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啤酒行業分化加劇:高端化遇阻與區網域突圍下的業績浮沉,歡迎閱讀。
文 | 首席消費官,作者 | 順安
2024 年的中國啤酒行業在產量與營收雙降的陰影中艱難前行。
國家統計局等相關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 年啤酒行業產量同比下降 0.6%,營業收入同比下滑 5.7%,成為食品飲料行業中唯一負增長的品類。
在消費更新與存量競争的雙向擠壓下,啤酒企業正經歷新一輪分化,有的堅守高端,有的憑借差異化突圍,也有的則在同質化競争中陷入增長瓶頸。
被眾多機構和企業看好的精釀啤酒賽道,市場規模增速趕不上企業入局的速度。天眼查信息顯示,僅 2024 年上半年,精釀啤酒相關注冊企業的數量就高達 2300 家,約占企業總量的 20%。
這場博弈的背後,是行業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更新的深刻轉型。
業績分化,幾家歡喜幾家愁
2024 年的财報季,啤酒企業的業績呈現顯著分化。以珠江啤酒為代表的區網域品牌表現亮眼,其高端產品營收占比已接近九成,成為少數實現利潤逆勢增長的企業之一。
相比之下,國際巨頭百威亞太則陷入困境。最新财報顯示,2024 年百位亞太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減少 11.8%,收入和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 13% 和 1.4%,市場份額流失 149 個基點。
嘉士伯旗下重慶啤酒的業績同樣承壓,全年營收為 146.45 億元,同比減少 1.15%;淨利潤為 12.45 億元,同比下滑 6.84%,成為頭部企業中少數 " 雙降 " 的案例。
華潤啤酒的業績則透露出矛盾的信号:盡管 2024 年營業額同比微降 0.76% 至 386.35 億元,淨利潤同比減少 8.03%,但其毛利率逆勢攀升 1.2 個百分點至 42.6%,創 5 年新高。
這得益于高端產品銷量增長超 9%,尤其是喜力品牌在基數較高的情況下仍實現近 20% 的增速。
青島啤酒的财報看似樂觀—— 2025 年總營收同比增長 7.5% 至 280 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5.2% 至 18.5 億元,但其财報亦暴露出 " 淡季虧損 " 的頑疾:季節性需求波動導致部分季度利潤承壓,依賴旺季衝量的傳統模式仍未根本改變。
這種分化背後,是行業格局的深層變動。
一方面是低端市場持續萎縮。2019-2023 年,中國啤酒銷量 5 年内暴跌約兩成,低價格帶消費群體的收入增速放緩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
另一方面,曾經被眾多啤酒企業視為業績下滑 " 良方 " 的高端化戰略,也逐漸褪色,在 2024 年顯露出疲态。
高端化困境:增長空間收窄與競争白熱化
近年來,調整產品結構,向高端化轉型成為眾多啤酒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
高端化猶如硬币的兩面,一面是高端化產品毛利率足夠高,能夠在短時間幫助企業提升業績;另一面是企業扎堆高端化之後,使得高端化市場競争陷入 " 白熱化 " 狀态,對于營收的拉動作用逐漸減弱。
珠江啤酒 2024 年營收中,中高端產品營收約為總營收的 90%,占比已接近天花板,進一步更新空間有限;重慶啤酒 2024 年雖通過烏蘇等品牌推動高端化,但其經濟型產品增速反而更快,導致噸價下行壓力增大。
百威亞太作為高端市場先行者,也未能幸免于衝擊:其高端產品增速放緩至個位數,市場份額被青島、華潤等本土品牌蠶食。
有業内分析人士指出,百威的困境源于 " 戰略保守 ",未能有效對接年輕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而國内品牌通過渠道下沉與營銷創新搶占先機。
為了繼續擴大高端市場份額,各大啤酒企業還在加碼。
青島啤酒推出單價超千元的 " 一世傳奇 " 超高端系列,試圖以稀缺性定義品牌高度;華潤啤酒則加碼喜力品牌,通過渠道整合實現高端銷量翻倍增長;燕京啤酒憑借 U8 系列實現淨利潤同比大增 55%-70%,成為中端市場黑馬。
然而,高端市場的容量畢竟有限。公開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啤酒均價僅為美日韓的 50%-60%,看似空間巨大,但消費者對高溢價的接受度正接近臨界點。
畢竟,當一瓶工業啤酒的售價達到 20-30 元時,消費者就會開始算賬——為什麼不選精釀或其他微醺產品?
首席消費官注意到,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讨論較多的精釀啤酒單瓶(罐)售價大都在 10 元左右,這樣的價格不僅是多數消費者可接受的價格範圍内,且線上渠道銷售更受消費者青睐。
存量博弈與創新破局
随着高端市場逐漸擁擠,競争進入 " 白熱化 " 狀态,2025 年,啤酒行業的競争焦點從 " 搶蛋糕 " 轉向 " 分蛋糕 "。
啤酒企業們也紛紛轉向差異化創新與精細化運營,豐富產品類型、拓展消費場景等方式被視為新的突破口。
珠江啤酒計劃通過中山、梅州產能項目加碼中高端供應,但其全國化進程仍受制于區網域品牌認知度。重慶啤酒需補足精釀產品線短板,通過年輕化設計吸引 Z 世代,例如推出果味低度酒和聯名限定款。
作為啤酒行業巨頭的百威亞太則面臨雙重挑戰——既要應對本土品牌的高端圍攻,又需化解國際供應鏈波動對原材料成本的影響。
在細分場景的挖掘方面。青島啤酒推出 " 鮮啤 1903" 主打即時消費場景,銷售額同比增長 20%;華潤雪花聯合餐飲品牌推出定制佐餐酒,切入火鍋、燒烤等即飲市場。
健康化趨勢也在重塑產品邏輯:燕京無醇啤酒、珠江低糖系列等新品,試圖抓住健身人群和女性消費者。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非現飲場景銷量占比提升、罐裝化率加速,将成為 2025 年結構更新的重要推力。國聯證券則認為,通過區網域與渠道下沉發展增量,以及變更包裝、調節渠道策略促進產品結構提升,有望為啤酒行業高端化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此外,成本端的優化則有望減輕啤酒企業成本壓力,為盈利改善提供支撐。數據顯示,大麥價格從 2022 年高點下跌 38%,玻璃、瓦楞紙等包材成本保持低位,即便鋁價上漲的影響也被規模化生產抵消。
中信證券測算,2025 年啤酒企業毛利率有望提升 1-2 個百分點。但真正的勝負手仍在于戰略定力——正如華潤啤酒管理層所言:" 未來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少犯錯。"
盡管多家券商機構發布的啤酒行業研報顯示,2025 年,随着餐飲場景復蘇與政策紅利釋放,啤酒行業有望實現量價溫和修復。但存量競争階段,需在啤酒企業在高端化、年輕化、健康化的多維戰場上找到平衡點,滿足那些尚未被完全開發的需求,方能在存量市場中開辟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