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圖說:吉爾-157軍用卡車 獲得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大獎的經典型号,歡迎閱讀。
吉斯 -151(ZIS-151)作為蘇聯二戰結束後研制的第一種軍用卡車,參考過斯蒂龐克 US6 的設計,帶有明顯的美國特征。
烏拉爾汽車發動機廠生產的吉爾 -157KD 軍用卡車。
上世紀 5、60 年代被認為是蘇聯開始向第二代軍用卡車過渡的時期,吉爾 -157(ZIL-157)雖然是蘇聯自行研制的,但在整體設計和外觀上仍然保留了美國元素。本文要介紹的就是利哈喬夫工廠生產的吉爾 -157 系列軍用卡車,其中一些型号很少有人知道。
這款全輪驅動、全重 2.5 噸、三軸卡車有着 " 扎哈爾 · 扎卡裡奇 "、" 鳄魚 " 和 " 切肉刀 " 等綽号,盡管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設計,仍然是吉斯 -151 不太成功的改進型号。它采用全單輪設計,具有相同的輪距,并配備吉斯 -485 兩栖車輛的胎壓調節系統。值得一提的是,吉爾 -157 就是中國 CA-30A 越野卡車的原型。
本文為葉夫根尼 · 科赫涅夫(Evgeny Kochnev)撰寫的介紹文章,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1977 年正在進行測試的吉爾 -157KD 軍用卡車,拖曳一輛單軸拖車。
1958 年 9 月,吉爾 -157 開始投入批量生產,并很快在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上作為農業卡車亮相,并榮獲大獎。随着時間的推移,它成為了蘇聯國内汽車工業的最高成就和常青樹,先後生產了三代,成為蘇聯軍隊和許多外國軍隊的主力車型。
三代吉爾 -157
1958 年,配備貨廂遮陽篷和自救絞盤的第一代吉爾 -157 軍用卡車。
1958~1961 年生產的第一代產品與吉爾 -157 原型車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但發動機功率增加到 104 馬力,采用帶折疊前風擋的三座全金屬駕駛室,使用相同的貨廂平台,以及全新的引擎蓋和散熱器格栅。并沒有提及必須配備自救絞盤。
1961 年,第二代吉爾 -157K 軍用卡車采用前液壓減震器。
1961~1978 年生產的第二代吉爾 -157K 軍用卡車,使用了吉爾 -130 和吉爾 -131 卡車的部件,而這些零部件就在相鄰的傳送帶上完成組裝。吉爾 -157K 配備了新型單片離合器、同步變速箱和經過簡化的胎壓調節系統。
第三代吉爾 -157KD 軍用卡車。
1977~1992 年,第三代吉爾 -157KD 軍用卡車在烏拉爾汽車發動機廠(UAMZ)投入批量生產。這一代卡車的特點是安裝了 110 馬力的發動機、加強型底盤、新照明裝置和吉爾 -131 的車身。
芬蘭軍隊裝備的配備 4.5 噸自救絞盤的吉爾 -157KE 軍用卡車。
以上三代卡車均有多種小規模改進型,包括牽引車、用于安裝各種專用車身和上部結構,只配備動力和傳統部件的底盤,以及适用于不同氣候條件的出口型号。
三代屏蔽電氣設備的卡車型号分别為吉爾 -157EG、吉爾 -157KG 和吉爾 -157KDG。
采用吉爾 -157 底盤的軍用裝備
1985 年 5 月 9 日,莫斯科閱兵式上,吉爾 -157KD 貨廂内放置橫向長凳,供炮組成員使用。
批量生產的吉爾 -157 可以在貨廂内運送 16~18 名人員和物資,也可以當作拖曳火炮和導彈系統的牽引車。駕駛艙為車組人員配備了放置個人武器的支架,并有防化裝備包、急救箱和滅火器,許多駕駛室頂部還安裝了輕型備件箱。
1968 年,布拉格蘇聯坦克紀念碑旁的一輛吉爾 -157 卡車,裝載着蘇聯士兵。
吉爾 -157 繼承了包括吉斯 -151 在内的許多先前型号的特點,并首次配備了多達 100 種特殊附加裝置,包括第一種用于運輸、裝載和保障彈道導彈作戰能力的各種特殊裝置,更不用說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
标準廂式車身
1961 年,吉爾 -157 底盤搭載的 KUNG-1M 廂式車身。
上世紀 50 年代末,蘇聯軍事工業掌握了各種設計的全系列居住型廂式車身的批量生產能力,并形成了統一的制造标準。最初,吉爾 -157 卡車配備的是 KUNG-1M 金木混合車身,後來被專門安裝在嘎斯 -66 底盤上的輕型無框架 K-66 和金屬框架 KM-66 廂式車身所取代。對于特殊用途,使用 K-44 橫向擴展車身和 K-35 公交式通勤車。
1964 年,KM-66U1D 無框廂式車身,車身面板由強化泡沫制成。
1964 年,吉爾 -157K 卡車搭載 K-44 橫向擴展車身,主要用于充當指揮所和食堂。
無線通信和指揮車
匈牙利軍隊的 R-140"Polosa" 無線電台安裝在 K-66U1D 車身内,底盤為吉爾 -157KEG。
多種型号的軍用無線電台、雷達站、指揮所、無線電測向儀甚至對流層(空間)通信系統都安裝在 KUNG-1M、K-66 廂式車身内,這些車輛采用第二代、第三代吉爾 -157 卡車底盤,配備屏蔽電氣設備。
1959 年,P-15M"Tropa" 雷達安裝在 KUNG-1M 廂式車身上。
RSP-7 機場雷達車。
技術維護和修理車輛
VAREM-3D 軍用汽車修理廠。
上世紀 50 年代,蘇聯軍隊缺少可以在野戰條件下對各種軍事裝備進行專業維護和修理的車載修理設備,于是推出了兩種主要的機動汽車修理廠(PARM)和軍用汽車修理和保養廠(VAREM)。這兩種專用設備車輛均采用吉爾 -157 卡車底盤,以及配備修理設備的 KUNG-1M 和 KM-66 車身。
芬蘭軍隊 MTO-60 車輛和武器維護廠。
燃油補給車輛
1958 年,ACM-4-157 油罐車。
這類軍用車輛采用吉爾 -157/157K 底盤,車身部分在吉斯 -151(ZIS-151)的基礎上研制。新型機械化油罐車 ACM-4-157 自身配備油泵,可以實現油罐車的功能。
1959 年,ATZ-3-157 油罐車,油罐容量 3500 升。
ATZ-3-157 油罐車可以加裝一個 200 升的附加油罐,能同時為四輛車補充燃料,而新型油罐車 VMZ-157 的設計幾乎沒有改變。
導彈綜合保障車輛
1962 年,波蘭軍隊采用吉爾 -157EG 底盤的氧化劑加注車 8G17M1。
随着吉爾 -157KG 和吉爾 -157KDE 裝甲卡車的批量投產,多種類型的機動導彈系統保障設備和中短程彈道導彈的地面發射準備系統開始安裝在這些卡車上。由于特殊裝備的保密要求,當時無人知曉關于它們的一切,并且那些年的照片也沒有保存下來。
1986 年,采用吉爾 -157KDE 底盤的機動壓縮機站 UKS-400V。
其中包括攜帶氧化劑的火箭燃料加注車,以及補充壓縮空氣或氧氣的壓縮機站、用于組裝導彈彈頭的專用 KUNG 車體、用于運輸導彈彈頭的配備專用容器和封閉車體的特種車輛、用于檢查電纜設備、運輸備件和附件的發射前準備車輛。
1959 年,配備 KUNG-1M 廂式車身的偽裝車輛 2U657,技術人員在車内組裝導彈彈頭。
防化車輛
1959 年,用于清潔和中和武器裝備的 8T311 洗消車輛。
随着吉爾 -157 卡車的問世,消防車輛工廠制造了大家最熟悉的 8T311 洗消車輛。可以使用特殊液體清洗和中和導彈系統、各種武器裝備和周圍區網域的化學毒劑。
1958 年,東德軍隊在吉爾 -157 底盤上安裝 ARS-12U 自動加油站。
ARS-12D 自動加油站被改進型 ARS-12U 所取代。防化部隊還使用了 ADM-48D 煙霧車和 AGV-3M 綜合煙霧車。
工程車
1959 年,吉爾 -157 底盤上配備的 KMM 機械化車轍橋。
1958 年,KMM 機械化車轍橋由吉斯 -151A 轉移到帶自救絞車的吉爾 -157 卡車底盤上,随後又轉移到吉爾 -157K 底盤上。使用車載裝卸設備,将 7 米長的車轍橋向後傾倒,并放置到需要架橋的區網域,讓機械化部隊快速跨越溝渠與河流。KMM 機械化車轍橋通常為五輛一組。
火炮與工程兵博物館展出的 TPP 浮橋,采用吉爾 -157K 底盤。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 TPP 重型浮橋運輸車,該運輸車從吉斯 -151A 改為吉爾 -157K。吉爾 -157K 配備了運輸浮橋體,以及将浮橋體投放到水中的平台。并在吉爾 -157K 基礎上,研制團級機動鑽機 PBU-50,鑽孔深度可達 50 米。
聖彼得堡火炮博物館收藏的 TPP 浮橋運輸車,浮橋體上方還有一套連接木板。
采用吉爾 -157K 卡車底盤的 PBU-50 機動鑽機。
導彈運輸和裝載車輛
1962 年,PR-14A 運輸和裝載車輛配備 " 涅瓦河 " 導彈,讓人想起普通的 " 喀秋莎 " 火箭彈。
上世紀 5、60 年代,新型機動防空、戰術和戰役導彈系統獲得進一步發展,導致了新型運輸和裝載車輛(TLV)的出現。
1961 年,PR-14A TZM 安裝在吉爾 -157 底盤上。該車是 S-125" 涅瓦河 " 防空導彈系統的一部分,運載兩枚固體燃料導彈,每枚重約 1 噸。
1967 年,運輸 SA-75M" 德維納河 " 防空導彈的 PR-11AM 運輸和裝載系統,以及吉爾 -157KV 牽引車。
同時,由于大型導彈外形和重量較大,以及對運輸安全和保持戰備狀态的要求,普遍使用吉爾 -157V/KV 牽引車和專用單軸半挂車的運輸車輛來運輸一枚導彈。
1957 年,吉爾 -157V 開始取代蘇軍此前裝備的吉斯 -151 牽引車,并作為 S-75" 德維納河 " 防空導彈系統的 PR-11A TZM 的一部分使用。随後,吉爾 -157 生產了多個型号,用于運輸不同型号的導彈系統。1958 年以後,經過改進的 PR-11AM 防空導彈運輸和裝載系統首次交付蘇軍,該運輸系統可以運輸 SA-75M" 德維納河 " 防空導彈。後來,這種運輸和裝載系統經歷了幾次改進,直至被吉爾 -131V 牽引車取代。
PR-3M3 運輸和裝載車輛,運送 S-25M" 金雕 " 反導防御系統長達 12 米的導彈。
1965 年,莫斯科地區的反導防御團獲得了一輛先進的半挂式運輸和裝載車輛 PR-3M3。該車用于将新型 S-25M" 金雕 " 防空導彈運輸和安裝到固定發射陣地。裝滿燃料的導彈重量為 3.5 噸,最大射程 45 千米。
1964 年,帶有篷布的 2U663U 運輸車,用于運送 " 月神 " 戰術核導彈。
上世紀 60 年代,使用吉爾 -157KV 牽引車的其他軍用運輸車輛包括半挂運輸車和拖車,用于為輪式和履帶式戰役、戰術武器系統運輸配備高爆或核彈頭的武器。這樣的運輸系統長度超過 15 米,最大行駛速度為 40 千米 / 小時。
1965 年,2T3M 運輸車運送戰術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