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七七事變後侵華日軍沿平漢路的南侵與中國軍隊的奮起抵抗,歡迎閱讀。
1937 年 7 月 7 日的蘆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華戰争、安圖滅亡中國的重要步驟,也是日軍全面進攻中國的開端。事變爆發後,日本集中了 28 個師團的兵力,同時向華北、華東猖狂進攻,企圖會師華中,一舉打垮我國軍隊主力。在華北戰場上,日不于 7 月底占領北平、天津後,為擴大華北的戰争,以平津為據點,采用大範圍外線的速決的戰略進攻,沿鐵路線長驅直入奪取大城市的作戰方針和迂回包圍的戰略戰術,兵分四路,一路由平綏路、同蒲路進攻山西,一路由平漢路進攻河南,一路由津浦路、膠濟路進攻山東 ; 一路沿平綏路進攻綏遠,并以奪取山西為其華北作戰的主要目标。1937 年 8 月中、下旬日寇開始沿平漢路、津浦路南侵。本文将平漢線日軍的南侵與我國軍隊的抵抗作一概述,以示銘記五十年前那場巨大的民族災難。
一
7 月 7 日蘆溝橋事變,揭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序幕。17 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談 話,表 示 " 準備應戰 "," 抵御外辱 "。随即,蔣介石密令軍隊由平漢路北上,向石家莊、保定集中,并命令從速構築國防工事。8 月 14 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布實行自衛,對日抗戰。8 月 20 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作戰指導計劃,劃分五個戰區,制定了作戰方針,确定 " 國軍以一部集中華北,重疊配備,多線設防,特别注意固守亞綏路東段要地 ",以主力集中華東。1937 年 8 月至 9 月,平漢路北段的防務由第一戰區擔任,蔣介石兼任司令長官,上要兵力是第二集團軍,劉峙任總司令,下轄孫連仲的第一軍團、曾萬鍾的第三軍、關麟征的第五十二軍、馮欽哉的第十四軍團、湯恩伯的第十三軍等,總兵力約十七萬 O。為阻止日軍沿亞漢線南侵,我國軍隊由北亞至石家莊沿平漢路設立了二道防線 : 以孫連仲的第二十六路軍和萬福麟的第五十三軍,擺在房山、周口店、琉璃河、碼頭鎮、固安、永清一線,構成第一道防線,以關麟征的第五十二軍,擺在安新、漕河、滿城一線,構成第二道防線,以商繁的第三十二軍和鮑剛的獨立第四十六旅,擺在正定,構成第三道防線。
平漢線的成鬥節先在明頂山、疏璃河、窦店打響。當時孫連仲親率第三十師在房山西南高地,池峰城的第三十 - 師在明顧山,第二十七師在疏璃河,構成防御階地帶,抗擊日軍南侵,師部設在高碑店。從 8 月 1 日起,日軍向明頂山、璃河陣地不斷發起進攻,均被我國軍隊擊 退,8 月上旬以後,日軍 調集 30 萬大軍來華,聲言在 3 個月内完成對華戰争。平漢路方面的日軍指揮官為土肥原賢二,指揮第十四師團等。
從 8 月 21 起,對明頂山、疏璃河、窦店我國軍隊陣地作正面不定型的或間歇性的攻擊,日軍橫衝直撞,我國守軍英勇抵抗,激戰三晝夜,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同時,日軍又對琉璃河、碼頭鎮陣地攻擊,被我守軍第七十九旅擊退。8 月 31 日,日本編成華北方面軍,寺内壽一為司令官,岡部直三郎為參謀長,下轄第一軍、第二軍。第一軍司令官為香月清司,轄第六師團 ( 師團長谷壽夫 ) 、十四師團 ( 師團長上肥原賢二 ) 、二十師團 ( 師團長川岸文三郎 ) 、獨立山炮兵第 一、第 三聯隊、戰車第一、第二大隊、野戰重炮兵第八聯隊、第一軍通信隊 ; 第二軍司令官為西尼壽造,轄第十師團 ( 師團長矶谷廉介 ) 、十六師團 ( 師團長中島今朝吾 ) 、一 O 九師團 ( 師團長山岡重厚 ) 、野戰重炮兵第六旅團、第二軍通信隊,方面軍直轄第五師團 ( 師團長板垣征四郎 ) 、一 0 八師團 ( 師團長下元熊彌 ) 、獨立混成旅團 ( 旅團長 山下奉文 ) 、臨時航空兵團 ( 兵團司令德川好敏 ) 等 @。9 月 4 日制定了《華北方面軍會戰指導方略》,總方針為 " 在保定一一滄州一線的附近努力圍殲進入該線及其附近的中國軍隊,為此,以平漢線地區為主決戰方面,預定決戰時間大概為十月上 "3。令第一軍沿平漢線、第二軍沿津浦線推進。
華北方面軍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按照方面軍命令,例定了作戰計劃 :" 以第六、第二十師團于九月十二日前後開始行動,攻擊深州、固安 "@。準備在定興東西一線會戰。第十四師團主力依次集結在易州附近,由西北山地進入保定西南平原,在保定附近尋求決戰,然後向石家莊進攻。9 月 11 日,日軍司令官在豐台下達了進攻令。14 日上午 9 時,日軍第十四師團開始向我國軍隊進攻,11 時許攻占了永定河右岸陣地,随後日軍主力開始進攻,到傍晚分别進人北公田一線。日軍第六、第十四師團于同日下午渡過永定河,接着向牛駝鎮方向進犯,15 日進駐拒馬河左岸地區。
日軍第二十師團于 15 日開始進攻房山北面我國守軍陣地。日軍右翼第六師團強渡永定河後,侵占固安、永清,向高碑店遷回。16 日日軍第二十師團占領房山南部陣地,17 日侵占琉璃河攻入深州西部地區。18 日,攻深州的日軍很快迫近城郊,我國守軍抵抗不利,遂亦失守。
門軍突破平漢路第一道防線斤,日本華北方面軍遂集中主力部隊分路向保定、正定進攻。9 月 21 日攻陷定興、徐水。日軍川岸師團侵占徐水後,把矛頭指向保定。保定告急,中國守軍關麟征的五十二軍在第二集團司令劉峙的指揮下,加強新安、漕河頭以及滿城的平漢線第二道防線,以期拒敵南侵。但因戰線拉得過長,将兩師兵力設防于 70 公裡的戰線上,部隊收容未畢,日軍跟蹤追至。9 月 21 日拂曉,日軍第十四師團進攻保定以北我國守軍防線。在飛機和大炮攻擊下,工事多被摧毀,是日夜,日軍突破關麟征部陣地,22 日陣地失守。
20 日,日軍第二十師團突破徐水警戒線,21 日向滿城、漕河發起進攻,22 日占領滿城。平漢線的國民黨軍指揮官劉峙,畏敵如鼠,放棄保定。23 日,日軍第二十師團侵入方順橋 ; 第十四師團進入保定兩南地區,企圖切斷中國軍隊退路 ; 第六師閉在保定城下和我國守華肉博。24 日晨,日華炮擊保定城一小時,城牆被轟塌二處,日軍步兵第十一旅團衝人保定城,上午 8 時 40 分占領城牆一角,接着占領全城,平漢路北段我國守軍第一道防線也被攻破。
深州、保定之戰,日軍直接參戰兵力約為 8 萬餘名,其中戰死 1488 名、負傷 4000 餘名 6。我國參戰兵力 30 餘個師,其中十幾個師受到重大損失。日軍中央統帥部對華北方而軍的作戰地區并沒有嚴格的限制,只是令華北方面軍 " 消滅河北省中部 " 的 我 國軍隊。根坍 9 月 4 日日軍制定的《華北方面軍會戰指導方略》預定日軍只進攻到保定、淪州一線。但由于深州、保定作戰中我國軍隊抵抗不利,日軍更加猖狂南侵。把作戰地區擴大到 " 連接石家莊 - 一德州一線 "。日軍中央統帥部次長多田強調,在尚 未 判 明蘇聯态度之前,必須考慮過分向南 用 兵 造成的抽調困難 問題,只要 華北方面軍攻到石家莊、德州一線。可見在這段南侵中,日軍的進攻界限是随着戰争的進展而逐步擴大的。
從 8 月 21 日到 9 月 24 日,共一個月零三天時間,敵人衝破平漢線我國軍 隊 兩 道防線。從兵力上诽,我國軍隊勝于日軍,因為我們是正義之師,又是在我國國土上作戰,阻止日軍的進攻是可能的。但劉峙指揮不力 , 加之戰争爆發前準備不足,雖然在戰鬥中我國官兵進行了頑強的抵擾,也沒有打退敵人的瘋狂進攻。保定失陷後,我國軍隊在平漢線的軍事雖改由程潛指揮 ( 參戰序列為 :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 ( 代 ) ,下轄哲元的第一集團軍、商震的第二十集團軍、湯恩伯的第二十軍團、萬福麟的第五十三軍 ) 也未能扭轉第一戰區的戰局。日本華北方面軍想一舉攻占石家莊、打通滄石路的聯絡,打開晉東門戶。土肥原率第十四師團、二十師團一部及河邊旅團主力,繼續沿平漢線南下,以一部由滿城、定縣攻擊我國軍隊右翼 ; 定縣、新樂先後于 9 月 28 日、29 日失陷。而此時又值晉北告急,衛立煌所領三個師開往晉北增援,使得平漢線側面的兵力更為減少 ; 宋哲元部又調往津浦線方面作戰,正定要地則只剩下商震的第三十二軍的一個師和鮑剛的第四十六獨立旅防守。
10 月 1 日,日軍中央統帥部以臨參命第一百一十二号,命令華北方面軍 " 以一部兵力在山西省北部作戰占領太原 "; 命今關東軍 " 以一部入列華北方面軍指揮 ",并 " 為以上作戰提供方便 "。同時,對作戰界限指示為 :" 山西省方面的作戰區,大概定為太原以北 "0 ) 。當日夜,華北方面軍命今剛從關東軍司令官屬下轉入的、位于内長城線以南的各部隊,人列第五師團長指揮,同時令該師團攻占太原。
華北方面軍第一軍各兵團于 10 月 1 日開始行動,3 日到達出陽、定縣一線附近,為了進行預防霍亂接種,停留到 5 日。第一百 O 八師團 8 日從徐水附近出發南進。6 日從曲陽、定縣一線開始一齊前進。7,第二十師在靈壽、營鎮附近與中國軍隊發生遭遇戰。同日,日軍第十四師團進人正定北面的西房頭附近,準備向正定進攻。第六師團以先遣隊攻占正定的北二十裡鋪我國守軍陣地。日軍司令官命令各兵團,按預定計劃攻擊正面的中國軍隊。8 日,第六師團在沒有受到我國軍隊有力抵抗的情況下攻占了正定城。位于津沱河北岸的正定淪陷後,日軍第二十師團于 9 日傍晚起,以一部駐舊興附近,主力在王母村附近開始渡津沱河,10 日轉入追擊,11 日侵入井隊。10 日,第十四師團聞悉正而巾國軍隊有退卻的征兆,門軍提前從左翼部隊正而徒涉點進行涉渡濾沱河向我軍進攻,右翼隊繼續左翼隊由冀城轉入追擊。中國軍隊三面受敵,當日下午 2 時許石家莊被日軍占領,我國軍隊前線開始崩潰。
石家莊位于河北省西部,是平漢、正太兩鐵路的交匯點。10 月 10 日石家淪附,至此平漢路北段我軍的三道防線全被日軍攻破。日軍南可長驅直入進攻河南,西可沿正太鐵路直撲晉東門戶娘子關 ; 東可由滄石路打通平漢路與津浦路的聯絡。日軍基本上控制了河北平原。使我國軍隊完全處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日本華北方面軍,以第一軍的第二十、第一百 O 九師團确保山西省北部,以第十四、第一百 O 八師團确保平漢路沿線,以第二軍的第十師團和步兵第一百十八旅團确保津浦路沿線,大體上轉到持久态勢。日軍中央統帥部預想通過 9 月以及 10 月華北方面的會戰,挫傷中國軍隊的銳氣,獲得結束戰争的機會,但其結果是擴大了作戰區網域,并未達其 J: 述目的,也使日本帝國主義安圖 3 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安計劃遭到了破產。
10 月 11 日,日軍第二十師團已進至石家莊南面約 20 公裡的地區,日軍司令官令該師團在石家莊附近集結。第十四師團到達了元氏北面,第六師團侵入趙縣。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決定在進入順德 ( 今邢台市 ) 、趙縣附近後整頓态勢,準備繼續南進。日軍将兵力重新部署,由第六師團一部、河邊旅團的一個聯隊及第二十師團主力,轉攻晉東娘子關。第十四師團一部向邯鄲進攻,主力在順德附近整頓隊勢以攻彰德 ( 今河南安陽 ) 第六師團主力迅速在趙縣、來城之間整頓傑勢,随時準備向他方面機動 ; 第一百 O 八師團在梅花鎮大屠殺後整頓隊勢,然後經趙縣、柏鄉向南推進。
12 日,日本華北方面軍命令第一軍 " 應迅速将第六師團、獨立裝甲車兩個中隊、戰車一個大隊及野戰重炮兵第六旅團在石家莊附近集結。将第一、第二軍的作戰地區境界延伸至連接趙縣、柏鄉、南和一線 "@。第一軍司令官令一百 O 八師團主力經趙縣向柏鄉附近進發,以一部向任縣附近進攻。
日軍第六師團在趙縣城附近遭到南撤的商震部騎兵團的阻擊,在趙縣至宋村一線激戰,雙方傷亡甚重,商震軍繼續南撤。12 日日軍攻入趙縣城,進行大屠殺。13 日日軍第六師團一部向内邱進犯,于 14 日攻占内邱。15 日第十四師團主力侵占順德,17 日占領邯鄲,18 日到達漳河一線,然後在順德、邯鄲之間集結。第一百 O 八師團一部經任縣、廣平繼續南侵,于 10 月 19 日占領邯鄲東南的肥鄉,師團主力從 20 日起在馬固 ( 邢台東南約 32 公裡 ) 附近集結。
日軍攻破平漢路第三道防線後,作了一些調整,但共作戰仍以石家莊為中心向西向南擴展。于是,在 10 月 17 日,日本華北方面軍下達命令 : " ( 一 ) 方面軍準備大概在順德、德縣 ( 今德州 ) 一線以北集結兵力,準備以後的作戰,并立即開始攻 占 太 原。 ( 二第一軍大概在順德以北地區集結兵力,應準備向彰德前進。以精銳的一部迅速突破正太線方面的敵陣地進入榆次附近,以便于第五師團攻占太原。"
湯恩伯軍團自南口戰後,奉令調駐河南彰德整補,10 月 18 日到達彰德及 漳 河 岸一線,吳克仁軍亦于此時到達河南湯陰縣。日軍分三路渡過漳河,此時平漢路沿線是日軍第六師團 ; 十四師團主力由武安縣觀台進犯我軍左翼 ; 十六師團一部沿肥鄉縣、成安、臨漳進攻我國軍隊右翼。10 月 19 日後,日軍不斷向河鐵橋炮擊,另一部穿便衣混入難民群中,山觀台附近渡漳河,以期掩護主 力 偷渡。20 日小,幾軍占領東兩保障 · - 帶高地。關麟征部于 21 日拂曉開始攻擊正面之敵,其十五師又奪回高地,将日軍壓迫于河岸,殲敵一部。但日軍得到河北增援,再圖反攻,自曉至暮,反復肉搏,至晚 12 時,雙方傷亡甚重。後日軍從彰德東面辛店附近,約一個聯隊渡過漳河,我國軍隊極為疲乏,乃停止攻擊,堅守陣地,與日軍對壘。日軍主力因前進受阻,傷亡很大,自 23 日後撤退至邯鄲武安附近,拟由武安、涉縣進窺晉南威脅平漢線左側背,同時聲援山西作戰。湯恩伯軍團于 10 月 24 日推進至漳河沿岸一帶與日軍對峙。此時山西告緊,娘子關被日軍攻陷。于是湯恩伯軍團的十三軍于 11 月 2 日兼程援救,日軍乘晉東勝利,在平漢線上又向河南彰德附近攻擊,我國守軍商震部以實力薄弱、左右軍距離過遠為由,不予救援,彰德又告失守。商震軍退守到連寺東西一線。
宋哲元集團軍在臨清、堂邑、大名、内黃、南樂、清豐、濮陽之間,以協同平漢線正面友軍,擊破由平津南下之敵,以配合晉東作戰。宋部主力沿平漢線東側前進,騎兵隊于 11 月 5 日收復南和、任縣,并收復順德以北的官莊車站。其步兵則向順德攻擊,6 日晨已迫至順德附近,日軍一面由順德西北增援,-- 面由順德以南沙河縣方面調來步騎、炮聯合部隊,向宋哲元部夾擊,且以飛機多架助戰,相持兩晝夜,于 8 日下午任縣竟被日軍奪去。10 日順德日軍向宋哲元部隊反攻,11 日因為大名失守,日軍攻 廣平共怎,宋哲元部騎兵部隊感到側背受敵,于 12 日乃向衛河右岸移動,步兵部隊于 11 月 6 日進攻成安縣日軍,當晚收復縣城。7 日,日軍由磁縣方面 增 援,激 戰竟日。8 日,華出臨漳方面開到援兵,進窺廣平。9 日,又由廣平西北向大名運動,10 日全力進迫大名,與我國守軍三十八師發生巷戰,11 日縣城失守,我軍步兵退守衛河南岸。口軍占領大名後,以一部進窺衛河,主力扼守大名。是時,華北日軍先以主力進窺山西,11 月 9 日占據太原後,又轉用其第六師團一部于東戰場方面。所以對平漢線僅以第 +- 四師團及十 · 六師團之一 · 部暫取守勢,在平漢線的漳河以及衛河北岸構築工事,與我國軍隊對峙。
二
日軍在不到 3 個月時間内,侵占了河北,又沿平漢路南侵到河南省的安陽。而國民黨平漢線防守軍隊紛紛敗退,日寇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10 月 12 日日軍進入趙縣城後,在縣城附近宋村、常洋、官莊、晏頭殺人放火,奸淫搶掠,700 餘名無辜群眾遭屠殺 A。10 月底日軍進攻成安縣城,在城牆架起機 槍,掃射後撤的罕民,無數的中國人民死于日軍槍彈之下。日軍進城後," 放假 "7 天,見到巾國成男女就地槍殺,或劈頭或開胸、剖腹,見到嬰兒先挑逗取樂,後獰笑着抓着兩條小腿撕成兩半,用刺刀挑起半個屍體示威。第二次侵占成安後,在城内殺害群眾 3600 餘人,在城外附近殺害二千餘人,制造了震驚冀南的成安大慘案。日軍把被殺 的中國人,男屍上身脫光,女屍下身扒光,放成跪、仰、站等姿勢,靠在街 道 牆上 當靶 子打。
日軍之所以能夠在平漢線長驅直入,客觀上是在武器裝備及軍隊訓練素質上優于我國軍隊,且具備立體作戰的優勢。" 日軍一個師團戰時兵力約二萬二千人,馬五千八百匹,步騎槍九千五百支,輕重機關槍六百餘挺,各式火炮一百 O 八 門,戰 東二十四輛 "B,而巾國軍隊一個師的編制官兵約 11000 人,步騎槍 3800 餘支,輕重機槍 328 挺,各式炮 46 門 ( 共中追擊炮 30 門 ) ,擲彈筒 243 枚,武器裝備、訓練、編制上遠不及日軍在地形上,河北平原較利于日軍機械化部隊的行動。這兩方面是日軍在平漢線迅速南侵的客觀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主觀原因 :
( 一 ) 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峙在平漢線北段防御上,采取 " 步步為營、節節抵抗 " 的單純防御戰術,以期實現空間換時間,以時間争取勝利。在平漢路北段日軍的強大攻勢面前,以分散兵力扼守點和線,消極被動地正面抵抗,幾乎沒有主動出擊。而日軍則往往采取中央突破,兩翼包抄的戰術,采用立體攻勢,屢破我國守軍防線,我國軍隊品經頑強抵抗,英勇奮戰,作出了重大犧牲,也未能阻止日軍的猖狂進攻。因為當時,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在作戰方針上,把主力軍隊放在上海,而在整個華北總體戰略上,又着限于确保山西軍事要地。在晉北吃緊時,又轉用平漢線兵力,于 10 月 3 日,調衛立煌統率三個師,連夜由石家莊向太原以北地區集中,并令其堅守山西嶂縣、原平。後來孫連仲、馮欽哉、曾萬鍾各部又劃歸山西方面作戰。守衛平漢線第三道防線 ( 正定 ) 的軍隊,只有商震的三十二軍和鮑剛的一個獨立旅。平漢線作戰部隊的減少,更有利于日軍大舉南下。
七七事變爆發,國民黨政府并沒有立即奮起抗戰,而是戰和 不 定,猶豫 不決。遲至 7 月 17 日,蔣介石才發表廬山談話,宣布 " 蘆溝橋事變為最後關頭,我當堅持最低限度立場 "," 準備應戰 "。八一三事變後,國民黨政府才于 8 月 14 日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布為日本無止境的侵略所逼迫,不得不實行自衛,抵制暴力,但并未對日公開絕交,公開宜戰。獎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副軍長秦德純更缺少和日軍交戰的勇氣和準備,動搖于抵抗和談判之間,只有下級軍官和民眾抗日熱情高漲,如 7 月 7 日事變後,駐守于湖北孝感、應山一帶的孫連仲第二路軍 北 上 抗日,但宋哲元卻 " 依照中央統帥部的指示,與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香月一談再談,不準孫連仲軍越過保定以北,怕有礙他們和平解決的進行 " ( D。孫連仲部第二十七師等也只好在保定以南下車,集結在大繳店、于莊地區待命。而日軍在談判期間,迅速 增兵 華北,并由關東、朝鮮和日本國内調集兵員達 10 萬以上,完成對平津的軍事部署後,便于 7 月 26 日向宋哲元發出最後通牒,次日夜日軍猛攻南苑、北苑,二十九軍倉促應戰。此時宋哲元方知上當,急忙跑到保定敦請孫連仲、萬福麟軍北上,協同作戰。但 戰機已失,我國軍隊已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形成了部隊還沒布防,月軍已經打來的局面,甚至連調運的大炮也來不及運到前方,即令運到,炮彈運輸也供應不 . [ 。在這種情況下與強上的日軍對壘;也只有敗退一途。
( 三 ) 中央軍與地方軍之間矛盾重重。地方軍一面在愛國御敵思想驅 使 下 抗日殺敵,一面又想保存實力。如明頂山、琉璃河之戰,孫連仲軍本來打得很頑強,各師傷亡慘重,劉峙卻坐視孫軍苦戰惡鬥,不支援一兵一卒,還要孫上前線督戰。孫連仲抱着既抗戰,又要提防中央軍借日軍消滅自已實力的矛盾心理,不願督戰。以後孫軍 被 迫 撤退,劉峙又不以第一線部隊與第二線部隊交替抵抗 , 仍要剛從前線退下來的孫連仲部在琢州、長溝峪之線重組陣地,繼續抵抗。第五十二軍駐保定多日,在城郊坐等孫連仲部敗退下來才與敵交戰。而孫連仲部從房山敗下來後,喘息未定,又奉命堅守保定城。由此劉峙與孫連仰之間矛盾愈深,平漢線北段戰局更陷不利。
總之,日華在不到 8 個月時間内,沿平漢線南侵千餘裡,是由于國民黨政府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這場安圖滅亡中國的戰争認識不足,在政治、思想、物質、軍事上,都沒有作迎擊這場戰争的充分準備 , 又加之戰争爆發後 , 最高軍事當局指揮上的不利和戰略戰略上的嚴重錯誤造成的。
從整個華北戰場看,日軍總兵力約 10 萬人左右。中國軍隊宋哲元部約 4 萬人,劉峙先後指揮萬福麟、孫連仲、龐炳勳、曾萬鍾 ( 王鉤 ) 、馮欽哉、關麟征等共約 17 萬人 ; 閻錫山的第二戰區有軍隊 20 萬。第一、第二戰區合計總兵力不下 50 萬,從人數上與日軍是五比一,占絕對優勢 ; 華北地區,西部多山,東部雖是 河 北平原,但多河流,對日軍的機械化部隊作戰不盡有利,影響其優越性的發揮,更重要的是日軍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争,又是出國作戰,情報、補給等困難很多,我軍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是正義之師,假如我軍戰術運用得當,中央軍與地方軍團結致,發揮出我國軍隊應有的戰鬥力,組織武裝群眾,開展人民戰争,日軍存這樣短的時間内沿平漢線推進千餘裡,是不可能的。正如一位曾參加平漢線抗戰的愛國将領所說 :" 在這樣易守難攻的形勢下,如果蔣介石、閻錫山、劉峙等人有保衛民族、保衛國家領小的決心,發動和組織戰地的廣大人民群眾,軍民合作,共御外侮,以一部分軍隊堅守陣地,以一部主力打擊敵人側背,這個戰役或許可以獲勝,至少也不會失敗得那樣快 . 那慘 !"。(作者:張同樂 郭增壽)