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英偉達的麻煩還在後頭?,歡迎閱讀。
文 | 錦緞
"AI 第一股 " 英偉達作為美股的風向标,股價在最新業績披露後大幅動蕩。
超微電腦作為英偉達供應商,亦是過去兩年美股表現最為亮眼的 AI 龍頭,股價一度暴漲超 13 倍。然而,今年短短半年時間内,股價已暴跌逾 60%。
英偉達 VS 超微電腦股價走勢圖,來源:Wind
目前,市場對于接下來的 AI 行情產生了較大分歧。一方認為 AI 持續上漲時間過長,估值泡沫較大,未來将迎來大幅修正。另一方則認為 AI 是長期趨勢,不能以短期利益得失去衡量未來價值,繼續堅定 AI" 永遠漲 " 的信仰。
那麼,究竟怎麼看?
01、業績高增階段性見頂迹象
8 月 29 日,英偉達交出了一份大漲、超預期财報,且還有 500 億美元回購計劃,但市場依舊充滿憂慮。媒體報道下跌說法是下一季度指引未及華爾街最樂觀預期。
這或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拆開最新财報看,多項核心經營數據已指向業績高增階段性見頂迹象。
第二财季,營收、淨利潤同比分别大增 122%、168%,但環比增速已經下探至 15%、11.5%,且已是連續第三個季度環比增速下滑了。第三季度營收指引為 325 億美元,環比僅增長 8%。倘若英偉達接下來環比增速繼續下滑,那麼下一年這個時候,同比增長有可能降低至個位數。
再看盈利能力。第二季度毛利率為 75.15%,淨利率為 55.26%,系 2023 年高增以來首次下滑。再看三季度毛利率指引,為 74.4%。盈利水平連續 2 個季度下滑,引起市場警覺。
在當前 AI 芯片供不應求大背景下,為什麼毛利水平持續下移?是供需錯配時期已過?還是競争對手發力,迫使其降價呢?這難免引起市場的擔憂與猜測。
再看超微電腦,已經連續 2 個季度業績不及市場預期,财報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均大跌 20% 左右。看一個關鍵指标,最新毛利率為 11.23%,創下 2009 年上市以來最低。
超微電腦毛利率走勢圖,來源:Wind
在 AI 業務大幅增長以及 AI 賽道景氣度如此之高的背景下,但盈利水平卻創歷史最低。從這個數據看出,超微電腦業績高增更像是一次短期爆發,持續性可能會很弱。這也是股價早早于今年 3 月見頂暴跌的核心因素之一。
從英偉達、超微電腦這兩家典型的美國 AI 龍頭來看,基本面表現在短期内可能無法驅動股價再度大幅上漲,反而有一定概率會證偽此前市場定價過于樂觀,股價面臨持續下修風險。
02、高成長性邏輯脆弱的一面
股票是長久期資產,不僅反應當前業績基本面,更會對未來業績成長性進行定價。回到英偉達,中長期成長性又如何?
2023 年之前,英偉達業績呈現較為明顯的周期性,尤其是 2023 财年(2022/1/30 — 2023/1/29)淨利潤負增長 55%,彼時利潤貢獻主要來源于遊戲、數據中心等。
後來趕上 AI,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爆發,已經占到 2024 财年總業務的 80%,而遊戲、專業可視化、汽車等業務并沒有什麼起色。
數據中心業務高增,主要源于微軟、Meta 等為首的科技巨頭瘋狂采購 GPU 來建設算力集群這一基礎設施。但該引擎業務增長面臨不小風險。
第一,量維度上,在場景有限的局面下,GPU 大規模持續高額采購可能并不現實。這類似建設 5G 基站一樣,在初期階段,需要投入大量資本采購相應零部件來進行建設。到中期階段,需求放緩,采購金額放緩。到了後期,僅僅需要維護、更新即可,采購金額可降低至 0。
算力基礎設施初期階段能持續多久,其實要取決于采購商能否進行商業化變現。如果下遊變現順暢,那麼會驅動對上遊加快采購,且金額會越來越大。如果後者遲遲找不到商業模式來兌現利潤,那麼對上遊采購會以超預期的方式大幅放緩。
目前,美國幾大科技巨頭沒有找到 AI 變現路徑,反而傷害了當期業績表現,沒有形成商業邏輯閉環。如果該狀況持續一段時間的話,那麼巨頭們對 GPU 高額采購金額非但不能保持,反而有可能大幅銳減。
第二,價維度上,幾乎必然會進入降價周期中去。
去年至今,英偉達 GPU 價格持續上漲。一方面,源于 AI 突然爆發,GPU 市場出現嚴重供需錯配,但伴随着今年以來供應端寬松放量,供不應求局面将持續改善。
另一方面,GPU 市場呈現一家獨大的壟斷格局。截止 2024 年二季度末,英偉達在全球 GPU 市場中占據約 80% 份額,在 AI 芯片市場的份額更是高達 90%。
未來,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将有兩方面威脅。
其一,源于 AMD、華為這類科技巨頭競争,尤其是華為昇騰 910B
AI 進展比較迅猛。
其二,美國頭部科技巨頭有意通過自研降低對英偉達的高度依賴。2024 年以來,微軟正在開發一款類似英偉達網卡 ConnectX-7 的替代品,旨在提升其 MaiaAI 伺服器芯片的性能,并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Meta 宣布第二代自研 AI 芯片 Artemis 将在 2024 年正式投產,并應用于數據中心推理任務。
谷歌則推出最新 TPU 芯片,與英偉達傳統架構技術路線不同。十年磨一劍的產品,最終獲得蘋果青睐,後者放棄英偉達的 GPU 轉向 TPU 來訓練 AI 大模型。
不管是英偉達 GPU、芯片供需将趨于改善,還是因市場競争烈度較大守不住如此之高的市場份額,都幾乎必然對應着中樞價格的下探。最新季度以及下一個季度,英偉達毛利率持續下滑,有一定可能是因為價格體系有所松動了。
綜上看,英偉達業績高成長性的邏輯比較脆弱,核心引擎業務未來大概率将面臨 " 量升價跌 ",乃至 " 量價齊跌 " 尴尬境地。
03、日元套利交易反轉
英偉達此前股價大幅暴漲,除基本面突發暴增外,還有寬松資金層面的大力支撐。
2021 年初至今年 7 月,美元兌日元匯率從 100 大幅貶值至 162,累計跌幅超過 60%。期間,這驅動了全球投資者瘋狂進行日元套利交易。
全球投資者借貸零利率日元,資產端主要去向有兩個。一個是投資日本本土商社類龍頭。巴菲特就曾在日本發行日元債券,完全對衝日元匯率風險,并投資日本五大商社。除此之外,日本科技股,尤其是人工智能相關龍頭獲得青睐,比如東京電子。
日元套利交易資產端,來源:東北證券
除了日本本土外,日元套利資金更多是去了美國,集中抱團以英偉達、SMCI 為首的 AI 科技龍頭。因為這類龍頭符合高收益、低波動、高杠杆特性。從更大範圍看,套息貨币為美股背後提供了大量資金與杠杆,以致于今年漲幅遠超過企業稅後利潤增長。
7 月 11 日,美元兌日元匯率反轉,走向大幅升值周期,到目前為止累計升值 12%,且還有進一步上升空間。一方面,美聯儲 9 月降息已經板上釘釘,正式進入降息大周期。而日本因高通脹已經進入加息周期,年内仍有可能再次加息。另一方面,此前日元貶值幅度過大,本身也有升值修復的動力。
這也意味着此前日元套利交易已經完成反轉。因此,支撐美國 AI 龍頭暴漲的重要驅動力也面臨反轉風險。這也是英偉達為首的科技巨頭于 7 月 11 日開啟暴跌的重要因素之一。
8 月 5 日,日元大幅升值,日經 225 暴跌 12%,重要因素之一是全球套利交易資金瘋狂解杠杆,買回日元。這也引發了美股恐慌,英偉達在當日美股市場中一度暴跌 14%。這一天表現也印證了日元套利交易在美股市場扮演的重要角色。
除基本面、資金面外,美國 AI 龍頭還要面臨美國經濟潛在衰退的宏觀風險。這可以從勞工部披露的就業數據窺探一二。
今年 8 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低于市場預期,且 6-7 月前值慘遭大幅下修。今年 4-8 月,美國平均每月新增非農僅 13.5 萬人,低于 2019 年均值的 16.6 萬人。此外,美國 8 月 U3 失業率回落至 4.2%,但 U6 失業率繼續上升至 7.9%,刷新近三年新高。官方 " 薩姆指數 " 由 0.53 進一步上升至 0.57,反映就業市場邊際壓力趨于上升。
目前看,美國經濟正在放緩是确定的,但接下來是否發生衰退,市場分歧較大,需要持續跟蹤。接下來一種可能的演化路徑是,以 AI 為首的科技股與美國經濟同頻共振,發生螺旋式下行。
要知道,過去一年多,AI 橫空出世,讓市場樂觀預期 AI 會改善生產效率,支撐經濟新一輪景氣擴張,疊加對降息周期進行了充分定價,支持美股逆勢爆發,也導致了美國經濟逆勢擴張(資產價格對于美國居民、企業經濟行為影響很大,對經濟強弱指示性效應較好)。
總之,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一場產業革命只有一家公司獨舞的景象,特别是作為最基礎層,卻享盡其中的 " 暴利 " ——這并不符合規律:基礎設施價格畸高,一定難以帶來商業應用的繁榮。唯有一鲸落,才能萬物生。故而它的麻煩,不僅來自商業領網域本身,在有形之手層面,齒輪可能已在視野之外悄然轉動。
故而,我們認為,從中期維度看,在多重因素共振之下,英偉達的麻煩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