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河南省會,越變越大了!,歡迎閱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号:地球知識局
NO.2491-河南省會變大了
文字:鄭子蒙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果果
寫在開頭
地球知識局開辟了一個新陣地——知識星球!
在這裡你将——
①收到一些我們因種種原因沒有寫成推送,但有趣有用的選題;
②跟經驗豐富的地理老師一起交流地理學習訣竅、答題技巧;
③在中學地理和歷史課本之外,做進一步拓展知識儲備;
④和我們的創始人、團隊、作者、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直接交流知識、心得與人生經驗;
⑤擁有高質量的讨論環境,想認識更多有共同愛好的群友,
加入地球知識局的知識星球,長按下方二維碼,登錄并點擊"立即加99星鑽"即可付費加入,這裡支付的"99鑽"就是99元。加入後下載知識星球app,進入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星球和内容啦
快來掃描二維碼,一起玩耍!
目前早鳥票價,訂閱一年只需99元
————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河南,天地之中,九州之豫,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書寫了中國歷史的重要篇章。
在歷史長河中,河南地區的行政中心主要是洛陽與開封相繼坐莊,兩座毫無争議的古都,各領風騷。這種局面,直到現代才被打破。破局者,是夾在汴洛之間的鄭州。
在上古史早期
鄭州地區也是一大文明中心▼
1952年8月,河南将省會遷址事宜提交決策層,報告寫道:"鑑于河南省會在開封市,位置偏于全省東部,指導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鄭州市則為中原交通樞紐,為全省經濟中心,将來發展前景尤大,如省會遷往該市,則對全省工作指導及上下聯系均甚便利,對該市發展也大有裨益……"
鄭州正是借此東風,依靠地理、區位與政策等優勢,越變越大,越來越強。
鄭州,中原大地上的後起之秀
(圖:壹圖網)▼
省會帶來的"西郊"與"行政區"
自3600年前商朝都亳以來,鄭州的城址一直在商代城牆所圍區網域。歷經各朝各代硝煙戰火,城牆雖有修補,但鄭州主城的核心位置卻始終沒變。
鄭州商城遺址
也是鄭州千年以來的歷史名片
(底圖:Google maps)▼
1904年,盧漢鐵路鄭州車站始建于老城西門外,兩年後該線全線竣工通車。由此開始,商埠開通、近代工業起步,鐵路把鄭州的發展拉進了快車道。
盧漢鐵路在正式通車後更名為京漢鐵路
進入民國時期又更名為平漢鐵路
如今是京廣鐵路京漢段的前身▼
糾正一個錯誤:鄭州并不是火車拉來的城市
在有火車之前,鄭州早已有城,何談拉過來?
鄭州的情況與石家莊、蚌埠、鷹潭等完全不同
倒是可以說鄭州是鐵路拉來的省會
(1923年的鄭州火車站,圖:wiki)▼
而鄭州城的再次大幅擴容,則是始于上世紀50年代"省會遷鄭"前後。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會正式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升格為省會的同時,也成為中國十五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工業建設迅速崛起。
早在50年代初,蘇聯專家便為鄭州設計了一套城市規劃:以火車站為大門,以人民路為中軸線向東北發展。這個規劃在當時已付諸實踐。
五十年代的人民路與二七廣場▼
然而,中國人習慣棋盤式城市,城市設計要尊重歷史文化傳統、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氣候地理條件,而蘇聯專家提出的斜路網建議與此相衝突。
1935年的莫斯科地圖
蘇聯專家的規劃圖看起來很美觀
但實際用起來街道都得是斜的
(圖:wiki)▼
當時的河南及鄭州的主政者及時發現了這一問題,并集思廣益,最終修改了鄭州建設規劃,大部分主幹道按照正南北、正東西走向規劃,并提出要建設以工業、交通為主的省會城市。
1955年的鄭州市規劃總圖
以火車站為中心向東西兩邊發展
(圖:王懷民)▼
考慮到地質、氣候條件,京廣鐵路以西土質好、地下水位低,适合建設大型建築,城市發展要以向西為主。
從1953年開始,京廣鐵路西側的原野上展開了大規模的工業基建。五大棉紡廠、二砂、鄭煤機、電纜廠、水工機械廠等大型骨幹國有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國棉一廠下班的工人 圖:張翼飛)▼
工業企業外,在西部新城扎根發芽的還有市級機關和科教文衛等事業部門。鄭州市政府從老城的歷代衙署舊址西遷,鄭州大學也在此着手征地建校。
老鄭州人管市政樓叫"七層大樓"
是當時鄭州最高的建築
(1980年代初 圖:劉予平)▼
對于現在的老鄭州人而言,更喜歡把當年的西部新城稱之為"西郊",它不僅指京廣鐵路以西的一個模糊地網域範圍,還代表了一種文化符号,體現着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種工業生态,反映出機關、工廠大院生活的市井百态,以及外來人口與當地居民的交流融合。
1982年,市民騎自行車經過中原路地下道去西郊上班▼
如今的國棉三廠社區與家屬院
保留着一代老鄭州人的珍貴回憶
"省會"帶給鄭州的,自然少不了省級行政、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西部新城蓬勃發展的同時,在鄭州老城北側,規劃建設了省級行政區和文教區。
1982年至1984年編制的《鄭州市區總體規劃示意圖》
省委、省政府、各廳局機關分布在金水大道南北兩側,黃河水利委員會也開始在鄭州辦公。配套的省級科教、文化、衛生等事業部門,也從開封遷至鄭州。
而老鄭州人,習慣上把經緯路這一片兒稱之為"行政區"。新增的"西郊"與"行政區",便是現當代鄭州的第一次大擴容。
鄭州上世紀70年代的衛星圖
這座作為省會的城市已經初具規模
(圖:USGS)▼
經緯路的上一顆顆茂密繁盛的法國梧桐
使鄭州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綠城"的印象
從高新區到航空港區
就中國現當代城市化的進程而言,城市框架的拉大,除了逐漸延伸至環線邊緣地帶,更大程度上,還是要靠新區建設。
1988年,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啟動籌建。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是河南省的第一個開發區
(圖:高新區委宣傳部)▼
1991年3月,包括鄭州高新區在内的26家國家級高新區批準成立。
鄭州高新區位于鄭州西北方向,當時從地圖上看,更像是三環外的一塊飛地。
1995年至2010年鄭州總規中高新區所在
一批高新企業的入駐,給鄭州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而2000年後,鄭州大學與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新校區的建成投用,又給高新區帶來人流與活力。
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
鄭州高新區已成為中部頗具競争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高地
(國家大學科技園 圖:圖蟲創意)▼
另一塊飛地是位于老城東南的經開區,1993年4月,鄭州規劃建設了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2月獲批國家級)。同時坐擁國家級高新區與經開區,也是中國特色大城市開發區建設的标準配置。
鄭州經開區所在▼
中原福塔,鄭州經開區的地标建築
(圖:圖蟲創意)▼
而如今提起鄭州的新區,名頭最響亮的,當屬"鄭東新區"。
世紀之初的鄭州,開始布局新戰略。2000年6月,河南提出加快開發鄭東新區。2001年8月,鄭東新區開始對外征集方案。在2002年12月舉辦的世界建築師聯盟年會上,黑川紀章的鄭東新區概念規劃榮獲中國首個"城市規劃設計傑出獎"。
黑川紀章在鄭東新區的設計圖紙前
(圖:丁友明)▼
鄭東新區所在及規劃示意
環形的路網、帶狀的運河與點睛的人工湖,讓鄭州耳目一新。從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上來說,鄭東新區無疑是成功的。這種成功也緣于緊鄰老城,能與老城功能互補、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建成的鄭東新區,頗具現代範
遠處是标志性的"玉米樓"
(橫屏觀看,圖:圖蟲創意)▼
鄭州最新的新區,是航空港區。2013年3月7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成立,規劃面積415平方千米,規劃人口260萬。
航空港區是第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地處鄭州、開封、許昌三角都市區重心
(航空港經濟試驗區規劃示意)
(底圖:Google maps)▼
鄭州航空港區級别不低,是正廳級部門,比鄭州其他新區級别都高;定位也不低,要打造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中國内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國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鄭州十分重視航空港區的發展規劃
有意将未來的中心城區打造成"主城區+航空港區"的格局
(港區境内的新鄭機場 圖:圖蟲創意)▼
曾有人斷言,鄭州和港區不是主副,而是雙核,鄭州和河南的未來都在航空港區。但時至今日,除了富士康,航空港區尚未有其他全國知名的產業與品牌入駐。
富士康在航空港園區
緊鄰新鄭國際機場
未來鄭州,還需要更大?
觀察城區的擴張,還有一個維度,那就是城市環路的發展。從鄭州環路的發展,也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不斷變化。
上世紀50年代,由金水路、大學路、隴海路、紫荊山路構成的區網域,成了當時最繁華區網域,而這個圈也被不少老鄭州人當作一環。
上世紀80年代的紫荊山路口
在當時算很繁華的了
(圖:王頌)▼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在2014年9月發布的《鄭州市内環地區有機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将金水路以南、大學路以東、隴海路以北、城東路以西約12平方公裡定位為鄭州内環地區,"鄭州一環"就此得到了官方認定。
可以發現,二七廣場恰好在一環中心位置
2004年,農業路、桐柏路、航海路、未來路合圍而成的二環通車,2009年快速公交環線B1的開通,将這條線路串聯了起來。
2014年4月,全長45公裡三環快速化工程全線建成通車。
鄭州城,随着環線的向外擴張也逐漸生長起來了
中州大道北三環立交橋
夜色中車來車往
2020年6月,鄭州市四環高架主線建成試通車,全長約93千米。
相比之下,北京四環、五環路的裡程分别為65.3公裡、98.58公裡,鄭州這條93公裡的四環路與北京五環裡程相當。
實際上,鄭州的二三環裡程
也與北京的二三環裡程相近▼
據媒體報道,鄭州東邊107國道東移後的萬三公路、西側的232省道、北邊的省道314(沿黃快速通道)、南移後的國道310,将來會形成鄭州的五環路。
鄭州五環路的規劃示意
啊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
鄭州市統計局官網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鄭州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36.2平方公裡。而這一數據在1981年、2000年、2010年分别為65、133.2、342.7平方公裡。
千禧年以來,鄭州的城建發展速度相當的快▼
2021年鄭州中心城區城市建成區示意圖
(圖:關于2021年鄭州市城市建成區規模的通告)▼
也就是說,改革開放後,鄭州的建成區面積頭二十年翻了一番,此後每隔十年再翻一番還要多。這種擴張速度,在全國範圍内也屬前列。
但與周邊省會城市相比,或從其他的角度來看,鄭州顯然還不夠大。
自1983年9月1日起,鞏縣(今鞏義)、新鄭、密縣(今新密)、登封、中牟5縣劃歸鄭州市後,鄭州市網域面積曾有近40年沒有任何改變。鄭州市轄區範圍内個數的情況,6區1縣與代管5市的行政區劃格局也保持了近30年。
5縣正式歸鄭前夕
鄭州市的範圍只包括市區和荥陽
(圖:1982年河南省分縣地圖冊)▼
2022年3月,開封市尉氏縣崗李鄉、大馬鄉整建制劃轉歸鄭州市新鄭市後,交由鄭州航空港區管理。歷經近40年,鄭州市行政區的範圍終于擴大。
2022年7月,開封市尉氏縣大營鎮(不含新尉工業園)、洧川鎮(不含河南尉氏第三高級中學洧川校區)委托鄭州航空港區代管。鄭州市功能區的實管範圍,也進一步擴大。
加上前文提到的新開發功能區
鄭州如今的功能區如圖所示▼
近年來,國家"撤縣設區"的政策已然收緊,鄭州的大規模行政區劃調整依然沒有進展。
而同為省會的西安與成都,早已将"撤縣設區"發揮到了極致,武漢甚至早在1998年就實現了全網域設區;合肥與濟南,也分别并入了地級市巢湖(部分)和萊蕪,進一步做大做強省會。
武漢是最早一批實現"無縣化"的城市
自1998年起,武漢的行政區劃就一直保持不變▼
盡管地級市并非越大越強,但市網域面積和城區面積,毫無疑問會影響一個城市的發展縱深、市場腹地、統計數據和政策支持,例如城市規模分級。
根據2014年11月發布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标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按該标準來看
鄭州勉強進入特大城市行列▼
根據七普數據,鄭州城區人口534萬,為特大城市;而反觀西安,城區人口928萬,接近超大城市。但實際上,鄭州七普統計的常住人口達到1260萬,城區人口僅占42.4%。這顯然與城區面積和統計口徑有關。
"大鄭州"的大,要從多方面來看
(夜色中德化街上熙熙攘攘 圖:圖蟲創意)▼
作為中國城市化發展的典型樣本,鄭州走過了每一個必經階段,從近代起步到計劃發展,從改革開放、市場探索中的逐步擴張,再到新世紀的新區建設,鄭州都是每個時代的見證者。
從二七塔望向"玉米樓"
鄭州也正從過去望向未來
而另一面,被城市化洪流塑造的"千城一面",以及地產導向之下的造城運動,也都能在鄭州找到注腳。
随着人口增速與增量雙雙出現拐點,經濟發展面臨轉型,中國的城市化之路也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鄭州向何處去?還會繼續變大嗎?答案只能交給時間,拭目以待。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世界地理讨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世界地理的研究者或愛好者,可以來【微信公眾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復"進群""讀者群"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復,只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復。只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參考資料:
1.謝曉鵬.1954年河南省會由汴遷鄭的歷史考察[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1(6):39-45.
2.鄭州市統計局歷年城市建設https://tjj.zhengzhou.gov.cn/ndsj/3093093.jhtm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擴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