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本來去買奧迪的,結果店裡全是問界。。。,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差評汽車部 Author 脖子哥
兄弟們,真不是我給大家販賣焦慮。
最近這會兒,你買新勢力可能廠家跑路,買傳統品牌可能四兒子店跑路。甚至在 BBA 的展廳裡面,指不定就放着一輛問界 M9 或者智界 S7 。
你本來是去買奧迪的,最後買回來一輛鴻蒙智行。。。
不是,現在這些傳統品牌都成這樣了嗎?
其實從今年以來,就陸續有奧迪經銷商關店的消息,比如之前的天津永濠和北京名尊,規模都不小。
而其中最大的兩家,鄭州中升和北京華陽,就和開頭說的那樣直接選擇 " 投華 " ,把問界拖進店裡一起賣。甚至連裝修也都懶得改,直接換了個标就成問界了,只保留了奧迪的售後。。。可以說一波操作行雲流水。
那這就不只是暗戳戳和廠家鬥氣了啊,已經擺明面上了。
結果就是,一汽奧迪就在一怒之下怒了一下,決定取消上述門店的銷售授權。
于是就有了一汽奧迪的這段話:
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得出來,一汽奧迪其實是非常懇切得想留住大夥兒,但又很抵制腳踏兩條船的做法,所以它發出了靈魂三問,讓經銷商們回頭再好好想想:
新勢力品牌會好好待你們嗎?
現在加入你還來得及嗎?
奧迪過去對大家的恩情難道都忘了嗎?
本質上,這三點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幹奧迪不賺錢,那去新勢力難道就能賺錢嗎?
我們先來說前半段,幹奧迪到底賺不賺錢?一位奧迪門店的兄弟是這麼回答的:
" 是的 "
" 扛不住 "
" 不要洩露我的名字和頭像,不然工作不保 "
光是它這三句話,就看得出來,奧迪目前的處境并不是很好。
但這是因為被新勢力品牌擠壓嗎?
其實看數據,我們會得到一個反常的答案,新勢力的銷量确實在增長,但 BBA 的銷量卻沒有被明顯侵蝕,甚至和往年比,也不算低。
奧迪就一直保持在 5 萬左右的月銷量上,這已經超越絕大多數新勢力。相對新勢力的增速,奧迪只能算是 " 不求進取 " ,還沒到一些新勢力品牌朝不保夕的地步。
拿最典型的 A6L 來說,它在鄭州和北京這兩個最大市場的銷量變化不大,甚至在鄭州還出現同比增長。
說奧迪門店因為沒人買車所以虧損了,肯定站不住腳。
那你說 4S 店到底虧在哪兒了?我們還得再看看價格。
去年 10 月, 24 款 A6L 上市,入門款的官方指導價保持在 42.79 萬,而實際價格從上市後的 32.3 萬,一路降到了到現在的 28.5 萬,一年跌了 4 萬左右,那這就很明顯了,奧迪穩定的銷量是靠價格換來的。
根據一位大區經理的說法,經銷商賣車的利潤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單車毛利,一個是廠家補貼。你要想賣車賺錢,就需要先按 " 結算價格 " 從廠家進貨,自己找倉庫囤貨,再慢慢賣給客戶。
每賣一台就能拿到終端返點,這玩意兒就是毛利的主要部分,然後每個月度和季度會根據銷量,拿到廠家補貼,相當于是經銷商的業績獎金,也是一筆不小的錢。
雖說在價格戰下,降價的壓力主要都由廠家來承擔,但當廠家感到壓力後,就會通過縮減返點力度,把壓力傳遞到經銷商。
而且更雪上加霜的是,廠家補貼部分的利潤是以銷量為基礎,你要拿到廠家補貼的前提就是完成銷量目标,你門店的完成度越好,補貼才會越多。但現在的情況是,你不虧本賣,可能連它的門檻都夠不到。
結果就是,有的經銷商瘋狂降價保量,而你要是保住利潤,就 " 門可羅雀 " 了。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 2024 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銷量目标的經銷商不到三分一,而另外三分之一甚至都達不到的目标的 70% 。
所以,虧損的經銷商比例就達到 50.8% ,高于過去幾年。
而且這位大區經理認為,經銷商虧錢賣車的原因,就是貸款到期出現了現金壓力,不得不打破廠家給的價格底線。
傳統 4S 店可能有幾十上百台的庫存,這不是普通人能吃得住的,所以你必須走銀行貸款。除了要支付 2 、 3 個點的利息以外,一般也只有 6 個月左右的周轉時間,你手上放越久越不利。
為了快速周轉,經銷商急需變現回籠資金。你要是回籠不了,你的結局就是最上面說的天津永濠,被銀行抽貸倒閉。
所以以價換量只能勉強讓傳統車企們苟一苟,對經銷商來說。。。就明顯吃不消了。
這波啊,鄭州中升、北京華陽估計也是真虧到姥姥家了,才選擇重新找出路。但你說它們是不是真被逼到角落了,脖子哥也問了一堆在門店的兄弟,大夥兒都覺得應該不是,光是靠 BBA 的售後其實就夠它吃的了。
" 不是活不下去,但要縮減成本,把那些在區網域内競争力不大的店,營收不達标的店關一部份。 "
去新勢力,更多是為了搏個明朗的未來,說經銷商們是 " 渣男 " 可能更貼切一點。
總之,呆在奧迪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但問題是,你去新勢力就一定能賺到錢嗎?
我們從财報數據來看,目前真正賺錢的新勢力品牌,也就只有理想,别家車企能減少虧損,就已經大吹特吹了,光是今年三季度,蔚來就又虧了 50 個億( 歸母淨利潤 ),更别說一些品牌可能還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
連廠家都虧麻了,那新勢力的經銷商們還能有賺頭?
結果一位幹問界門店的老哥給了咱們肯定的回復, " 肯定是的,從員工的福利薪酬就可以體現出來了。 " ,雖然新勢力廠家賣車虧錢,甚至還欠了供應商一屁股債,但投給銷售端的錢還是一分少不了。
按照他的說法,目前問界門店的月度訂單量大概在 110 單左右,高峰能到 150-180 單,門店的盈利能力是顯而易見的。
這其實也好理解,企業賺不賺錢,和我們這些破打工的有啥關系呢?作為經銷商,你能賣就能賺,看目前這個銷量趨勢,跟着幾家頭部新勢力至少比 BBA 更有未來。。。
而且新勢力目前都是賣一台等一台,造還來不及,壓根沒有傳統 4S 店遇到的庫存壓力。
不過問題就來了,你想轉人家就一定會要嗎?畢竟新勢力給咱們的印象還是以直營店為主,傳統經銷商對它們來說,是不是氣質上就對不上?
其實咱們有所不知,越來越多的新勢力正在接納經銷商模式,我們說過,小鵬在去年就已經采用經銷商模式( 傳送門 ),而另外還有蔚來、小米、極氪、問界等等。單純搞直營模式的反而才是少數,除了特斯拉以外,最典型的就是理想。
實際上,新勢力一開始采用直營模式,主要是為了傳播品牌。它們的銷售不一定背上多大的業績壓力,所以可以不賣車也給你劈裡啪啦一頓講故事,樂意陪你慢慢看車、試駕,體驗嘎嘎好。
但這種店很難賺錢,所以都是廠家來幹。
而現在的新勢力們已經過了打品牌的階段,要快速把網點擴大到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那麼經銷商是一種更省力的辦法,不少在店端和廠家的朋友都認為經銷商模式仍然不可或缺。
" 其實直營把控不了,把市場擴大之後直營的效力就發揮不出來了,直營抓的是服務體驗。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經銷商玩的都是那一套,不會有很大區别。"
更别說,大多數的新勢力經銷商,其實原本就是傳統車企經銷商,在中升和華陽之前,就有無數 " 投誠 " 的個案,所謂的門檻,其實也就是原來 BBA 的這些東西,大夥兒只關注到這兩家,可能只是因為它們比較大。
對新勢力來說, BBA 門店反而是一種寶貴的資源。首先 BBA 門店的規格都是高要求的,裝修、服務都不比你剛開的門店差,你要是沒錢,甚至都沒必要重新裝修。
另一方面,這些 4S 店還握着大把 BBA 的用戶資源。比如問界的銷量來源,就是 BBA 老客戶,你挖 BBA 銷售,一個 " KOL " 帶着一群潛在用戶,那經銷商願意成建制投誠,你怎麼都要給挖過來。
與其說是 BBA 經銷商走投無路投奔新勢力,不如說是新勢力們在 BBA 裡招商引資。
所以可以說,在經銷商轉投的背後就是新勢力和 BBA 的鬥争,不止是營銷和價格,更是打到了銷售層面。
面對這種攻勢,奧迪就有點不知所措了,上來就投了兩員大将,怕的就是更多小将譁變,所以昭告天下穩定軍心,我奧迪有十勝,華為有十敗。。。
那為什麼奧迪不能和新勢力一樣搞直營呢?非要和經銷商糾纏。
我只能說,沒有經銷商擋在前面,奧迪才更容易出事兒。奧迪不需要直營店做品牌宣傳,而經銷商反倒可以當蓄水池,幫奧迪承擔一定壓力。
更别說,你讓奧迪自己建店根本不現實,像天津永濠這樣 3000 平的門店,累計投資了 1.75 個億,而一家普通的城市中心店,也要 5000 萬左右, 200 多家門店鋪開,光靠一汽奧迪必然不夠。
所以當 BBA 在新勢力的打擊下變得不占優勢,經銷商和廠家的關系就發生易位,如今不再是經銷商求着廠家帶他們穩穩賺錢,而是廠家希望經銷商留下來一起共度時艱。
但我拿幾千萬出來開店,肯定是來賺錢的,不是和你一起陪葬的。
像小鵬、蔚來這些新勢力都是吃一塹長一智,有自己的轉型方案,至少至少,也給大夥兒畫塊大餅,但 BBA 們真的有救嗎?目前還看不出來。
所以,咱們這時候再回頭看看一汽奧迪的三個問題,我想經銷商們總比廠家看得更明白吧?
撰文: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