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為什麼有人一張口就讓人掃興啊啊啊?,歡迎閱讀。
最近,關于 " 掃興朋友 "" 掃興父母 " 的話題頻繁上熱搜。很多網友都表示,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讓人非常掃興的行為:
比如,跟朋友分享一些自己覺得很開心的事情,TA 一邊表現得很冷漠,一邊說 " 這有什麼好開心的?"
比如,告訴閨蜜自己想要實現一些目标的時候,TA 就潑冷水:" 就你還是算了吧!"
再比如,興奮地跟父母分享自己獲得一些成就時,父母總會說:" 這就驕傲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總有人一張口就會說出讓人掃興的話呢?今天來詳細聊聊。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掃興的人,真的很難為别人感到高興
每當遇到掃興的人,我們總會埋怨:" 明明自己是在分享喜悅,為什麼對方總是要掃興?為别人感到高興,對他們來說就這麼難嗎?"
沒錯,對于有些人來說,為别人感到高興真的很難,因為他們的人格特點就是 " 掃興 "。人格特點,指的是一個人獨特的相對穩定的個性和行為模式,包括價值觀、信念、态度、行為習慣和社交技巧等,對一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正所謂 "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人格的相對穩定性意味着盡管會因為後天環境和經歷而改變,但這卻是一個人最難改變的東西,而且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穩固。
根據大五人格特質理論(Big Five Personality),可以将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劃分為五個維度,分别是外向性、宜人性、盡責性、神經質和開放性,而其中宜人性和開放性就與 " 掃興人格 " 緊密相關。
宜人性(Agreeableness)指的是對他人的友好和合作程度,反映了一個人在人際關系中的态度和行為。宜人性高的人通常比較友善、合作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和共情能力,更容易建立和諧的關系,而宜人性低的人則更加具有競争性、直言不諱,有時候會顯得缺乏耐心和社交技能。
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指的是個體對新思想、文化、經驗的接受程度。開放性高的人通常好奇、富有想象力,對新觀念持開放态度,願意嘗試新的體驗。相反,開放性低的人可能更加保守、傳統,對新穎事物較為抵觸。
圖源:https://unsplash.com/ 攝影師:Afif Ramdhasuma
研究發現,宜人性和開放性得分高的人往往擁有較高的友誼質量,更加容易成為别人的 " 親近朋友 ",在社交網絡中往往處在中心地位,這正是因為 " 宜人者 " 往往比較注重他人的感受和團隊的關系,容易赢得信任和依賴,而 " 開放者 " 則更加包容,秉持着求同存異的為人處世原則。
而掃興者一般在宜人性維度的得分會比較低,因為他們在性格上就是一個喜歡競争的人,比較注重個人的想法和成就,所以當他們在面對别人分享的喜悅和成功時,第一反應往往是 " 我能做得比這更好,所以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或者 " 人外有人,要時刻保持危機感,所以這點成就還不夠,目标要更加遠大 "。
開放性得分較低的人更喜歡傳統和熟悉的事物,面對别人分享的新奇體驗或小眾冷門的事物時,往往會表現出抵觸和貶低的傾向性,比如經常會說:" 正事兒不幹,整天搞這些邪門歪道 "。
遺憾的是,這些人格特質就像編劇和導演一樣藏在生活舞台的幕後,盡管我們表現出來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都深受其影響,但我們很多時候都很難意識到這一點。
也就是說," 掃興者 " 的言行在當事人眼中往往是理所當然、邏輯自洽的,他可能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掃了别人的興。
圖源:https://unsplash.com/ 攝影師:Maksym Kaharlytskyi
我也不想掃興,可我是真沒懂
要做到不掃興,最重要的是識别和理解别人表達的情緒和想法,這往往被稱為是 " 同情 " 或 " 同理性 ",而心理學家們更願意将其稱之為 " 心智理論 ",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認知能力,讓我們能夠推測他人的意圖、情緒和觀點,并預測他人可能的行為和反應。
心智理論從我們 3~4 歲的時候就開始快速發展,直到青少年時期發展成熟,但即使我們長大成人了,這一認知能力仍然存在個體差異。也就是說,有些人會在 " 心智理論 " 方面有所欠缺,導致他們在社交過程中有時候表現出一些掃興的言行。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采用理解任務和社會合作量表來探究成年人心智理論與社會合作能力之間的關系。理解任務由一系列的小故事組成,其中描述了人際關系或衝突,被試在聽完故事後需要在兩個選項之間做出選擇,比如判斷是 A 認為 B 相信 C 在撒謊,還是 A 認為 B 不相信 C 在撒謊,被試答對的數量反映了其心智理論的高低。
而社會合作量表評估了個體在社會接受度、共情、樂于助人、同情心等多維度的特征,能夠很好地反映個體的社交能力。
研究結果發現,社會合作能力與理解任務答錯數量呈現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心智理論越低的人,社會交往能力也越低。
圖源:參考文獻 [ 2 ]
另一項針對老年人的研究也發現,老年人的心智理論與朋友關系有着緊密的關系,心智理論越高的老年人,與朋友之間的關系也越好。
所以,作為一個大家眼中 " 掃興的人 ",其實也有自己的煩惱,有時候并不是他們故意要掃興,而是因為不太擅長識别和理解别人的情緒和意圖而已。
對抗掃興的關鍵:換位思考
我們都希望無論是朋友、戀人還是家人,都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情緒價值,而不是帶來 " 情緒貶值 "。可是,在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掃興的人,這時候我們能怎麼辦呢?
最有效的辦法是引發對方的換位思考,讓 TA 知道這個時候你希望 TA 做的不是說那些掃興的話,而是能夠為你感到高興,一起分享喜悅。
在很多時候,我們直白一點指出别人的掃興言行,并充分表達出自己對此的感受,會比自己直接生氣或不說話要好得多。因為對方可能因為性格特點就是那樣,或者一開始沒有理解到你的點,所以才說出那些掃興的話。而當對方充分理解你的意思,或者知道你的期望後,TA 也更加容易做出轉變。
在嘗試讓對方換位思考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保持情緒穩定。一方面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适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至于產生情緒上的矛盾和衝突。
另一方面是因為情緒價值不僅可以來源于他人的反饋,也可以來源于自己的内心,而這一份情緒價值并不會因為别人負面的反饋而消失,我們依然可以繼續享受那一份屬于自己的成就和喜悅。
當然,有時候我們很難讓那些掃興的人都能換位思考,但也要記住,我們永遠都有主動選擇環境的自由。
參考文獻
[ 1 ] 李依蔓 . ( 2022 ) . 人格特質及腦功能連接對社交網絡的影響 [ D ] . 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
[ 2 ] Paal, T., & Bereczkei, T. ( 2007 ) . Adult theory of mind, cooperation, Machiavellianism: The effect of mindreading on social relation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3 ( 3 ) , 541-551.
[ 3 ] Lecce, S., Ceccato, I., Bianco, F., Rosi, A., Bottiroli, S., & Cavallini, E. ( 2017 ) . Theory of mind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older adults: The role of social motivation. Aging & Mental Health, 21 ( 3 ) , 253-258.
策劃制作
作者丨 ACC 心理科普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唐義誠 北京中科普心理心理健康促進中心 副主任
策劃丨林林
責編丨林林
往期
精選
熱搜第一!墨西哥展出 " 外星人遺骸 ", 成 " 首個承認有外星人 " 的國家?
早、晚餐的 " 黃金時間 " 出爐!這個時間點前吃完,遠離多種疾病!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