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自動駕駛礦卡:國内「衝刺跑」,出海「馬拉松」,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unsplash
關注自動駕駛的人,對于過去一段時間行業内的變化應該有所感知。早先人們提到 " 自動駕駛 ",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往往是科幻電影片段中,主角乘坐自動駕駛在城市道路肆意馳騁的畫面。但将近十年的時間過去,人們期盼的 " 真無人駕駛 " 概念并未如約照進現實,行業裡面的人給出的時間表無非是五年又五年。
作為自動駕駛行業的觀察者,我們除了感知到高級别自動駕駛 To C 賽道的沉寂之外,也在留意其它細分賽道的變化與趨勢,自動駕駛礦卡便是其中之一。
與城市場景不同,在人迹罕至的礦區,礦卡的路權不會受到太多限制,相對簡單的運營環境,也無需過多考慮交通安全,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容錯更高,因此成為很多自動駕駛創業者首選的場景。從 2014 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的專門從事自動駕駛礦卡的技術公司出現。
只是在行業的初期," 步伐慢、水花小 ",甚至有的公司因為 " 天花板不夠高 " 而中途放棄這個賽道。但經過幾年的發展,易控智駕戰略副總裁林巧談到行業變化時對钛媒體 App 說道," 自動駕駛礦卡已經具備可復制性,很多客戶方對無人駕駛也有了更好的認知。另外從商業價值上看,自動駕駛礦卡不僅能滿足客戶的基本商業要求,而且使用之後客戶也不會虧本。"
產品、客戶認知、商業價值……似乎種種迹象都表明行業正在進入商業化前夜,自動駕駛礦卡真的只差臨門一腳了嗎?
" 無人駕駛開始出現在招标要求中 "
回顧自動駕駛礦卡,2014 年至 2016 年可被視為中國礦區自動駕駛的起步階段。在此時期,多家專注于礦區場景的自動駕駛公司如慧拓智能、踏歌智行、伯鐳科技等陸續成立,并已開始嘗試研發相關產品。
2016 年,國家發改委及國家能源局《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 ( 2016-2030 ) 》,要求全國礦區進行無人化作業。
2018 年開始,自動駕駛企業開始将無人礦山整體解決方案的落地運營,從 Robotaxi 賽道轉移出來的資金也開始投向自動駕駛礦卡。像礦區自動駕駛企業踏歌智行從 2019 年開始融資節奏明顯加快,一年兩輪。
政策的引導、資本的驅動,使得采礦業開啟了向着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
然而發展初期,雖然礦區封閉路況簡單,但其多風、嚴寒、危險、惡劣的環境,也給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帶來了考驗。站在礦方的角度看,在自動駕駛駕駛技術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買一家公司提供的技術方案,是要冒很大風險的,謹慎就在所難免。
因此," 步伐慢、水花小 " 是整個賽道在早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戰。
雖然早在 2022 年 8 月,應急管理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發布的《" 十四五 " 礦山安全生產規劃》就指出,要加強礦山智能化關鍵技術的研發, 推動無人少人智能化示範礦山建設。但真正讓行業開始深刻認識到無人駕駛礦卡的重要性,其轉捩點發生在 2023 年。
當年 2 月 22 日,内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新井煤業有限公司的露天煤礦,發生大面積坍塌,大量作業車輛及操作司機被埋。
" 這次礦難後,整個行業密集地調研各大礦山是否存在安全風險,各個地方也制定了政策保證礦山安全,這些措施倒逼露天礦采礦技術的提升。現在很多礦山都對自己的招标檔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事自動駕駛礦卡市場工作的餘雷(化名)說道。
餘雷向钛媒體 App 介紹說,第一個要求便是運輸車輛要大型化。以寬體礦車為例," 兩三年前要求載重 60 噸,現在特别是新疆地區的招标檔案要求 90 噸以上。"
寬體礦車是在露天礦山為完成岩石土方剝離與礦石運輸任務而使用的一種重型自卸車,其工作特點為運程短、承載重,常由大型電鏟配合裝載,往返于采掘點和卸礦點。
" 另一個要求則是無人駕駛。" 餘雷向钛媒體 App 強調說。2023 年 4 月,内蒙古自治區發布《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露天煤礦安全管理若幹措施的通知》,裡面提到 " 礦山 300 公裡範圍内作業人員不能超過 29 人。"
在有人駕駛的情況下,如果是 300 公裡的工作線,基本上要 110-120 人。因為有挖掘機司機、運輸車輛、有其他的輔助設備加工程車輛人員," 随便一加就是 100 多個人,如果要減少到 29 人的話,不上無人駕駛是解決不了的。" 林巧向钛媒體 App 補充說道。
" 過了 Demo 階段,關鍵得能幹活兒 "
站在商業邏輯上理解,對于大小礦企來說,自動駕駛礦卡解決方案是否好用,是否有助于采礦運營的降本增效才是其下決心轉型的關鍵。
根據開采方式的不同,礦區主要分為井工礦和露天礦。目前針對礦區的無人駕駛企業,還是以露天場景為主。露天開采工藝主要有五項:穿、爆、采、運、排,其中涉及到自動駕駛的主要是後面三項的運輸環節。
與 To C 的場景不同,在 To B 場景裡自動駕駛的本質就是運輸工具。礦山生產的一大特點就是 24 小時全天候連續作業,所以,既然是運輸工具,那無人礦車就得能連續作業,同時還得适應不同的場景,也就是說剝離場景能幹,采煤場景能幹,砂石礦場景能幹,金屬礦場景也能幹。
林巧向钛媒體 App 直言," 現在客戶和我們在談的時候,一上來并不在乎我們走什麼技術路線,用誰家的設備,技術迭代到了第幾代,他們關心的是‘我給你 2000 萬方、5000 萬方的工程,你拿無人駕駛能不能幹,要能幹就往下談,不能幹就不談了。’ "
換言之,現在整個行業已經過了做 Demo 演示的階段,客戶要的是真正能幹活的無人化生產工具。
要真正地替代人工作業,那就必須考慮到一線使用者的水平,做到使用方便,容易上手。目前,自動駕駛企業切入到礦山運輸環節主要通過三種不同的模式:
第一種是礦車後裝,自動駕駛公司與礦企或運輸隊合作,針對不同品牌、車型的礦用卡車進行線控改造;第二種是礦車前裝,成為主機廠的前裝供應商;第三種則是與礦企、運輸隊、主機廠合作完成礦區無人化的運營,并一同參與運輸費用的抽成。
部分自動駕駛礦卡企業商業化落地概況
通過觀察這幾種不同的方式發現,對于礦主來說引入自動駕駛之後的成本主要來源于三方面:車的成本、電動化的成本和智能化的成本。
在林巧看來," 無人駕駛的到來,核心增加的還是線控 + 智能化,這兩個成本在礦山領網域會很大。"
那麼,客戶究竟能夠接受多少的成本呢?他向钛媒體 App 坦言,目前礦山運輸是三班倒,一個司機一年的成本基本上在 16 萬 -18 萬,三個司機對應的就是 50 多萬的成本," 智能設備的成本增加 10 萬是可以接受的。"
" 國内衝刺跑,出海馬拉松 "
國内市場之外,不少自動駕駛礦卡公司還嗅到了國外市場商業化落地的氣息。
像踏歌智行在 2021 年就開始聯合合作夥伴共同探索海外市場。目前推進的海外礦區自動駕駛運輸項目涉獵澳大利亞、非洲、南美洲等地區。
在今年一開年,踏歌智行進一步表示,如果把踏歌智行 2024 年在國内市場的戰略比作 400 米衝刺跑的話,未來國際市場品牌出海将是一場⻢拉松,除了先天資質上的優勢外,還需要更強的意志和耐力。
事實上,相比國内多數使用的寬體車、後八輪,國外的礦車自動化程度更高,也更适合自動駕駛技術。領駿科技創始人、CEO 楊文利曾在國外的礦山實習過,他觀察過國外多采用單車售價高達數千萬元的、載重 100-400 噸的大型礦卡,車本身就是線控的,自動化程度高,而且維護保養也很完善。
雖然在創業時并未選擇自動駕駛礦卡這個賽道,但他也向钛媒體 App 坦言," 礦山其實是一個挺好的場景,如果能在海外做确實不錯。"
根據出海目的地的不同,自動駕駛礦卡企業出海主要有兩個路徑:一是進軍歐美發達國家,憑借性價比的產品,搶占有更高利潤率的市場;二是轉向 " 一帶一路 " 國家,如中東、東南亞、非洲等地,聯合國家中字頭能源企業搶占市場。目前,第二種出海路徑是大多數。
當然也有少數企業選擇了第一種路徑,包括前面提到的踏歌智行、易控智駕。
之所以選擇澳洲,林巧向钛媒體 App 解釋說,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且是一個礦業大國,當地的人力成本高,替代人工的經濟性更高。除此之外,澳大利亞離中國近,跟中國的貿易往來也多。
出海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也并非坦途,比如 " 歐美發達法系的人對中國永遠有不一樣的眼光,覺得你的創新能力或者技術能力不行,這個需要花大量精力解釋。另外,他們好多不願意嘗新,出海的企業得有成功的案例他們才願意用。"
另一個挑戰則是要求細。前段時間,易控智駕曾收到過澳洲一個礦山的要求,需要列一個大概 300 多項的表格,對方會在表格中詳細詢問公司的各項能力。如實回答之後,對方會在籤合同的時候把這些東西列進去,之後工作的每個階段都會做嚴格的驗收。
即便出海之路挑戰重重,但從我們的觀察來看,從國内卷到國外,尋求新的增量市場,不只有自動駕駛礦卡企業關注出海,很多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實際上也開始重視出海。
結語
雖然今年自動駕駛受到冷遇的消息不斷傳出,然而仔細思考後會發現,這只是打破了之前對商業化落地過于樂觀的期待,人們逐漸從激進轉變為務實。
根據華泰證券 2022 年研報《礦山智能駕駛或進入規模化落地期》對國内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的測算,每年潛在增量市場空間或達數百億元,運輸運營模式市場規模或達千億元級。
盡管礦山無人駕駛技術在實施過程中面臨一些挑戰,比如技術上的線控化改造技術難題、落地過程得標準化市場不成熟、技術人員匮乏,以及對現有礦山設計的改造需求等問題,但作為行業的觀察者,我們更願意樂觀地看待行業的發展,期待自動駕駛礦卡盡快踢出臨門一腳。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韓敬娴,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