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娛樂圈又爆大瓜,這次收不住了,歡迎閱讀。
最近,好萊塢出大事了!
編劇們撂挑子不幹了。
他們聯手走上街頭,遊行示威,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
高舉的牌子上寫着:
要公平的合同,不然我們就劇透《繼承之戰》。
編劇一撒手,影視劇綜自然通通都受到影響。
先是《周六夜現場》《吉米肥倫今夜秀》等一大批直播節目宣布暫停。
接着是熱門美劇陸續陷入停擺。
包括去年的高分劇《人生切割術》,網飛的王牌劇《怪奇物語》等。
漫威大片也受到了波及。
下一階段的重頭戲《新刀鋒戰士》暫停拍攝。
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未來的《美國隊長 4》。
就連 MTV 頒獎典禮,也取消紅毯與直播。
因為沒有編劇撰寫流程與稿件。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場大罷工之中。
大導演克裡斯托弗 • 諾蘭與編劇出身的弟弟喬納森 • 諾蘭也舉着牌子走上街頭,為編劇們發聲。
據估計,這場罷工目前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超過 100 億美元(近 700 億人民币)。
各位别以為,瓜是人家美國的,看看笑話就好。
其實,這與我們也有着不小的關系。
最直接的影響,接下來有很多劇可能就看不到了!
今天,就讓魚叔給大家理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罷工嘛,為的當然是個錢字。
在各個國家的影視行業裡,編劇待遇都是相對較低的。
尤其是與導演、制片、演員等相比,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有些編劇的抗議牌子上,寫的很實在:
CEO 有遊艇,我們有抵押貸款!
我們僅是想要從 1% 漲到 2% 而已!
編劇的重要性,很容易被人忽視。
好萊塢每年出產那麼多電影、劇集與電視節目,哪一樣離得開編劇?
但作品拍好了,功勞往往都是導演、演員的。
拍爛了,鍋又總被扣在編劇頭上。
不過,被搶風頭也就算了。
關鍵是,累死累活碼那麼多字,工資卻一直不漲,甚至還有下降趨勢。
編劇們自然就要撂挑子了。
如果沒有了編劇你能看到什麼好電視?!
罷工,是有組織的。
幕後組織者,正是美國編劇工會,WGA。
這個工會有超過 1 萬多名會員。
别看都是耍弄文筆的編劇,他們卻是全好萊塢性格最剛烈、最善于鬥争的團體。
為了保證編劇們的整體利益,WGA 每三年與好萊塢另一個組織,美國影視制作人聯合會籤訂一個合同,确認編劇的總薪資規模。
今年 5 月 1 日,老合同就要到期了。
編劇們想要漲工資,可制作方不同意,覺得編劇獅子大開口。
談判沒談攏,關系破裂。
這個談判數字差了多少呢?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編劇工會要求對方每年撥款4.29 億美元(約 29.77 億人民币)作為其屬下所有編劇的總薪資。
然而,制作人聯合會只給出了每年約8600 萬美元(約 6 億人民币)的數字。
4.29 億與 8600 萬,差了五倍。
4.29 億美元,聽起來像是天文數字。
但要注意,這可是 1 萬多名編劇的總薪資。
大家可以想想,一個好萊塢明星出演一部電影的片酬是多少。
簡單舉個例子,阿湯哥去年憑《壯志凌雲 2》,就拿到了 1 億美元。
2022 年曝出的好萊塢演員片酬 TOP ( 部門:百萬美元 )
本就在行業待遇一般,編劇這些年的生存狀況還變得更差。
在他們看來,造成他們收入下滑最大的問題出在流媒體的興起。
網飛等流媒體的自制劇模式與薪資支付辦法,與傳統電視台有很大差别。
電視台一般會遵守最低工資保護線,而且重播和轉售都會給編劇支付新的報酬。
而流媒體平台則完全沒有這些。
大熱劇《布裡奇頓》
過去十多年來,流媒體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全球主流追劇平台。
然而,編劇們的收入卻越來越少。
最近三年,狀況更加悲慘。
疫情期間,影視行業受到重創。
各大影視公司、流媒體平台大量裁員,多個劇集項目被砍。
而另一方面,網飛、迪士尼等流媒體開始布局全球。
例如,近期爆火的韓劇《黑暗榮耀》、日劇《初戀》、華語劇《她和她的她》,都是有網飛投資的亞洲劇集。
美國本土的編劇,飯碗自然被搶去了不少。
不僅如此,美國編劇還面臨着被人工智能搶飯碗的危機。
目前,有不少人都在嘗試用 AI 創作劇本,甚至用過去的劇本來訓練 AI 學習編劇。
在這次的遊行中,很多編劇都在抗議 AI 的運用:
ChatGPT 沒有童年!
AI 無法取代編劇!
當然,就目前為之,人工智能還不能完全取代編劇的職能。
但編劇工會這次還是希望在合同上,明确對 AI 的使用限制。
顯然,此次編劇罷工的目的,除了想要提高自身的待遇,他們還想要維護編劇的意義與價值。
正如一位曾參與制作《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工會成員所說:
「這不僅僅關乎編劇,這是關于我們如何評價人類的勞動」
當然,也有人提出疑問:
罷工,有用嗎?
不僅讓許多項目停擺,也讓自己暫時失去了工作收入。
大費周章,會不會最後一無所獲?
回顧好萊塢歷史,其實有過多次編劇罷工運動。
最早的一次是發生在 1960 年,共持續了151 天。
這次罷工的衝突點,是付費電視的出現。
編劇與片方在播放版權的抽成比例上發生分歧。
經過長達半年的遊行抗議與罷工,編劇的抽成比例最終得到了2%-10%的提高。
1980 年代,錄像帶開始興起。
編劇們分别在 1981 與 1985 兩年舉行了兩場規模較小的罷工。
前者持續了 13 周,後者持續了 15 天。
兩次罷工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在有線電視和錄像帶的版稅抽成中讨得更合适的數字。
經過幾輪博弈後,他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到了 1988 年,又一次大規模編劇罷工出現了,長達155 天。
這次編劇的訴求除了基礎的薪資利益,還要求擴大編劇方面的創意權益。
整個談判過程就顯得格外波折,甚者還一度鬧到了法庭之上。
雖然編劇最終做出了一些讓步,但雙方還是找到了一個平衡,達成了協定。
接下來的是大家比較熟悉的,2007-2008 年100 天大罷工。
老美劇粉,應該都對這次罷工記憶猶新。
當年大火的《越獄》就因為這次罷工收到了不小的衝擊。
還有一部早期熱門的超英劇《英雄》,也在此後開始爛尾。
《007 之量子危機》《星際迷航》等好萊塢大片也受到了影響。
甚至還有傳言說,007 扮演者丹尼爾 • 克雷格試圖嘗試在片場自己寫劇本。
這次罷工的主要焦點,是 DVD 發行與網絡媒體的抽成。
而結果也是編劇們取得一定的勝利,尤其是低成編劇得到了改善。
通過一連串歷史的回顧,我們可以知道:
罷工,不僅僅是反映了好萊塢工業體系難以調和的分配矛盾。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也是随着時代的變化,進行薪資分配調整的必要手段。
正是因為編劇們的聯合抗争,才一次次地實現了收入的提升,保障了自身的權益。
罷工的存在,讓美國編劇工會就擁有了一種強有力的保護機制。
不得不說,在大洋彼岸吃瓜的我們,居然產生了一絲羨慕。
對于這次美國編劇罷工,很多網友是當笑話來看的。
但實際上,咱們内娛編劇的生存狀況,可能更差。
我國專業編劇從業人數保守估算,超過14 萬人。
只有3%的編劇有作品播出,競争非常激烈。
同樣地,流媒體發展和人工智能帶來的衝擊,也并非好萊塢的「特產」。
對于國内也有着不小的影響。
看看咱們一大堆網絡爛片和爛劇,編劇被 AI 取代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編劇待遇低,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地位方面,更是毫無話語權。
演員、導演、制片,幾乎都有改劇本的權力。
甚至連署名權,都逐漸堪憂。
前兩年,就發生過一次編劇「被除名」的事件。
經典老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復映。
然而,新海報上,「編劇林金」的署名,被删除了。
編劇作為一門專業性極高的技術活,其作用卻越來越受到忽視。
在很多人眼裡,編劇似乎只是個寫手,不需要什麼門檻。
甚至許多沒經過專業學習的人,都來插手當個編劇。
幾年前,阿裡影業的副總徐遠翔也發表過一段演講。
他表示,将不再請專業編劇,而是請貼吧吧主和同人寫手。
「我不要你寫劇本,就是寫故事,和殺人遊戲一樣不斷淘汰」
言論一出,當即招來無數人的謾罵。
還有很多人認為,編劇不過是把一部小說改編成台詞對話就行了。
這樣的想法,自然是對于編劇這個行業深深的誤解。
小說是小說,編劇是編劇。
小說中的内容變為需要被影像化的劇本,不是大段的旁白或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就能解決的。
一些在小說中讀起來很有感覺的片段,變為視覺表達後,可能就達不到原有的效果。
如何能把這些内容精準有力的轉化成劇本,完全取決一個編就能力的高低。
曾幾何時,我們的電影也是很重視編劇的。
就像經典中的經典《霸王别姬》。
陳凱歌最初拿到李碧華的小說時,覺得只是一本「三流小說」,甚至都不想拍。
但是後來經過編劇蘆葦之手,卻成了無數人心中不可超越的神作。
蘆葦的能力到底發揮到哪裡了呢?
電影開篇,為了讓兒子小豆子得到戲班班主的認可,妓女剁掉了小豆子的一根手指。
刀起刀落,一個動作,再加上蔣雯麗的演繹,豐富了兩個人,也成就了一段名場面。
這個片段,就是編劇的原創。
到了片尾,程蝶衣與段小樓在破敗的戲樓中唱完了人生最後一場戲。
随着程蝶衣拔劍自刎,屬于三個人的宿命之書落下了完筆。
而在原著小說中,程蝶衣與段小樓只是在香港的澡堂中重逢,再叙當年後分别而已。
所以說,小說與劇本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東西。
如果随意混為一談,我們國内的電影院校也就無需專門開設專門培養編劇的課程了。
對于作品的成敗而言,編劇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善待編劇,才能生產出優秀的作品。
正如這次美國編劇罷工中,一位編劇所說:
「好萊塢是一個靠故事運作的行業,沒有講故事的人,它什麼也不是。」
哪怕不提美國。
就說我們的鄰居日本與韓國。
很多時候,金牌編劇才是一部影視劇,一個綜藝的品質保證。
特别是韓國,三大電視劇制作公司采用的都是編劇中心制。
不管導演和演員有多大牌,都不能擅自修改權威編劇的劇本。
而且,并在選角、劇名和宣傳等環節,編劇也有一定的話語權。
韓國知名編劇金銀淑,代表作《黑暗榮耀》《秘密花園》
如今,編劇的生态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這背後有着各種各樣的原因,有時代性的變化,自身性的随波逐流。
因此,這次美國的編劇罷工事件,除了給歐美影視行業一個警醒,也值得我們去關注去思考。
最起碼,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
離開了編劇,影視行業什麼也不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