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024半年報出爐:比亞迪研發投入遠超同期利潤,展現強勢技術實力,歡迎閱讀。
8 月末,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 2024 年中期報告。2024 年上半年,比亞迪營收同比增長 15.76%,達到了 3011.27 億,歸母淨利潤為 136.31 億元,同步增長達到了 24.44%。出色的利潤表現是比亞迪每一塊業務的集體貢獻,但淨利潤中占比最大的還是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業務。
研發投入遠超同期利潤
這一點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上就能直觀感受到,在純電板塊中,今年 1-7 月份,比亞迪和子品牌在拿下了 27.2% 的市場份額,多款車型都是銷量前 10 排行榜中的常客;在插混板塊中,比亞迪話語權更大,品牌總銷量已經超過了 " 半壁江山 ",達到了 60.5%,銷量排行榜前 8 名被比亞迪品牌全部拿下,整體表現十分強勁。
從汽車市場的大環境來看,7 月份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 50% 大關,達到了 51.1%,1-7 月份累計銷量 494.4 萬輛,同比增長 32%,這意味着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式超越了傳統燃油車,成為主流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比亞迪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
同時還有一組數據值得關注,去年比亞迪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達到了 399 億元,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更是高達 201.77 億元,同比增長 41.64%,比淨利潤高約 66 億元,呈現了連年走高的趨勢。我們再看兩組其它車企的數字,吉利汽車今年上半年的總研發投入為 70 億元,雖然也保持了同比高速增長,但跟比亞迪相比,還是相去甚遠,而長城汽車的這一數字僅為 41.85 億元。可以說,比亞迪的研發費用占比在汽車行業甚至跨行業中,都是非常高的一個水準。
除此之外,和研發投入一樣,比亞迪研發團隊的規模也是連年走高,22 年是 6.97 萬人,在 2023 年年報中,比亞迪研發人員已經達到了 10.28 萬人,超過了豐田以及特斯拉,位列行業第一。無論是研發費用的投入還是研發人員規模,都充分展示了比亞迪對技術創新的重視與堅持。
比亞迪的 " 科技樹 " 已然碩果累累
龐大的資金投入與人員投入帶來的技術成果也是顯著的,在最近的成都車展上,比亞迪獨占 9 号館開設了比亞迪專館,王朝 | 海洋展台、方程豹展台、騰勢展台、仰望展台,共 4 大品牌齊亮相,除了展出各個品牌的很多重磅新車之外,中間還專門設定了技術展示區。
IGBT 6.0 芯片、e 平台 3.0 Evo、易三方、刀片電池、雙槍超充、CTB 電池車身一體化、DMO 超級混動越野平台、智能升流快充、第五代 DM 技術等等一系列先進技術悉數到場,充分展示了比亞迪持續研發投入後的累累碩果。
比亞迪深谙各種技術類型都有長板和短板,不可能一套技術通吃全部場景,所以龐大的技術矩陣可以讓比亞迪在多種細分市場中都找到 " 最優解 " ——仰望 U8 這樣的百萬級豪華越野采用增程器 + 易四方技術的組合;主流的家用車型序列除了純電動之外,最廣泛搭載的就是經濟性異常出色的第五代 DM 技術;方程豹品牌則主打電驅越野,擁有 DMO 超級混動越野平台;而為了應對不同車型、不同場景對底盤懸架的需求,雲辇系統也開發出了雲辇 -A、雲辇 -C、雲辇 -P 還有雲辇 -X 多個版本。
并且以上這些技術均已量產 " 兌現 ",廣泛搭載在比亞迪旗下各個品牌的各個量產車上,其刀片電池更是被很多其它車企采購。而在智能領網域,比亞迪目前也有近 4000 人的智駕研發團隊,人員規模已看齊華為智駕團隊,并且在比亞迪的規劃中,高階智駕不會成為豪車、高端車的專屬,進一步普及、下探幾乎會是比亞迪下一個 " 卷 " 的方向。與此同時,比亞迪也已經入選了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名單。
良性競争,不内耗,出海進程持續加速
當然,比亞迪一路高歌的市場占有率讓人眼紅之餘,也引來了一些非議,市場上有聲音指責比亞迪壓縮了友商的生存空間。
不同于發達國家汽車市場飽和的狀态,我國汽車市場擁有廣闊的潛力,人均汽車擁有量距離發達國家還很遠,加之國家過去十幾年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造就了國内新能源汽車大市場的機遇,換言之市場空間還很大,比亞迪甚至一直在把蛋糕做更大,用各種新能源技術給超跑、硬派越野、GT 等各種車型 " 附魔 ",不但沒有擠壓其它車企的生存空間,反而開辟了很多新細分市場。
退一步講,充分且良性的競争有助于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汽車行業的快速進步與發展,也正是靠着這種充分競争得來的,我們國家也倡導這種 " 優勝劣汰 " 的良性競争,與其指責,不如提升自身實力。
引領國内新能汽車市場,打好基礎,比亞迪在國内市場已經衝擊了很多合資品牌和海外品牌,但要真正在國際市場立足,出海、直擊海外品牌 " 大本營 " 顯然是必選項。
截至 7 月份,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的銷量突破 26 萬輛,完成了對去年全年海外銷量的超越,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足迹(包含乘用車和商用車)已經遍布全球 94 個國家和地區。而且為了展示比亞迪對海外市場的重視,今年 7 月份,比亞迪将第 800 萬輛新能源汽車 " 安排 " 在了泰國下線。
出海不僅僅是把車賣到海外那麼簡單,也不會一番風順,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發達國家汽車需求飽和,更重要的在于很多國家給中國汽車設定的壁壘和門檻。針對這兩種情況,比亞迪目前看來有兩手對策,一是通過技術、規模優勢降低成本提升競争力,弱化關稅門檻;再者就是在海外積極建設生產基地和銷售體系,目前比亞迪在海外已經擁有泰國工廠、匈牙利工廠、烏茲别克斯坦工廠、巴西工廠等多個海外工廠。
當然,比亞迪產品出海以及在海外建設生產基地,歸根結底的底氣,教授認為一方面是全球綠色發展、節能減排大趨勢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動,還有智能化、智能駕駛的下半場給全球汽車行業帶來了洗牌的機會,趨勢、機遇都有了,比亞迪憑借這二十餘年的新能源技術累積,豈有不征戰海外的道理。
總結:目前比亞迪已經有四大品牌,售價完美覆蓋了 7-120 萬元的市場區間,各種入門、中高端的轎車、跑車、SUV、MPV 等車型全面開花,并且得到了市場認可,仰望品牌更是代表中國品牌成功打入了百萬以上的高端市場,最核心的驅動力就是比亞迪長期對技術研發的重視。
其實回顧全球汽車市場的百年歷史,所有百年車企、高端品牌、豪華品牌的基石就是技術,只有技術才能提升車型產品的競争力,只有技術領先才能有機會讓品牌延續百年。汽車發展的歷史長河有無數歷史優秀但已經消逝的品牌,根源就在于其技術落後于時代,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最終結果就是品牌成為一副虛殼。而也正因如此,比亞迪才能以遠超同期利潤的大手筆研發投入,換來了市場份額、利潤、品牌高度的快速成長。用技術開路,用技術去競争,進而愈戰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