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繁榮與蕭條,價值與毀滅:老虎基金那些幽暗歲月,歡迎閱讀。
文 | 錦緞,作者 | 愚老頭
王立群在《百家講壇》上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經典常常不是你讀懂的,經典其實是你的人生經歷和經典相碰撞相共鳴後,你感悟出來的。"
以前是好讀書不求甚解,當又撿起來,果然是另一番的滋味。
比如今天,我又翻出了人大出版社的《老虎基金:朱利安·羅伯遜》,希望能從中學到點财富密碼。
01 宏觀對衝時代的來與去
研究過美國對衝基金的朋友都知道,上個世紀80年代到世紀末,是宏觀對衝基金的時代。朱利安·羅伯遜與索羅斯、斯坦哈特一起,組成了當時的"對衝基金三巨頭"。
其巅峰的代表作是英鎊貶值事件,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代表的對衝基金在1992年一舉擊垮了英格蘭銀行,迫使英鎊大幅貶值, 量子基金一夜之間獲利超過10億美元。
但宏觀對衝基金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巅峰過後就影響力不再,并逐漸銷聲匿迹,只剩下傳說。
最近有句流行的話,祖國和時代一樣,都是無法選擇的。普列漢諾夫也曾經講過,"歷史是英雄的史詩,英雄是歷史的工具"。
宏觀對衝基金的大背景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美元潮汐尚未完善的混沌時期,所謂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才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信用貨币這個東西,天生就有着通脹的傾向,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綁定黃金壓低了能源價格,客觀上讓美國工人進入了黃金時代,但超印的美元最終無處可去只能帶崩了這個簡單有效的全球貨币體系。
自那之後,經過70年代地緣大師基辛格的一系列操作,美元與石油綁定,從80年代起,世界進入石油美元時代,這個貨币體系的運作規律有一個名稱,叫美元潮汐。
一個典型的美元潮汐大概有10年,可以抽成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釋放流動性,美聯儲降息擴表,美元從美國流到全世界;第二個階段是資產泡沫階段,低利率和泛濫的美元在世界各地吹起了資產泡沫;
第三個階段是流動性收緊階段,為了抑制過熱,美聯儲開始加息縮表,美元升值回流美國;最後一個階段是泡沫破滅階段,高利率和美元短缺造成了世界性的流動性緊縮,部分經濟體可能爆發金融危機;美元潮汐往往抽成兩段,前5年擴張,後5年收縮。
美元潮汐的規律,并不是一開始就計劃好的。這個規律是資本市場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摸索出來的,作為美元潮汐的發源地,一向與美聯儲聯系緊密的華爾街,顯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前兩次美元潮汐,各國的監管和投資者們并沒有特别多的規律可循,市場波動很大,這就是美國宏觀對衝基金活躍的根本土壤。進入21世紀之後,各國應對美元潮汐的方案和手段逐漸成熟,波動減小,宏觀對衝策略也就沒了用武之地。
在傳記的開頭,提到了一次讓羅伯遜大賺的銅交易。
在1994、1995年間,銅價格确實有一個小的抬頭。這就要提到一個期貨天才濱中泰男了。
濱中泰男是日本住友商社的期貨交易員。住友集團作為戰後日本四大财閥之一,銅是其起家的產業,濱中泰男能夠成為其銅交易的主要操盤手,自然有着其過人之處。業界對濱中泰男有幾個稱号,"銅先生、百分之五先生、錘子",銅先生好理解,百分之五是因為住友商社控制着全球百分之五的銅交易,錘子說的是他的風格,敢打敢拼。
就在1995年,濱中泰男在銅期貨上的做多頭寸過多,就被市場盯上了,代表的對手方就是羅伯遜。整體上這個價格波動實際并不大,1994年價格低點時大約每磅0.8美元,高點的時候1995年也不過每磅1.4美元。
羅伯遜對銅供給需求的研究顯然是到位的,但也有着其他令人不可忽視的東西。1995年10月,美國向英國方面展開"溝通",随即英國商品期貨交易所針對濱中泰男的交易展開調查。
1996年5月份,美國方面再次與英國展開了"磋商",并宣布準備對濱中泰男的操作采取限制性措施。濱中泰男随即于1996年6月離職,并以隐瞞26億美元虧損的損失罪被判入獄7年,2005年7月刑滿釋放。
住友商社顯然是有足夠的資金撐下去的,但架不住交易所拔網線。
2022年3月,發生了一場同樣有名的青山鎳事件。青山控股作為全球鎳產品的第一大供應商,控制了全球20%左右的市場份額,持有20萬噸空頭合約。因為俄烏突發事件,購買俄鎳現貨平倉的路被堵死,青山控股陷入被逼空的境地,原本噸成本不到2萬美元的鎳,最高的時候衝到每噸10萬美元。
但事涉供應鏈安全,工業大國出手了,青山控股涉險過關。
這真應了我們一開始的那句話,祖國和時代一樣,都是無法選擇的。
以前有部電視劇《歡樂頌》,裡面有一位海龜精英安迪,跟包姓男友的老媽有衝突,打算在大宗期貨市場上"包媽做空,她就做多;包媽做多,她就做空。"總之,就是要和包媽做對手方,讓對方虧大錢。
這情節,金融從業人員真的是連做夢都不敢想。
物質決定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批判的武器從來都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美元潮汐下,美元在全球遊走,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對衝基金就像水裡的魚一樣悠閒自得。但當人民币開始逐步國際化,美元偏安一隅,中國資本也會走上歷史舞台。
未來二十年,我們可能會在大量的中國私募產品中,見證宏觀對衝策略的普遍崛起。
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從1990年到1998年,宏觀投資為老虎基金提供了近25%的平均回報"。
02 羅伯遜的出身和前期的職業生涯
用現在網絡流行語來說,朱利安·羅伯遜是一個典型的縣城婆羅門。
有些家底,但又不夠顯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正常情況下,會是紅脖子們中的一員。
羅伯遜1932年出生于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名叫索爾茲伯裡的小鎮。北卡羅來納位于美國東南部,是最早的十三州之一,在南北戰争中隸屬南方聯邦。
羅伯遜的童年生活,完美的體現了美式的價值觀。
人類進化的時間并不長,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區别,還是在很長的程度上保留着。美式生活,是遊牧民族的縮影。
遊牧民族,需要聯合狩獵,因此重視個人與團體間的自治,強調小組合作,這就是歐美的外企特别強調team work的原因。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對園藝更感興趣。
農耕民族則有一些自己獨有的特征,安土重遷,更強調大型的社會組織,喜歡種菜。
雖然現代社會人類的生活已經趨同,但基因的力量是很難改變的。美式生活的發源地英國人在廚藝上就是個笑話,但在園藝上堪稱神話。基因不同,點的技能點就不一樣,接受這個社會的多樣性是成熟的标志。
羅伯遜非常喜歡運動,是一名運動健将,是棒球和美式橄榄球的高手,在運動方面非常優秀。如果不是後來他在華爾街的成就,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可能就是他的标籤。傳記裡面稱他"雖然他對球場上的那些競争樂此不疲,但他卻不喜歡教室裡的競争。上課學習可不是他的最愛",誰說就我們會春秋筆法來着。
羅伯遜在學術方面,并沒有什麼天分。不出意外的,他大學上了北卡羅來納大學。北卡羅來納最好的大學是杜克大學,有意思的是,兩所大學相距不到20公裡。你可别告訴我,羅伯遜去北卡羅來納大學讀書是因為不喜歡杜克。
1955年,大學畢業的羅伯遜跟他父親一樣,報名參軍,在一艘軍火補給艦上服役,1957年退役,之後他計劃回到家鄉,去父親的紡織廠工作。
從先天的學術資質或者說讀書來看,羅伯遜比不過大多數的小鎮做題家。
如果事情就這麼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羅伯遜可能會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美國正統紅脖子。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羅伯遜拼爹的能力還是有一點的。
老羅伯遜經商頗為成功,他主業是紡織,是一家紡織公司的董事和财務負責人,還是北卡羅來納州立銀行的創始人。小的時候,小羅伯遜就跟着父親學習看股票走勢圖,閒暇時研究很多的上市公司,讨論哪家的股票更好。
哪怕羅伯遜在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成績很平庸,他還是在經濟學課程表現出了熱愛,"對于那些非經濟學類課程,他只求及格;而對于經濟學類課程,他只對第一名感興趣,不願意接受第二名"。
海軍退役之後,羅伯遜計劃回到家鄉過上躺平的生活。
中國古話說的好,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但凡有個好阿姨,哪有那麼人想奮鬥。
但老羅伯遜想法不一樣,他給了小羅伯遜一筆錢,讓他去華爾街了。
1957年,羅伯遜進入華爾街基德·比博迪公司當銷售,一幹就是22年。他幾乎把銷售的各個崗位都輪了一遍,到最後也只能稱得上默默無聞。
中國證券市場證券從業人員是不能炒股的,也不能代客理财。美國市場上,沒有法律直接禁止證券的監管人員和證券從業人員參與股票交易。羅伯遜本人在股市投資上相對比較成功,在同事朋友圈子裡面也小有名氣。
曾仕強曾經說過,在社會上要遠離那些有才無德之人,因為我們不是領導,做不到揚長避短,往往會被反噬。
羅伯遜在這22年的職業生涯中,證明了他是一個靠譜的人,而且在股票投資上有些天分。這非常重要,他在從事這份工作的過程中結識了很多人,學到了價值投資的理念和方法,為他以後構建對衝基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羅伯遜是一個"i"人,對服務業有一種天生的抗拒。相比銷售,他更喜歡做交易。這段工作經歷的後期他主要從事資管產品的銷售和推廣工作,這讓他感覺有些疲憊。1978年,羅伯遜離開公司去了新西蘭,打算"寫一部優秀的美國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美國南方佬北漂到華爾街創業成功的故事"。
03 羅伯遜打造的對衝基金文化
羅伯遜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從無到有,構建了獨有的對衝基金文化。
美國對衝基金的舞台上人來人往,各領風騷三五年,唯有羅伯遜和他培養出來的"小虎隊"們屹立不倒。
有句話這麼說,資源的傳承和艾滋病差不多,母嬰、血液和性。财產可以這麼傳承,但是對衝基金行業是徹徹底底的自由競争行業,敢這麼玩純屬墳頭蹦迪。
羅伯遜倡導和建立的這種文化,吸引的是眾多的志同道合的精英。他建立了這麼一個圈子,然後保證自己處于圈子的絕對中心或者靠近中心的位置。
作為這個圈子的核心,羅伯遜有哪些素質吸引到了這些人呢?
首先是寫作。
似乎美國的投資人都非常喜歡寫點什麼,比如巴菲特每年都有致股東的信,在裡面會談一些自己對于市場的觀點和投資理念。我們通常以為這不過是一種廣告形式,只是為了募集資金,但像巴菲特這種只為自己的錢做投資的人也這樣,這就有點說不過去。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第四權的東西。所謂的三權分立,指的立法、司法、行政這三個權力。一般來說,還有個第四權,那就是新聞媒體。核心權力是公器,鼎之輕重,未可問也,觊觎也不行。
在各種巴菲特傳記中,都提到了他收購《華盛頓郵報》的案例。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價值投資的例子,但《華盛頓郵報》本身非常敏感,這家報紙因為水門事件的報道直接導致了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的下台。有沒有投資價值這個問題,并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誰來控制才是最重要的問題。巴菲特能夠收購《華盛頓郵報》,本身就代表了他自身的江湖地位。要知道,馬斯克也收購了推特。
輿論的陣地,你不去占領,自然就有别人去占領。寫作除了可以提高影響力起到廣告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樹立自己的人設。
羅伯遜有一定的寫作能力,不然他不會在離開銷售工作後,打算寫一部小說。但作家這碗飯不好吃,百裡挑一還不夠,萬裡挑一的天才只是個門檻。所以羅伯遜最終還是沒選擇寫作作為職業,但對于為投資者寫信這件事,他的能力足夠了。
事實上,正是因為羅伯遜堅持不懈的在致投資者的信中闡述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對社會的看法,才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具有相近的價值觀的投資從業人員。
其次是多年的銷售的職業經歷和素養讓他可以接觸到各個圈層的人,能夠擁有非常廣泛的信息源。
相比銷售工作,羅伯遜更喜歡投資,但并不等于他的溝通能力不行。相反,羅伯遜對于社交和商業交往非常在行。這個特質可能來自于他的父母。
老羅伯遜對衣着和生活品質要求很高,小羅伯遜繼承了這個家族傳統。"他在職業生涯中,一直穿着剪裁得體的衣物和意大利皮鞋。他身高6英尺(約183厘米),高大魁梧,穿上量身定做的西裝,風度翩翩。跟父親一樣,他也很懂得通過外表來給自己加分"。
羅伯遜的母親是一個社區活動家,天生的自來熟,經常參加各項志願者活動。師從母親,羅伯遜有一種天然的幽默感。
知乎中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北京市海澱區這麼土,土到炸裂?有一個網名叫顧則羽的作者這麼回復:海澱甲方多,朝陽乙方多。乙方需要獲取信任,甲方只要亮明身份。so……國貿的風格是先敬羅衣後敬人,三裡河的風格是玩命打聽你是誰——以上是來自朝陽海澱兩邊都呆過的打工人的一點心得。
良好的外表和幽默感是乙方用來獲取信任的敲門磚。銷售可是個超級大乙方。
羅伯遜從業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信息并不像現在這麼四通八達,但羅伯遜能保證自己随時等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他通過打電話獲取信息的手段簡直就是藝術……他不斷擴展他的網絡,他要确保一旦老虎基金獲得了新的信息,他随時能找到可以幫他分析的人"。
這兩個最基礎的素質,是羅伯遜能夠募集到資金,并能跑赢市場的根本保證。羅伯遜創立的老虎基金,就像一個漩渦,不斷的吸引着各類優秀的對衝基金人才。
羅伯遜創立自己圈子的方式聽上去一點都不高大上,就是簡單的培養你,然後給你錢。
"一旦分析師推薦了一項投資,羅伯遜和投資團隊的其他成員就會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讨論與審核,甚至會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一位前員工說,"我把他比作文斯·隆巴迪教練。隆巴迪對球員很嚴苛,他讓球員拼命訓練、練球,因此,球員一直能夠做的最好。羅伯遜做的事情也一樣。"
老虎基金的員工來來去去,但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交往:"你只要跟一位老虎基金的前員工交談,尤其是跟20世紀90年代初和中期在那裡工作的人交談,那就等于跟所有人都談過了,他們之間充滿戰友般的情誼,在10多年後仍然如初。"
2000年3月羅伯遜決定關閉老虎基金之後,他把原來公園大道101号的辦公室變成了一家對衝基金酒店。原來的員工們各自都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對衝基金,羅伯遜對他們的每一項投資都投了錢,有些甚至還是最高等級的普通合夥人,這樣他既能有分紅也有能投資利潤,當然風險也更大。
一個人要做一項事業,可以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一是自己得行,二是得有人說你行,三是說你行的人得行,四是身體得行。
對衝基金最大的問題就是募資,但有羅伯遜這樣一個大佬身體力行的支持,這些小虎隊們顯然可以避免這樣的難題:"對于那些擁有老虎基金魔法光環的人來說,錢似乎很自然地就出現在他們的賬号裡"。
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羅伯遜就是那個能夠不斷挑選出千裡馬的伯樂。
04 羅伯遜的投資策略
不考慮羅伯遜自身的道德人品這些東西,雖然不能說資質平平,羅伯遜本人一開始确實沒有表現出超人的智商或者天分。他成立對衝基金創業的時候,也已經48歲了。按照出名要趁早的理論,這個年紀基本上已經土埋半截了。
正因為如此,羅伯遜的投資策略可能比巴菲特、西蒙斯這些人更具有實操性。小虎隊的成批量出現,也表明他的策略是可以復制的。
羅伯遜的投資框架,總結起來是那麼的無聊:價值投資,研究創造價值。
策略上就是,找到50只你認為最好的股票,做多它。然後找到50只你認為最差的股票,做空他。他曾經說過:"我的理論是,如果你能想到的50只最好股票的表現,不能超過你能想到的50只最差股票,那麼你就應該去另一個行業工作。"
老虎基金的投資頭寸通常都是175%的多頭倉位和75%的空頭倉位,整體敞口是以多頭為主。只要研究透徹,眼光獨到,老虎基金無論股票漲跌,都能賺錢。
但是達到研究透徹,眼光獨到,很難。
羅伯遜在研究基本面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和他的團隊知道,對投資标的進行仔細和全面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他們的研究不僅包括嚴格的财務分析,還包括對公司高管的采訪以及與公司重要客戶、供應商和競争對手的讨論。"
研究還要盡量覆蓋盡可能多的标的:"羅伯遜強烈建議分析師們不要只看重那些顯而易見的選擇,如買進沃爾瑪的股票,賣出凱馬特的股票。他要分析師們去尋找隐藏的寶藏。在掌故老虎基金期間,羅伯遜引以為豪的事情是他自己盡力了解了非常多的公司。"
研究需要不停的收集信息:"關鍵是信息的獲取。基金經理的職業生涯成敗取決于其獲取、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羅伯遜一生都明白這一點,并主動利用這些優勢,所有的小虎隊成員也都在使用這種方法。他們了解信息的價值,更重要的是,他們了解如何利用所獲得的信息從市場中獲利。"
簡而言之,對待信息方面,需要勤奮、熱情還有專注。
我們最關心的,是羅伯遜的選股策略。
羅伯遜的選股能力非常突出。《富可敵國》中有這麼一段話:"著名的賣空大師、20世紀80年代為三位對衝基金巨頭羅伯遜、索羅斯和斯坦哈特操盤的吉姆·查諾斯認為這幾個人裡最理智的人就是羅伯遜。查諾斯回憶說,‘如果我不得不把自己的錢給他們其中的一個打理,我會交給羅伯遜,我知道它比任何人都懂股票’"。
羅伯遜一直給他的客戶不斷重復的是,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方法是唯一能夠洞悉市場的方法。他提到,格雷厄姆在選擇一家公司的時候,最關心的首先是它的資產負債表,然後是收益,對市場的擔憂則很少。關鍵是要找到合理的價值投資标的,而不是找所謂的股市大師來協商。
總體上羅伯遜并不太擇時,他關注的是擇股。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一直滿倉,只是調整組合。也就是"找到極佳的公司比預測市場上漲下跌的時機更容易"。
羅伯遜對價值投資的理解是,"投資就是通過徹底的分析來确保本金的安全和足夠的回報的行為","投資者應該研究公司股票及公司所在的行業,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于發掘公司股票的價值及回報的期待值,最終讓投資者區分出估值過高和估值過低的股票"。
對于羅伯遜來說,他擇股的核心是:"多年來,每當他開始尋找價值投資的機會時,他都把重心放在 價位低、估值低又有價值實現潛能的股票上 。""他逐漸相信,想玩弄市場的人不可能真正賺到錢。他逐漸理解,要真正賺到錢,必須在低價時買進,然後坐等股價上漲。"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案例來了解羅伯遜的擇股思路。
大都會金融。一家位于北達科他州的儲蓄和貸款公司,市淨率0.442,市盈率不到4倍,管理層計劃回購已發行股票的10%。
多西弗雷澤木材公司。主要從事木材業務,自由現金流充足,計劃向紙漿和箱板紙行業擴張。
福特汽車公司。市盈率4倍,市值和自由現金流的比值是2,市值只有賬面現金的2倍。
"在股市,他看好一些生產聚氯乙烯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股價是次年每股收益的六倍(預期市盈率為6倍),幾乎保證未來三年每年都會提高收益。"
喬治海灣公司。幾乎沒有債務,產生大量的自由現金,經營着一項具有良好根基的盈利業務。
羅伯遜非常喜歡自由現金流這個指标。"對他有吸引力的是那些雖未定期增長但有自由現金流的公司。他對平均自由現金流占16%-20%的公司特别感興趣,因為這表明公司有能力向外發展"
如果用量化的思路去框羅伯遜的選股思路,那大概率可能就是三個指标,一是低市盈率,最高可能不超過10倍,二是高自由現金流,股權自由現金流與市值的比值在16%-20%可能比較好,三是賬上現金比較多,資產負債表上現金類資產與市值的比值,可能至少要在30%以上。對量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着去復現一下。
這個量化指标解決了羅伯遜擇股的第一個條件,價位低,估值低,對于第二個條件,有價值實現潛能,這就需要不斷的訓練了。
管清友曾經這麼說過,"投資是大多數人虧錢最快的方式。因為投資是個門檻很高、很復雜的系統,投資其實是認知能力的變現。"
炒股到底有沒有門檻是個有争議的問題,但是價值投資顯然并不是按着頭買低估值買龍頭就可以的了。
05 失敗的教訓
失敗和成功同樣重要。
羅伯遜成功的案例很多,但失敗的案例似乎更加精彩。
第一個是航空股。
航空股的誘惑,就連股神也擋不住。巴菲特曾經說過,"航空業是習慣在破產的環境下經營的,這個行業很難賺錢,天生屬于艱難的生意"。話是這麼說,但在多年的投資生涯中,每次在航空股受到傷害之後,巴菲特又會悄悄的殺回來,當然,最後又成功收獲了教訓。
羅伯遜在2000年3月清盤老虎基金的最直接原因并不是做空了科技股,而是對美國航空的投資失敗。當時美國航空因經營困難股價低迷,羅伯遜對美國航空下了重注,當時持有其25%股票,持有量之大導致根本無法在二級市場完成減持。羅伯遜最後清盤時選擇直接把股票分給投資人。
老虎基金清盤之後,納斯達克就開始見頂回落,并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縮水了80%。但羅伯遜的美國航空并沒有見到春天,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航空破產,所有權益資產歸零。
現在幾家航空公司總體的價位和估值都不高。想進去抄底的朋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巴菲特和羅伯遜都搞不定的行業,是不是值得自己去挑戰。
第二是對規模的追求。
在48歲創立老虎基金之前,羅伯遜在華爾街充其量也就算是個路人甲。
老虎基金聲名鵲起之後,羅伯遜的名聲水漲船高,這個時候的羅伯遜更加渴望得到市場的認可,做大規模放大影響力就成了他的追求。為了規模,他不得不進入自己以前不太熟悉的宏觀對衝領網域。
"挑選股票是羅伯遜過去擅長、現在仍然擅長的領網域,并且是他的拿手好戲。"但在宏觀對衝方面,一直到老虎基金關閉,也從沒有人認為羅伯遜是一個好的宏觀交易員。
"但全球宏觀交易中有更多的變數,比單純做空/做多證券要復雜的多,其中最大的變數之一是政治風險,以及評估政治風險的能力。"恰恰羅伯遜對這些并不擅長。
羅伯遜在宏觀對衝上賺過錢,也犯過不少的錯誤。
《富可敵國》這麼說,"價值投資的心态幾乎使羅伯遜無法把握宏觀。價值投資者通常很少或根本不用杠杆效應購買股票,而且他們一般長期持有。如果股票走勢和他們的判斷向左,通常他們會購買更多,因為如果以25美元的價格買入這只股票就劃算,俺麼20美元的時候就更劃算。但宏觀型投資者利用杠杆效應,這使得趨勢不利時的風險大得不可思議,他們必須準備好在情況對他們不利的時候退出市場"。
現實中,對衝基金和共同基金的規模上限,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共同基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募,世界最大的指數型基金,規模可以超過1萬億美元,但一般的對衝基金也就是私募,規模上100億美元,就已經是上限了。中國的陽光私募,總管理規模百億基本上就是頭部了,但百億在公募基金中只是起步。
對衝基金追求規模,本身就是在背離對衝基金的立身之本,那就是靈活。人也一樣,金融從業人員追求過高的個人财富上限意義不大,超過一定數額之後就是身不由己。當然,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這個煩惱。我們提前寫在這兒,以備你有一天有這種煩惱的時候可以過來尋找藥方。
第三是身居高位之後背離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管理學上有一個彼得原理:在各種組織中,由于習慣于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
羅伯遜靠的是他的個人魅力吸引投資者,也包括員工。但到了後期,他不在公司的時間比以前多了,而且也并不是因為在外出差。員工也不像以前一樣,只要推開門就随時可以見到他。他甚至還雇傭了一名心理醫生來協調他和研究員之間的關系。
因為一篇負面新聞,1997年羅伯遜還把《商業周刊》告上了法庭。易經有一卦,天水訟,講出了訟的結果:中吉,終兇。這個時候的羅伯遜已經很難接受外界的批評意見了。
06 寫在最後
老虎基金在他成立之後,大部分的年份裡都跑赢了标普500和MSCI指數。
客觀上,羅伯遜也吃到了時代的紅利。
1969年到1981年,美國股市基本上是原地踏步。這個10年總體的特征就是亂。康波周期進入蕭條期,布雷頓森林體系倒塌,石油美元尚未形成,黃金進入大牛市。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這個10年裡急劇上升,最高摸到接近16%。
但是進入1982年之後,利率水平趨勢性下行,通脹緩解,經濟進入新的繁榮階段,股市也結束了10年的調整,開始向上。石油美元形成,美元流動性開始向全世界泛濫,宏觀對衝策略成形。
在這個階段成名的還有彼得·林奇,他跟羅伯遜一樣,都以擅長調研聞名。在那個信息遠沒有今天發達的時代,研究和調研顯然是有價值的,也是他們收益跑赢指數的根本保證。
客觀上說,如果沒有利率下行,流動性泛濫導致股價上漲這個大的貝塔,無論是羅伯遜還是彼得·林奇,都很難成功。他們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動性泛濫,股市上漲的典型受益者。
每一個康波周期的蕭條期,都會帶來大的洗牌。
回溯的歷史太短,往往容易掉坑裡。
美國國債加起來已經到了35萬億美元,絕大多數的國際宏觀研究員,都認為美債是永遠不可能違約的,這是一種思想鋼印。
美元又不是沒違約過。
布雷頓森林體系不算麼?一盎司黃金35美元,說不換就不換了。憑什麼美國國債就必須要還呢?美國已經有很多州承認黃金的貨币地位,也有很多州立法不承擔美國聯邦的債務。
美國是什麼?美利堅合眾國,是各個州的聯合。現在是USA,哪一天直接國債違約,再成立一個USB、USC不行麼?
任何一個時代的寵兒,首先一定是行業大貝塔的最大受益者。
放平心态,牛市會來的。
注:本文引用主要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老虎基金:朱利安·羅伯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