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00後大廠打工人勇闖非洲做外貿,一年營業額上千萬,歡迎閱讀。
文|溫度紀,作者|梧桐,編輯|路子甲
其他 00 後還在剛剛開始整頓職場的年紀,出身于小鎮的 00 後女孩方菁畢業三年,跳槽三次,創業一年,已經把 made in China 賣到非洲,營收千萬。
從鄉鎮小學到縣城的高中,從成都讀大學到北京成功入職互聯網大廠。本是成功的做題家模板,但卻在方菁發現自己不适合大廠毅然辭職後,人生的方向開始調轉。
普遍哀嘆經濟下行的疲态氛圍中,方菁興致勃勃地趕上了出海這趟列車。她在非洲加納搭建了全部由當地黑人組成的團隊,從跳槽三次的職場愣頭青,變身領導 " 不服管 " 的非洲年輕人團隊的 00 後老板。
被合作夥伴背刺,和非洲員工磨合,從小零售商轉型,在當地發展大經銷商等等問題,都是今年 24 歲的方菁一睜眼就要面臨的挑戰,也是無數個像她一樣在藍海中找機會的新一代小生意人們面臨的課題。
01 跳出互聯網,變身小生意人
2020 年,方菁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上了三年班,從學科網跳槽到新氧,最後拿到了美團的 offer。
北京的工作很光鮮,在高級的 CBD 寫字樓裡工作,每天把兩三百萬的 GMV 挂在嘴邊,做的 APP 有幾億人在用,工資很也算是年輕人中的高薪。
但是,從事互聯網工作的過程中,方菁并不開心。" 上升空間非常狹窄,互聯網行業裡有很大一批像我一樣的年輕人,我們已經錯過了非常好的時代," 她回憶," 當市場高速發展的時候,有很多新業務,也會產生很多新崗位,努努力,付出 60 分可以得到 100 分回報,但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不是這樣了。"
她在北京的三年可以用郁郁不得志形容,甚至每天都和領導吵架,成了辦公室裡的刺頭。
從小鎮到北京,方菁就跟成千上萬個普通年輕人一樣,按照社會對精英和世俗成功的普世定義,努力升學,努力申請到了大廠的 offer,但現實世界給了方菁一擊——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 當時真的理解不了,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揣着這樣的疑問,她在朋友推薦下去了義烏看了看。
參加分享會的方菁
北京和義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掙錢環境。在北京,有序的職場體系中,985、211 的高材生們用流利的外語和專業的市場營銷話術進行腦暴合作,但義烏的街頭,很多不會說英語的小商家在自家檔口裡和外國顧客靠着翻譯軟體溝通,也能一年掙到幾十萬。
方菁還記得這樣一個場景,外國顧客在檔口看展出的樣品,問 "How much"? 店主比劃半天,最後就在計算器上輸入價格,給顧客看。
" 很多人沒有很高的認知和學歷,甚至還沒研究過市場,但就憑着他們的一腔熱情,一個夫妻店選好一個品,老公負責上架、打包、發貨,老婆每天給商品 p 圖拍視頻,就把貨賣出去了。"
對方菁來說,這是一片沒見過的熱情洋溢的市場,也是最真實的商學院。這裡的成功靠機遇也靠努力靠眼光,但沒有那麼多高大上的壁壘,原來做生意不需要那麼多專業的術語,也沒有那麼難。為什麼她不試試呢?
基于朋友的貨代經驗和方菁在大廠拿到出色業績的能力,她們開始搭建銷往非洲的外貿電商體系。方菁從國内工廠拿貨,非洲客戶從方菁手裡拿貨,再賣給當地人。
而非洲,一個在外貿世界還未算新奇的土地,成為她新的職業開始的地方,也成為她遇到挫折、開始反思自己的成長之地。
02 00 後老板和難以管理的非洲員工
方菁将過往的互聯網工作經驗運用到創業中,通過社群、社媒視頻的傳播吸引到不少客戶;同時,從打工人到老板的身份轉變,也讓方菁發現了自己未曾顯露的不足之處。
首當其衝的,是年輕創業者在團隊管理上普遍會遇到的難題:如何管理一群從來沒接觸過 996,來自不同文化環境的非洲年輕人?
和當地團隊開會的方菁
第一次當老板的方菁發現非洲的團隊難搭,00 後的年輕人也比國内的 " 更難管 "。
平時,方菁和團隊主要用 WhatsApp 和客戶交流,建立起私網域商業模式。WhatsApp 的功能相當于海外版微信,所以,她不僅能和客戶聊天,也能看到非洲買家的 " 朋友圈 " 裡平時都在發什麼產品,以此獲取一線需求。
然而,這還不夠。由于當地的信息非常不透明,方菁需要額外雇傭了當地黑人去做線下商務拓展,在當地市場觀察品類的交易情況,再實時反饋給她,以确保能拿到一線市場的一線信息。
但是,非洲尚未形成完整的用工體系和保障制度,首先就給方菁搭建團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初到非洲時,只是去注冊公司,同一家商标注冊公司的兩名員工可以在五分鍾内分别給到方菁相差 2000 元的報價;團隊招聘員工的時候,更是無從找起,她就自己走進當地的孔子學院裡,或去大街上貼招聘廣告,或發朋友圈請熟人推薦。
當方菁組建了非洲辦公室,也擁有了 10 人的全當地黑人團隊,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和國内差異明顯的工作風格和文化差異不免讓她有些頭疼。
" 非洲員工問我,為什麼要考核一分鍾的客服回復率?如果客戶真的那麼着急的話,他們應該給公司打電話。"
非洲的小夥伴熱情開朗
從中國到非洲加納,直線距離約為 10836 公裡,班機飛行 12 小時。國内大廠慣用的周一例會、線上文檔等工作方式和不知效率為何物的非洲員工們之間,逃不開一段漫長的磨合期。
有時,周一,到了例會的時間,員工們要麼因為臨時有事耽擱參會,要麼變成随便講一講就過掉的空洞形式。有時,方菁制定了一些團隊戰略,要在社媒上多發一些視頻,增加曝光率和觸達頻次,但員工們無法理解團隊戰略的用意,效率不盡人意。
方菁招過一個剛大學畢業的黑人姑娘當助理,但所有的表格都需要她這個老板做好表頭,助理才願意一個字一個字填,也沒有帶手機回消息的習慣。" 可能我出來創業還是有點太早了,之前沒有當過中層,沒有管理團隊的經驗 ",她感嘆道," 沒經歷過的事情遲早都要經歷一遍,以前覺得很老派的領導們,現在想想,可能也是自己少年輕狂。"
為了有效遠程海外管理團隊,方菁決定開始實行半年在國内,半年在非洲的 " 肉身出海 " 方法。
一方面,這樣做可以和員工現場溝通;另一方面,方菁意識到 " 我也做小紅書(@方菁(非洲創業版)),但更像做個人 IP,實際上積攢不了有效客戶,想往上走一步,還得自己到當地去,想要繼續發展都逃不出這一步。"
03 買過來,賣出去,收錢
從創業以來,方菁的賺錢思路很簡單:買過來,賣出去,收錢。
非洲沒有電商平台,而在這裡,一些國内習以為常的基礎建設則是稀罕物。而做外貿,靠的就是信息差。
最開始,方菁和一位非洲貨代合作,拿到了 60 個客戶的聯系方式,她将這 60 人全部拉到微信群裡,自己則在義烏逛市場,随時随地往群裡發布有意思的貨品圖片。
義烏有一條小商品庫存街,一輛大貨車拉着各種各樣的貨,再分散到各個檔口展示出售,方菁在庫存街的檔口們拍了視頻,發到小群裡,很快引來很多客戶的好奇詢價。
提臀褲、鍋碗瓢盆、按鍵手機等等,都是方菁在群裡吆喝叫賣的貨品。
2023 年 7 月,她的營業額達到 20 多萬,并持續上升,11 月,親戚給方菁牽線搭橋,接到了更多元的客戶訂單,平板電腦、電纜等幾乎涵蓋生活方方面面的東西出現在方菁的貨品清單中。非洲客戶甚至來到國内,由方菁領隊,走訪了眾多電視機廠、電纜廠。
從義烏 " 商學院 " 畢業後,方菁的廠家名單也逐漸擴張到深圳、東莞等產業帶。
做生意的初期意味着一切都要親歷親為
前期的線上運轉模式極大地節省了方菁囤貨的成本,之後,她又和廣州貨代公司合作,拿到新的客戶,再基于當地的需求找工廠開發新品或進貨,兩端對接,形成閉環。
開局順利,但身為外貿新手的方菁也會踩坑無數。
有一次,方菁發現工廠背着自己偷偷添加了客戶的聯系方式,越過她這個中間人,直接對客戶進行報價銷售;有時,其他人下的訂單比方菁的更大,工廠就會把她的貨期往後排,導致延期交付。
另一方面則是艱難測品。供給商越來越多的同時,方菁團隊的貨盤一度達到 200 多個,每個品都需要在非洲市場測試一遍銷售成績,當時,倉庫每天都塞滿了各種各樣的貨物,但還沒做出一個優勢產品。
" 慢慢踩坑,後來我們也有總結,發現平板、家具家電、建材這些品類能夠在非洲賣得更好。"
出口去非洲的物品也豐富了當地人的生活(@方菁(創業版))
方菁一邊在 1688 上尋找優質的可靠工廠,篩選更适合非洲市場的產品,還不斷在 Ins、Tiktok 上發布去工廠探廠、打包理貨的視頻,又給非洲的團隊每人開了一個 Tiktok 賬号,形成推廣矩陣,引流到社群當中。
在不斷的曝光和小生意的嘗試中,方菁接觸的非洲客戶體量越來越大,開始有需求找到她,想要做貼牌產品,需要方菁找到對應的廠家大批量開發生產;方菁也從小單零售商家逐漸發展成非洲本地小生意的供給商,合作緊密的工廠出了新品,也會發給她,希望能幫忙推廣到非洲。也有來自當地客戶的真誠相助,希望她能順利發展,只怕再也遇不到這麼好的中國合作夥伴。
方菁向我們透露,目前,小單零售已經不是她的主營項目,而是作為穩定提供現金流、在非洲繼續打響團隊名号的存在,團隊未來的經營重心将是發展線下經銷商。
其實,方菁的成功經歷也可以看作無數個小生意人的縮影——他們不安于現狀,始終擁有對新環境的渴望,敢于正視躺賺的紅利期已過的事實,敢于放棄現有的舒适圈,也敢于抓住任何一個新機會,在尋找能掙錢的興趣的過程中,完成小資金創業,最終,迎來屬于自己的個體時代。
生意看似很難,但都是從小做起,也屬于每一個有夢想,敢去做的人。
注:本文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