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剛剛,瑞士國寶來中國了!大牛非常多,歡迎閱讀。
2024 年 3 月 22 日至 4 月 6 日
一支來自瑞士滑雪勝地韋爾比耶的頂級樂團
韋爾比耶音樂節管弦樂團将在中國多地巡演
帶來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不朽名作
此次,地球知識局聯合演出官方巡演組織吳氏策劃
為大家帶來這幅瑞士古典音樂圖卷
以幫助大家增進對古典音樂的了解。
文末還有評論贈票福利,趕快來看吧!
巡演地之武漢
瑞士,一個人們心中 " 小而強 " 的典範。
2023 年,瑞士以 8184.71 億美元的 GDP 排名全球第 20,對于一個約 900 萬人口,只有三個北京大的小國,堪稱驚人。
如畫的風景,發達的工業和金融業,機械手表和瑞士銀行的傳說,構成了人們想象中的瑞士。
但除此之外,瑞士還是一群人的快活福地,那就是音樂家。
在貝多芬的音樂聲中,開啟瑞士之旅吧!
瑞士位于西歐中部,處在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奧地利(奧匈帝國)幾個歐洲大國之間。照理說,這樣的地方,一定會是各家緊盯的要地。
但歷史上,瑞士卻長期處在歐洲的邊緣的地帶,雖遭受過許多政權的統治,但都顯得有些雞肋。原因無他,在工程技術不發達的古代,瑞士這多半都是山地的國土,雖說風景秀麗,但确實不能當飯吃。
但邊緣也有邊緣的好處,在動蕩的歐洲,這裡天高皇帝遠,逐漸成為流浪者、逃難者、" 異教徒 " 們的樂園。這群 " 不想當德國人的德國人、不想當法國人的法國人、不想當意大利人的意大利人 " 逐漸聯合起來了。
1815 年,瑞士的中立國地位得以正式承認。在紛紛擾擾的歐洲,這裡無疑是各國出逃者的首選避難所,抑或是厭倦世俗的避世之地。小小的瑞士,迎來了各國的流浪者。
19 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并不太平,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瓦解并重塑着整個社會。
1848 年,革命浪潮席卷整個歐洲。
當時,理查德 · 瓦格納正在德累斯頓的歌劇院任指揮,年輕氣盛的他也參加了 1848 年 5 月的起義活動。然而起義很快被撲滅,人也上了通緝令,走為上計,跑吧!
德累斯頓重建的森珀歌劇院
瓦格納曾在此任職
跑到瑞士的瓦格納與其贊助人的妻子魏森冬克相會,兩人之間迅速產生了戀情(并未結婚)。不過,這也導致了悲劇——贊助人撤銷了贊助,導致這段感情徹底終結。
這段悲劇式感情讓他產生了創作一部相關題材歌劇的靈感。數年後,瓦格納完成了歌劇《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
歌劇裡的唱段一般由詠嘆調和宣叙調組成。
詠嘆調用于抒情,宣叙調則近似帶唱腔說話以推進劇情。那些最著名的歌劇段落,基本都是詠嘆調。由于歌劇唱詞難以在翻譯後仍保持原有的韻律,所以現在世界各國上演歌劇時一般以原文演唱,并在舞台邊配上字幕翻譯。
而瓦格納想要激發出人聲全部的潛力。在歌劇結尾的著名詠嘆調 " 愛之死 " 中,女高音的聲量需要和上百人的交響樂團抗衡,難度極高。
瓦格納後來還是回到了德國,并擁有了自己專屬的歌劇院。但瑞士的流浪者中,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更多的流浪者,是看着瑞士的好山好水,想着那回不去卻無比熱愛的故土。
1917 年的俄國,在一戰的重壓下,社會瀕臨崩潰,人們紛紛出逃。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便是其中的一員。
拉赫的大手可以完成許多驚人的技巧。出走到瑞士後,他創作了一部技術難度極高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得到了 " 鏟十噸煤 " 的綽号。靠着開音樂會,他也能過上大體自在的生活。但對故土的思念始終萦繞在心頭。
如同中國古人吟詩作對喜歡各種引經據典一般,作曲家們也喜歡在作品中化用前人的佳作;即使是人們已經耳熟能詳的旋律,也能變出新花樣。1934 年,拉赫在瑞士完成了《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帕格尼尼第 24 随想曲這樣靈動飛揚的旋律:
倒過來,意境就完全不同:
1945 年,歐洲滿目瘡痍,作為中立國的瑞士成為廢墟之中,唯一的寧靜之地。
移居瑞士的理查 · 施特勞斯,看着阿爾卑斯山景,或許會想起他 1914 年首演的《阿爾卑斯山交響曲》,那時的歐洲,還是黃金時代的末尾。
阿爾卑斯山交響曲中壯麗的日出段落:
但兩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時代,恐怕是要結束了。1948 年,理查寫下他最後一部作品《最後四首歌》。
最後四首歌——第四首 日暮之時:
昔日主導世界的歐洲已經遠去,但黃金時代的遺產,依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遊人。
瑞士的外來者,除了躲避戰争和政治紛擾的流浪者,更多的是為在這如畫風景中,尋求歡愉或安慰的旅行者。
旅行者們需要充沛的金錢來支撐旅途,而這對李斯特來說不過是毛毛雨。作為鋼琴天才,他不但擁有極強的演奏技藝,還很擅長運營個人形象。相傳李斯特的每次音樂會都會有貴婦激動到暈倒,不過這更可能是劇院經理和他本人的炒作。
李斯特也是位浪子,1835 年,他和第二任情婦阿古伯爵夫人私奔到瑞士。李斯特将這段旅行寫成鋼琴組曲《旅行歲月》。以炫技而著稱的李斯特,在這些音樂中卻更多是幾分惬意和生活氣息;堪稱 19 世紀版 Vlog:
在紀念瑞士英雄威廉退爾的教堂前留步:
關于這位威廉退爾,還有一段我們異常熟悉的旋律:
遊走山谷間,聽水聲潺潺:
30 多年後,剛剛經歷了婚姻失敗的柴可夫斯基也來到瑞士。有着喜愛音樂的梅克夫人贊助,剛剛辭去音樂學院教授職務的老柴,也能在日内瓦湖畔住進别墅,修復沉郁的心情。
日内瓦湖
此前,柴可夫斯基已經将他的《第四交響曲》獻給梅克夫人;有趣的是,兩人一生并未正式見過面,只是在路上偶遇過兩次。
(一首交響曲通常分為四個部分(即四個樂章,類似于文章的四個段落),中間只有短暫停頓;故為了保證演繹的完整,在樂章之間觀眾是不鼓掌的。)
在瑞士的度假顯然讓老柴恢復過來,以飛快的速度寫下了他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再次将自己的旋律天分發揮到極致。三個樂章的旋律,即可熱情奔放,亦能溫情似水。
協奏曲是一種單一樂器和交響樂團間相互 " 角力 " 又 " 打配合 " 的體裁,通常分為三個樂章。一般以第一樂章最長,并會有專門的 " 華彩 " 高難度獨奏段落,供獨奏家盡情發揮。三個樂章連貫進行,中間不鼓掌
人們甚至願意将優美的音樂強行加到瑞士頭上。貝多芬的一首鋼琴奏鳴曲,在一位德國評論家" 這曲子好似瑞士琉森湖的月光 "的點評後,便有了傳遍世界的名字:月光曲;實際上和瑞士并無關聯。
今天,風景秀麗的瑞士已經成為旅行者們的天堂。在每年的夏季假期,大批遊客來此登山徒步,好不快活。
這些人中,也有歐美各大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們。
現代職業交響樂團實行演出季(樂季)制度,會提前一年乃至多年,安排好每年 9 月初到次年 6 月底要演出的若幹場交響音樂會、歌劇音樂會和室内樂音樂會的曲目、場地和指揮等。以及諸如新年音樂會等特殊場次。
而 7-8 月這炎熱的夏季,便是樂手們的自由時間。
但對愛樂者來說,整整兩月無音樂會可聽,着實難受;音樂家們也閒不住。但度假也是少不了的。索性,咱們都去度假的地方開音樂會吧!反正也是在假期,就叫音樂節吧!而好山好水的瑞士,無疑是不二之選。
夏季的韋爾比耶
這樣,來自不同樂團的頂尖藝術家們匯聚在瑞士的湖泊山谷,組成節日交響樂團進行演出。由于許多音樂家都是各大樂團的首席,因此這些" 臨時 " 性質的交響樂團,也有着極高的藝術水準。
甚至,由于少了常規樂團長期以來的歷史傳統束縛,能碰撞出更加新奇的诠釋,傳奇由此誕生。
2002 年,時任柏林愛樂樂團藝術總監阿巴多因為癌症而卸任。這位曾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頂尖藝術團體任職的指揮大師,藝術生命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手術後的阿巴多來到瑞士休養,在琉森音樂節組織起琉森節日交響樂團。依靠他在古典音樂屆的号召力,各大頂尖交響樂團的首席們紛紛加入,可以說,這是地球上最豪華的交響樂團配置。
"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在瑞士,琴聲在湖畔與水聲合奏,也被山谷間的岩石無數次回聲。
1991 年,樂評人馬丁 · 恩斯特龍在瑞士山間一個叫韋爾比耶的滑雪小鎮創建了韋爾比耶音樂節,這裡同樣匯聚了諸多頂級樂團的王牌樂手。同時,韋爾比耶音樂節還匯聚了大量音樂屆的青年才俊,在每年暑期的一節節大師課中,年輕人們得以飛速成長。
瑞士的風景令人向往,但數千公裡的距離即使今天也要乘飛機約十小時,較高的消費也令許多遊人望而卻步。但現在,這個音樂家們的快活福地,要來中國了!
3 月 22 日至 4 月 7 日
韋爾比耶音樂節管弦樂團
将在中國香港、珠海、深圳、武漢、天津、北京六站巡演,
将瑞士山谷間的美妙音樂,原模原樣搬到中國!
本篇開頭的貝多芬第六交響曲 " 田園 " 的錄音,
正是出自他們的指尖。
語言需要翻譯,而音樂不用。
把手機關掉,揣進兜裡拉上拉鏈,在音樂廳中盡情享受阿爾卑斯山間的回聲吧!
今日福利
請在評論區唠唠你和瑞士或古典音樂的故事,局長将抽取7 位幸運粉絲,送出由本次演出的官方巡演組織吳氏策劃提供的韋爾比耶音樂節管弦樂團中國巡演音樂會黃金位置門票 1 張!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贈票場次信息:
3.27 20:00 珠海 珠海金灣藝術中心——大劇院 兩張
4.2 19:30 天津 天津大劇院——音樂廳 兩張
4.4 14:30 北京 北京藝術中心——音樂廳(通州區)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一個音樂愛好者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如果你喜歡音樂并樂于分享,可以來【微信公眾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復 " 進群 "" 讀者群 " 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復,只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復。只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