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極限減阻——德國Me 262 HG III戰鬥機,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裝甲寄居蟹 Author 裝甲寄居蟹
梅塞施密特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納粹德國提供了技術最為先進的戰鬥機,而梅塞施密特本人對于新技術的敏感性和不懈追求也使得該公司的產品舉世聞名。要說起梅塞施密特公司的拳頭產品,當屬 Bf 109 和 Me 262 兩種,後者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二的兩種噴氣式戰鬥機而聞名于世。
Me 262 是梅塞施密特公司的拳頭產品
應該說梅塞施密特博士在設計 Me 262 的時候既采用了當時的新技術,但同時又考慮到研制進度采用了一些折中措施。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即使是 Me 262 面對 P-51 或者 P-47 的新型号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因此繼續提升飛行速度就成為改進 Me 262 的主要方向。在當時噴氣式發動機功率不能可短期内有很大提升的情況下,對飛機外形進行重新設計,強化減阻效果就是最好的選擇。當年日本設計師堀越二郎設計 J2M" 雷電 " 的時候,為了減阻就采用了一些非常規手段。
J2M 雷電的外形也是為了減阻需要
梅塞施密特博士在主持設計 Me 262 的時候,對于機身外形進行了精心設計,在非超音速狀态下已經算是較為完美的了,因此選擇機身進行大改動絕對得不償失。那就只能在機翼和發動機艙上面動刀了。采用後掠翼是一個有效的減方式,這個思路阿道夫 · 布塞曼 (Adolf Busemann) 早在 1935 年已經提出,1941 年 4 月,布塞曼提議在上在研制中的 Me 262 上安裝一個 35 ° 後掠角的機翼,這個後掠角後來被 F-86 和米格 -15 采用,但當時未被采納,Me 262 僅僅為了配平采用了一個後掠角 18.5 ° 的後掠翼。這次布塞曼提出了後掠角 35 ° 和 45 ° 兩個方案。由于後掠角的變化導致中心變化,同時尾翼的舵效也有較大起伏,因此新式的 Me 262 HG 高速戰鬥機實際上有 3 個子方案,也就是 HG I 、HG II 和 HG III。
Me 262 HG 系列飛機布局
HG II 也嘗試使用 V 型尾翼
其中 HG I 型相比量產型 Me 262 改動不大,最明顯的一個是采用新式的低矮座艙,這個座艙設計在 Me 209 競速機上使用過,另外就是機翼翼根前緣增加了一塊面積,前緣後掠角 35 °,除了作為後掠翼的測試外,一則增加機翼強度,二則減阻,三則降低翼載荷。HG II 型則在一型的基礎上直接還裝了 35 ° 後掠角的後掠翼,另外部分資料稱 HG II 型考慮了高速飛行的可能出現的問題,将尾翼換為 V 型,這道可能是研制過程中的一種改進,因為似乎 HG III 型也有這種情況。HG III 型則是改動最大的,首先是采用後掠角為 45 ° 的新式後掠翼,另外吊在翼下的發動機艙已經成為阻力的主要來源,在不對機身氣動外形做出較大改動的前提下,采用翼根發動機艙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設計團隊還對進氣口進行了調整,也有 45 ° 斜切角,發動機換用 HeS 011A。不過據稱 HG III 型有三個亞型,第一亞型采用常規水平尾翼 + 垂直尾翼,第二亞型采用 V 型尾翼,第三亞型則将座艙和垂直尾翼結合,倒有點像 P.13A 戰鬥機,力求極限減阻。風洞測試顯示 HG III 型設計非常成功。梅塞施密特方面預估該機能與新式的 Me P .1106 項目的性能相匹配。
HG III 第一亞型
HG III 第二亞型,使用 V 型尾翼
HG III 第三亞型,座艙和垂直尾翼融合
梅塞施密特博士在 Me 262 上進行測試後認為,該機将在 0.86 馬赫飛行速度時失控,如果繼續增速,将會出現飛機自然俯衝,并因為過載太大而解體。不過按照布塞曼的計算,最終版本的 HG III 型(很可能采用第一亞型方案)在 6000 米高度水平飛行中将會飛出 0.96 馬赫的高速度,按照原來梅塞施密特博士的計算數據,HG III 型早就解體了,戰後英國方面也測試了 Me 262,得出的結論和梅塞施密特差不多。不過似乎梅塞施密特博士沒有限制 HG III 型控制飛行速度以避免解體,這樣看來,如果假以時日 HG III 型的設計被采納的話,恐怕為了達到足夠的内部結構強度還需要重新設計機體承力結構。
Me 262 V9 原型機曾作為技術驗證機進行了飛行測試
布塞曼團隊決定使用原型機進行測試,1944 年 3 月底,他們改裝了 Me 262 V9 号原型機,并進行了一系列飛行測試。到 1945 年 3 月 31 日,Me 262 V9 總共進行了 201 次飛行,其中有不少次是安裝 V 型尾翼,不過在團隊獲得了足夠的技術數據後,又恢復成了常見的尾翼模式。1944 年 4 月至 12 月主要進行 HG II 的測試,為此專門建造了一個木制模型用于風洞測試。1945 年 4 月,第一架 HG II 型開工建造,至德國投降時尚未完工。
HG III 型進行過風洞測試,但未能超越這個階段
實際上,通過對 Me 262 的改進,其技術性能已經達到接近新研制的噴氣式戰鬥機水平,也說明最初 Me 262 設計較為精良,但是因為德國戰敗,給該機也沒有得到走下生產線的機會,但是這也是一種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