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打工人和資本家“的對碰:這部片子現實又荒誕,歡迎閱讀。
如果看的電影足夠多,在觀影這件事上花的時間足夠長,Sir 相信有一部分觀眾,在觀影時心裡總會冒出一個念頭:
如果不圖刺激,不為娛樂。
那眼前的這部電影,跟自己有什麼關系呢?
這些套路的故事,造作的反轉,或打打殺殺、情情愛愛的場面,難道是我們跟電影僅剩的連接麼?
當然不是。
Sir 相信,好的影像能把觀眾按在座椅上,心甘情願任由創作者碾壓,鞭撻。
最近就有這樣一部神片,貫徹了這代年輕人最推崇的精神——
發瘋。
歐洲,黑白,偽記錄,老片素材,以及固定鏡頭,一鏡到底 …… 幾乎每一個都是反市場邏輯,趕客程度拉滿。
可,它同時又被稱作。
2023 年度十佳的榜單沒有這部的都是 shit。
如果你還相信影像,相信紀錄的力量。
答應 Sir,請——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Do Not Expect Too Much from the End of the World
算是一部小眾的歐洲電影。
但榮譽不少:
法國著名電影雜志《電影手冊》評為2023 年度十佳之一;英國《視與聽》雜志2023 年 50 佳影片名列第 9 名;
業内口碑頗佳。
導演拉杜 · 裘德是羅馬尼亞的天才導演,曾在 2022 年憑借《倒黴性愛,發狂A片》拿過柏林金熊獎。
但。
這些都不是重點。
因為這是一部,你如果沉下心去看,會發現——
雖然是異國異鄉,但情緒和痛苦都是無比相似。
一個偽記錄片式的喜劇,串起了打工人和資本家,社交媒體真實與虛拟,以及羅馬尼亞這樣一個前社會主義國家裡相似的現實荒誕與歷史記憶等元素。
如果這裡面有一個能讓你停下腳步。
那請就不要錯過它。
01
抛開電影風格化的黑白影像,以及和歷史作品的交叉剪輯。
電影的主線故事非常簡單:
一個真實新媒體影視民工的一天。
主角安吉拉,一位金發美女。
作為制片助理受雇于甲方,負責跑腿為廣告公司面試出鏡者。
為了保持充足的精力投入工作,她只能一邊開車一邊猛灌咖啡。
為了防止睡過去出車禍,必須聽情緒激昂的車載音樂刺激自己。
餓了只能中途随便吃點東西墊肚子。
連和愛人約會都只能在車裡,在工作間隙。
一個細節是。
為了舒緩情緒,Sir 就沒見過安吉拉不嚼口香糖的時候。
可就算是這樣,使出拼命三郎的力氣,老板還不斷打來電話——
催促她趕緊完成任務,并且還給她增加工作量。
除了不用坐班,妥妥的社畜無疑。
但安吉拉在工作間隙,也不是沒有放松時刻。
拍短視頻。
确切來說,是吐槽。
她利用科技軟體,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個惡俗博主。
對,你沒看錯。
正在拍攝的美女安吉拉和那個手機鏡頭中出現的光頭是一個人。
這猝不及防的畫風,也讓電影帶有了不少喜劇意味。
用一個令人厭惡的光頭男皮膚,安吉拉在網上發表了不少仇恨言論和啼笑皆非的粗俗話語,博人眼球。
一方面是為了賺點小錢。
(為了搏出位,她的段子一般是侮辱女性和發表極端言論)
另一方面是想有個宣洩工作壓力的方式,對高強度的工作、老板的剝削壓榨的一種控訴。
△ 有趣的是,這個光頭角色是女演員本人在疫情爆發時便在網上創立了
可以說整部作品的主線。
就是安吉拉作為社畜的日常:
她開車,約見受訪者,吃飯;開車,采訪;開車,開會,拍攝 ……
這一部分,全是黑白風格,暗示安吉拉的 " 悲慘 " 心境。
而在拍搞怪視頻的時候,電影才會切換到彩色畫面。
寓意很明顯:
只有做自己的時候,世界才會恢復本來的顏色。
除了安吉拉本人,電影還毫不遮掩地呈現了:
資本對于普通人的異化。
安吉拉的工作,是尋找 " 工作安全宣傳 " 廣告的出鏡者,面試的候選人,都是遭遇到嚴重工傷的受害者。
但諷刺的是。
這些受害者,為了得到廣告公司承諾的豐厚獎金,不僅需要把事故責任攬在自己身上,還要裝的跟沒事人一樣,呼籲大家戴好安全帽,支持這個來自甲方的宣傳任務。
全部要 " 照詞兒說 "。
可事實是。
受害者之所以為了錢配合宣傳,完全是因為事發後責任人的缺位,從老板到監管部門,全員失責造成的惡果。
他受傷後,兩個同事先給領導打了電話
老板讓他們在确認他的雇傭合同是否有效之前先不要叫救護車
所以他們讓他在痛苦中足足等了一個小時
他的同事還從他的口袋裡拿走了他的手機,不讓他自己打電話
更諷刺的是,同樣作為打工人,被壓榨至極的安吉拉,卻在采訪聽到這些悲慘故事後,沒有表現出一絲同情。
以專業和職業的态度說:
請提一些安全防範方面的忠告
比起來自資本家的迫害,這種底層勞工的互相戕害更令人唏噓。
一個想做自己而不得,只能發瘋的打工人視角。
一個底層打工人被逼互相傷害的視角。
電影用黑白風格呈現的現實殘酷,還只是主題的第一層。
02
一流喜劇的内核是什麼?
諷刺。
好的喜劇不是靠搞笑段子的積累,而是對現實的諷刺。
不止有一位喜劇導演談到:
好的喜劇作品,骨子裡都是悲劇。
△ 卓别林《城市之光》劇照
黑白風格在電影中的呈現,是安吉拉的社畜生活,也是電影拍攝的 2020 年的羅馬尼亞打工人的日常。
借着安吉拉那個光頭皮膚,導演極盡對于羅國普通人的生活和社會現狀進行吐槽。
從現實的戰争,到民眾的保守偏見,到性與死亡。
更諷刺的是。
導演在電影裡插入了一個羅馬尼亞 1981 年的電影《安吉拉,步履不停》的片段,展現了一個也叫做安吉拉的出租司機的日常。
不過在這個片段裡,直接用上了原片,充滿懷舊色彩,和現代的黑白風格對比尤其強烈。
更有意思的,現代的安吉拉雖然是制片助理,但一天的工作也是大量開車接送 ……
兩個安吉拉的開車鏡頭,被導演反復對比剪輯。
從普通的開車,到與其他司機、乘客的争吵,甚至是她們的生活日常,都被拿來對比。
一邊是現代的羅國,陰暗低沉仿佛沒有希望,一邊當年的羅國,色彩濃郁,人人生活好像都有希望。
如果熟悉羅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歷史,可能會有一種難以理解的荒誕:
在眾多換了顏色的國家中,手段最激進的羅國,為什麼在四十年後,普通人的生活好像在倒退,甚至開始懷念過去?
但。
導演又不是在單純懷舊。
電影裡用了很多鏡頭在暗示:
四十年前,這裡的男人看不上女人幹活;四十年後,安吉拉假扮男人來吐槽女人迎合流量。
四十年前,路怒症會對噴,但四十年後,路怒症功底更甚。
雖然時代發生了變化,雖然舊制度都已經作土,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似乎沒有什麼改變。
同樣的愚昧,低素質,充滿偏見。
連犯錯,都帶着某種似曾相識。
歷史的集體記憶,借着荒誕的生活,在攻擊着主角,也攻擊着觀眾。
但這只是一種單純的揶揄現實?
不。
影片結尾的 40 分鍾,導演告訴了觀眾,為什麼要拿兩個安吉拉進行對比。
還記得現代的安吉拉日常工作是什麼嘛?
找生產事故的受害者拍安全生產的廣告片。
而她通過各種面試後,最終選入這一廣告拍攝的對象。
正是老安吉拉一家。
四十年後,她的兒子因為安全事故成了殘疾,參加了這個廣告宣傳的面試。
而在她的自述裡,生活并沒有她當年想象的那麼陽光:
美好一天的開始
當了一輩子的出租車司機,我的退休金少得可憐
我的一生都伴随着痛苦
影像從歷史走入了現實。
導演用一個轉場,讓那個彩色世界重新堕入黑暗。
正如片名: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并不是一種喪氣十足的調侃。
或許因為,你我早已身處不斷下墜之中?
03
但故事并沒有就此止住。
一個被生活逼瘋的安吉拉,遇上了遭受了四十年苦難,希望通過拍廣告掙一筆錢的安吉拉一家,會發生什麼火花?
導演把宣洩放在了最後四十分鍾裡。
告訴所有人,相對于生活的壓榨和不幸,在這個短視頻橫行的時代,還有一種壓榨,比之前所有的都要隐秘,殘忍:
真相。
是如何輕易,被重構和曲解的。
電影結尾,廣告終于開拍,老安吉拉一家人被帶到拍攝地,按照要求訴說着自己的傷痛。
但拍攝現場,拍攝者的畫外音和指揮,卻頻頻搶鏡頭。
這場戲。
幾乎給觀眾呈現了一整套新媒體時代,宣傳的操作範式:
如何利用事實,表達出創作者的想法,哪怕罔顧真相。
一開始。
他們評論着受訪者的名字,說在當地語言中有歧義,最好不要說。
接着,他們指摘着拍攝現場會讓觀眾產生幹擾的物件,并反復打斷受訪者的話,損耗他們的精力。
再接着,為了避免突出背景裡帶有八十年代風格的建築,主動調整了濾鏡和焦點。
再之後,反復修改着受訪者的措辭,避免其中有控訴的成分。
最後甚至和受訪者争論起事故的原因,進行道德批判。
希望讓受訪者承認事故是自己的問題。
還給到了這樣一個帶着綠幕的拍攝标牌,讓受訪者舉着。
受訪者問道,上邊會不會寫對我們不利的東西?
拍攝者的回答非常靠譜且有力:
???
可笑吧。
而這一整套操作下來:
明明只是為了一點點廣告費來做宣傳的安全事故受害者,卻在不經意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不僅僅成了任人擺弄的小醜,遭受現場這些毫無底線的侮辱。
更有可能因為這則廣告中的認責,失去獲得事故賠償的機會。
甚至成為短視頻時代的素材,任人調侃。
至于他們的痛苦,則會像泡沫一樣,再無人知。
而這種通過影像重新建構的真實。
其荒誕性,導演已經借着女主的換臉拍吐槽視頻,反復呈現了。
只要說大家想看的,就能獲得流量,哪怕内容再離譜。
哪怕這個流量建立于對真相的踐踏,對道德的擯棄上,甚至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上。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羅國的歷史已經驗證,過了四十年,天翻地覆,時殊事異,但閱聽人并無改變。
愚昧、偏見、無知,自大,新媒體的出現還讓這一趨勢大大加快。
而不改變的結果是如何?
老安吉拉已經給出了上個四十年的答案:
她一生都伴随痛苦。
屬于小安吉拉的時代,答案可以預料得到——
在繁重的工作中,她也只能扮演着另一個醜角去發瘋,順應那些愚昧,發洩現實生活中的憤懑。
哪怕這個扮演會讓世界下墜更快。
導演拉杜 · 裘德在接受電影雜志《Fimmaker》采訪時表示——
通過短視頻和 AI 換臉這種潮流熱點,導演完成了對羅馬尼亞集體記憶與現實的一種荒誕呈現。
其中對于打工人,對于資本,對于影像的真實與虛構的讨論,都超越了這個東歐小國。
這是一種屬于這個時代所有人的集體困境。
并且, 就像這個片名的含義。
他也對未來保持更持久的悲觀。
但好在,還有電影。
還有記錄。
只有記錄才能對抗遺忘,才能讓一些火種得以延續。
延續的火種多了。
總會有改變的契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原文标題:《A片之後,他重回年度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