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以日本為鑑,建築業還有未來麼?,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Thwn,作者:Thwn,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自 2022 年以來,建築業進入了漫長的寒冬。行業的不景氣讓許多從業者感到迷茫,我們不禁要問:建築行業的未來究竟是持續下滑,還是會迎來止跌回升?
在朋友的幫助下,我獲取了一些日本官方研究報告并将其轉換成中文。本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日本建築業現狀的陳述,不摻雜個人觀點;第二部分結合我國建築業現狀進行對比,并分享一些個人看法。
由于第二部分的個人觀點可能存在偏差,建議大家以閱讀第一部分為主。
第一部分:辛苦又不賺錢,日本年輕人才不幹建築業
1. 建設投資與就業人數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MLIT)2023 年 12 月發布的《建設業(技術人員制度)的現狀》報告,日本建築業的投資和就業情況呈現以下趨勢:
建設投資
日本建設投資額在 1992 年達到巅峰,為 84 兆日元;2011 年跌至谷底,僅為 42 兆日元,約為巅峰時期的 47%(經通脹調整)。到 2023 年,投資額回升至 67 兆日元,相當于 1992 年峰值的 71%(經通脹調整)。
投資組成的變化:
就業人數
建築業就業人數從 1992 年的 618 萬人下降到 2011 年的 493 萬人,2023 年為 479 萬人,呈現持續下滑趨勢。就業人員平均年齡較 1997 年增長 5~10 歲。
技術人員數量
" 建設技術人員 "(包括工程設計人員等)從 2002 年的 27 萬人增長到 2023 年的 37 萬人,數量相對穩定有所增長。
人均產值:
(附:2015 年,日本将建築維修納入投資統計,因此 2015 年的相關數據出現了一定增幅。)
行業老齡化嚴重:
2. 行業新增就業人數
2022 年,日本建築業新增就業人數約 22 萬人,比 2002 年減少了六成,從整體趨勢可以看出行業吸引力的顯著下降。
離職率
建築業的離職率比制造業高出 1.5 倍至 2 倍。
3. 監理人員變化趨勢
監理資格證持有者數量在 2001 年(平成 13 年)之前增長迅速,此後趨于穩定,長期保持在 70 萬人左右。然而,持證者的平均年齡不斷上升,顯示出明顯的平均年齡增長趨勢。
4. 工作時間分析
日本建築業從業者的工作時間顯著高于其他產業:
工作天數
2023 年建築業從業者每年比其他行業多工作 12 天,比制造業多 14 天,且這一趨勢已持續多年。
勞動時間
建築業從業者的年勞動時間比制造業多 50 小時,比其他行業多 68 小時。
休息情況
從休息天數來看,建築從業者每月平均休息 6 天,加班 2 天的情況較為普遍。
5. 從業者收入
從收入曲線來看,建築業從業者的收入經歷過谷底後向着社會平均產業(除部分外)回歸。
需要提醒的是,建築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建築業收入在過去十年相較其他行業,确實有反彈的趨勢。
6. 對加班的限制
2018 年,日本出台了《勞動基本法》,對加班時間作出嚴格規定:
基本原則
每天不超過 8 小時,每周不超過 40 小時;加班需籤署 "36 協定 "。
加班時間限制
處罰措施
若違反規定,雇主将面臨 6 個月以下監禁或 30 萬日元以下罰金。
第二部分:我們會是下一個日本麼?
1. 中日建築業的異同點
要探讨中國建築業的未來,我們需要先了解兩國在建築業和土地政策上的差異與相似之處。
土地性質不同
國家體量與城市體系不同
相同點
另外東京核心商業區的土地價格在 2020 年左右回到了泡沫經濟高峰,也就是 1990 年的水平。
2. 我國建築業與日本建築業數據對比
結合報告内數據以及收集到的部分宏觀數據,制圖如下:
子圖 3 說明:日本數據為 1976~2023 年建築業數據,我國為 2001~2024 年,橫坐标我國 2021 年對日本 1996 年。日本數據來源為報告提取,我國相關數據來源為國家統計局。
對比中日人口與建築業產值數據,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規律:
日本人口見頂時間遲于建築業見頂約 20 年(子圖 1):
我國建築業見頂時間幾乎等同于人口見頂時間(子圖 2):
假如将中國和日本行業見頂時間重疊(子圖 3):
3. 參考日本,我國建築業的幾點啟示
結合日本的建築業數據和規律,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對我國建築行業的啟示:
從業者人數變化滞後于行業總量變化:
行業趨勢的變化是一個長期過程:
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保持穩定:
行業老齡化嚴重,新入職人數持續減少:
總投資最低點對應工資最低點:
工資增長幅度低于年齡增長幅度:
我們目前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可能還是收縮過快導致供大于求:
在某些市場中,由于需求大幅減少導致的過度競争會導致企業不斷削減價格和利潤,直到行業中出現大規模破產或退出(" 流幹最後一滴血 ")才能實現新的均衡,這種過程又稱創傷性均衡(Scarring Equilibrium)。如果行業持續下行,這個情況将會普遍存在。
4. 總結:建築業還有未來麼?
如果我國建築業的發展軌迹與日本類似,也有一個好消息:日本建築業投資的最低點仍保持在高點的 50% 左右。換句話說,即使身處行業寒冬,行業整體規模仍然可觀。
回顧 2022~2024 這三年,就像走過了一段艱難的路。如果你在 2022 年問我困難會過去麼?我會堅定地說困難只是暫時的;2023 年我會說再忍忍,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而 2024 年以後,以上這些連我自己都不信了。
回答問題:參考日本的情況我國建築業有未來麼?
如果你對未來的定義是回到過去,那麼很遺憾沒有未來。
如果你對未來的定義是這個行業是否有口飯吃,那就有未來。
只是日子苦了點罷了,他們稱之為 " 新常态 "。
參考資料:建設業(技術者制度)をとりまく現狀 ( 原文 ) .pdf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Thwn,作者:Th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