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汽車 SU7 首次亮相,雷軍:14.9 萬元?想都别想!,歡迎閱讀。
也許小米 SU7 确實有點貴,但是「有理由的貴」。
在發布小米 SU7 之前,雷軍就坦言,這不是一輛便宜的車,而且還有點貴。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作為小米的第一輛車,SU7 到底貴在哪?
做轎車,技術為先
此次發布會把小米汽車的技術拆抽成了五個部分:
智能駕駛
智能座艙
超級電機
電池
一體壓鑄
正如雷軍所說,SU7 确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
1. 智能駕駛
早在一年前,小米的智能駕駛技術就和我們見過面,今天雷軍将其抽成三個部分,逐一介紹。
小米将自研感知技術中的變焦 BEV(鳥瞰圖)讓車輛像人眼一樣,在不同的場景裡變換不同的視覺方案,實時感知環境并動态調節。
比如停車場環境,算法可以将整個停車場切抽成上百萬個網格,每個網格大小是 5cm。這樣的精度可以準确識别地鎖的開合狀态;行駛到城市路面又會擴大為 160m,而高速上則會看到 250m 遠的地方。
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場景,都有合适的感知方案。
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能讓車輛更好的識别周圍場景中物體的樣子,它能把障礙物和事件描述成一個方塊,再加上矢量算法,将這些獨立的方塊結合成連續曲面組成的模型,這樣 SU7 就有了看清物體的能力,甚至連異形障礙物的輪廓都能準确識别,比如電線杆、停車杆等。
最後是道路大模型。這項技術可以實時生成道路拓撲,依據路面情況準确生成對應的行駛引導線,就像人一樣實時判斷路面的情況,在遇到施工、堵塞路段都能順利繞行。
雷軍在現場展示了城市領航、停車場自動尋車、機械車庫自動泊車的實錄場景,道路大模型能讓車輛在面對左右間隙只剩 0.05m 的機械車庫時,也能順利倒車入庫。
除了算法的加持,這些功能同樣依托強大的硬體系統。SU7 智能駕駛的芯片配置,也和行業主流持平:
雙 NVIDIA Orin X 芯片,總算力 508 TOPS
高通骁龍 8295 車載芯片
27 個感知硬體:激光雷達 × 1,高清攝像頭 × 11,毫米波雷達 × 3,超聲波雷達 × 12
2. 軟硬體全生态的智能座艙
這應該是整個發布會,最讓人驚喜連連的環節,小米讓其他廠商看到了用做手機的思路做汽車,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雷軍說,他們直接把平板搬到了中控屏上,而且還是一個 16.1 英寸的 3K 超清大平板。
HUD 抬頭顯示的大小竟來到了 56 英寸,亮度為 13000 nit,可以覆蓋到所有光線環境。
下方的儀表盤,每次車輛啟動時都會翻轉,這一點,很超跑。
同時前排座椅的後背,可以挂上最新的小米平板,并且能夠直接激活車載模式,讓平板成為車輛的控制面板,調節空調、音響、甚至是副駕座椅的前後。
雷軍說 SU7 的車機系統最大的一個優勢,是幾乎沒有上手成本,就跟平時操作手機和平板沒區别;車機啟動也比較迅速,平均只需 1.49s;OTA 更新也同樣不需要太久,智能座艙更新 3 分鍾能完成,整車 OTA 30 分鍾就能搞定。
這些優點,都是依靠澎湃 OS 實現的,此外,汽車和手機的聯動也會在澎湃 OS 的加持下,變得更順暢。
車主上車後,手機和車機可以自動連接投屏,手機上的導航、視頻、飛書等,只要「一拉」,就可以全屏顯示,實現了跨端互聯和無縫流轉。
小米汽車和小米生态的結合,沒有讓大家失望。
3. 全球轉速最高的電機
這次小米帶來的自研電機有 3 台。
率先搭載在小米 SU7 上的電機為「V6」和「V6s」。
小米超級電機 V6 是 400V 平台的專用電機,輸出功率為 220 kW,大概率會應用在 SU7 的标準版上。專為 800V 高壓平台設計的 V6s,輸出功率則達到了 275 kW。
轉速上,兩台電機都來到了 21000rpm,處于行業第一梯隊。
2025 年才會和大家見面的 V8s 也已經完成了研制和量產,雷軍稱,這是目前轉速最快、性能最強的電機,參數如下:
最大馬力 578PS
峰值功率 425kw
峰值扭矩 635N · m
最高效率 98.11%
更讓人吃驚的是,目前 V8s 在實驗室達到了一個極為誇張的轉速:35000rpm。雖然離量產還有一定的距離,但這不妨礙未來的小米汽車會在這個電機的加持下,成為一輛極具競争力的高性能電車。
小米目前在同時研發三台電機,21000rpm 的 V6/V6s 已經上車,27200rpm 的 V8s 預計 2025 年落地,實驗室裡轉子預研技術還需要等待一些時間。目前小米已經在電機技術上申請了 155 項專利,獲得了其中 60 項專利。
雷軍在介紹自研電機時,少見的嘶吼起來,可見這項技術對小米的重要程度。
4. 頂尖的電池技術
▲小米擁有自研 800V 高壓平台,實際電壓能達到 871V
800V 高壓平台下的電池包,由小米與寧德時代合作研發,上千名工程師歷時兩年完成。此外小米還自研了 CTB 車身電池一體化的電池技術,提升整車強度的同時,有效降低汽車的豎向高度,擴充車内空間。
電池包的整體厚度控制在了 120mm,體積效率達到 77.8%,容量可至 132kWh,雷軍自豪表示,這款自研電池最少能達成 1000km 以上的續航。
電池安全是所有人都十分關心的話題,小米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小米能夠确保電池在 55 ℃ 滿電的情況下,哪怕水冷系統不工作,電池包也不會產生明火,無熱蔓延。這是由其 17 層高壓絕緣防護帶來的散熱和隔熱的能力。
電池包有雙大面水冷,面積達到了 7.8m ²,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四倍,并在電芯的兩邊放置了 165 片氣凝膠和宇航服常用的隔熱材料,可以抵抗 1000 度以上的高溫。
小米的電池包在磕碰防護上,提供了 3 層頂部支撐 +3 層側縫支撐 +8 層底部防護,一共 14 層的硬核防護,順利通過了 IP6K9K 密閉測試。
同時,車運協同的安全預警系統功能,每秒能檢測 800 多個電芯信号;緊急情況下,此套系統能夠在 4 毫秒内切斷電流,确保乘員艙的安全。
SU7 電池安全的最大亮點,是「電芯倒置技術」,電芯中的洩壓閥朝向地面,在電芯遭遇熱失控時,不會傷害到乘車人員。
最後,小米汽車的電池熱管理,在行業普遍采用熱泵空調的基礎上,更新成了「雙模熱泵」。
模式一叫「專熱專供」,直供成員倉。
模式二叫「一熱多用」,既供成員倉,也供給電池包和其他需要升溫的地方。這項技術能夠在零下 20 攝氏度的極端天氣中從冷空氣中吸取熱量,為電池包供熱。
此外,「三熱源主機加熱技術」還能将熱泵空調、加熱器、電驅等串聯起來,收集大部件工作時產生的餘熱,為乘員艙和電池供熱。
背靠一系列電池和熱管理技術,雷軍在發布會上立了一個 Flag:小米要當冬季電車續航之王。
5. 9100 噸一體大壓鑄技術
2020 年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用 6000 噸大壓鑄,将 70 多個零件整合成一個模型,帶動了電車大壓鑄的行業新風。
這次小米的壓鑄機鎖模力,達到了 9100 噸,雷軍表示:「剛好比特斯拉在美國剛落地的 9000 噸還大一丢丢。」
為了 9100 噸的超級大壓鑄技術落地,小米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壓鑄島,小米自主建設的整套壓鑄島重達 1050 噸,占地面積 840m ² ,相當于兩個籃球場。除了用于技術探索和創新的「9100 噸大壓鑄」,小米還準備了傳統衝壓方式,在兜底產能的同時,也可以有更多突破。
其次是材料。小米和國家材料重點實驗室共同用 AI 仿真系統在 1016 萬種配方中,篩選了兩種泰坦合金的原材料和成分比例,通過 1550 次的實驗,成功研制出小米泰坦合金。
最後是「三段式後地板」設計,小米将 72 合 1 的壓鑄方案拆抽成三個部分進行拼裝,後方設定了中低速碰撞的潰縮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體壓鑄維修成本大的問題。
改變自己,颠覆行業
在 SU7 發布的前一天,小米啟用了澎湃 OS 的全新标識,以中心旋轉的點陣,表達「星系迸發」的設計理念。
每個超橢圓,都是宇宙之中星星點點的人的心念。我們想用它來致敬宇宙的澎湃和人心意的奔流。
小米一直是一個講求生态的企業,「科技無界」這個口号,喊得也頗有底氣。回顧數碼圈過去十年的激蕩,小米生态的發展脈絡十分清晰。
2013 年夏天,在紅米成功上市、預售大火後,小米内部形成了一個初步的生态鏈概念,雷軍當時提議,生态鏈公司一定要從手機周邊開始做起,他首先想到的是移動電源。
年底,小米移動電源發售,1000mAh 的容量、一體成型的鋁合金外殼、簡潔的設計配上 69 元的價格,改變了國内移動電源產業的競争格局。
移動電源的成功,驗證了雷軍對生态的設想,而小米也正式拉開了「生态」的帷幕,并在随後的日子,将「無界」的理念,從硬體擴展到了軟體。
從 2020 年提出的「手機 x AIoT」雙引擎核心戰略,到今年 10 月發布小米澎湃 OS,小米将作業系統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底層重構,并将其戰略更新到今天所強調的「人家車全生态」,至此,小米成為了全球第一家實現「人車家」生态閉環的公司。
從這一點來看,小米遠遠甩開了陷入「難產」境地的蘋果。
智能電動汽車融合了汽車和消費電子兩大行業,站在這一角度來看小米 SU7 就會明白,其本質就是小米生态。人們對小米 SU7 的期待,正是對于汽車產品抛開單一爆款和產品線規模,聚焦于場景化功能的期待。
除了多品類生态,從數碼跨至汽車的小米,在營銷上同樣形成了一場降維打擊。
前不久,我在一個聚會上碰到何小鵬,聊起造車的艱辛。我說,造車三年後,真心覺得不容易,比我原來想的至少難十倍。作為同行,看比亞迪,看蔚小理,看華為的汽車業務,就更加佩服。
小米 SU7 亮相前夜,雷軍在微博上感嘆造車之艱辛,還附上了幾張圖,向比亞迪、蔚小理和華為,輪番「致敬」,激起千層浪——
在過往的汽車發布會的預熱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即便是時常在微博發聲,網感頗強的吉利副總裁楊學良,對此也不能理解。有人說,從汽車行業的宣發來看,雷軍此番「致敬」頗有幾分冒進主義的意味,但對于手機行業來說,「這才哪到哪呀?」
汽車曾是一個極為傳統的行業,圍繞主機廠、供應商之間有着嚴格的等級和分工,營銷風格也一向穩重保守。手機廠商的「手段」則層出不窮,高管隔空喊話、發布會拉踩友商、街拍「偽諜照」,造成營銷了上的不斷内卷。
如今,随着汽車智能化的到來,汽車行業的營銷風格也在發生變化。一位車企公關最近對董車會提議:
什麼時候寫個深度稿,标題就是《車企人的精神狀态,還好嗎?》
在更大膽、激進的營銷策略之下,公關和市場部門的「汽車人」也在不斷加壓,工作量成倍上漲。與此同時,「微博之王」李想也帶動了一批車企高管入駐微博,主動制造話題,掀起輿論戰。
這正是小米所擅長的。
别忘了,十年前的雷軍,就是現在的李想。
面對老一輩「微博之王」的回歸,有人選擇笑臉迎上,比如蔚來 CEO 李斌:
感謝雷總一直的鼓勵!熱烈祝賀!一起加電,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智能電動汽車產品!
也有人面露鄙夷,比如前文提到的吉利楊學良:
人要是總想着被人致敬就完了,但人要是總想着致敬别人也沒啥出息。
魅族甚至在微博上喊話,表示要成為小米 SU7 的首任車主。
▲ 魅族還開了一場直播,來看小米發布會直播
還是數碼圈會玩。
把科技與生态,融入汽車
發布會開場,雷軍就強調:
小米 SU7 定位「C 級高性能生态科技轎車」,是一輛能夠承載大家所有向往的夢想之車。
如何承載?靠的就是「科技」和「生态」,也就是小米口中的「人車家全生态」。在小米眼中,這是一個正向循環的體系。設備與人彼此依存、持續生長。
生态為人提供智能服務,人又把智能帶給生态,讓生态變得更聰明。
憑借 Xiaomi HyperConnect 跨端互聯框架,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車在内的 200 多個品類,覆蓋用戶 95% 以上的生活場景。
更令人驚訝的是,小米甚至考慮到了蘋果用戶的「生态體驗」,支持無線 CarPlay、AirPlay,甚至還支持 iPad 的挂載。
小米 SU7 亮相之際,雷軍還帶來了小米 14 Pro 和同為橄榄綠配色的小米 Watch S3,通過主題色 + 產品矩陣化的策略,強化生态的概念。
不得不說,小米是懂色彩的,橄榄綠放在車、手機,又或者是手表上,都顯得那麼恰如其分;小米是懂市場的,在新車亮相之際,推出與之呼應的定制色產品,增強品牌識别和一致性。
另一方面看,造車也如同種橄榄。俗話說「桃三李四橄榄七」,相比其他農作物,種植橄榄樹需要更多的耐心。
但只要堅持養護、科學管理,橄榄樹的盛果期可以持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小米汽車亦然。
我們要通過 15 到 20 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鬥。
台上的雷軍顯得信心滿滿。
* 本文由李華、肖凡博共同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