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通脹下的美國聖地亞哥,我的幽默生存指南,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高爾夫辣媽在米國,作者:高爾夫辣媽在米國,原文标題:《2024-2025 通脹下的聖地亞哥之我的幽默生存指南》,題圖來自:AI 生成
一、通脹趨勢:數字背後的酸甜苦辣
最近感覺錢包日漸苗條,官方數據顯示,聖地亞哥的通脹率曾在 2022 年飙到 8.3% 的高位;随後物價漲勢逐漸放緩,到 2024 年下半年一度降至 2.5% 左右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 2025 年年初通脹率又回升到 3.8%。這數字說明什麼呢?說明我們的錢袋子經歷了一場過山車:先是一路猛漲,然後稍微歇口氣,如今又有點抬頭。值得注意的是,聖地亞哥當前的物價漲幅高于美國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大約 3.0%)。也難怪我每次加完油都要在車裡默默嘆氣——不是我矯情,數據也這麼說呀!
通脹帶來的壓力在生活中無孔不入。即使剔除食品和能源這些波動較大的項目,聖地亞哥的核心通脹率仍有 4.0% 。也就是說,就算不考慮吃飯加油這些事,其他日常花銷也在漲。超市裡的價格标籤越來越長,信用卡賬單上的數字越來越大。好消息是通脹沒有再回到 8% 的 " 瘋狂 " 階段;壞消息是 3%~4% 的漲幅依然讓人錢包癟癟。總之,現在在聖地亞哥生活,就像打一場艱難的高爾夫球局:球(物價)飛得遠了,離洞(我們的錢包目标)也更遠了,需要我們調整心态、見招拆招。
二、居高不下的住房成本
截至 2024 年 12 月,聖地亞哥的住房成本(房屋售價中位數)約為 88 萬美元,全國約為 42.8 萬美元。聖地亞哥房價遠高于全國水平,兩者之間的 " 鴻溝 " 愈發明顯。
如果說通脹是會讓錢包癟癟的小偷,那住房成本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打劫!在聖地亞哥,買房已經變成一種 " 夢幻般 " 的存在——夢是美的,現實是骨感的。 據 Zillow 的數據,聖地亞哥典型房屋價值約為 102 萬美元,同比上漲 3.3%。2024 年末聖縣的房屋售價中位數在 88 萬美元左右,創下歷史新高 。這個價格是什麼概念?差不多是全美房價中位數的兩倍還多!全美平均房子約四十來萬美元,而咱大聖村(聖地亞哥)的房子輕松逼近百萬美元大關。
買不起房?沒關系,租也同樣讓人肉疼。聖地亞哥平均房租接近 3000 美金 / 月,遠高于全美平均水平(全美平均約 $1750)。換句話說,住在聖地亞哥,你光租房每月就比全國其他地方的朋友多花近 70%!根據統計,聖地亞哥住房開支比全美平均貴出 115% 。超過一半的聖地亞哥家庭是租房住 ,所以房租飛漲幾乎是場 " 全民運動 " ——大家一起痛苦。
于是乎,不少本地居民開始琢磨對策:有人考慮搬去遠一點的郊區甚至州外定居(反正現在遠程辦公也流行);還有人腦洞大開,每天過境居住——比如住在墨西哥的提華納,通勤到聖地亞哥上班,因為那邊房租便宜好多(當然,過關排隊也很糟心)。
數據也顯示,這兩年聖地亞哥出現了人口淨流出的現象:2022~2023 年縣裡淨流失将近 3.1 萬人,創 30 年來新高,而這一趨勢主要歸咎于生活成本飙升(尤其是住房)。想想也是,在這陽光明媚的海濱城市," 陽光免費,呼吸花錢 ",房價房租節節高,讓不少人只好揮淚打包行李,奔向更實惠的地區。留下來的我們,只能練就更強的省錢本領,在高房價的夾縫中尋求生存之道。
三、吃飯、用電、加油:日常開銷的漲價清單
通脹之下,沒有一樣日常開銷是省心的。柴米油鹽全都在漲價,我最近逛超市都有點腎上腺素飙升——尤其是在雞蛋櫃台前。要知道,在加州雞蛋價格曾經離譜到每打接近 $10!去年禽流感肆虐時加州雞蛋供應緊張,州長都為此宣布緊急狀态 。眼下市面上雞蛋價格依舊頑固高企:聖地亞哥大多數超市一打雞蛋要價 $8 美元以上,連沃爾瑪賣的蛋也要 $8.5 。這還不算完,據美國農業部(USDA)預測,2025 年雞蛋價格可能比 2024 年再漲 40% ——也就是說,我們可能會看到一打雞蛋飙到 $14 美元的 " 天價 "。聽到這個消息,我差點考慮在後院養幾只雞算了。
不過幸好還有 Costco 這樣的良心店,現在 Costco 兩打裝的雞蛋賣 $8.5 美金(折合每打 $4.25),但每人限購三板 。每次我推着采購車路過 Costco 的雞蛋區,都仿佛在參加一場小型搶購奧運會——大家飛奔着衝向雞蛋架,好像慢了就虧了幾個億似的。
除了在家做飯,餐廳吃飯也明顯感受到肉疼。以前一家人出去下館子,結賬時或許還能心平氣和;現在菜單上的價格悄悄漲,甜點都不敢點了。官方統計顯示,聖地亞哥在外就餐價格同比上漲了 8.3%(截至 2025 年初),遠高于在家做飯食材價格的漲幅。也就是說,在餐廳吃飯的通脹感比自己下廚還強烈。我們常去的墨西哥餐館招牌加州卷餅從 $9 漲到 $11,我最愛的奶茶也從 $4 漲到 $5 出頭。不知不覺間,下館子的賬單都比一年前多出幾十美元。一些朋友開始削減外食頻率,以前每周 Restaurant Week,現在改成每月一次 " 大餐日 " 犒勞自己。畢竟,就連孩子都知道:" 媽媽,麥當勞的開心樂園餐都漲價了!" ——唉,通脹連小朋友的快樂都要收稅。
再來說說能源和交通,這兩塊開支在聖地亞哥同樣 " 不講武德 "。這裡的電費之高在全美都小有名氣,聖地亞哥煤氣電力公司(SDG&E)的賬單常常讓人懷疑燈是不是沒關、空調是不是全天開。根據統計,聖地亞哥的家庭能源賬單比全美平均貴約 12% 。平均下來,本地每戶每月光能源(水電燃氣等)就要 $244 美元左右。想想全美很多城市的房租都不一定有這麼高,難怪有人吐槽我們是在 " 為電力買單 "。我現在天天走在屋子後面 " 巡邏 ",見到白晝燈亮着立刻順手關掉,對孩子的唠叨口頭禅從 " 作業寫完了嗎 " 變成了 " 燈關了嗎?"。
更誇張的是,聖地亞哥的汽油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加州油價全美聞名,聖地亞哥的司機們每天路過加油站,看着數字滾動都在心裡默念 " 别再漲了别再漲了 "。2024 年秋天,加州油價達到了頂峰,然後有所回落,但直到 2025 年初仍在每加侖 $4.6 左右徘徊。這價格比起美國很多州便宜的 $3 出頭的油價簡直是天壤之别 。
所以我現在開車也是能少跑絕不多跑,恨不得把一箱油掰成兩個月用。有人甚至預測 2025 年加州油價可能比全美平均高出六成 ——雖然不知道會不會真那麼糟,但每當我開着 SUV 送孩子去練高爾夫時,腦海裡總浮現出油表指針嗖嗖往下掉的畫面。于是我決定改掉以前随心所欲的習慣:規劃好路線一趟多辦幾件事,減少來回跑的次數;周末盡量選擇家附近的公園玩耍,不開遠門。沒辦法,在聖地亞哥," 油 " 和 " 電 " 都不是省油的燈,不精打細算真的 Hold 不住!
四、生活方式的改變:精打細算的新日常
在高物價的重壓下,我們聖地亞哥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悄然發生轉變。我感覺自己正從一個月光族變身為理财達人(被生活所迫,略顯心酸但也自我欣慰)。
首先,消費習慣上大家都開始精打細算。以前逛超市,看到喜歡的牛排海鮮就豪爽地往購物車裡扔;現在會多留意每磅單價,貨比三家或者等打折時再買。
娛樂方面也更務實了。過去周末可能帶孩子去動物園、樂高樂園這種門票不菲的景點玩,現在更傾向于免費的戶外活動:沙灘挖沙、遠足爬山、社區公園搞搞籃球。一來二去,大家發現其實免費的陽光沙灘也能玩得很開心(畢竟聖地亞哥最不缺的就是好天氣),花錢多少和快樂不一定正相關嘛。這算是通脹壓力下意外的生活智慧吧:我們學會了從簡單中尋找樂趣。
另一方面,高昂的生活成本也催生了新的理财觀。不少家庭開始重檢預算,削減非必要開支。例如訂閱服務能砍就砍:流媒體會員從三家減到一家,健身房會員幹脆停掉改成在家做瑜伽。餐廳外賣頻次直線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烹饪和飯後打包剩菜當明天午飯。據一項調查,約三分之二的聖地亞哥居民曾考慮搬離聖縣,而在這些考慮離開的人中,77% 表示高生活成本是主要原因(想想高房價、高物價,完全可以理解)。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真的離開,但這反映出大家對當前生活成本的焦慮。面對這樣的壓力,我們唯有調整心态,積極尋找對策,讓日子照樣過得去、過得有滋有味。就像打一場艱難的高爾夫球賽,既然風大球場難,我們就換根球杆、改變擊球策略,照樣争取打出漂亮的一杆。
當然,在努力節流的同時,大家也不忘開源。聖地亞哥這兩年就業情況總體還不錯,失業率不高,但為了跟上物價,不少人選擇加把勁兒多賺點。有的開始發展副業:業餘時間做手工小生意、開網店,或者利用技能接自由職業的單子。還有人幹脆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畢竟通脹都這麼高了,工資不漲就相當于倒退嘛(據說不少公司也理解這一點,願意酌情調整)。我身邊就有朋友因為房貸和日常開銷壓力,決定重返職場兼職賺外快," 全職媽媽 " 秒變 " 雙職媽媽 ",雖然辛苦,但看着銀行賬戶數字上漲也覺得值得。
綜上所述,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的上漲已經深刻地影響了聖地亞哥居民的方方面面。從買房租房到吃穿用度,我們無不感受到壓力。但聖地亞哥人也沒有坐以待斃,大家在調侃和自嘲中尋找堅強,在精打細算中尋求平衡。
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的上漲,确實讓我們這些普通家庭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但正如辣媽所秉持的信念:生活的球場上,總有起伏和挑戰,我們能做的就是調整心态、巧妙應對。在調侃中苦中作樂,在精打細算中擁抱生活。聖地亞哥依然有陽光、有海風,我們也依然有樂觀和幽默。哪怕物價再高,也擋不住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畢竟,生活就像高爾夫——每一杆都有挑戰,但也充滿希望,只要堅持下去,總能收獲自己的那份幸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高爾夫辣媽在米國,作者:高爾夫辣媽在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