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九号公司又傍新大腿,這一次翻身還是翻車?,歡迎閱讀。
幾天前,特斯拉機器人賬号又更新了旗下 Optimus(擎天柱)機器人的日常動态。
在這一次視頻裡,Optimus 在 " 蒙住眼睛 " 的狀态下,進行了上下坡行走,雖然姿勢不太雅觀,但仍靠不俗的平衡型歪歪扭扭地完成了這些測試。
在馬斯克看來,基于人形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商品和服務将普及到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他預計,全球未來将有 200 億台的人形機器人,活躍于人類生產生活場景中。
馬斯克還雄心勃勃地表示,到 2025 年底,Optimus 将實現對外銷售。價格最終将定于 25000 美元或 30000 美元。
但放眼全球,如此低廉的價格只有中國極致的供應鏈,才能助其這一藍圖的落地。也因此,每當特斯拉對外公布 Optimus 的最新進展,國内資本市場的機器人概念股都會被瘋炒一波。
在這之中,因為平衡車和電動兩輪車而被消費者熟知的九号公司(689009.SH),也榜上了 " 機器人 " 概念股。股價從今年 2 月以來一改頹勢,最高衝到 57.88 元 / 股。
不過,人形機器人目前還處于從 "0-1" 的階段,随着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企業宣布布局機器人,誰能吃到這波時代的紅利,尚存大量的不定數。
身處其中,九号公司的機器人是否具有想象空間?抛開機器人概念之外,九号公司的真正核心競争力又是什麼?它未來的成長性又從何而來?
不同于當前部分企業有意的 " 榜 " 上機器人概念股,九号公司從一開始就想強調自身的 " 機器人 " 屬性。
九号公司董事長高祿峰曾表示," 我們原本希望用九号機器人這個名字登陸科創板,遞交 IPO 申請時,相關業務收入占比不高,這個念頭只能作罷。"
但九号公司雖然對機器人的概念提起較早,實際上回看發展路徑,九号公司是從平衡車、滑板車,後進軍兩輪電動領網域,最後才發力配送機器人領網域的。
機器人業務為何遲遲未能扛鼎?主要源自九号公司在過去對小米的路徑依賴。
作為小米生态鏈成長的企業,小米創始人雷軍曾不止一次為九号站台。在九号登陸科創板之時,雷軍還發微博祝賀:" 九号公司是小米生态鏈中最有激情的公司,也是小米生态鏈投資額最大的一個項目,達到數千萬美元。"
而在九号發展初期,小米給予了強有力的扶持。
今天九号公司在電動平衡車的龍頭地位,正是在 2015 年 4 月小米的支持下,跨國并購全球電動平衡車開創者 Segway,并獲得了其旗下 3 大產品系列以及近 10 款產品所有權和行業 400 多項核心專利得來的。
2016 年,九号正式進入小米的生态鏈,借助小米的銷售渠道,以價換量的方式完成了早期的市場份額搶占。
然而小米極致性價比的策略,不僅讓九号難以提升自身利潤率,沒錢就沒有辦法開發,同時也意味着追夢機器人的理想破滅。
從這個角度上看,九号公司從小米的羽翼下走出,既是為了腰杆子硬起來,也帶有對機器人的執念。
在今年初的英偉達 2024GTC 大會上,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針對此前與九号公司聯合打造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平台 NovaCarter AMR,發布了全新的開發者套件 NovaOrin 產品。
九号與英偉達當前的合作模式也能從這個產品中窺探一二——英偉達提供計算平台和軟體服務,九号公司負責輸出移動底盤和運動控制能力。終端用戶購買產品後,可選擇自己二次開發,也可以通過九号公司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不過,從财務數據上看,理想與現實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從三季報上看,九号公司第三季度營收為 42.39 億元,同比增長 34.75%;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109.05 億元,同比增長 44.90%。
業績的大幅增長與九号公司智能電動兩輪車業務的高增速密不可分。
第三季度,電動兩輪車實現銷量 93.76 萬台(中國區銷量 93.63 萬台),收入 25.92 億元。整個前三季度,電動兩輪車實現國内銷量 213.47 萬台,同比增長 86.08%,實現銷售收入 59.08 億元,同比增長 87.45%。
反觀其他業務,第三季度九号公司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車銷量 36.12 萬台,實現收入 6.93 億元;全地形車銷量 5874 台,實現銷售收入 2.59 億元;割草機器人銷售收入達 1.45 億元。
盡管九号公司一直以 " 機器人 " 企業自居,其英文名稱 Segway-Ninebot 中的 "bot" 便有機器人之意。但從業務占比來看,現在的九号公司很不 " 機器人 "。
換句話說,現在炒九号公司的機器人概念還為時尚早。
在前幾天北京舉行的 "2024(第二十二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 上,高祿峰又一次重申九号公司的定位—— " 我們是智慧移動能力公司。聚焦在中短途交通和服務機器人領網域。"
從平衡車到全地形車,產品形态相差巨大,但内裡有統一的内核。
以電動兩輪車為例,九号公司為何能在這一領網域短期内快速崛起?
這主要源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差異化的產品定位。
九号公司避開了雅迪、愛瑪所在的低價格段優勢領網域,将重心放在還未被巨頭重視的中高端市場,面對的客群是國内一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天生就對前沿、科技等感興趣,尤其願意為 " 智能化 " 買單。
九号公司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其推出的電動兩輪車產品從一開始就以智能化為賣點,發布的電動兩輪車產品均搭載自研的 RideyGo 即停即走系統(可實現感應解鎖),配備姿态感應系統,支持 GPS、北鬥、基站三重定位,未來還可以 OTA 無線更新。
另一方面則是優秀的研發和營銷能力,尤為一提的就是相對于傳統的兩輪電動車品牌,九号公司作為原小米生态鏈企業,自帶互聯網基因。
去年,九号公司除了繼續推進與易烊千玺進行品牌代言合作外,還以 "LNG 電子競技俱樂部冠名贊助合作夥伴 " 的身份正式籤約 LNG 電子競技俱樂部,這為九号公司獲得了極大聲量和流量。
一套組合拳下來,效果也出奇的好。從行業地位來看,在當前已上市企業中,九号公司的電動兩輪車收入規模僅次于龍頭雅迪控股、愛瑪科技,高于產品定位類似的另一家企業小牛電動。
從市占率的角度來看,2023 年全國電動兩輪車銷量 6374 萬輛,其中高端電動兩輪車市場約 1200 萬輛,九号公司在中高端市場的市占率約為 12% 左右。
更關鍵的是,電動兩輪車產品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第一次。
高祿峰對此解釋過九号公司有一套完整的產品方法論:找到成熟賽道裡的邊緣創新機會,從邊緣打入中央,用技術創新改進用戶體驗。
實際上,也正是基于這一方法論的指引下,九号公司從平衡車起步,相繼推出了電動滑板車、電動兩輪車、全地形車,能力變現後,這些產品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可以肯定的是,九号公司未來一段時間比較确定的業績,仍是兩輪電動車和平衡車。但尋找新的賽道,創新新產品,已經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客觀而言,九号公司相較其他競争對手的智能化程度領先,再加上最直接的競争對手小牛近兩年陷入頹勢,九号公司的優勢有望不斷放大。業績增速也比較穩固。
但兩輪電動車的智能化并非是絕對性壁壘,越來越多的競争對手開始下場參加。例如台鈴通過搭載華為鴻蒙系統加入智能化轉型,華為雄厚的用戶基礎和研發實力遠超九号公司的能力。
與此同時,在國内兩輪電動車市場遭遇收縮與增速放緩之際,海外市場卻展現出了蓬勃的增長态勢,出海戰略已悄然轉變為國内兩輪電動車制造商的一門 " 必修課 "。
從以雅迪、愛瑪、台鈴、新日為代表的傳統品牌,再到以小牛電動、九号公司為代表的新銳品牌,以及宣布入局 E-bike 的大疆,和在海外布局共享電動車的哈羅紛紛出海,海外市場這座待挖掘的 " 金礦 ",即給九号公司帶來了更多可能,同時重合市場的競争也不容小觑。
兩輪電動車之外,在國内 " 性價比消費 " 的大趨勢下,沒有路權的滑板車、平衡車或許很難再有爆發增長。未來九号公司的平衡車業務的主要增量市場也一定在海外。
但在海外,由于定位尴尬,諸多國家對平衡車和滑板車都有較為嚴苛的限制,相關產業很難持續高增速成長。
這也決定了,全球電動滑板車的市場空間非常有限。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統計的數據顯示,預計 2024 年,全球電動滑板車市場規模為 194.3 億美元,2032 年将達 501.5 億美元,2024 年 -2032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僅為 12.6%。
一位業内人士表示,九号公司如果想保住當下的高增長預期,就必須不斷在電動短交通出行賽道定義更多新產品,趁着兩輪電動車和平衡車市場進入紅海之前,将營收增速切換到創新業務上。
而這也是為什麼九号公司押注服務機器人的根本原因。
截止目前,九号公司旗下主要機器人主要集中在酒店送貨機器人和割草機器人。
财報透露,九号機器人的產品已覆蓋國内近萬家酒店、餐飲等行業,成功入駐萬豪、希爾頓等一線酒店集團,并與錦江集團、尚美、格林、亞朵等頭部酒店集團達成深度合作,累計配送上億次。
而另外一個割草機器人,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上半年其營收達到 4.49 億元。
根據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數據,2020 年全球機器人割草機市場規模為 12.9 億美元,預計将以 15.5% 的年復合增長率從 2021 年的 14.8 億美元增長到 2028 年的 40.4 億美元。
雖說九号公司的割草機器人有一定的渠道優勢,可以在海外復用其 Segway 滑板車的渠道,并依托 Segway 品牌在歐美的知名度進軍線下渠道。
但這塊蛋糕也已經被不少企業盯上。這個賽道除了包括九号、科沃斯、松靈、追覓、石頭外,還有主營割草機的包括大葉股份、格力博等都是有力的競争對手。
換句話說,九号公司在割草機器人上競争也不小。
站在現在看未來,九号公司能否復制其在電動兩輪車和平衡車的奇迹,這直接關系到在 " 智慧移動能力公司 " 的路上能走多遠。(轉載自财經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