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幹掉挖孔的iPhone要來了,這新技術值得再等一年,歡迎閱讀。
聊起蘋果,很多機友或者果粉,腦海裡估計都能冒出好幾個詞兒。
擠牙膏大師、庫存克星、60Hz 低刷技術捍衛者、把内存賣出金子價格 ...
為數不多仍在被人稱贊的,可能就是流暢穩定、應用生态完善的 IOS。
聽說今年即将發布的 iOS 19,還會迎來史詩級界面煥新。
機哥還是蠻期待的。
而除了懸而未定的 iOS 19。
最近機友們、果粉們最為關注的話題。
估計還是以下兩項——
第一。
在安卓陣營已經把真 · 全面屏玩了個遍的今天,iPhone 到底啥時候才願意搗鼓屏下攝像頭。
第二。
傳了好幾年的 iPhone 折疊屏,到底啥時候發布,又是以什麼形态出擊?
好消息是,這倆玩意應該是要湊一塊來了。
最近有爆料顯示,蘋果不僅很快要推出折疊屏,還打算給内屏搭載屏下攝像頭技術。
雖說不是直板機型,但沒啥意外的話。
這将會是蘋果有史以來,第一款「真 · 全面屏」。
現在具體的内外屏尺寸也出來了。
内屏 7.76 英寸、2713*1920 分辨率、屏下攝像頭技術。
外屏 5.49 英寸、2088*1422 分辨率、螢幕挖孔方案。
内屏的整體比例情況,咱們直接參考華為 Pura X 就行。
既然内屏采用了天生适合内容顯示的 4:3 比例。
那外屏,就不可避免地要變得矮矮胖胖。
當然,它本質上還是一台橫折疊機子。
5.49 英寸的外屏,和 OPPO Find N2 又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麼看下來。
果子的折疊屏打法,打法就很明顯了。
折疊情況下當常規手機用。
展開後又秒變 iPad mini,享受 iPad 的應用生态、分屏和多任務,說不定到時候還會和「蘋果牌 AI」打一套組合拳。
當然類似這樣的打法和操作,國產折疊屏都玩得很熟練。
所以真正讓機友們期待的,還是它的内屏屏下攝像頭設計。
如今市面上的常規大折疊,内屏基本都有一個小挖孔。
國際大廠三星的 Galaxy Z Fold4 和 Z Fold5,雖然做了屏下攝像頭。
但因為分辨率低,影響自拍的同時,側看還很容易看到那挖孔。
而果子的性格,想必很多機友都很了解。
它雖然平時愛擠牙膏吧,但真要上什麼新技術或者新產品,體驗基本都會做得很完善。
比如在互動體驗,iPhone 首創的靈動島互動。
又比如硬體產品上,砍掉耳機線的 AirPods 系列。
所以很多網友也在期待。
以蘋果的設計強迫症傳統。
是不是真的能把屏下攝像頭,做得足夠沉浸,并且帶動新一輪「真全面屏」手機浪潮。
這裡順便前情回顧一波。
屏下 Face ID 技術,果子是一直在默默搗鼓的。
今年 1 月份,蘋果就公布了「傳感器在顯示屏下性能提升的方法與配置」專利,想把 FaceID 組件隐藏到屏下。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
果子接下來的手機發展路線,是先給折疊屏測試常規的屏下攝像頭。
等相關技術成熟了,再給出貨量最大的直板形态 iPhone,搭載屏下 Face ID?
想想就覺得很刺激。
不過話又說回來,果子的折疊屏憋了這麼些年。
如果只是調整一下螢幕比例、攻克一波屏下攝像頭難題。
那說實話,不太夠看。
好在從最近的爆料來看,iPhone 折疊屏還有另一個殺手锏——零折痕。
行業相關人士的說法是,果子想在折痕上,和現有所有折疊屏手機都拉開差距。
為此也是不惜成本,把昂貴的材料、先進的技術都用上。
比如說在鉸鏈材料上,會采用大量液态金屬。
其實果子在此之前,就在用液态金屬生產配件,比如說 SIM 卡卡針。
但用在鉸鏈這種精密零部件上,還真是第一次。
但大夥也不要被液态金屬,所謂的 " 液态 " 給騙到了。
這材料比較正式的命名是——「非晶态金屬」。
這種材料的微觀原理啥的,機哥就不扯太多了。
直接說它相比于常規金屬,有啥明顯優點:
首先是極高的強度。
這材料的強度比不鏽鋼、钛合金還要高,抗彎曲強度也是不鏽鋼的 3 倍。
此外包括耐腐蝕性、彈性和抗氧化性,也是一等一的優秀。
把液态金屬作為鉸鏈材料,對螢幕折痕深度、鉸鏈耐用性,不能說是常規提升,簡直是史詩級加強。
有一個現成的例子是,當年 vivo X Fold+ 和華為 Mate Xs 的鉸鏈,都用上了液态金屬材料。
最終實現更小的彎折半徑、更淺的折痕。
但道理咱都懂,好的東西和技術,一般都很貴。
從分析師郭明錤的爆料可知,每台折疊 iPhone 的液态金屬,單價成本 70-100 元。
所謂的 " 零折痕 " 搞定後。
蘋果的下一個目标,就是盡可能把折疊屏做得足夠輕薄。
具體為厚度 4.5mm,折疊後也僅在 9mm-9.5mm 之間。
跟目前全球最薄的折疊屏 OPPO Find N5,厚度處于同一梯隊。
至于是怎麼做到的嘛。
前陣子郭明祺就爆料過。
iPhone 折疊屏因為追求超薄設計和無折痕,要把中框弄成镂空設計,預計會和國產做 3D 打印的公司合作。
另外中框材質,也會沿用強度、輕量化和耐腐蝕屬性都很高的钛合金。
只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果子追求輕薄,也會帶來讓人糾結的代價。
那就是,比較占位置的 Face ID 人臉解鎖沒了,轉而使用成本更低、占空間更少的側邊指紋。
這波啊,這波是師承 iPad Air。
聊到這兒,果子折疊屏的配置和新技術,就聊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大夥最關心的,應該還是發布時間和售價。
從各方爆料可知,這機子要等到 2026 年下半年開始量產,2026 年末或者 2027 年初正式發售。
預計售價也在 2000-2500 美元之間。
再怎麼着,沒個一萬五千多,大概率是拿不下來的。
至于值不值,最終還得看這機子的完成度。
比如屏下攝像頭,能不能做到日用無感、自拍清晰?
新材料加持下的鉸鏈,能不能讓果子做到「視覺無折痕」?
這一切的一切,都得讓未來的蘋果來回答。
如果成了,我感覺「真 · 全面屏」手機的時代,說不定真能殺回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