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今年的上海車展,我不再焦慮了,歡迎閱讀。
文|喬伊
對于車展的焦慮情緒,自從我入行時就開始伴随。
原因有幾個:
其一是車展人流量太大,人一多肯定就會伴生煩躁。
其次是以往車展要跑的活動、看的發布會太分散,在各個展館之間折返跑,但依然會有趕不上的,讓我這個有遲到焦慮的人無比痛苦。
但今年的上海車展,這些問題看起來不再是問題了。
媒體日的第一天,整個展館内就形成了非常和諧的氣氛。參觀的人不多(第二天我也去了,人更少),同時車企展台也開始變得安靜了起來,以往喧鬧的大喇叭播報發布會開啟倒計時的内容幾乎就沒有聽到。
各種街舞首秀我也沒看到,最多看到兩個彈古筝、拉小提琴的,高雅含量是極速上升。
這種人又少,又安靜的氛圍,至少把我在這屆車展的體感舒适度給拉抬了不少。當然,更能拉抬舒适度的,是今年的車展,各位老板的嘴上都有了把門的了。
老板們安靜了
其實,在車展前寫的一篇稿子裡,我就已經明确的預計到了,今年車展的老板們會變得無趣起來。原因無他,原本大家可以盡情揮灑想象空間,盡情抒發演講天賦,盡情施展人格魅力的 " 智能駕駛 " 這件事,被踩了刹車了。
因此,如今大家在這個領網域能說的話,最多也就是智能輔助駕駛了。既然是輔助駕駛,大家都是 L2 級,就不存在什麼遙遙領先,什麼目前最新、當下最強的說法了。都在一個天花板下摸高,你跳再高能高到哪裡去。
所以,老總們把摩拳擦掌、捉對厮殺的欲望也給整沒了,今年主打一個休閒為主。
比如,李斌在 L90 的前備箱裡和同事架起了魚竿,就是個很有意思的傳播點。反正好不好我也不說了,杆子就在那裡,願者上鉤。
BTW,插一句題外話,我認為 L90 的這個設計是一個好設計,它和寶馬 X5 那個上下對開的後背廂有異曲同工之妙。釣魚佬可能找到了更好的釣魚低價平替版座駕。
同樣是任何一場車展焦點的,還包括了餘承東。但今年我完全沒有找到他有什麼驚人演講的話題,只是 cue 了尚界的產能問題,主要是怕訂單爆了,提車跟不上。
而原本必然站在本屆車展 C 位的小米 YU7 與雷軍,則一個延遲沒發布,一個檔期衝突沒有來。基本把本屆上海車展的老板看點,給帶走了一多半。
小米的展台在 6.2,相較于大家都要争搶 C 位,小米算是主動找了一個僻靜的角落。毫無疑問,雷軍和小米不是沒有能力站上 C 位,而是主動找了個角落想靜靜。當然,他們也不是完全甘于寂寞,否則也就不會有每天送 5000 頂棒球帽,免費給礦泉水的福利了。可以說,雖然深處偏僻,但小米展台依舊人氣爆炸。
不得不說,我在沒看到小米的蛇形通道之前,也有衝動上去拿一頂他們的棒球帽。
而如果說車展上碩果僅存的 " 顯眼包 ",恐怕就只能是 " 紅衣大叔 " 周鴻祎了。盡管本屆車展,沒有了他的御用吐槽對象哪吒汽車,但紅衣大叔依然能夠在其他品牌的展台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小鵬,比如北汽的 BJ40 的發布會上。不過這一次,他沒有對任何一家車企提供任何建設性的意見,而是講了自己更擅長的領網域。
應該說,這種集體性的話語節制,讓車展回歸到了產品與技術本身的價值傳遞。
當然,如果說還有什麼爆點的話,那麼甲亢哥最懷念的滷鵝哥化身為了紅衣大叔的粉絲,在車展現場大喊着要跟交流,最終拉爆了自己滷鵝的銷量這個事,可能是今屆車展最大的花絮了。
你看,不管何時,紅衣大叔總是能遇到點新花樣,對吧?
超跑館 " 撤館 "
過去上海車展最重要的對外符号,就是 "8.1" 的超跑館。哪怕後續時代展位持續變化,但 "8.1" 顯然成為了代表上海車展高度的标志。
在超跑館,上海的觀眾們曾見證過帕加尼風神亞洲首秀、布加迪 Chiron 引爆圍觀的 " 神壇 "。而到本屆車展,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三大意大利品牌,以及勞斯萊斯同時缺席。這是上海車展史上很罕見的一次。
因此,如果你來到上海車展想要找到豪車的蹤迹,可能僅有保時捷與賓利維系着最後的體面。
當然,這得益于他們在中國市場的總體占有率還是維持在一個相對還不錯的層面。
在車展之前我們先說過了,本次車展韓系三強、法系兩強,以及美系的雪佛蘭都沒有參展。從現實角度來看,銷量不振,沒有利潤是核心問題。那麼,如法拉利這類品牌顯然不應該被這種問題制約。
超豪華品牌集體退場背後,隐藏着更深層的產業邏輯:2024 年進口車累計銷量只有 64 萬多輛,同比下滑 16.3%。其中,豪華車依然是銷量主力,占比 90.78%。但是,超豪華車卻暴跌了 31.29%。
毫無疑問對于一個全盛時期一年都賣不了多少車的品牌而言,在全球最大的豪華車銷售市場上直接跌三成,任誰都受不了。
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砍掉不必要的一切支出。畢竟,豪車要買的總會買的,不在乎你做不做廣告。
所以,這種完全依賴進口的,量本來就不大的超級豪華品牌,面對市場保有量的萎縮,正在重新評估大型車展的投入產出比,畢竟潛在客戶更傾向私密品鑑會。
對于在觀眾日進場的普通觀眾而言,與夢想之車零距離接觸的機會正在減少,但這也倒逼車企将資源投向更貼近主流需求的產品研發。
更重要的是,确實大家也變得更為務實了。這裡的大家不只是車廠,也是用戶。
理性占上風
如何來看待用戶務實的事情?
就在車展期間,我的一個開跑車品牌產品的朋友,問我是否建議他換車時考慮上汽奧迪新出的 A5L。
對于本來以為下一款車必定會衝擊百萬級别豪車的用戶來說,這種從目标百萬到鎖定 30 萬的轉變,你很難不認為這是開始變得務實了起來的标志。
不經常抬頭看天,也就能更好地腳踏實地了。
而在我看來,全新的、低趴的、20 萬級就可以擁有的滿血乾崑智駕的阿維塔 06,至少從外部審美上先讓我有了可以買的心理動機。畢竟人們很難拒絕一款車身設計流暢且沒有明顯槽點,低趴姿态漂亮且能夠日常上路,整體價格合理且擁有滿血華為的阿維塔。
當然,如果能再給點刺激的購車折扣就更好了。
簡單來說,以前都不會考慮的產品,如今變得可以考慮了。
這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自身作出的最為合理的購車選擇轉變。同時,也是更多如上汽奧迪、阿維塔,以及他們同類型,原先不是市場主流,不是銷量擔當,也不站在舞台中央的品牌們,在市場環境轉變過程中,迎來的全新機會。
今年的上海車展,所有人的都看起來更為理性了。
從車企老總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将誇張暴論消除,做一些更務實也更沒有争議的營銷;到汽車企業務實地選擇不為面子參展;再到潛在的消費者們,開始轉變購車目标,不盲目衝擊高價產品,更理性思考合适與否。
有些是被壓出的理性,有些是主動選擇的理性,也有些是大環境催生的理性。但這顯然都不是一件壞事情。
所以,現在我們再來看 " 為什麼這屆車展讓我不焦慮了 " 這個問題時,會發現,因為大家都趨于理性,大家都至少在表面上剔除了浮躁。
而對于一個已經走過了百多年,很确定還得繼續走下去的產業來說,這種消除浮躁,穩健前行的氛圍,顯然比那種科技大爆炸,技術大遷躍帶來的刺激,更被我們所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