高農業效率,又能滿足新消費需求的企業。
第四,品牌出海,全球化的新視窗。
我們始終相信,品牌出海仍然是确定性很強的方向。全球市場對于中國供應鏈的需求沒有減少,反而在一些品類上展現出更大的成長性。無論是跨境電商、新興市場品牌化,還是中國品牌在高端市場的突圍,出海的邏輯正在變得更清晰。
2025 年,我們會更關注具備供應鏈優勢、能在海外建立品牌溢價的企業,同時觀察 AI 與出海結合的新機遇。
2025 年,我們的核心思考不僅僅是投向哪些領網域,還包括如何更好地實現投資閉環。秉持 " 提高投資勝率,找準退出機會 " 的理念,我們認為投資不僅是選擇賽道,更重要的是在投後階段創造價值。通過更精準的產業賦能、更深入的資源整合,我們希望幫助被投企業提高長期競争力,同時提升退出的确定性。
整體來看,我們依然對消費賽道保持謹慎樂觀。消費不會消失,只是在調整,市場周期的變化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
2025 年,我們會繼續堅守 " 消費 + 科技 " 這條主線,在不确定性中尋找确定性,與投資人、被投企業以及合作夥伴一起探索新的增長機會。
小結
穿越消費的周期,回看消費投資的底層邏輯:消費產業從來不是風口遊戲,而是毛細血管級的價值重構,長鏈條的消費產業需要耐心的陪伴,精細化的運營,與時俱進的更新。
或許也驗證了中國消費投資的另一種可能性——深植產業,讓價值在生态循環中自然生長。(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郭虹妘 ,編輯|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