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屆脫口秀大會,最好看的是傻大姐張雨绮,歡迎閱讀。
這周,國產綜藝市場終于有熱鬧看了。
闊别兩年的脫口秀綜藝,一下子在愛奇藝和騰訊前後腳開播了兩檔。
同題正面對壘,卷的不僅是參賽選手的段子質量,還有明星嘉賓的點評表現。
愛奇藝的《喜劇之王·單口季》,請來了郭麒麟、吳鎮宇、徐峥和楊天真;
騰訊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由張雨绮、大張偉、陳魯豫和窦文濤擔任嘉賓。
都說内娛明星賺錢太輕松,那當脫口秀綜藝的點評嘉賓,一定是他們跑過的通告裡,賺得相當不容易的一筆。
脫口秀綜藝,對嘉賓的要求大致有三項。
第一項是幽默感。
好笑,是這類節目最基本也最終極的追求,所以嘉賓也要為這個追求而服務。
《喜劇之王·單口季》,先把節目嘉賓拉上去講兩段。
郭麒麟:"每次看到喜劇人創作不易又經常賺不到什麼錢都很感動,讓我暗下決心好好拍戲千萬不能再過這種日子。"
吳鎮宇:"我在周星馳的新電影和這個節目中艱難選擇了這裡,因為周星馳沒選我拍他的電影。"
通告費不能白拿,你得先拿自己開涮逗逗觀眾,給後面的選手把場子熱起來。
比賽正式開始,選手帶着觀眾樂完一番,到了嘉賓點評環節,也不能讓氣氛掉下去。
選手幾分鍾講完下台休息了,嘉賓倒是要保持包袱輸出的狀态直到錄制結束。
《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裡,何廣智講完眼紅徐志勝事業發展好的段子,魯豫說:"你不用眼紅,因為志勝根本看不出什麼顏色。"
借着徐志勝紅綠色盲的事開了一把很巧的玩笑,雖然地獄但真的好笑。
張博洋講完自己看網友評論的事,大張偉順着話頭貢獻新梗,說自己錄完節目看repo,被别人粉絲稱為"大老師這樣的長者"。
當然,搞笑完了也不能忘記正事。
脫口秀節目對嘉賓的第二項要求,就是專業性。
不是坐在舞台邊上跟着插科打诨就完了,手裡還捏着選手得分呢。
給分不給分,嘉賓都要說出個理由來。
文得剖析得了文本結構、鋪設路徑和立意。
賈耗講自己學習化妝的段子,魯豫評價說,賈耗的高明之處在于,沒有把它處理成以男性的視角體驗女性世界的故事,
正是因為他沒有将化妝本身性别化,段子後面的所有梗才得以成立。
武呢,得評價得了表演水平。
比如吳鎮宇和郭麒麟指出詹鑫中間一段"醉漢穿衣服找不到袖子"的表演,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還由吳鎮宇現場示範了一下正确演法。
對于南方口音特色明顯的選手,郭麒麟會解釋南北派喜劇表演在風格上的微妙差異。
不僅要解釋自己給不給分的理由,還要挑選合适的給分契機以備盤問,
這要是不打起精神豎起耳朵聽着,不就是坐等上班摸魚被抓現行?
此外,節目對于嘉賓的第三項要求,是大局觀。
此處點名表揚吳鎮宇。
面對高人氣明星選手,他會刻意收緊給分條件,從而幫助觀眾面生的新人創造更友好的參賽環境,其實也是提升節目的可看性。
但又不會對新人過度鼓勵。看到其他嘉賓已經給出了鼓勵分,自己就會收回。
面對利用自己的口吃特征制造段子效果的選手,吳鎮宇會直接開麥質疑真實性,詢問為什麼回答問題時講話比說段子流利得多。
雖然看着有點過于犀利直白,但把可能會引發觀眾争議的疑點,提前在節目上問出來,
說破無毒,反而是對選手和節目的保護。
别看呈現出來就短短幾句點評,嘉賓要操的心還真不少。
别急,這還沒完。
除了節目形式本身帶來的要求,明星嘉賓還需要完成節目觀眾的額外要求——
與普通人的生活共情。
說到這,不好意思,又要請出以下兩位老師了↓
《脫口秀大會 第五季》,最被觀眾诟病的兩位嘉賓。
雖然上文提到的搞笑專業大局觀她們也沒太做到,但能讓網友們罵出那麼多熱搜的主要原因,
還是她們根本無法與脫口秀段子裡,老百姓們的酸甜笑淚共情。
她們不能想象外賣小哥的生活情境、不能理解有人為了省錢考慮買兇宅、不懂内卷、不懂考研壓力,甚至無法體會普通女性的尴尬處境。
所以不僅聽不懂、笑不出、不投票,還要發表一些何不食肉糜的驚天言論。
被網友罵了幾萬層樓後,兩位相當于是把典型負面教材立住了。
沒在内娛塑起金剛不壞之身的,最好别碰到普羅大眾在這些社會議題上的敏感神經,那是光鮮亮麗的明星觸碰不得的高壓線。
所以現在,一旦選手話題來到了生活領網域,嘉賓都得時刻警惕、保持配合。
《喜劇之王·單口季》的選手大老王講述北漂租房困難、生活壓力大的段子,爆出一句:"是我不想回老家嗎?有的人只配去北京。"
表演結束,每一位嘉賓都給大老王投了票。
點評環節還要紛紛表示"我也是北漂",所以很能理解。
雖然郭麒麟和徐峥漂的北京大概率和我不是一個北京,但起碼,他們還願意假裝和我們生活在共同的處境裡。
另外一邊,《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選手鴨絨說,相親市場不可能撿漏到優質男嘉賓,
就像早高峰的地鐵口不會出現孤零零一輛、還可以騎走的共享單車一樣。
這個包袱一抖出來,張雨绮馬上哈哈大笑拍手叫好。
甭管女明星這輩子相沒相過親、上沒上過班、擠沒擠過早高峰、搶沒搶過共享單車,
但人家真能一秒get到梗,能在這一刻展示出和普通人的共情,表現就是讨喜的。
脫口秀節目停擺兩年,選手水平是否有所發展我不好妄下評判,但明星嘉賓們被觀眾倒逼出來的進步,倒是肉眼可見。
所以,脫口秀類綜藝,到底有啥特殊之處?
為什麼明星獨獨當脫口秀嘉賓這份錢就格外難賺呢?
一方面是節目的淘汰賽制所致。
比如《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第一期就開始以車輪戰的方式進行淘汰。
幾票之差,就會造成許多選手止步于初舞台。
雖然明星嘉賓手握的票數不多,但是他們給分與不給,對于選手在台上表演狀态的影響、對于台下普通觀眾的帶動作用,都不可小觑。
沒有選手不想在節目上多走幾輪、在大眾面前多刷刷臉,因為綜藝節目,對線下脫口秀演員職業發展而言,是最寶貴的上升通道。
常看線下脫口秀演出的朋友們一定明白,"綜藝卡司"這幾個字在賣票詳情頁的含金量和号召力。
圖源大麥
更不用說借助綜藝節目的曝光,他們還很有可能飛升成為知名藝人、網紅,
所以脫口秀綜藝,看着嘻嘻哈哈,競争也是殘酷激烈的。
明星嘉賓一念之間,給分不給,事關重大。
另一方面原因,則是脫口秀這個藝術形式本身的特殊性造成的。
和絕大部分止于娛樂性和觀賞性的歌舞表演不同,脫口秀取材于我們每個人的普通生活,承載着大家生命經歷裡真實切膚的感受。
因此嘉賓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就會讓觀眾憤怒、覺得自己也受到了直接的冒犯。
明星如果在點評一個很棒的唱跳舞台時胡謅,大家可能最多罵一句"沒品的東西";
但明星如果在點評咱們自己的生活時說不出個中肯的一二三來,相信大家就會罵得比較難聽了——"你算什麼東西?"只是起步程度。
就像魯豫在點評呼蘭的時候說:
好的脫口秀能讓每個人都可以用各自的生命經驗進行解讀,從中聽到自己想聽的内容,讓大家在這段文本中笑自己的笑、哭自己的哭。
這本就是屬于每一位普通觀眾的藝術,誰都可以成為脫口秀表演的主體,唯獨被脫口秀所諷刺的那些愚蠢的上位者不行。
面對生活,終于輪到"我們"放肆嘲笑、"他們"嚴陣以待了。
有點被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